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6-16病理

 仙舞晨曦 2023-06-16 发布于山东

精选签名

信仰的悖论
作恶时,不相信神佛的存在。
求愿时,又希望神佛保佑你。

1096-绒毛膜癌🧐

.

✅罕见的侵袭性生殖细胞肿瘤

✅可能表现为阴道出血或睾丸肿块

📍细胞滋养层-线状/团块状的具有透明细胞质的多边形细胞;单一均匀核

📍+/-合胞滋养层-嗜酸性空泡状细胞质;小叶深染多发大细胞核

✅+/-出血

✅+/-坏死

1097-肾脏 肉瘤样RCC伴横纹肌样细胞

1098-低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你能猜出这个部位吗?

SATB2染色有助于区分Islet1/PAX6阳性的胰腺和直肠NETs,因为直肠NETs通常对SATB2呈中度至强阳性,而胰腺NETs对SATB2通常呈阴性或弱阳性根据

Positivity for SATB2 distinguishes Islet1 positive 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urs from pancreaticoduodenal neuroendocrine tumours

1099-并非所有原发性肾脏肿瘤都是肾实质起源。肾盂尿路上皮癌应在高级别/浸润性肿瘤中进行鉴别。

1100-Pathmanathan博士大师班提供的评估肿瘤床大小的超级有用指南

1101-患有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患者因疑似脑脊髓炎而进行了脾切除术。从这些图像中你的诊断是什么?

窦岸细胞血管瘤( littoral cell angioma)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起源于脾脏红髓窦岸细胞。它与多种免疫和肿瘤疾病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可能与该患者的同步RCC有关。

1102-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MF) ,具有奇异的大转化细胞,具有充足的粉红色细胞质(罕见的形态,不是典型的转化大细胞图片)和强CD30表达,模仿ALCL。

蕈样霉菌病是一种表皮型、原发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是斑片、斑块和肿瘤的演变。

组织学特征小到中等大小的T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脑回样核,可出现大细胞转化。

肿瘤细胞可伴有大细胞转化诊断标准:大细胞浸润占整个肿瘤细胞超过25%或形成镜下结节。

肿瘤细胞CD2+,CD3+,CD5+,CD4+,20%病例可出现CD8+(儿童MF多见);部分T细胞相关抗原表达的丢失(CD7多于CD5);CD30的部分表达。

表皮中、真皮中KI67的细胞百分比越高,诊断分期越高;真皮内KI67水平是独立的不良预后的指标。

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在早期斑块病变中少见表达,但在晚期病变的肿瘤细胞中可能存在。

WHO提到的MF亚型:亲毛囊性MF, Pagetoid网状细胞增多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2005年美国《血液》杂志发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EORTC共同确定的皮肤淋巴瘤分类,正式名称为“WHO-EORTC皮肤淋巴瘤分类”;分类中将MF定义为一种独立的疾病,除经典型MF外,还具有多种临床病理变异形态:包括亲毛囊型、亲汗腺型、肉芽肿型、红皮病型、色素减退和色素增加型、水疱大疱型、脓疱型、色素性紫癜型、疣状/过度角化型、鱼鳞病型、单一损害型等。

MF(LCT-MF)伴大细胞转化需同原发皮肤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相鉴别

a)形态学有交叉,部分病例鉴别诊断有争议。

b)一般认为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预后良好,而LCT-MF预后不佳。

c)cALCL目前被定义为由间变性、多形性或免疫母细胞形态的大细胞组成的皮肤肿瘤,大多数([75%])肿瘤细胞表达CD30抗原。

d)cALCL患者没有MF相关的临床病史及临床证据,LCT-MF时CD30可阳性,可阴性。

大细胞转化型蕈样霉菌病(MFLCT)与原发性皮肤CD 30+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C CD 30+LPD),尤其是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很难鉴别。这种诊断区别对于适当的病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GATA 3已被认为有助于区分这两个实体。我们从2002年至2019年对我院诊断的25例MFLCT和24例PC CD 30+LPD(包括淋巴瘤样丘疹病(n=14)、PC-ALCL(n=6)和CD 30+LPD(n=4)进行了诊断。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GATA 3的表达,并与CD 30+T细胞LPD进行比较。MFLCT组的GATA 3表达较强,约为0~100%(平均53.20%),其中15/25例(60%)的GATA 3表达大于50%,PC CD 30+LPD组的GATA 3标记量为0~60%(平均23.26%),5/6(83%)的GATA 3表达低于40%(p=0.00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和7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和61%。根据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以50%作为表达的临界值,GATA 3可能是区分MFLCT与PC CD 30+LPDs(包括PC-ALCL)的一个有用的免疫组化标记。

Katrina Collinset al. Virchows Arch. 2021.

