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其顿战争1:秋后算账

 时震球 2023-06-12 发布于江苏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了,罗马从上到下长舒了一口气,心想这回总算世界清静了。

然而,西庇阿的凯旋仪式结束没多久,老百姓狂欢的酒劲儿都没彻底散去,又出事了。

罗马元老院来了一批客人,一批从希腊雅典来的客人。而就是这批雅典人,让元老院在即便罗马已经遭受了漫长的战争摧残后,还是咬牙决定立刻投入到另一场漫长的战争中。

这就是马其顿战争。

准确的说,是从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到第四次马其顿战争(中间还夹杂着一次叙利亚战争)、前后长达50年的战争马拉松!

等等,你小子数学没问题吧,怎么上来就是“第二次”?“第一次”上哪儿去了?

这事说起来,话就长了。

一、野百合也有春天

看到了“马其顿战争”这个称呼,你想到了啥?

对了,就是希腊人故事。

好久没看见希腊人出场了。此时的整个地中海,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在了罗马身上,如果不提,大家可能都忘了还有这么一号玩家吧。

我们前面在讲述罗马人故事的时候,希腊人正经出场的只有一次,那是罗马共和国初期,马其顿的皮洛士国王干涉罗马共和国的内政,由此留下了一个西方的谚语,叫做“皮洛士的胜利”)。不过那是300年前的事了。除了那一次,后面的罗马故事里,希腊就是个吃瓜群众。

但是历史发展不是前后接力、线性发展的,而是多线并行、各自发展的。就在罗马人在舞台中央风骚的时候,希腊人那边也没闲着,几百年下来人家那边也是有故事的,只不过这些故事和主咖罗马的对手戏不多,存在感不强罢了。

但是当时间来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的当口,希腊人的故事和罗马人的故事两条线终于交汇在一起,被边缘化几百年的希腊人终于再次回到了聚光灯下。套用罗大佑的歌词,罗马宛如娇艳的水仙,希腊就是山谷里的野百合,而现在,希腊这朵野百合迎来了第二春。

二、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希腊回到了舞台中央,但还是没有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这和马其顿有什么关系,为啥一上来就是“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为什么没有“第一次”?

其实,“第一次马其顿战争”是有的,只不过这个“第一次”的规模和影响力实在有限。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复习下希腊晚期的历史。

前面的希腊故事中提到过,在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的一帮骄兵悍将立刻开撕,经过长达近30年、前后4次“继业者战争”淘汰赛,原本十几个玩家最后只活下来了三位,分别是托勒密、塞琉古和安提柯二世。这仨哥们儿按照老板亚历山大留下的帝国版图,各自划走了非洲、亚洲和欧洲部分,这就是埃及托勒密王朝、叙利亚的塞琉古王朝、以及马其顿本土建立的安提柯王朝。

当这仨货把老板的遗产安排(瓜分)明白后,整个希腊世界也就逐渐安稳了下来,此后的200年时间,这三个国家基本保持了相安无事,虽然时不时小打小闹,但和地中海其他地方的大场面相比,这里属于“小确幸”。因此在我们的罗马故事中,希腊的戏不多。

当时的希腊半岛依旧维持着城邦林立、各自为政的状态,杠把子是马其顿。本来马其顿是妥妥的土皇帝,日子过得挺爽。但是由于罗马的强势崛起,影响力穿过亚得里亚海来到了希腊,这样一来,希腊岛上和马其顿不对付的城邦免不了抱起了罗马的大腿,和马其顿玩儿头铁。

这种日子一直维持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由于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太风骚,特别是坎尼会战之后,汉尼拔的行情一连拉了几十个涨停板,风头盖都盖不住。很快这波行情传到了希腊,这让马其顿人心里活泛开了:

可以建仓了!

于是,就在坎尼会战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主动勾搭上了汉尼拔。腓力的意思是:马其顿出兵意大利本土帮助迦太基干掉罗马,作为回报,事成之后迦太基帮助马其顿把希腊的罗马人和那些头铁的刺头都收拾了,马其顿坐稳希腊土皇帝的宝座。

当时的汉尼拔正发愁怎么搞垮罗马的盟友体系,面对腓力的求包养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俩货于是天雷勾地火搞在了一起,这对于坎尼会战后元气大伤的罗马来说非常凶险,曾经一度罗马被逼到了嗝屁的边缘。好在费边老爷子几时回归,在他的带领下,罗马巧妙利用了各种军事外交手段,纵横捭阖将危机一一化解。

由于罗马人的外交工作十分出色,希腊本土一堆和马其顿不对付的小弟被撺掇起来,腓力五世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被牵扯了进去,这让本来设计好的“登陆意大利”计划被硬生生拖黄了。从公元前215年到公元前205年,整整10年时间,腓力五世整天都在和这帮头铁的希腊城邦打群架,根本腾不出手去支援意大利的汉尼拔。那一段剧情前面曾经提到过。

