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 2+X”课程体系的架构与实施

 清风一篓 2023-06-1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学校简介

       沈河区二经街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二经二小”)始建于1927年,曾有过 “亚洲第一大校”的美誉。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410人,38个教学班,95名教职员工。多年来,“双高(高品位、高质量)办学、特色兴校、示范一方” 的学校总体发展思路,“优化育人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一直秉承至今。学校以感恩教育、艺术教育为特色,以科研为助力提升教学品质,构建了“22+X”课程体系,从细处着手全力培育幸福的人。

一、“2+2+X”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2003年,二经二小提出“幸福教育”办学思想,并开始逐步构建和提炼“五维一体幸福教育”办学策略,即通过管理引导师生走向幸福,通过环境建设浸润师生幸福,促进成长让教师体验专业幸福,愉悦课堂让学生感受学习幸福,丰富活动为师生创造多彩幸福。这其中,课堂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核心,对师生而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幸福的课堂,对学校教学管理层面而言幸福教育的课程体系又是怎样的,是学校做实、做好幸福教育的关键。为此,学校亟待探索构建起 “幸福教育”课程体系,为幸福课堂的实施建起模型,指明方法。

     二经二小经过十年的“幸福教育”办学实践,于20134(22日承办区域品牌学校办学思想巡礼现场活动)正式提出“人人发展、人人幸福”的办学目标,并将所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具化为“诚朴、勤学、敏思、感恩”四个维度。围绕这“一个目标” “四个维度”,学校在2014年申请了省级规划课题“ '幸福教育’课程体系的架构研究”,通过 “课题引领”搭框架,树立“坚实五步走”的工作思路,即专家把脉控方向——特色梳理建结构——教研现场接地气——教师说模填“骨肉”——对照课程出体系,最终梳理出“2+2+X”型“幸福教育”课程体系。

图片

图1 “2+2+X” 课程与核心素养培养、 办学目标实现关系图

二、“2+2+X”课程体系的结构框架

     “2+2+X”课程体系是以国家标准课程的深入改革为核,辅以校本化的前置和延展,搭建起的适合学生幸福成长和发展的课程体系框架和课程模型。第一个“2”指由“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型”和“学习力课堂模型”组成的国家课程模型,属于基础课程,用以落实课程改革;第二个“2”指由前置班本活动课和延展校本活动课构成的活动课模型,属于校本课程,用以促进“人人发展”;“X” 指多种主题综合实践课程,它是借助地方特色和资源开发的综合性地方课程,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幸福感受。

图片

图2 “2+2+X” 课程属性关系图

     具体课程的实施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育人目标的达成,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呈现出“多矢一的”或“一矢多的”的现象。

三、“2+2+X”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成果和主要特色

     核心课模(学科课堂模型)解读

    () 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型

     分为主课模和辅课模两种。主课模是基础课模,可应用于任何学科;辅课模则是在基础课模之上进行的变势,更适用于某一学科或某一类课型,针对性较强。(具体课模名称及描述见“核心课模梳理表”)由于主课模应用范围较广,在这里做重点介绍。

     主课模又名“四步五能自主学习型课模”,是以“四步五能”幸福课堂基础教学模式为支撑,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高质量的学习素养为目标的课改课堂。“四步”即自学、互学、助学、测学,“自学”自主预习、发现问题,“互学”组内合作、交流辨析,“助学”全面互动、答疑启思,“测学”精练技能、评价反思;“五能”即提升学生的五种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分享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倾听评价的能力和反思检验的能力。学校通过“三三三四”操作法实施四学课堂。“自学”完成“2+1”教材质疑、资料收集+学习收获;“互学”常用 “三型”固定模式学习型、中心互学启思型、特长合作提速型;“助学”充分“三互动”组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测学”关注“四测”: 精测、自测、互测、评测。

图片

      () 学习力课堂模型

     学习力课堂是二经二校学科课程校本化的主要课型之一,它以«中小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研究»课题实践为载体,利用脑科学相关研究成果,把科学训练与常规教学有机整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其特点是融入眼脑机能训练、融入基础学力训练、融入学科专项训练、融入思维可视化训练;体现为学生海量阅读、注意力高度集中、发散思维思考、双脑交替使用。与常规课堂相比,学习力课堂更关注“高效、科学、能力”。学习力课堂模型分为基本课模和升级课模。基本课模适用于低年级的语文和阅读课堂,升级课模更适用于中高年段的多学科课堂。