转化型蕈样霉菌病( Mycosis Fungoides)具有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

摘要

蕈样霉菌病(MF)是一种皮肤T细胞淋巴瘤,偶尔会发生大细胞转化(转化的MF,TMF),导致较差的临床结果。我们描述了一个TMF的免疫表型改变的病例。MF为CD4+CD8-T细胞表型,而TMF为CD4-CD8+T细胞表型。此外,TMF表达了TIA1和Granzyme B的细胞毒性标记物。对T细胞受体基因的PCR分析显示,在两次活检中,峰值大小相同,表明这两种淋巴瘤来自同一个克隆。

图1.蕈样霉菌病(MF)和转化性蕈样霉菌病(TMF)的宏观和组织学表现。当患者被诊断为MF时,在皮肤上观察到多个斑片和薄斑块。小到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浸润到真皮层和上皮细胞中。淋巴细胞主要由CD3+细胞和CD4+细胞组成。MIB-1与少量的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当患者被诊断为TMF时,观察到局部斑片和斑块周围的斑块和溃疡性肿瘤。真皮中的大尺寸淋巴细胞显示CD3+CD8+CD4-表型。MIB-1与大量的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图2.通过PCR重排TCR。在第一次(上图)和第二次(下图)活检中均发现了206bp(箭头)。

我们在此提出了一个病例,其中CD4 + MF经历了免疫表型转化为表达细胞毒性因子的CD8+TMF。其他t细胞淋巴瘤,如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被认为是TMF的鉴别诊断。患者在初步评估中表现为MF的特征,病情进展缓慢。她的艾滋病毒和HTLV-1检测呈阴性。组织学上,大尺寸的淋巴细胞遍布真皮,但在脂肪组织中没有,淋巴瘤细胞为EBV阴性。因此,诊断为伴有免疫表型转化的TMF。

CD30通常在转化时获得,一些病例的TMF表达CD30。特拉瓦格利诺等人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以评估CD30在TMF中的预后意义。他们发现,在大细胞中CD30表达的TMF病例的死亡风险比CD30阴性病例低两倍(Am J Clin Pathol. 2021 Aug 4;156(3):350-355.doi: 10.1093/ajcp/aqaa261.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D30 in Transformed Mycosis Fungoides)。

免疫表型改变已知发生在转化时,但也发生在复发时,没有形态学转化。尽管免疫表型转移的机制在肿瘤中尚未被阐明,Nikolova等在CD4+CD8-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中检测到CD4-CD8+细胞,提示淋巴瘤的肿瘤异质性。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Runx3和Th-pok基因参与T细胞分化为CD4+辅助+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而且Th-pok负调控Runx3基因的表达,包括细胞毒性分子(颗粒酶B和穿孔素)。此外,Th-pok基因的缺失导致了CD8和细胞毒性分子的表达和重新激活。因此,由于T细胞淋巴瘤的额外突变或其他机制导致的Th-POK下调可能解释了本病例中免疫表型从CD4+向CD8+表型的转变。总之,具有免疫表型改变的TMFs来自于与我们的病例和文献综述所证明的MF相同的克隆。

Transformed Mycosis Fungoides with a Cytotoxic T-Cell Phenotype
Shinichiro Hiraiwa et al. Int J Surg Pathol. 2022 Oct.

1103-皮肤

诊断:毛发腺瘤(Trichoadenoma)

根据肿瘤的形态学分化特征,目前认为该肿瘤介于毛发上皮瘤和毛囊瘤之间,肿瘤细胞向毛囊皮脂腺的毛囊漏斗部分化。

表皮大致正常。肿瘤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楚,由嵌于纤维血管性间质内的实性瘤细胞团和多数角囊肿组成。囊壁主要由鳞状上皮构成,有角化现象,可见颗粒层,囊内含有鑫毛结构。有时实性上皮细胞团块明显增生。此瘤无毛囊形成(疣状毛发腺瘤也不例外)。

1104-50岁女性脚踝肿块

肌周(皮)细胞瘤 (Myopericytoma)一致梭形细胞到卵圆形细胞+同心圆样围绕血管。血管不同大小,可大可小可扩张,可鹿角样,局灶可呈血管球瘤/血管平滑肌瘤/肌纤维瘤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