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茵葆:地瓜

 作家荟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文/苗茵葆

地瓜也叫红薯,是家乡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谷雨前后,种完花生,就开始插地瓜了。家乡的沙土岭地不适合种植麦子和谷类,但是花生和地瓜不怎么讲究,无论沙土地,还是黄土地都可以大面积种植。生产队的哨子一响,社员们就拿着镢头,担着水桶,有的拿着篮子在小西岭那边的老柳树下集合了。

队里分两个小组,分工完毕,由小组长带头去不同的地块儿插地瓜。才下过一场小雨,但是插地瓜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幸亏各个水库和塘坝里都有蓄水。男劳力用镢在地瓜埨上刨窝儿,妇女们和年轻小伙用担杖挑水,有的负责用水瓢给每个土窝浇水并散地瓜芆子。栽培地瓜实际很简单,见大人们用两个手指将地瓜芆子的根部,按于水土中,把四周的湿土围拢住土窝,表层划拉上点干土,用力摁几下让芆子挺拔即可。

布谷鸟的叫声自王子山那边传来,在向春天传递某种信息。社员们干劲儿十足,一块块地被植上了希望。“来饭了!”不知谁的眼尖,老远看见送饭的出了庄。

送饭的是二姑和一位姓魏的姑娘。农忙时节,在田间地头吃饭是常有的事,每个队都找两个攒饭送饭的。各家各户提供的饭几乎都是煎饼。煎饼虽是粗粮,却是家乡人的主食。

母亲带来的饭食也是玉米煎饼,其中的一个煎饼里,夹着一包咸菜饼子。开饭了,每个人在堰边上一字排开,分别就餐,吃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有句笑话,被大家嚼得开心。父亲不善言语,默默地吃着煎饼。

大家刚吃完饭,休息了一袋烟的功夫,小组长吆喝“下手了”。为了赶节气,短短几天,成片成片的地瓜地都插好了秧苗。剩下的秧苗被一些妇女带回家,插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孩子们则捡些母地瓜啃着吃,虽然没有多少水分,但也甜丝丝的。

地瓜秧渐渐缓过苗来,四下疯长,社员们开始锄草,等地瓜秧长得长了,就拿一根长木杆子翻秧,而且要往同一个方向翻,地瓜秧如不及时翻,秧子上就会生出毛细根,扎进地里,影响地瓜产量。每隔一段时间,再把地瓜秧往相反的方向翻,如此反复。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刨地瓜时,割地瓜秧好割,省得秧子长拉不动。

花生和地瓜即将进入成熟期,生产队安排了看坡的。我们队安排一位姓侯的负责看坡,尽管如此,有些孩子还是偷着扒花生和地瓜,而一旦被看坡的发现自然训斥一顿,或者把筐端了去。去拔猪草,筐没了,回家少不了挨一顿批评。

在地瓜地里拔猪草,偶尔碰见根“白电线”,孩子们便吓得四处逃窜。“白电线”是一种蛇,据说身子发白,细而长,家乡人称之为“白电线”,它撵人时不拐弯,被追的人一拐弯,“白电线”就找不到对方而无法攻击了。当然,在地瓜地里跑,有时还担心被地瓜秧绊倒。

一般过了霜降,地瓜上足了粉,就可以刨地瓜了。被霜过的叶子一夜间就打了蔫、发黑了。

“说霜这么快。”母亲说:“昨天还青青的叶子,吃了顿地瓜叶渣豆腐呢!”母亲说的渣豆腐即小豆腐,用地瓜叶做的,我很喜欢吃。

坡里到处是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女劳力在割地瓜秧,男劳力在刨地瓜,家庭妇女则在后面择地瓜。一堆堆的地瓜集中在各个地块儿中间。晚上开始分地瓜,各家各户抓阄,谁家分上就用车子推出去,用马灯照着用搓刀切地瓜干。每个生产队都在分地瓜,马灯也忙忙碌碌的,在岭上晃来晃去,一夜之间,白花花的地瓜干,摆满了东岭和北岭。

白天,父亲去队里刨地瓜了。我和弟妹们帮母亲晒完了地瓜干,就拿上镢和筐,去拦地瓜。有些社员刨得不仔细,还真能拦着大的。

刚下来的鲜地瓜,母亲挑些细长的煮上一锅,等我们回家吃。我喜欢用地瓜就咸菜芥子吃,母亲用白菜帮子腌的咸菜芥子,咸咸的,再咬一口地瓜甜甜的、面面的别有滋味。

吃不完的地瓜,母亲就放到玉米糁子里面,泡上做兑头摊煎饼。这个时节,最担心的是下雨,地瓜干子一旦被雨水淋了,就会发霉,给社员们带来损失。因此,在地瓜干子半干的时候,母亲就建议全部拾回来,晾在家附近。这样关键时刻应急方便。

土地承包后,每块地种啥由每个家庭说了算。原本种花生的地块,因为有地病,父母商定改秧地瓜。这样一来,劳动量就大了,因为水库远,担水不方便,父亲便从集上买了辆小铁车,并买了几个盛水的大沽子,这样推水就轻快多了。

有了土地的使用权,人们对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更加用心呵护。锄草、翻秧,一直到刨地瓜,晒地瓜干等,都很精心。“把镢伤的地瓜挑出来。”父亲说:“捡些细长的荀发的不用择放到地窖里。”每到刨地瓜时,父亲就在离家近的地堰上,挖个地窖,专门储存地瓜,在冬天的时候随吃随拿。地瓜干堆了满满的一小北屋,用来喂猪。

母亲喂了一头老母猪,每年生一窝小猪,喂大卖钱,家里也有了经济收入。日子就这样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四十年后的今天,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多耕地都被开发了。白花花的地瓜干不见了,母亲和父亲依然保留了几块小地,用来种花生和插地瓜。每到刨地瓜的时节,父亲就打来电话,让回老家拿地瓜。

“纯黄瓤的。”母亲说:“吃个稀罕!”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格外甜!

作者简介:苗茵葆,原名苗因葆,男,1964年生,山东莱芜人,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区作协会员,北京哲理诗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