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考语文每道题答案都很长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14 发布于甘肃

今年的高考真题答案不同于以往,简洁概括,而是概括分析加原文例句,每道题都是小作文,突出了主观题书写量加大的特点。平时要加大读写结合训练,强调有理有据条理地表达。根源还在于细读深读,思维及审美的训练上

从主观题的答案呈现,逆推对高三复习的启示

一、文脉思路,整体阅读意识的重要

信息类文本选择题的考查,第1道题第1个选项即文本一文本二的对比,而后以材料2为重点出了6个相关的选项;第3题则是关于两则材料论证思路、论证语言的分析。

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把材料一、二读通读懂,才能正确选择。以前那样不读材料盲选或者局部比对原句的做题思路,适用范围已渐渐萎缩,不再可用。

古诗阅读尤其注重贯通性。无论是草木色,山寺颜,鸟叫,荷花,还是鸡犬声,都是在秋天暮色中夕阳西下时,卧枕在归船上的诗人的视野所及心之所感,悠闲自在,安适轻松的心情也由此可得

二、回归原文,结合具体语句作答的重要性(也属于语境意义的考察)

无论是“敲诈”等词,还是“客观”之意,无论是,“社戏仪式”还是“依照往年成例”,无论是“跳舞着,踱步着”,还是“周旋”,要想得分,先回到具体的语境中,细嚼字词句的含义,才能具体、详尽、准确的作答

三、注重思维严谨条理的考察

1.观点论据吻合否

信息类文本第3道选择题 答案B项论据论点论据吻合否;古文文意概括题12题答案D项,也考的是论点论据吻合否。

这突出对语言表述严密性的考察,引导学生日常表达的严谨,也可见论述性文体地位在逐渐提升。

主观题方面,小说与古诗等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实质上也考察的是论点论据关系,强调表述的有理有据。

比如,小说如何描述仪式感?用的是小说鉴赏的知识,但思维是观点和论据的陈述;诗歌题王国维的话即观点,再结合具体的诗句来例证,还是论点论据关系的论述

2.比较性思维的凸显

①两则材料中“客观”一词,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其实是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异同的比较。

②语言运用中19题,仙鹤的动作句,不同的表述表达效果的不同。不仅要写出原句的好,还要写出改句的不好。也是比较思维

③小说阅读第7题选择题。鲁迅的社戏与沈从文的社戏,情感基调之间的比较

3、日常语用逻辑严密性的考察

病句题四个错误,四分。语言表达严谨性的考察

四、语境意的考察(与第二点交叉。第二点是从学生做题思路上,此为师解读知识点的角度)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在这份试题中多处考察。实际是不同语境下词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信息类文本第4题,警察与小偷之间对峙式的词汇,简析其作用。应先解释其含义,再分析其在本文内容上、结构上、语言上的作用。思路条理清晰。

信息内容等第5题,“客观”这个词的语境意,不仅要说出其不同之处,也要说出其相同之处

古诗鉴赏的主观题也是如此。桥横水木,寺依云峰,在此语境下不是凄凉,而是恬淡安祥。

总之,整体意识,细读文本、严谨条理的逻辑性在平时教学中要始终贯穿

课标上的提到的“情境性,思维提升,文化性,审美性”,这些概念在考卷上都有具体呈现,好好揣摩,以利前行

古文题的疑惑

1.融亦以为然,此句显得突兀。

前文没有出现苻融,虽然大致能猜测推断出来意为苻坚一方的人与苻坚意见统一,但从选文严谨性上来说,此处表述不严谨,逻辑上有所欠缺

2.古文翻译答案

相变之法→奇正变化的规则

奇正变化,选文没有根据,专业性太强,学生不大可能翻译出来。

个见,多多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