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关于课程与教学一个外行的视角

 凌宗伟 2023-06-16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与一位小学校长讨论学校课程与教学的话题。我的基本观点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课程与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理解与落实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一项艰巨的任务是理解这些要求,因为这些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未加解释的“新名词”“新概念”,形形色色专家的解读又是从概念到概念,名词到名词,如果不能以自己的阅读求证慢慢地将这些概念与名词搞清楚,实施起来难免发生偏差。一旦出现大的偏差难免误人子弟,所以第一步还是要组织教师研读和审视这些文本,最为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文本提出的目标任务,如此,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

其次,要认识到学校课程不应只是符文件规定的标准,还应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负责任的教学必须思考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思考如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出发设计与实施教学。

还要组织教师讨论如何应对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性要求,思考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跨科目或跨领域互相联系,如何科学而艺术地将多个单元或领域组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并培养他们跨领域思维和学科交叉能力,而不是在如何搞出一个“大单元”教学模式方面玩噱头。

为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还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确定各个学科总的目标任务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等,涉及到具体学科则要明确每个单元或领域的授课目标、学习活动、评估方式以及时间安排,以确保所有教师都能在不同的单元或领域上对照要求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教学。尽管有些难,但这是基本的教学要求。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首先要研究的是视角与方向:如课程整体设计视角、儿童发展视角、学科教学视角、教学方法视角、地域文化视角、跨学科视角等。除了课程整体视角,对外脑的建议是要审慎看待的,没到现场考察,没与学校师生员工探讨提出来的建议一定是不靠谱的,即便到了现场也与师生员工有了些探讨,提出来的建议也不能保证是靠谱的,主体一定是学校的师生员工,本不能末倒置。还有一个不能倒置的就是“主业”与“副业”的问题,学科课程一定是“主业”,校本课程、特色课程一定是“副业”,本末倒置是会出问题的。

为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达到预期效果。这里又有一个制定质量标准的问题,否则就没有依据,当然也可以通过收集学生反馈、教师反馈和教学成果来评估,但这些同样需要有个基本的标准,否则就没有说服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