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中土论·胃气系列3】胃气与人体阴阳的关系

 仙源钓鱼人 2023-06-1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编 者

人体的阴阳是什么?如果说不清人体的阴阳是什么,怎能以阴阳理论来指导中医临床?

图片
01
图片

医易同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千百年来,谈到中医,就谈到阴阳。阴阳最初的涵义很朴素,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随着古人对自然现象认识的不断丰富,发现很多自然现象之间有对立、统一、互根、互化等多种关系,于是便建立了以阴阳理论为核心的易学体系。

那么,易学中的阴阳理论是怎样与中医学产生联系的呢?这要追溯到老子的时代,“老子出关”之后,易学从官学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思想深刻影响着各家学派,衍生出儒家易、道家易、医家易、术家易等等。

医家易的开山之作首推黄老道家经典《黄帝内经》,此书相传是黄帝所作,黄帝本身就是道家代表人物,因此,“医易同源”由此发端,《黄帝内经》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贯穿着阴阳思想,“阴阳”二字也成为《黄帝内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这也深深影响着后世医家。


《黄帝内经》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孙思邈

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

·张景岳

易者,易也,具有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


02
图片

用整体观念看阴阳

图片
例一
一根蜡烛,

点燃,

满屋光明

 

蜡烛为阴,烛光为阳。

有形有质的属阴,无形的能量属阳。

图片
例二
阴为形体
阳为能量
 

刚出生的小孩仅有五十公分、六七斤重,出生后,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睁着眼吃、闭着眼吃,吃呀吃,一直吃到女子二七14岁,男子二八16岁,往你面前一站,变成了一个肌肉丰满、体格健壮的大姑娘、小伙子。

大姑娘、小伙子这么丰满的肌肉、健壮的体格是怎样形成的?是他们从刚出生时就开始吃、消化、吸收得来的气血营养,在一天中,这些气血营养有消耗掉的,有蓄积下来的,有存有攒,蓄积下来的变成了肌肉、骨骼,变成有形有质的阴经阴血,释放出来的是充沛的阳气、阳神。

图片

通过上述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看到,阴阳本为一物,阴就是阳,阳就是阴,阴是阳的蓄积态,阳是阴的释放态,由于不同形式的转化才分出了阴和阳,但是很多医家不求甚解,简单地将阴阳理解为两个东西,于是凡病必分阴阳,凡症必分阴阳。笔者认为,之于中医,之于人体,用整体观念来看人体的阴阳更科学,因为人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来看,即便脏器可以从物理上进行分割,但是气血是无法分割的,而中医的根本不是看的脏器,而是察的气血旺衰。

清代医学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原叙》中说道:“余沉潜于斯二十馀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意思是,“我研究中医二十多年,才知道人体的阴阳是合一的道理”。换句话说,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阴阳也是一个整体,如果机械地将人体分阴分阳,就违背了阴阳之道。

03
图片

为什么要扶阳?

既然阴阳是一体的,为什么要强调“扶阳”?因为绝对的阴阳平衡是不存在的!

图片

《内经知要》

天之运行,唯日为本,天无此,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瞑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亦唯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由化,与天无日等矣!欲保天年,其可得乎。

图片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图片

清代医学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讲得更加明确,“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如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

生命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取决于阴阳的平衡。一旦阴阳失调,平衡被打破,人体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但阴阳又是动态转化的,绝对的阴阳平衡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因此,若要“阴无阻滞”,前提是要让“阳气流通”。

但是阳气是很容易受到亏损的,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损耗阳气。人身各部,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生出疾病来。而在病变的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仍然在于阳气,那就是阳气为主导地位的阴阳二者的关系被破坏了,从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在临证上,阴虚的本质仍然是阳的不足,这是因为阳化气生精的功能受到影响,才会出现阴阳两者的关系失调。因此,保障“阳气流通”的前提则是要“扶阳”。那么,阳气怎么扶?

04
图片

阳气即胃气,胃气即阴阳

图片

阳气是能量态,是无形的,那么对于无形的阳气,怎么去扶?或者说,扶阳的抓手在哪里?

清代医学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写道,“中气升降,是生阴阳。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沉浮。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中气是胃气的别名,因此,人体的阴阳之象都是胃气的变化。换言之,胃气就是人体的阴阳,人身体的肌肉块、骨骼等都是胃气的蓄积态。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不吃不喝、断了胃气两三天后也不会死的原因,因为胃气都积蓄在了肌肉、骨骼、经血这些“库房”里,它在一点点地释放,一点点地供应着人的五脏六腑,维系着人的生命,但是如果七到十天不吃不喝,人就会死,因为人体“库房”中存储的胃气都消耗怠尽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人就会出现阴阳不平衡的表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幻听幻视、手抖腿软等等各种症状,我们称之为病。

当我们把阴阳和胃气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中医研究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开了,对疑难杂症的诊治也会变的简单了。

笔者曾诊治过一位腋下出血片且伴有不规则肿块的患者,很多医生无法确诊,笔者也同样无法确诊,根据扶阳中土论的胃气即阴阳,扶胃气即是扶阳气,而胃气就是土气,土只有温热才能化气的理论,最终,以重剂温中温阳的方法治愈了这位患者。

图片
 

笔者感言

 

在临床中,不要去分阴阳,而是去抓胃气。

从阴阳平衡无病到阴阳不平衡有病,是胃气不断亏损的过程;

从阴阳不平衡的有病到阴阳平衡的无病,是胃气在不断增长的过程。

胃气就是阴阳,调和阴阳就是调和胃气。

胃气旺盛的人阴阳平衡、阴平阳秘;

胃气不旺盛的人阴阳不平衡,有病;

胃气衰竭的人,阴阳离决,人死。

图片

END

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本文涉及到的医学理、法、方、药,作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