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飞行进化史

 青梅煮茶 2023-06-12 发布于江苏
                                 ■本报记者 肖雅文

近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了全球商业首航,中国人终于坐上了自己的大飞机。

事实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飞天”的梦想,也创造出了各种灵活利用空气动力学飞行的“神器”。那么,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标志性的飞行装置吗?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未来,人类的飞行工具还将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

古代的飞天“神器”

在中国,“腾云驾雾”似乎是神话人物的必备技能,无论是周穆王的“黄金碧玉之车”,还是西王母的“紫云车”,都能在天地之间自由驰骋。想象之余,古代的科学家和工匠们也不断探索飞行原理,用实际行动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飞行器具。

其中,木鸢和飞车是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飞行器。据《墨子·鲁向篇》记载,早在公元前467—前221年,公输班(鲁班)就曾用木头和竹子制成木鹊并放飞上天,“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这一史实也在《淮南子》和王允的《论衡·儒增篇》中被提及。

南北朝时期,范晔的《后汉书·张衡传》中记载,张衡也曾制作出木鸟,身上有翅膀,腹内有机关,可飞行数里。不过,这些机关鸟的制作技艺和工艺结构均已失传,它们的确切性能已不得而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飞车”的出现体现了更新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成果。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述了“飞车”的结构,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反蛇六龙,三牛交呈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罡,能胜人也”。

有学者分析,“飞车”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加工成斜面或弯曲面的薄竹片,通过拉动竹片急速旋转,竹片借其弯曲面造成的气流而上升。这一原理后也被应用于“竹蜻蜓”上。后来,“竹蜻蜓”传到欧洲,引起了早期航空实验家们的注意,它也成为直升旋翼和飞机螺旋桨的“启蒙老师”。

“风筝”也是较早利用空气动力学制成的飞行器之一。风筝的发明让当时的人们萌生了载人飞行的尝试。例如,在梁武帝时期,约公元559年,就有一个叫元黄头的人曾经乘风筝做滑翔飞行,并成功落地。

随后,各类飞行器的探索屡见不鲜。唐代时,工匠韩至和发明了一种极为精巧的飞行器,据说只要按了按钮,它就能够凌空高飞,升至一百尺高,能飞行四五百尺远。宋元以后,我国还有制造“火箭”“飞弹”“热气球”的记录。据《西洋航空发达史》记载,早在14世纪初,为庆祝皇帝登基,北京上空就出现过一只巨大的“热气球”。

这些具有试验性质的飞行探索,不但让中国古代的飞行技艺和装置不断发展,也对现代航空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给雄鹰插上“翅膀”

尽管中国第一架飞机早在1909年就已诞生,但民用航空飞机的起步和发展却异常艰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开始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当时的北洋政府也开始了行动,1919年,北洋政府交通部成立了筹办航空事宜处,次年便陆续购进了8架美国飞机,制定运输章程,开辟全国5条航线的计划。不过,当时民航飞机的技术和业务大权始终操纵在外国人手里,航空建设和安全管理也因战争等因素受阻。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民航仍没有一架真正属于自己的飞机。直到1949年11月,原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和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率香港员工及12架飞机从香港飞回内陆,这12架飞机才成为了新中国民航最初的“起点”。

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民航业快速发展,喷气式客机时代来临。当时,周恩来总理访问欧洲时,乘坐的依然是相对落后的螺旋桨飞机,中国也被欧洲媒体嘲讽为“没有翅膀的雄鹰”。

于是,研制我国首架大型民用飞机的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负责,机型代号为“运-10”。

1980年9月26日,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首飞成功,其性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然而,由于没能解决配套发动机研制周期等问题,项目最终没有正式投入商用。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发展民用飞机,但都未能如愿。

2008年,大型客机项目再次落地上海,次年被正式命名为“C919”。经过近10年的研发,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飞,这意味着我国完成了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全面采用先进技术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到今年C919完成全球商业首航,我国民航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而中国民航的快速成长,不仅为雄鹰插上了“翅膀”,也让许多普通人实现了“飞天”梦想。

重新定义未来飞行

今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那么,未来的人类飞行又会有怎样精彩纷呈的表现呢?

目前,许多公司已将目光锁定在了可垂直起降的小型飞行器上。A3公司将推出名为Vahana(梵文,意为“上帝的座驾”)的“空中出租车”,这款单座、自动驾驶、可垂直起降的小型飞行器可用于城市短途运输。而空客也有3个垂直起降飞机项目在同时推进。

在飞机外观上,翼身融合和透明机舱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其中,翼身融合具有气动效率高、结构重量轻、装载空间大、节能、环保等优点,有望满足未来民机发展的多方面要求。而透明机舱的“透明”概念让人耳目一新,能让乘客全景式、沉浸式体验在天空遨游的快乐。

除了飞机外观上的改变,拥有“未来动力”的飞机也成为发展方向。我国科学家研制的LQ-H飞机不仅可以用电力来驱动,其能源还来自氢气,相较于传统锂电池,氢能源可达到零碳排放和续航时间更长的目标。

另外,未来飞行也正变得越来越智能。

在德国,一款飞行“意念头盔”正在进行设备测试,飞行员只需戴上它,就能用他们的意念操控飞机。空客公司则在未来飞机构想中提出了“仿生智能客舱”方案,客舱将采用一个集成化的“神经网络”,在乘客和飞机之间建立一个智能化界面,可以感知乘客需求并对此做出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