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题容易讲通难——2023高考新课标Ⅰ卷古诗《答友人论学》疑难试解

 钟楼语文 2023-06-13 发布于江苏

[宋]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网络上已有不少对于本诗的详细解读,各有所长,都值得一看。(《高考语文读写提升第11天:2023语文新高考Ⅰ卷《答友人论学》简析》《《答友人论学(林希逸)》详注+译文+鉴赏》)这里专门谈我们对于首联的理解。

多数解读把“转”理解为转折词“反倒,反而”。并作译文如下:

如果想通过对每个字进行注释来学习儒家经典,并领悟儒经真意,反而会很艰难。当今,一个个的“儒学大师”,每逢遇到他人,张口曾参,闭口颜回。

 由此认为诗人对“逐字笺来”的治学方法是绝对否定的态度。

  • 就实际情形来看,通过逐字注解来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当然是既蠢笨又可笑的,以此来治学,只会是缘木求鱼,自然是无法领悟文章的真谛的。

  • 在这里,诗人准确地捕捉到“大师”们高谈阔论的典型情态,生动地再现了“大师”们自以为是洋洋自得的“风貌”,在看似平静的叙写中,委婉地流露出诗人的揶揄、嘲讽之情。

这样的理解夸大了林希逸对研读儒家经典的排斥。

 我们认为,“逢人个个说曾颜”的完整表达不是:

(“逐字笺”者)逢人,(向)个个说曾颜。

而应该是:

(我)逢人,个个说(“逐字笺”者是)曾颜。

可以举林希逸绝句《代怀安王林丞上杨安抚(诚斋子)十诗(其九)》为证:

元戎根柢是公平,玉肺冰肠彻底清。

一点吏奸无隐处,逢人个个说神明。

末句是借众人口碑赞美杨安抚公正廉明,明智如神。同样的,“逢人个个说曾颜”是说逐字笺读典籍者被视为儒学传人,可见诗人对他们还是肯定的。

那么上句就不会用转折来完全否定逐字笺读。“转”在这里相当于“更”,是按原有趋势的继续发展。林希逸诗中有同样的用法:

  • 老去劬劳念转深,一樽聊尔可曾斟。(《再和前韵谢后村惠生日词(其二)》)

  • 涉世才深误转深,鬓毛赢得雪霜侵。(《夜坐偶成》)

越是年老辛劳越是加深思念,也是接触社会越是犯错。所以“逐字笺来学转难”是说仔细研读儒家典籍,逐渐学至艰深之处。这里的“难”是遭遇字句理解的疑难,而不是说给学习造成阻碍。这对学习来说是一个积极的现象,所以才会“逢人个个说曾颜”,受到夸赞。

本诗真正的转折是设置在“那知”上,突出的不同学习方式,或者说评价学问方式间的比较。研习书本和体悟生活,两者有高下之分,但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总之,“学转难”是说一个笺注式治学的效果趋势,并没有主观上的“不畏艰难”,所以A项不正确。

最后说两点我们对于本题的认识:

  • 宋诗好说理,造句近白话,但融入当时口语,与现代汉语有别。如因字面相类而以今释古,或生偏误。

  • 命题者亦知此句有费解处,故从诗句褒贬意味的大方向上设置错误,而不计较字句的精准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