最后无奈之下,腓力五世只能出钱买了一支雇佣军给人送了过去,算是履行了当初的承诺。但是明眼人都瞧得出来,原本说好的“强强联合”群殴罗马的剧本算是歇菜了,如今看到的只是希腊半岛内部“菜鸡互琢”的闹剧而已。

而所谓“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就是这10年“菜鸡互啄”。换句话说,所谓的“第一次马其顿”战争,不过就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一个支线剧情而已,和罗马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

但是,虽然罗马人在当时化解了危机,但是心里却给马其顿人狠狠记上了一笔,这根刺埋在罗马人心中十几年了,现在迦太基被收拾挺了,那么对于马其顿这个死扑街,也到了该算总账的时候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雅典人求上门来,罗马人咬着牙也要出兵的原因。而这次出兵,就是“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三、奥运冠军打残疾人

公元前200年,元老院派了年轻的提图斯·昆提乌斯·弗拉米努斯(Titus·Quinctius·Flamininus)率兵渡过亚德里亚海,进攻马其顿。

别看这个弗拉米努斯年纪轻轻,他可是西庇阿一手带出来的人,跟着西庇阿从西西里岛打到了北非,全程参与了扎马会战,此时已经是罗马军团里面身经百战的老鸟儿了。让他去解决希腊问题,绝对是给马其顿送送了个阎王爷过去。

接到任务的弗拉米努斯拉了一支2万人的部队渡海登陆希腊。马其顿这边也派出了2.6万正规军迎战。两边在希腊半岛中部的西诺塞法拉(Cynoscephalae)展开决战,这就是第二次马其顿战役中的“西诺塞法拉战役”(有的文献中也称之为“库诺斯克伐勒”)。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场战役中的场面,那就是:

奥运冠军打残疾人。

整个西诺塞法拉战役就是罗马人压着马其顿人胖揍的场面。从双方开打到战斗结束,也就半天时间,真没啥好写的。结果马其顿军队战死8000人,被俘5000人。而罗马方面连死带伤一共700人。

这一结果震惊了地中海地区的所有玩家。

如果你是这个公号的忠实粉丝,或成你对希腊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话,一定也会感到困惑,当年亚历山大大帝运用马其顿方阵可以在亚非欧横着走,怎么现在碰上罗马人这边如此不堪一击?

这话问得好。

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我觉得说得最在理、最到位的是英国历史学家、《罗马共和国》(牛津通识读本)作者戴维·格温的观点:

西诺塞法拉证明了军队后防线变更的必要性。经西庇阿之手发展起来的灵活军团阵型被证明优于刻板的马其顿方阵。

翻译下这段话的意思,其实就一个关键词:

与时俱进。

西诺塞法拉战役是两个时代战术理念的大碰撞,这两种作战理念前后差了好几百年,这相当于武器之间有了代际差,对抗起来一定是一边倒的局面。马其顿方阵确实很牛逼,但是那是几百年前,在那个讲究密集排列、重装冲锋的时代,这种作战方法确实好使,但是到了今天,战术在汉尼拔、西庇阿的手里早就变成了步兵和骑兵打配合、讲究前后包夹、两翼合围的战法,战法和阵型不再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变形作战方法。这样一来,马其顿方阵那种相对刻板的战术,显然落伍了。

更何况当时的罗马军团是什么样的状态?那是和汉尼拔死磕了将近20年、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无数次的老鸟,他们当中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杀敌无数,和这些在战场上长期锤炼过的人相比,希腊人在战术理念、实战经验、临场发挥上都被全方位、无死角的拿捏,希腊人想在这群罗马老鸟面前拿到胜利,实在是太难了,失败没什么好奇怪的,甚至没什么丢人的。

四、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西诺塞法拉一战,马其顿被削,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罗马人的最后审判。

这下马其顿人慌了,很多人甚至跑到了神庙里祈求宙斯大爷和阿波罗大哥,方便的时候给罗马人打个招呼,行个方便,下手别太狠。

就这么彷徨了个把月,罗马人的最终条件也开了出来。

一、彻底恢复希腊人居住的城市完全自治,马其顿国王尊重他们自治。

二、马其顿把自己统治下的马其顿王国之外的领地全部交给罗马,第二年入春前,全部撤离驻扎在这些地方的马其顿军队。

三、马其顿留下5艘战船,其余全部交给罗马。

四、今后,马其顿军队的士兵数不得超过5000人。

五、没有罗马的允许,马其顿不得在本国领土以外的地方作战。

六、作为赔偿金,马其顿向罗马支付1000塔兰特。和约签订之时,支付500塔兰特,余下的分10年付清。

七、不得向罗马同盟国帕加马和罗得岛发动战争。

八、国王的次子迪米特里厄斯作为人质送往罗马。

九、承认雅典对利姆诺斯等岛屿的管辖。

看到这个条款,马其顿人反复扇了自己几个耳刮子,确定自己没看错。

就这些?

