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脏健康,颜值不掉线!8个护肝办法快拿好!

 新用户7198kM7p 2023-06-16 发布于上海
本文约 2600 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太长不看

01

肝脏疾病确实会影响外貌,慢性肝脏疾病还会有独特的“肝病面容”:皮肤暗沉、变黄、干燥粗糙,眼周、口唇黑色素沉着,腮腺肿大,双颊和鼻尖皮肤小血管扩张。

02

从现在开始做好下面8件事,保护肝脏健康,让颜值不掉线。具体怎么做,看文章吧~

①接种乙肝疫苗

②少吃糖

③最好不喝酒

④注意避免反式脂肪酸

⑤保持健康体重

⑥合理用药

⑦避免危险性行为

⑧避免接触他人血液或体液

肝脏不好真的会影响外貌,但跟大家想的可能不一样。

大家想像中的“肝脏不好”,通常没有到疾病这样的程度,就是熬了次夜、喝了顿大酒,对外貌的影响也不过是“皮肤黯淡没光泽、长几颗痘、长斑……”

实际上,肝脏作为人体最能“忍”的器官,当真的有症状表现来出来的时候,通常问题都不小了

肝脏生病真的会影响外貌

1

精气神没了

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激素等各种物质代谢的中心。因此,当肝胜发生病变时, 机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营养代谢都会发生障碍[1]。

首先表现就是容易累,做事打不起精神来。这人一没了精神,给人的感觉就容易偏“负面”。

2

外貌也会受影响

对于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来说,大概 1/3 都会出现特殊的肝病面容:面容消瘦枯萎,有的会有腮腺肿大;面部及眼眶周围皮肤晦暗、没有光泽,干燥粗糙、弹性差,口唇干燥颊部鼻尖皮肤有小血管扩张[2]。

Image

“钞票纹脸”:面颊上有很多扩张的小血管。

图片来自:参考资料[3]

肝脏疾病通过多种途径对外貌施加负面影响:

黑色素生成增加,色素沉着

肝脏不能正常灭活雌激素,导致血液中雌激素过多,促使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加,黑色素增多[4]。另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分泌增加,也会促使黑色素生成增多,在面部皮肤,特别是眼周皮肤口唇黏膜处沉积

皮肤血管扩张,蜘蛛痣、肝掌

血液中雌激素过多,还会导致导致皮肤小血管扩张,比如“钞票纹脸”(面颊和鼻尖毛细血管扩张),严重的会导致“酒糟鼻”,当然,还有肝掌蜘蛛痣等。

Image
Image

左滑依次为蜘蛛痣与肝掌,肝掌照片中圈起位置皮肤变红,双手对称。图片来自:参考资料[3]

黄疸,皮肤瘙痒

肝细胞损伤,胆汁不能正常排出,血中胆红素增多,导致黄疸,眼睛的巩膜或皮肤发黄,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皮肤营养不良,干燥、粗糙、赘生物

肝脏疾病时,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正常代谢发生障碍,会导致皮肤干燥、粗糙、弹性差,面部脂肪萎缩,甚至可能因脂质代谢异常在眼周出现一些脂质赘生物[3]。

Image

酒精性脂肪肝,面部脂肪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而萎缩。图片来自:参考资料[3]

水肿

酮固酮不能正常灭活,会导致身体水肿,再加上白蛋白合成不足,特别容易出现下肢水肿

有经验的医生,看到这样的患者首先就会怀疑肝硬化及慢性肝炎等肝脏相关的疾病。但到这个时期,健康和生命是更值得关注的事。如果诊疗及时得当,对外貌的影响很多是可以恢复的。

黑眼圈、长斑不代表肝不好

慢性肝脏疾病会导致上面那些症状,以前没有,现在多个症状一起出现,会提示可能是肝脏疾病

但那些症状不是肝脏疾病特有的,而且也不能仅由某个症状反推出肝不好。

比如,雌激素虽然在皮肤色素沉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皮肤色斑成因复杂,不能说有斑就代表肝不好。还有黑眼圈或肤色较暗也可能就是天生的呢。

Image

总之,肝脏疾病确实会影响到外貌,但外貌上的一些不完美不能倒推出肝不好。这个逻辑关系大家还是要捋清楚的。

Image

保护肝脏做好8件事

Image

除了遗传和自身免疫因素外,很多生活方式都会对损害肝脏健康。做好下面这8件事,起码能保证你的护肝行动不会在生活方式上丢分。

①接种乙肝疫苗

②少吃糖

③最好不喝酒

④注意避免反式脂肪酸

⑤保持健康体重

⑥合理用药

⑦避免危险性行为

⑧避免接触他人血液或体液

接下来就分别详细说说。

1

最最重要的事:打疫苗

导致肝病的原因很多,感染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中肝炎病毒感染又是最常见感染原因。