     ①学习力课堂模型——基本课模

     其基本模型是“2+6”式“2”指科学坐姿、眼脑机能训练“6”指朗读儿歌、学习字词、手指操、节奏阅读、阅读理解、快读记忆。

     ②学习力课堂模型——升级课模

     较之基本课模,考虑中高年级学生情况,去掉了“2”,其“6”步转化为:图文转换、输出积累→预习汇报、闪视检验→节奏阅读、提炼初解→深入文本、学习理解→梳理归纳、形成导图→交流互讲、内化学习。

     活动课模(校本化课堂模型)解读

    () 班本活动课

图片

     班本活动课是以班级意愿为前提、以班级师生兴趣特长为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具有班级特色的并且可持续发展成习惯的,可以影响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正向发展的活动课。由于它是前置于国家标准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和方法等的训练和展示场,故称之为前置班本活动课。它包括益智游戏、手指活动、运动健身、经典积累等类型。其常用的模型是:低年级“尝试动手+想象故事”,中年级“经典阅读+速读速记”,高年级“学生主讲+课件或思维导图展示(学生自制)”。

    () 校本活动课

       校本活动课是以学生个人兴趣、特长为依据,打开班级界限组建的以活动组方式开展的,通过特长培养提升学生自信、成就某一领域最优秀自我的活动课。其校本化的意义在于所有活动课的设置不单单只是对特长的简单训练和提升,而是融入了可视化练习等手段的,对学习力课堂内涵进行延展的内容,因此我们也称其为延展校本活动课。它包括艺术课程、体育课程、综合课程等。

     三段式模型是艺术、体育课程的常用模型音乐“欣赏+乐器+表现”、体育“项目练习+常规运动+技巧提升”、美术“鉴赏+技法+实操”。综合课程常用模型有“任务探究”型、“动手实践”型、“技巧提升”型等。

     如果说班本课的着眼点在普及,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特长,或者即便不是特别喜好也能锻炼或体验一种技能,那么校本课的着力点就是专业,让孩子们在某一点能深入下去研究、磨砺。班本是面,给的是体验,则校本是点争的是水准。

       主题课模地方课堂模型解读

    () 校园课程

     包括感恩主题课程、校园艺术节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课程、微学习课程和礼仪课程。这些课程的实施基本模型为方案制订与部署→活动组织与练习→分项评比与展示→演出汇报与表奖。

    () 社会课程

     包括游园课程、体验课程和放学课程,从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

的角度设计和实施课程 其实施模型是:主题布置→收集资料→交流预案→体验课程→整理体验→展示汇报。

    () 家长课程

     包括家长微课堂、 亲子阅读和志愿者课程 他们的基本模型为 “ 输入+输出” 如家长既要参加学校定期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输入家教知识同时也要每月来校一次到孩子所在班级上一节课输出家长专业领域知识)

图片

       幸福课堂的“十大特色”

    () 优化设计的课堂;

    () 学生主体的课堂;

    () 教法多样的课堂;

    (有效合作的课堂;

    ()充分展示的课堂;

    (民主和谐的课堂;

    (赏识激励的课堂;

    (跨越学科的课堂;

    (提升学习力的课堂;

    (10) 多元评价的课堂。

     幸福课堂要为学生提供的“十大风格”

   ()生活化——体验知识的起源与价值;

   ()生动性——体验学习中轻松的氛围;

   ()激励性——体验迎接挑战的愉悦;

   ()趣味性——体验好奇心满足的快乐;

   ()竞争性——体验超越的效能与韵律;

   ()科学性——体验知识的严谨与美感;

   ()全员性——体验团队的智慧分享;

   ()生成性——体验现实科学中的张力;

   ()童真性——体验原生态真实的感动;