不用割地、不用杀人、不用当亡国奴?

其实,结合了罗马人之前对待迦太基人的态度,现在看到罗马人给马其顿人开出来的条件,不会感到任何以外。当时的罗马人就是这么自信,从而看待对手、尤其是失败者总是少了一份刻薄,多出一点从容,对于我们这些开了上帝视角的围观群众来说,罗马人这么做属于常规操作。

但是马其顿人当时身在其中,并没有这些全景的信息。当他们看到罗马人开出了如此宽厚的条件时,他们不敢相信这世界上还有这么不记仇的对手,这帮马其顿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这帮罗马人该不会是点我呢吧?

或者说在马其顿人眼里,他们对国际社会能理解的上限是,这个世界没有哪个老大是不耍流氓的,如果有,那一定是胃口更大,看上你更多的东西。

于是这么一份在罗马人看来合情合理的合约,到了马其顿这里反而让人睡不着觉了。

罗马人很快就知道了这些马其顿人的这些小九九,啼笑皆非。

为了彻底消除马其顿人的顾虑,罗马军团总司令弗拉米尼决定给马其顿人吃个定心丸。

而他给马其顿喂定心丸的过程非常具有表演性和观赏性,被载入了波利比阿的著作《历史》和普鲁塔克大《希腊罗马名人传》中,几千年来被捧得神乎其神。

五、作秀也是一种实力

当时的希腊世界有个传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召开运动会,在运动会期间,所有城邦之间的任何仇恨都得放下。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奥运会,举办地点是在奥林匹亚。可在当时的希腊并不是只有奥运会,每一个稍微有点儿实力的国家都会举办属于自己的运动会,其中最著名的是两个,一个是在雅典会举办的“泛雅典娜运动会”,另一个就是在希腊第三大城市科林斯举办的“地峡运动会”。

公元前196年冬天,也就是西诺塞法拉战役爆发的同一年,四年一届的地峡运动会在科林斯如期举办。

希腊各个城邦按照规矩都派出了阵容豪华的代表团前来参加,表面上看这些城邦都是在给科林斯捧场,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运动会的主角儿是罗马人,准确的说是罗马军团最高司令长官弗拉米努斯。

因为在前不久,弗拉米努斯刚刚宣布,罗马人也会参加这次运动会。

有了这样的背景,在这个节骨眼上,罗马人参加希腊城邦这么重大的体育盛会,摆明了“体育搭台、政治唱戏”的套路。也就是说,在这场运动会上,罗马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希腊世界的生死存亡。

公元前196年,万众瞩目的地峡运动会如期而至。罗马司令官弗拉米努斯亲临现场观战。各国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尽情展现现自我,现场情绪热烈。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些都是气氛组,这场大戏的高潮并不是运动会本身,而是比赛过后弗拉米努斯的表态发言。

随着比赛结束,气氛被烘托得差不多了,弗拉米努斯终于站起来就行了主题演讲。他的讲话言简意赅,只说了几点:

第一:希腊所有城邦,包括马其顿恢复自由,罗马尊重其独立;

第二:希腊各城邦不用向罗马缴纳年贡或赋税;

第三,罗马军队两年内全部撤出希腊。

说完,弗拉米努斯从容坐下,整个会场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听到了罗马司令官的讲话,听着很清楚,但是没有一个人敢相信。

弗拉米努斯应该感受到了这种情绪,于是,弗拉米努斯命令自己的警卫员兼秘书把他的讲话内容全场传阅。

当所有人得到了罗马司令官的反复确认后,史书记载,在场的希腊人欣喜若狂,欢呼的声音响彻云霄,很多人兴奋之余摘下盔甲、头盔猛烈敲击庆祝,由于声音太大,以至于飞过竞技场上空的乌鸦都被强大的声浪震晕掉落下来,伴随着人群的欢呼,仿佛成了庆祝希腊重获自由的最好的伴手礼。

谁都看得出来,弗拉米努斯搞得这套是精心安排过的,说是作秀一点都不过分,但是不得不说,这次作秀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他彰显的是罗马的实力与宽容,或者说是在实力托底下的宽容,也只有罗马人的这种实力,才能让他的作秀便成了千古绝唱,否则的话,没有实力托底的作秀一定是闹剧。

至此,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在一片祥和、皆大欢喜中结束。

然而,历史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幺蛾子无处不在。

继业者战争一共3个玩家,围着东地中海沿岸,东边一个(叙利亚塞琉古王朝),西边一个(马其顿安提柯王朝)、南边一个(埃及托勒密王朝)。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历时四年把西边的这个暂时摁了下去。然而老天爷似乎存心不然罗马人消停,没几天,东边这个大宝贝儿又跳出来搞事了,而且这次动静和影响要大得多。

这就是叙利亚战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