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外医院试水新技术拔除起搏器电极:拔除率高,安全性好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电极导线拔除手术是治疗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等植入后并发症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锁定系统多无法对导线全程进行锁定,从而影响电极导线的成功拔除。

近期,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试水了一种新型全程锁定钢丝系统,结果显示完全拔除率高,安全性也好。

他们试水的是导线锁定钢丝(LLD),总共拔除了6例患者的13根电极导线,包括1根废弃电极导线和12根有功能电极导线。

6 例患者中,5例男性,中位年龄62.5 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囊袋感染合并植入侧入路静脉狭窄或闭塞,共有13根待拔除的电极导线,导线的中位植入时间为17.5年,其中2根电极导线的植入时间超过26年,中位感染病程1.5个月。

研究者介绍,相比传统的锁定钢丝,LLD钢丝直径更细、在导线内腔移动度大、更易到达电极远端。

在这项研究中, LLD 成功放置在11根(85%)电极导线的顶端进行全程锁定。有两例患者各有1 根心室导线绝缘层破损,LLD无法送达电极远端,拔除过程中导线断裂,后经下腔静脉拔除。

总共12根(92%)电极导线完全拔除,1根(8%)部分拔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电极导线被完全和部分拔除的患者,经术后2周的抗生素治疗,感染症状得以完全控制。

研究者指出,使用LLD 时,应严格掌握导线拔除适应证和待拔除电极导线的特点。

LLD锁定钢丝适用于经静脉拔除植入时间较长的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电极导线,导线内腔直径应与LLD型号匹配,且拔除途径为上腔静脉。当导线近端堵塞或无法匹配导线内径时,应禁止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导线内腔和绝缘层结构完整很重要。采用血管反推力技术经静脉拔除导线时,导线拉力与推力的平衡十分关键:固定锁定钢丝的同时须沿电极导线推进扩张鞘管。作用力传导至鞘管远端,集中在导线周围纤维组织上,从而减少对血管壁和心肌的损伤。

来源:董潇男,唐闽,冯天捷,等. 新型锁定钢丝拔除心律植入电极导线的初步临床应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1199-120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