   (10)民主性——体验悦纳彼此的合力。

四、“2+2+X”课程体系的实施途径和方式

     要确保课程体系既能建设起来又能落实推进,一定要畅通两个途径。

     第一就是充实前期积淀、及时做好梳理“2+2+X”中的每一项内容都需要至少做好一年甚至几年的专项研究。比如“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型”的建立是从2012年沈河区区域推进课改时学校开始进行的专项教学研究,为此学校每年都要拿出三个月时间专门做“主题教研”,通过“三全三请”确保全员参与、人人研究,连续四年实践验证才整理出主课模,又通过“教师说课模”活动不断引导教师卷入,每学期三场教师逐一说体验才逐渐整理出辅课模。“学习力课堂模型”更是从2008年学校参与学习力课题研究以来。每年接受至少一次整改委专项调研,从2011年到2014年先后承办七次全国性现场会研讨得来。“班本活动课”的实践研究始于2012年,“校本活动课”则从“二课堂”经验演变而来,“校园艺术节”每年一届到2015年已经举办了24届。没有研究的点就无从下手去架构,反之没有及时的整理,仅仅依靠曾经的经验也成不了坚固的基石。

     第二就是上级积极推广、适时全面卷入。好的成果一旦束之高阁便失去了其珍贵的价值。所以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一经梳理、整理出课程体系,就要积极地宣传推广。为此,二经二校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12次在全校教师例会上对幸福教育“2+2+X”课程体系的研究情况做跟踪推广(研究到哪就宣传到哪),还专门召开“践行、见滋味”现场会,为各层面教师做讲座5场。教师们如果是被动参与,课程体系就只是一个架子,要让它有血有肉,必须适时让一线老师们逐级进入。2015年9月开始,学校连续举办了“教师说课模”班主任专场、体音美专场、英语及科任专场,一学期里先后34位一线教师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学科课模。

     以上两个途径畅通了,并不代表课程体系实施的效果会显著,因此在落实上还要采用以下方式时间上“两固定一随机”、师资上“一师一专、一师多专、多师一专”、过程上“一钻见底、多轴联动”。

图片

       两固定一随机

     两固定是指核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必须进入课表,主题课程保证固定时间、雷打不动;一随机指主题课程虽然有固定实施时间,但由于没有进入课表,所以不同环节的落实(多指练习)时间可随机增减、改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比如始业课程分为四大课程、需完成五本系列丛书的训练和教学内容,又要一学期进行三次展示,看起来在时间上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但我们采取了 “融入” “整合”等办法,把国歌、校歌演唱融入音乐课,把注意力训练之拍篮球融入体育课,把«幸福学园之成长手册»的儿歌背诵与常规训练整合,把经典积累与英语朗读等都放在微课程时间,等等如此,就利用多位教师、零散时间完成了看似难以落实的课程内容。

     一师一专、一师多专、多师一专

     “一师一专”主要指任课教师在落实学科课程上要保证质量、确保自己的专业性。“一师多专”主要指班主任老师在教授学科课程之外,还要有效地策划、组织、指导主题课程或班本课程的落实;也指科任教师对于校本课程质量的保证。“多师一专”指班本课上专业课教师与班主任老师的配合或始业课程中多学科教师的配合等。

     一钻见底、多轴联动

     课程的实施中有时需要一位教师就在某一课程出成果,这叫“一钻见底”;有时不只需要多位教师合作,更需要管理层、执行层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见成效,如校园艺术节课程、感恩课程的策划与落实,这叫“多轴联动”。

     如果说建设课程体系是描绘蓝图,那么落实课程体系就是施工过程。学校里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地都承担着绘图的任务,也都毫无疑问地肩负着施工的责任,在这个施工的过程中,全校师生就好比精密仪器上的一个个小小齿轮,既需要做好自己的专长,又需要做好相互的配合。

(作者单位系沈阳市沈河区二经街第二小学)

专家点评:

       李全慧:学校课程深度变革是从道到术、从思到行的深刻变革。沈阳市沈河区二经街第二小学以省级规划课题«“幸福教育”课程体系的架构研究»为适合的切入点,来推进学校课程变革。将切入点做精做透以点带面,从而推进学校课程深度变革。通过“课题引领”搭框架,树立“坚实五步走”的工作思路,注重课堂模型建设,最终梳理出“2+2+X”幸福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一步步推进学校课程的深度变革,使学校课程变革从表层执行走向深度变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