甲肝、乙肝有疫苗可预防,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Image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接种人群和成人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是指: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等[5]。

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又不确定自己小时候是否接种过疫苗,可以去医院检查下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没有抗体或抗体滴度减弱,可以按流程接种疫苗或进行加强免疫。

2

不起眼但很重要:少吃糖

少吃糖少喝含糖饮料少吃含添加糖的糕点。水果可以多吃点,但果汁就算了。

Image

精制糖和果葡糖浆会导致脂肪堆积,进而引发肝脏疾病。特别是果糖在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场所是肝。长期过量摄入果糖,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肝内存储大量脂肪,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6]。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添加糖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0 克,最好限制在25 克以内

添加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浆,主要是白砂糖红糖高果糖玉米糖浆蜂蜜等,不包括食物中天然含有的糖。

3

知道更要做到:最好不喝酒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酒精是一级致癌物,没有安全剂量,最好就是一点也不喝

身体健康的人如果不得不喝,要注意限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男性每天摄入酒精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Image
Image

已经患有肝脏疾病的人,是一点也不能妥协,不要喝!

要知道,酒精进入人体后,90%要通过肝脏代谢,而酒精中的乙醇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对肝脏有直接破坏作用[1]。

4

有点反常识:反式脂肪酸

最大来源竟是日常烹饪

避免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大家最应该做的是做菜少放油、少吃炸物

对我国居民来说,相比糕点、面包等加工食品,更应该担心的是日常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尤其是煎、炸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3年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我国居民吃进去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里接近50%是来自植物油,而糕点、饼干、面包这些的贡献都不足5%。

Image

综合世卫组织以及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版)的规定,成年人每天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最好控制在2g以下。

5

都懂但有点难做到:

保持健康体重

控制体重、平衡饮食、规律运动,可以避免过多的脂肪会在你的肝细胞中堆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很多超重或肥胖、中年、有糖尿病的人,更有可能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肝癌。

6

再急也要坚持:合理用药

在服用感冒药、止疼药等非处方药尤其是复方药剂时一定要查看每种药品成分及所含剂量,如果自己搞不清楚的,最好是去咨询医生或临床药师。

另外,避免使用不能确定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的药物。

对酰氨基酚是很常见的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背疼、头痛、感冒,都会用到这类药物。合理使用是很安全的,但过量使用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

Image

我国药监局已经明确要求对酰氨基酚的生产企业在药品说明书中增加警示说明“过量使用可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在注意事项部分增加建议每天口服的最大剂量不超过2克的说明[7],而且除了剂量以外,间隔时间也很重要

7

安全第一:避免高危性行为

在进行存在体液交换的深度交流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正确使用安全套!如果能互相交换近期相关疾病体检报告就更好了!

很多损伤肝脏的疾病,譬如乙肝、丙肝,都可能通过性行为传播。只不过,乙肝在我国更多是通过母婴和血液传播。

慢性乙肝和丙肝都很难治愈,如果没有及早干预治疗,会慢慢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最终导致死亡。

但就算能治愈,能提前预防不感染更好。

Image

8

谨慎防护:避免接触他人血液

医务工作者,在进行有创伤的医疗操作(输液、测血糖、手术等)时一定要小心,避免被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刀片刺伤、划伤

纹身时,选择卫生条件更好的机构,同时自己也要注意看纹身师有没有对器具严格消毒

乙肝、丙肝都可通过血液传播。如果不小心被刺伤,一定要尽早进行抽血检查、及早进行干预处理

最后,注意卫生勤洗手永远不会错,特别是吃东西前要彻底洗干净双手。甲肝就是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的。

参考资料

[1] 徐世平. 肝脏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及其营养代谢[C]//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新进展研讨班资料汇编.[出版者不详],2011:15-22.

[2] 孙焕林.肝硬化病人种种表现缘由[J].家庭医学,1997(04):42.

[3] Skin manifestations of liver diseases: https://www./en-revista-annals-hepatology-16-articulo-skin-manifestations-liver-diseases-S166526811931926X

[4] 唐建兵. 雌激素在黄褐斑发病中的作用及黄褐斑的治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

[5] 尤红,王福生,李太生,孙亚朦,徐小元,贾继东,南月敏,王贵强,侯金林,魏来,段钟平,庄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03):457-478.

[6] 蔡雯雯,李铎.果糖的吸收代谢以及与健康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42(03):265-272.

[7]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对乙酰氨基酚常释及缓释制剂说明书的公告(2020年 第15号)(EB/OL).(2020-03-03)[2022-10-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