分享

王凯峰《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新用户78684458 2023-06-12 发布于湖南
涵泳洞庭气象 感知词人情怀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王凯峰(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图片
【文本解读】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代 表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表达自己的高洁忠贞 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被贬谪的悲凉情绪。统编版教材将其编入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通过语文活动,探讨经典作品与作家生 命际遇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汉语 美感的体认,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学习情境】
“和风送暖,杨柳如烟”。我校将举办一年一 度的校园诗歌节,现推出校园诗歌节系列活动之 “一人一首成名作”,各班通过多种形式研读古代 经典诗词,向作者致敬。我们班分到的是南宋词 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我们准备用写对 联的方式研读经典,致敬词人。
【学习任务】

图片

设计说明:本课的核心任务是研读经典,向词 人致敬。基于我校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差、能 力薄弱的学情,故尝试用拟写对联的方式学习。对联语言具有凝练、概括的特点,学生通过写对联 的方式,可以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由浅 入深地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与情感。
【学习活动】
前置任务:自学(提供支架,了解对联形式)
活动:学生利用互联网、书籍等媒介,了解对 联的创作要点,如构思、选材、组句、对仗、声 律等。
设计说明:新的语文课程结构以语文学科核 心素养和学生的语文实践为设计依据,所有任务 群的学习都是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 念。然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 障碍,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提供支架。本课的核心 任务是写对联,需要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和规律, 为对联创作搭建支架。
任务一:导学(建构知识,掌握创作方法)
活动:大家来“找茬”
我们已经进行过《沁园春·长沙》《登岳阳楼》的对联创作,请学生指出下联中不符合对联 格律要求的地方。
上联:橘子洲头热血青年彰显书生意气病例展示:
下联:岳阳楼上异乡孤客倚窗心系江山(结 构不对,词性不当)
岳阳楼上衰颓老翁心系天下苍生(形象不符) 
岳阳楼上忧国诗人忧叹时局动荡(平仄不谐)
设计说明:“2017年版课·标”强调将言语活动 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 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因此,学生在已经了解 对联格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对联的活动方 式,有利于厘清对联相关知识,准确掌握对联的创 作方法。
任务二:研学(品读经典,体悟词人品格)
活动1:诵读涵泳
1.朗读。请学生朗读《念奴娇·过洞庭》,教 师正音,全班齐读。
2.吟读。吟读,是按照诗词的个性特征和吟 读者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慢一些,读出味道。教师 先示范,学生学着自由吟读。在吟读过程中,教师 要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可适当拖音、颤 音、停顿。
3.译读。译读即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 要有韵脚,像一首诗。首先,请学生找出描写洞庭 月色的句子,结合课下注释以诗译诗。然后,教师 吟诵,请个别学生译诗,教师润色。最后,齐声朗 诵所译内容。
设计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统编版 教材将《念奴娇·过洞庭》放在“古诗词诵读”部 分,旨在让学生在多种诵读形式的基础上,加深对 诗词的理解。“诵读涵泳”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 朗读、吟读、译读三种方式对诗词建立整体感知, 有利于之后的研学和对联创作。
活动2:绘制图表教师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学生绘制张孝祥档 案表和诗词创作脉络图。
设计说明:词是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创作出来 的,词作与词人的生平、所处的时代有极其紧密的 联系。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设计档案表和脉 络图的方式来展现学习成果。
活动3:以意逆志“诗者,志之所之也。”请学生找出词作中直 接或间接体现词人心志的词句,用微评论的方式 将读词感受记录下来,与其他同学交流。
设计说明:读词就是读词人,就是走进诗人的 内心世界。因此,在诵读涵泳、知人论世的基础 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微评论的方式感知词人的 内心,这也是对“批注”这一中国传统读书方法的 继承与发展。
任务三:拓学(学以致用,致敬词人)
活动1 :小组讨论,创作对联在深入研读《念奴娇·过洞庭》的基础上,以 小组为单位,为这首词创作一副宣传对联。
设计说明:“2017年版课■标”强调要加强语文 课程的实践性,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 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 的转变。此活动围绕对联创作展开,通过小组合 作创作对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词内涵,体会文 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热爱祖国语 言文字的情感。
活动2:对联展示,炼字炼意
学生创作一:秋水澄明邀万象共饮,月华星辉 道心迹双清
改:秋水明河邀万象共饮,月华星辉道心迹 双清
学生创作二:舟泛洞庭碧草青明月静,捧尽西 江清水澈吾心欢
改:稳泛洞庭碧草青明月静,尽挹西江秋水澈 吾心清
设计说明:对联非常讲究意境、格律与对仗。对联的表现形式要求很多,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不 能以词害意,而要“联”生于“情”,“情”成于 “联”。设计鉴赏对联这一活动,也就是帮助学生 再次领略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历史意蕴、空间广度 和情感张力。
【学习测评】
进一步修改课堂上的作品,撰写推荐理由,建 立班级邮箱,收集学生作品,在线交流,选取优秀 作品在校园诗歌节上展示。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21.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