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儒林外史》四十五:秀才游故地,医生踞诗坛(上)

 蔡毛1893 2023-06-14 发布于广东
在李县长的鼓励和举荐之下,匡超人出发去考秀才。匡超人一走,苦的就是卧病在床的匡老爹了。大儿子没出息,老婆又年老体弱,匡家一夜回到解放前,匡老爹继续屎尿在床上,匡超人离开二十多天,匡老爹如同度过了两年一样难熬,“每日眼泪汪汪,望着门外”。又天天担心儿子考不上,又担心自己可能会等不到儿子回来送终。
匡老爹的身体和精神正忍受着煎熬,不争气的大儿子又惹事回来了。原来他去赶集,在集市上因和人争抢摊位起了争执,最后还打了起来。没想到打不过人家,被追到家里。回到家,匡老大硬气了起来:“县主老爷现同我家老二相与,我怕你么!我同你回老爷去!”匡大哥吵不过人家,竟然还搬出县长。可知县长与他是没有半点关系,他只是欣赏匡超人的才华,不知他何来的自信。幸亏匡老爹也是一个明事理的人,赶紧阻止儿:“快不要如此!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况且占了他摊子原是你不是央人替他好好说不要吵闹带累我不安。”匡老大却依旧喋喋不休地向吵架者叫嚣,像极了仗着人势的狗。最后还是村长出面才解决了这场争端。
接下来,两个官人拿着喜报来了,原来是匡超人真的考上秀才,位列县里第一名。要是匡大哥能撑多几分钟,说不定还能在吵架的人面前装一下逼。匡老爹可高兴了,赶紧备酒席请报喜的人吃饭喝酒,潘村长也拿来十几个鸡蛋贺喜。吃完,匡老爹又拿出二百文钱送给报喜的人,可报喜的人却嫌少,无奈匡老爹又加了一百文。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村民中举人和中秀才所受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初范进中举人的时候,整个村子都轰动起来,乡贤送钱送房子,邻居送鸡相贺,更不可能见到报喜的人嫌钱少的事。
过了几天,匡超人回来了。在潘村长的带领下,村民凑钱给他庆贺。当然了,场面没有当初范进中举时那般夸张。最后大家众筹的钱剩下来十多吊,匡超人和父亲商议后,打算给哥哥买个门面,以后哥嫂两人就做固定生意,免得再去集市上闯祸。大哥一高兴也不分家了,搬回来一家人又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了。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匡超人庆贺过后,正式去拜见大恩人李县长,要是没有李县长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匡超人可能还只是一个卖猪肉的穷酸小伙。这次李县长对匡超人更亲热了,留他吃了饭,还正式拜为师生。过了几天,县里的人又来了。原来按照规矩,匡超人中了秀才,那么县学里的教官就是他名义上的老师,必须去拜见并且意思一下的。可能是县学里觉得新中的秀才不懂规矩,这么久了还不来拜见老师,所以才找人来催。可是匡超人却不乐意:我只认得我的老师!他这教官,我去见他做甚么?有甚么进见之礼!
匡超人能讲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其实并未明白这个社会的运转规则,他也不知道他考中秀才也并非完全靠的是他的才华,李县长在前头铺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匡超人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有点飘了,言语间透出一股年轻人的傲气。还是潘村长懂得世俗人情,向他解释:我们县里老爷虽是老师,──是你拜的老师,这是私情。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怎么不去见?你是个寒士,进见礼也不好争,每位封两钱银子去就是了。
俗话说福无双至,眼看着匡超人一家的好日子就在门口,没想到匡老爹的身子却一日不如一日。临死前,匡老爹把两个字叫到面前,语重心长地讲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首先他表示惭愧,自己一生穷苦,死后也未能给两个儿子留下一间房子甚至一块土地。好在二儿子争气,考了个秀才,但是会不会实现阶级跃迁也不可知。“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虽然匡超人在孝悌上用心,却不可因为以后日子过得好了就趋炎附势。他死后,要抓紧找一门亲事结了,但是切记要穷苦人家的女孩子,不可攀高结贵。匡大哥是个混帐人,但是作为弟弟也要敬重他,毕竟长兄如父。
匡老爹这席话,不难看出他是个善良朴实又很有前瞻性的老人家。从这席话包括他之前做的梦 ,以及后来匡超人后来的娶亲、生活那些事,都被他提前预知了。可惜的是,他所言的到最后都不能如他所愿。
匡老爹死后,匡超人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走上与匡老爹期望相反的人生道路。下一篇我们接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