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头颈部肿瘤WHO分类第五版更新:涎腺肿瘤(完结篇)

 binho900 2023-06-1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微分泌腺癌(MSA)

一种新认识的低级别涎腺腺癌,特征为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特异性MEF2C-SS18融合

组织学特征为小的管腔和微囊,衬覆扁平闰管样细胞,含有丰富的嗜碱性腔内分泌物

细胞核大小一致,卵圆形,缺乏明显核仁

肿瘤细胞显示弥漫性S-100蛋白、SOX10和p63,但不表达p40、calponin、SMA和mammaglobin

SS18基因重排是目前涎腺肿瘤该类型肿瘤独有,可采用FISH、PCR和NGS方法等检测

鉴别诊断包括腺样囊性癌、分泌性癌、多形性腺癌、分泌亚型肌上皮癌和腺癌 NOS

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双相性肿瘤,可通过免疫组化证实肌上皮标志物、CEA和EMA表达

分泌性癌缺乏黏液样间质,显示mammaglobin强阳性表达;由ETV5-NTRK3融合

多形性腺癌缺乏分泌性特征和黏液样间质,细胞显示更加丰富的胞质

肌上皮癌显示肌上皮标志物如calponin、SMA和p40表达,但不表达于MSA中所有这些肿瘤缺乏MEF2C-SS18基因融合

MSA预后较好,一项24例病例研究发现无1例发生复发、或局部或远处转移

图片

MSA是小的小管和微囊组成,衬覆扁平闰管样细胞,含有丰富的嗜碱性腔内分泌物(图A, B)

肿瘤细胞显示弥漫性p63(图C)、S-100蛋白(图D)和SOX10(图E)

MSA二代测序显示复发性MEF2C-SS18基因融合(图F)

图片

图片

 硬化性微囊性腺癌(SMA)

涎腺内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形态学特征类似于皮肤微囊性附件癌

SMA由小的浸润性条索和细胞巢包埋于厚的纤维或促纤维性间质内

肿瘤为双相性,腔内为温和的立方形导管细胞伴嗜酸性或透亮胞质和腔周扁平的肌上皮细胞

细胞核温和,圆形到卵圆形,偶见核沟

导管含有局灶性嗜酸性分泌物

常见神经周围侵犯,但核分裂象罕见

免疫组化腔细胞表达CK7,而腔周肌上皮细胞表达SMA、S-100蛋白、p63和p40

鉴别诊断包括鳞状细胞癌(SCC)、玻璃变透明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和肌上皮癌

缺乏角化、低级别细胞学和双相结构区分SMA与SCC

玻璃变透明细胞癌显示致密结缔组织间质和梁状结构,但缺乏管腔、分泌物和肌上皮细胞

肌上皮癌是一种单相性肿瘤无导管成分

腺样囊性癌具有双相性特征和易于发生神经周围侵犯,困难病例可进行MYB基因重排的分子检测可有帮助

图片

SMA由小的浸润性条索和细胞巢组成,包埋于厚的纤维和促纤维性间质内(图A)

常见神经周围侵犯(图B)

新的概念、变异的形态学、争议的问题和新兴的疾病实体

图片

 导管内癌(IC)

2017版头颈部肿瘤WHO分类中,最初描述为“低级别涎腺导管癌”和以后称为“低级别筛状囊腺癌”的肿瘤疾病实体被重新命名为导管内癌(IC)

IC是一种罕见低级别涎腺恶性肿瘤,组织学特征类似于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或导管原位癌

典型病例中该肿瘤特征为导管内和囊内腔导管细胞增生,显示实性、筛状和乳头状结构

导管周围可见p63、calponin和/或CK14免疫组化突出显示的肌上皮细胞层围绕

IC典型显示闰管表型,表现为腔细胞S-100蛋白和SOX10阳性

一部分IC显示AR阳性支持的大汗腺形态

大多数ICs具有复发性RET基因重排,47%闰管型显示NCOA4-RET融合,而TRIM27-RET融合常见于大汗腺型或杂交型

最近在IC伴有浸润性生长方式的罕见病例中发现有TUT1-ETV5、KIAA1217-RET和STRN-ALK融合

新近报道提议具有BRAF V600E突变和TRIM33-RET融合的嗜酸细胞性ICs是第四种独特的亚型

图片

IC典型显示闰管表型,证实腔细胞SOX10阳性(图A、B),而一部分IC显示AR阳性支持的大汗腺形态(图C、D)

