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篇 时方方证对应选粹   第五节 瓜蒌散方证【余国俊】

 仁哥文档 2023-06-17 发布于湖南

第五节 瓜蒌散方证

郁火伤肝,肝气燥急,不得发越,皮肤簇集水疱,胀痛灼热者,带状疱疹也。舒肝润燥,通络缓急,瓜蒌散主之。

瓜蒌散方瓜蒌仁(炒捣)30~50g 瓜蒌壳10~20g 红花10g 生甘草10g

一 方证浅识

带状疱疹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邪毒潜伏,久羁化火,耗伤肝血(阴);血燥阴亏,肝火升腾横肆,流窜血络,发为疱疹。本方重用瓜蒌舒肝润燥,红花活血通络,生甘草解毒缓急。若火毒炽盛,阴伤较重,则合犀角(水牛角代)地黄汤;若夹肝胆湿热,则合龙胆泻肝汤。

二 用方

缘起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一般辨证为肝胆湿热,主用龙胆泻肝汤。余早年治带状疱疹,也喜用龙胆泻肝汤,有效有不效。后来读清代名医程国彭《医学心悟》一书,中有“瓜蒌散”,程氏释曰:“郁火日久,肝气燥急,不得发越,故皮肤起疱,转为胀痛。

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瓜蒌为物,甘缓而润,于郁不逆,又如油洗物,滑而不滞,此其所以奏功也。”乃豁然开朗,试用瓜蒌散,不论肝经实火还是肝胆湿热,奏效均快捷,且不留后遗症。

临证体验多年,确信瓜蒌散准确针对带状疱疹的主要病因病机,完全可以作为专方来使用。唯方中主药大瓜蒌,现已难觅。我一般用瓜蒌仁30~50g,瓜蒌壳10~20g,病情减轻后可酌减之。

三 治验举隅

宿勤学《杏林微蕴》一书中介绍了“治疗带状疱疹的几种特殊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瓜蒌红花汤治疗带状疱疹”。原文照录如下:“这首方子(指“瓜蒌红花汤”,实即瓜蒌散—笔者)是我自学习四川名医余国俊的理法方药以后开始应用的,余氏推荐此方可以作为治疗带状疱疹的专病专方。

无论是肝经实火还是肝胆湿热,此方均效。而且应用此方治疗后很少遗留神经痛这个后遗症。

[案一] 杨某,男,61岁。左侧腰背疼痛,起水疱3天,头痛,咽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干硬,小便短赤。查见水疱澄清群集,呈带状斜向分布。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病属肝经实火,毒邪滞留。

处方用全瓜蒌100g,红花15g,生甘草10g。

5剂后复诊,无新发水疱,痛减,便畅,每日轻泻一两次。减全瓜蒌为60g,继续服7剂而愈。

[案二] 李某,49岁,天津杨柳青人。医院确诊为带状疱疹并且治疗了7天,疱疹明显减少,但疼痛增加。纳可,大便干,小便短少。查见面白神疲,右手臂、右胸、右腰斜向呈带状分布皮损,其上有簇集小水疱,不融合,皮肤暗红。我无意间碰了一下病人的皮肤,病人'妈呀’一声,叫嚷着痛死我了,可见疼痛一斑。这是我遇见的最严重的一例,也是治疗时间最长的一例。病人舌苔黄,舌质红,脉沉弦而略数。诊为肝火升腾,毒邪瘀滞。

处方用瓜蒌仁50g、瓜蒌壳20g、红花10g、生甘草10g。7剂后复诊,疱疹消失殆尽,唯痛不减,新增口干苦,夜寐差,舌苔少,舌质红,脉弦细数。这是肝经遗毒,肝络凝瘀。

上方加犀角地黄汤。加水牛角30g、白芍50g、甘草15g、当归15g、牡丹皮10g、赤芍10g、生地黄15g、蒺藜15g。

此方基本上就是余国俊老师的原方剂量。服7剂后,皮肤基本上恢复正常,仅留色素沉着,唯患处灼热疼痛难忍,认为肝肾虚而毒邪瘀,处方用全瓜蒌50g、红花10g、白芍30g、生甘草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麦冬30g、北沙参20g、生地黄30g、全蝎6g。连服7剂,疼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服至15剂而愈。可见神经痛多么难治。

