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的相府为什么不是霸府?

 萧武在此 2023-06-13 发布于上海

说诸葛亮的相府和霸府的区别,这个其实挺无聊的。

按照汉朝的制度,中央政府其实就是丞相府和御史台组成的,丞相府西汉时期四百来人,御史台二百来人,太尉府主管军政,一两百人。

后来东汉改成三公府,司徒府就是相府,司空府就是御史台,太尉府不变。所谓公府征辟,就是三公府征辟。

后面有了中朝,有点变化,宫中设置了一些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是行政中枢仍然是三公府,这一点并没有变化。所以东汉的司徒,司空都要有录尚书事的权限,权力才比较完整。

东汉设置大将军以后,虽然凌驾于三公府之上,但是这个基本的结构并没有变,仍然是司徒府主管全国行政,御史台管监察,太尉府管军政,但是全部都要经过大将军点头画圈。

大部分日常行政事务都可以在三公府完成处理,有些没有明确规定,或者说重大事项,才需要报请皇帝处置,但皇帝的诏命也要通过三公府才能付诸执行。

汉末群雄并起,各个军阀都以各自的名义署置管理,然后表奏朝廷备案就行了。比如袁绍用的是大将军的名义,曹操在袁绍在世的时候一直用司空府作为行政中枢,袁绍死后改为相府,刘备一直用左将军府。

三国并立之后,蜀汉沿用这套体系,这个局面也没有改变,行政中枢仍然是相府,虽然刘备在世的时候,相府主要是秉命而行,独立决策的权限小,但是仍然是执行的中枢,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权,还是相府作为中枢,但是决策权比之前大很多。

所以说,相府始终是合法的常规的行政中枢,并不存在霸府的问题。即使从权臣的角度说,诸葛亮的权限也都是有法可依的,是在常规规定之内的,并没有破话原有的基本格局,所以不能算是霸府。

正因为相府是行政中枢,权限比较大,而宫中又有另外一套体系,所以诸葛亮才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就是希望不要相互掣肘,争权夺利。

至于诸葛亮在汉中驻军时,或者是蒋琬费祎时期,在汉中设置了一个前线的机构,但是这个只是临时性的,并没有完全取代相府的作用。

即使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南朝都是军阀政权,也还是在这个框架体系之内,行政中枢都是丞相府。

一直到后来唐朝改革,才变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才正式取代原来丞相府,御史台和中朝的架构,但中书省实际上丞相府的延续,仍然是行政中枢。

也是因为三省的制度,所以在宋元之际,丞相带兵出征,设置行中书省作为随行的办公机构,但是朝廷的中书省仍然是核心机关。也是在这个行中书省的基础上,形成了行省制度,逐渐变成了后来的省。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比如1930年以后,国民政府在南京,中枢是行政院,但因为常公常年住在南昌的委员长行营,所以决策权在南昌,大事小事都要常公批示才能付诸实施。

虽然南京的党政军机关没有南昌的批示寸步难行,开会都是闲聊,并不决定任何事情,但是南昌行营的命令也还是要经过南京的行政院签名,才能付诸全国实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