对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标记为典型IC,如有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如何分类仍然存在争议

一项新近研究报道IC的肌上皮细胞和导管细胞具有同样的融合,这样提示肌上皮细胞层是肿瘤的一部分

ICs可为双相性,偶尔为浸润性肿瘤而不是真正的原位肿瘤

图片

 多形性腺癌和筛状腺癌

多形性腺癌(PAC)(以前称为多形性低级别腺癌)是一种恶性上皮性肿瘤,特征为细胞学一致性、形态学多样性和浸润性生长方式,主要见于小涎腺

多形性腺癌,筛状亚型(涎腺的筛状腺癌,CASG)特征为由纤维分隔而成的多结节性生长,相对一致的实性、筛状和微囊性结构和透亮的细胞核

可见到肾小球样和乳头状结构,周围栅栏状和裂隙

与经典PAC比较,CASG易发生于舌根部位,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

超过70%经典亚型PACs具有PRKD1基因点突变

PRKD1、PRKD2或PRKD3基因重排而不是点突变见于约80% CASG亚型的PACs中

PRKD1 E710D热点突变和PRKKD1/2/3基因重排作为一种辅助性诊断标志物有助于区分PACs与其他涎腺肿瘤如腺样囊性癌、CS和小管腺瘤

CASG是一种不同的诊断分类还是PAC的一种亚型仍然有争议,目前PAC定义为一种组织学和分子异质性疾病组别

PRKD1 E710D热点突变可伴有好的、无转移性生存,而融合阳性CASGs临床上似乎更加侵袭性

图片

多形性腺癌 筛状亚型(CASG)。CASG特征为多结节性生长方式,由纤维间隔分隔,主要为肾小球样、筛状和微囊性结构(图A、 B)。类似于“毛玻璃核”和乳头状结构(图C);透亮的细胞核典型可见但不同于乳头状甲状腺癌,肿瘤细胞呈S-100阳性(图D)

图片

黏液腺癌对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黏液腺癌(MA)是一种原发性涎腺腺癌,显示明显的细胞内和/或细胞外黏液和缺乏其他涎腺癌的诊断性特征

MA内包括了各种结构如乳头状、印戒、胶样和混合亚型

MA通常发生于口腔小涎腺内,分子研究显示MA内有复发性AKT1 E17K突变,与生长方式无关

复发性AKT1 E17K突变已在伴有黏液性成分的低级别导管内上皮增生中发现,这些病变总称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IPMN是一种新兴的疾病实体,在涎腺肿瘤的分类中的位置目前还不清楚

IPMN是否是MA的一种独立疾病实体,可能与导管乳头状瘤相关?

IPMN是否是MA的一种前驱病变,类似于胰腺IPMN?

IPMN是否是MA的一种导管内变异型还不清楚?

图片

嗜酸细胞性肿瘤

嗜酸细胞癌是否存在没有共识

嗜酸细胞性表现是许多不同涎腺肿瘤内遇到的一种常见改变

过去,完全由嗜酸细胞组成的癌常被诊断为嗜酸细胞癌

分子研究现在显示许多这样的肿瘤代表其他涎腺癌的嗜酸细胞亚型

由于这个原因,嗜酸细胞癌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分类,而是包括在新兴出现的疾病实体分类中

图片

总结

涎腺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近些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它们被允许对以前的腺癌 NOS和嗜酸细胞癌异质性分类进行更新的归类,并且导致了如分泌性癌(类似乳腺)和微分泌腺癌新的肿瘤类型的发现

关于形态学符合已知的肿瘤类型但分子改变缺乏的肿瘤分类仍然存在问题

没有MAML2基因重排的黏液表皮样癌仍然是黏液表皮样癌还是一种令人信服的拟似病变?

伴非典型VIM-RET融合的分泌性癌仍然是一种分泌性癌吗?

随着关于这些肿瘤更多的分子和临床数据积累,这样的问题可被回答,肿瘤分类在未来的版本内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