瓜蒌红花汤出自程国彭《医学心悟》之瓜蒌散,一般单独应用即有明显效果。瓜蒌的剂量可以灵活掌握加减。瓜蒌有轻泻的功用,如果病人便稀体虚,应该用全瓜蒌而不单用瓜蒌仁,以减少不良反应。”(《杏林微蕴》第17~18页)

四 用方

注意带状疱疹须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至少大大减轻)后遗神经痛。大凡春秋季节,气候干燥,有以胸胁疼痛,或腰背及腰腿疼痛来诊者,若系阳旺之躯,可排除肝胆与肾系疾病,其人又未患过带状疱疹,医者遇见,宜先存“带状疱疹”之念想于心中,细察精详,跟踪观察,切勿相对斯须,便处方药。瓜蒌散方证是从拙文“瓜蒌散治疗带状疱”一文中提炼出来的。十年前,拙文发表之后,全国各地同道验证,有的发表了一些文章,有的还出了书。这次的讲稿,我仍使用拙文的内容,没有更新。为什么不更新?还原历史嘛。我那时只知道瓜蒌散是程国彭《医学心悟》上的方子,真是井底之蛙。后来有同道指出,全瓜蒌与红花配伍治疗带状疱疹,出在孙一奎的《医旨绪余》书上,而孙一奎又得其法于他的老师黄古潭。我前面就说过,古人著书,不为名利,没有著作权的理念;有的抄了人家的文字,不注明出处。我这种读书少的人,就要受其蒙蔽。这些都是题外的话,我现在补充三点。

第一,瓜蒌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是非常确切的。我发表文章至今只有10年,但我用这方已经30多年了。凭经验,凡是一发现疱疹就立即使用本方的,少则7剂,多则15剂,可完全、彻底、干净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如果一开始用西药,打针、输液、外搽药,拖上十天半月,效果不好,有的是疱疹还在,有的是后遗神经痛,就比较麻烦了。这时还得从头来,仍然要用瓜蒌散,如果疼痛明显,要合重剂芍药甘草汤。

第二,有的医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喜欢用虫药,如蜈蚣、全蝎、穿山甲等。这无可厚非,但如果用上3剂还无效,且出现心烦、口干舌燥,伤津耗液,就不要继续用了。前面说了,要重用芍药甘草汤,白芍和赤芍同用,生甘草和炙甘草同用。在这个基础上,加少量虫药,粉碎后用药水吞服。还要用生三七粉,每次3~5g,温开水吞服。

第三,避免误诊和漏诊。请大家再看一遍文中的“用方注意”,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最让我难堪的是,我在发表了“瓜蒌散治疗带状疱疹”一文之后,还漏诊两例。

[案一] 男患,76岁,2013年秋,夜卧未关门,吹风受凉,腰痛。舌脉无明显异常,拟诊为肾虚感寒,予陈氏通补汤。这个方后面要讲。尚未服完1剂,腰部就出现水疱,一看就知是带状疱疹。因厌服中药,就诊于西医皮肤科,打针、输液、理疗、搽药,疼痛不减,时而呼痛嚎叫。折腾月余,方开始减轻。

[案二] 女患,63岁,2013年春,自觉右肩膀受凉、疼痛、活动受限。喷云南白药气雾剂,服元胡止痛片2天,仍不缓解,越来越痛。我诊时思忖,不会是带状疱疹吧?但舌质嫩红,无任何热象,脉弦细,参伍不调。询之,其人宿患早搏,心房纤颤。因而举棋不定。又延一天,右肩膀起水疱,我才大吃一惊!立刻用瓜蒌散,配服天麻片、水蛭胶囊。服3剂,疼痛开始缓解,连服至16剂,疼痛才基本消失。吸取这两例漏诊的教训之后,我把“用方注意”做了一点修改。原来说是春秋季节,现在一年四季,只要气候干燥,有胸胁疼痛,或肩膀疼痛、腰背疼痛,以及腰腿疼痛来诊,不管是不是阳旺之躯,也不管有无肝胆与肾系疾病,只要没有患过带状疱疹,我就要先存一“带状疱疹”的理念,用瓜蒌散3剂。

不论后来是否长水疱,只要疼痛减轻或消失,就是带状疱疹。如果不是,服药后大便泄泻而已,停药后即可以恢复。这样,两年来再也没有漏诊病例了。当然,这样的理念很不成熟,刍荛之言嘛,还希望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