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

 禅指号乾坤 2023-06-14 发布于山东

       参芪地黄汤为主方加减以益气养阴、培元固本,该方又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故临床疗效满意。
        党参10g,黄芪15g,地黄12 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15 g,白术10g,丹皮6g,丹参15g。 
        阴虚甚者,易党参为太子参,易黄芪为黄精,易茯苓为猪苓;合并咽痛者加地蛄篓、土牛膝、蝉衣等;平时容易感冒、自汗者合用玉屏风散;容易盗汗者合用当归六黄汤、牡蛎散;平素容易腹泻者合用参苓白术散;合并尿路感染者合用知柏地黄汤;水肿盛者易茯苓为连皮苓加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等利水消肿;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钩藤、地龙、罗布麻等平肝潜阳;

        尿蛋白久不消退者重用黄芪,酌加益智仁、金樱子、芡实等益气补肾固涩;尿潜血阳性或血尿者酌加炒蒲黄、藕节、茜草根、大小蓟、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血尿甚者加参三七片、仙鹤草、老紫草

        瘀血甚者酌加全蝎、地龙等破血逐瘀,现代药理表明全蝎、地龙能改善肾脏血流,减轻肾脏纤维化,延缓肾功能衰退的进展;尿素氮、血肌酐增高者加六月雪、淡竹叶、木贼草清热利湿泄浊

       兼湿热者酌加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生薏米等清热利湿;贫血者酌加制首乌、当归、鸡血藤等养血活血,贫血重者加阿胶烊化后服以补血;耳鸣、失眠者多加灵磁石,取其滋肾水,又可重镇安神;温肾药常用淫羊藿、菟丝子、鹿角胶、巴戟天等,因其性温而不燥,其效补而不峻,长期使用可温阳而不伤阴,无生热而动血之虞;使阳虚缓缓得复,阴虚徐徐得平,而肉桂、附子等辛温燥烈之品慎用之,以防助火动血之虑而使出血之症加重。早在《内经》就云:“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景岳全书》亦云:“ 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助而源泉不竭;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根据“ 阴阳互根” 理论,认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故临证用药滋肾为主时少佐温阳之品,温肾为主时则少佐滋阴之药,以达到肾的阴阳平衡,临床每获佳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