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洛阳是如何蛇吞河南、附庸豫州、剽窃中原、冒充成周、附会中国的

 時間嘲笑了諾言 2023-06-13 发布于河南

点击加载图片

(作者:赵辉)在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中,河南洛阳二里头考古遗址是一个主要的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二里头遗址的遗存年代横跨夏商时期而被“选定”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主要参照对象;因为二里头遗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作用,而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选定”为主要考古研究目标;因为二里头考古遗址在前两项国家科技工程所赋予的重任,二里头遗址也被“选定”为“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的重点研究对象。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以夏代中晚期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对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学文化,究竟属于夏时期、还是商时期、还是横跨夏商时期,至今仍无明确的研究结论。至于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否为夏氏族遗存,还是其他地方氏族遗存,也没有明确的考古发现加以确证。在二里头遗址的遗存年代不确定,所属氏族部落不确定的“两不确定”情况下,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又如何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点击加载图片

事实上,中华民族文化与考古学文化,是有着本质内涵区别的两种不同含义的概念。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思想上的特征,考古学“文化”只是代表考古遗址器物类型上的不同特质,考古学文化反映的只是年代器物差别。将器物类型的“二里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明核心”,在概念上、在逻辑上、在学理上、在类别上,都是一种非学术、非实事求是的指鹿为马!

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能否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历史上的“洛阳文化”,能否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文明核心”?让我们一探究竟!

河南洛阳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时刻,曾经有过辉煌历史。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建都于河南洛阳“洛邑”,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都城。中国历史上,将这一段以“洛邑”为都城的历史时期,称之为东周时期,起始于“平王迁洛”,结束于“秦庄襄王灭东周”,共515年历史。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因此认为在东周时期,河南洛阳是当时的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就大错特错了。首先,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中国礼制制度的“礼崩乐坏”,正是对整个东周时期的概况。诸侯争霸“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周天子周王已经自身难保,河南洛阳作为东周都城,已经名存实亡,早已不是东周时期的政治中心,更无法成为“文明核心”。

其次,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国、秦国、晋国等诸侯的卫护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了东周。此时所谓的东周王朝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只是依靠郑、秦、晋的护卫才得以勉强安身于洛邑并延续至灭亡。如果说洛阳(今河南洛阳)是当时的国家军事中心,恐怕没有一个中国人认同。

再次,在自然资源方面,狭小的洛阳盆地四面为群山包围,地理狭窄,没有丰富的物产,各诸侯也以各自为政,洛邑(今河南洛阳)也不可能成为经济中心。最重要的文化方面,虽然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老子与孔子一个生活于涡河中游一个生活于泰山脚下,与东周洛邑没有多少关系。穷困潦倒、寄人篱下的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也不可能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

由此可见,作为洛邑(今河南洛阳)最辉煌东周王朝的东都,在整个东周时期,实际上就是一个饱受诸侯国欺负的小媳妇,寄人篱下、唯命是从,哪里还有什么民族文化精神的产生与传承?

点击加载图片

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中国的历史是很清晰的。西周初年,周公“毖殷顽民,迁于洛邑”营建洛邑,始启洛邑的历史。周公为了稳固西周王朝统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将顽固不化的殷商遗民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进行集中管教,始有洛邑城。这也导致陕豫两地三千多年的长期对立,也或许是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王朝江河日下的根本历史文化因素。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周王朝又如何会把其统治东方的都城成周城营建在洛邑?这与周公“毖殷顽民,迁于洛邑”的国策是完全相违背的。所谓“成周(今河南洛阳)”“洛邑即成周”“成周即洛邑”的历史观,是完全错误的,是一种历史研究上的狗尾续貂。

“以夏代中晚期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之所以能够冠冕堂皇,是有一个或误会、或错误、或附会、或神经错乱的历史错觉、或有意为之的狸猫换太子!

点击加载图片

西汉时期是中华民族文化定型确立的重要时期。此时期产生了对后世地域文化影响深远的行政区划。在洛阳盆地的黄河南岸地区建立了以洛阳为郡府的“河南郡”。河南郡,存在于中国汉朝至唐朝时期的行政区划,辖区不大,中心地带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秦朝时期为三川郡。西汉时期设豫州刺史部,辖颍川郡、汝南郡、沛郡、梁国。从《中国历史地图》可知豫州的西部位于今河南省,豫州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皖北,其中的西汉天子刘邦故乡正位于豫州东部地区的沛郡。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的决定性战役大都发生在沛郡,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地理特征看,原始意义上的“中原”当处于沛郡范围内。这也就难免产生原始“中原”位于西汉时期豫州的历史印象。但沛郡的原始“中原”与今天的河南省已经不着边际。

点击加载图片

因此,西汉时期的“洛阳”管辖的“河南郡”与西汉时期的沛郡“中原”属于“豫州”管辖范围,是属于两处距离遥远的地区。以今天的河南简称“豫”,“中原”属于“豫州”,“豫”是河南的专有称谓,从而得出原始“中原”属于河南专有的观点;并因洛阳的历史丰富,从而得出“中原位于洛阳盆地”,古“中原”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市的观点;又因投入巨量国家考古资源的二里头考古遗址距离洛阳不远,得出的“中原中心论”等观点。这些观点,不仅在历史文献上得不到确凿的证据,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上同样寻找不到实物证据。“以夏代中晚期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结论,又从何谈起呢?

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被一些考古专家解读为周武王“宅兹中国”、“宅兹成周”、“宅兹洛邑”的重大考古发现,并为二里头考古遗址作为背书。通观[何尊]全文,没有一个字与河南洛阳“洛邑”有关。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专家,又是通过何种超人思维获得了超人证据,得出了[何尊]铭文里的“宅兹中国”就是特指河南洛阳,就是“二里头夏文化”的历史文化反映?

点击加载图片

河南洛阳的历史人文究竟是怎样的呢?是一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文化吗?是一个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的地方吗?“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能够“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吗?《世说新语·言语》中的“蔡洪赴洛”典故早已告诉我们现状,就不要说当今的陕豫历史文化之争了: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因此,河南洛阳盆地的“中原中心论”、“二里头夏文化”,“以夏代中晚期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等观点,是极其荒谬的!是建立在洛阳蛇吞河南、附庸豫州、剽窃中原、冒充成周、附会中国的错误历史认知基础上的指鹿为马行为。“蔡洪赴洛”的历史典故告诉我们,河南洛阳地区的古代文化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又何以开启夏商周三代文明?(作者:赵辉)

点击加载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