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艺术万年史-082》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艺术(上)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6-17 发布于上海

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艺术(上)

罗马共和国末年,凯撒实际上已建立了个人的专制独裁,只是犹未正式称帝即被刺身死。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又经过一番苦斗,翦灭群雄而正式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此后直到他于公元14年去世,有41年之久是他以奥古斯都(意为至尊至圣)名义统治罗马的时期,史称奥古斯都时期。

他有见于凯撒遇刺的前车之鉴,行事比较隐晦,虽做了皇帝却不用帝号而自称元首,即罗马元老和公民之首,以免引起对共和还有深深怀念的罗马民众的敌意。因此他的君主制又有元首政治之称,共和国的元老院、执政官、保民官等皆予保存,惟军政财文的实权都在奥古斯都一手掌握之中。与此相伴,他也采取了比较稳健保守的文化政策,搞了一套澄清风俗的运动,极力恢复传统宗教信仰和古朴风习,制止奢侈淫佚、提倡重视家庭、维持婚姻的法制与习俗。这种尊重传统的复古之风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便是强调突出罗马本色,抵制盲目地抄袭外来文化,特别是保守的罗马人目为伤风败俗的希腊文化。另一方面,为了发扬帝国的声威和推动公民的爱国热情,奥古斯都又很注意于大兴土木、建设罗马,对行省的建设亦给予较多注意,同在时在文艺中要求有体现新时代气派的宏伟作品问世。因而他的文化政策也不是一味地复古保守,也有积极进取,力求以空前规模和质量反映帝制新时代的一面。

根据这些对艺术的要求,他还对共和后期从希腊化各国吸收来的各种希腊风格作了有倾向性的选择。除了罗马本地一派而外,当时传于罗马的希腊风格还可粗分为三大流派,分别称为新古典派、新古朴派和希腊化派。新古典派提倡学习公元前5世纪希腊古典盛期的和谐与理想化的风格,新古朴派则更为强调复古,把仿效的目标放在更为古朴的公元前6世纪的艺术风格上,希腊化派则是公元前3世纪以来的新风格,华丽而又热烈,有希腊化的巴罗克风格之称。在奥古斯都看来,希腊化派华而不实,应予避免;新古朴派执意复古,学究气浓厚,缺乏帝国更新世代的气魄,也非上选;因此他最中意的是新古典派,认为其和谐理想既是希腊文明的精华,也足以为罗马帝国的文化建设服务,他力促此派与罗马本地流派合而为一,形成新的帝国风格——奥古斯都风格。这种风格倾向的选择,构成了他的文化艺术政策中具有较多积极意义的一面,从而使得奥古斯都时期的艺术于稳健之中又有庄严典雅之美,具有后人赞扬的那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壮伟"的古典精神。就这一点说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艺术是在风格和精神上为日后的罗马帝国艺术作了示范。

在建设方面,奥古斯都时期的建树首选集中于罗马城本身。他把凯撒时期已制定的彻底改建罗马广场的计划予以完成,广场南边的辛普隆尼亚会堂已被凯撒推倒,新建一座以凯撒家族为名的朱利亚会堂,但凯撒之时只开了个头,大部分工程由奥古斯都续成,他把这座标志皇帝家族声威的大会堂建造得美伦美奂,全用大理石作豪华装修;此外,他还把元老院会议厅、萨冬神庙、协和神庙全用大理石改建,又把面对朱理亚会堂的埃米利乌斯会堂也用大理石建其门面,以华丽的拱廊装饰上下两层,于是两大会堂在广场南北两面互为呼应,使广场面貌焕然一新,气势的恢宏更非前时可比。最后,他还在罗马广场兴建一座重要建筑;神圣的朱里亚大庙,此地原是为凯撒举行国葬时火化遗体之处,现在把它建为奉祀凯撒之庙,作为崇拜凯撒之地,既名正言顺又能以其空前的宏伟壮丽表示了对凯撒的崇敬。推而广之,也是对皇帝的崇拜和皇族的崇拜,意义极端隆重。这样一来,整个罗马广场便显得气宇轩昂,环顾四周但见庙宇林立,拱廊连绵,又有纪念柱、纪念碑,凯旋门穿插其间,宏伟之余更添富丽,成为名符其实的帝国橱窗。

除了罗马广场这个自古以来便是罗马核心的最重要的建筑工程外,奥古斯都还特别注意位于罗马广场西北面的凯撒广场,那是凯撒动了工却没能完成的,他续成了凯撒广场后,就接着花大力完成了紧靠凯撒广场的他自己的广场。这个奥古斯都广场最初是屋大维兴师为凯撒报仇之际向战神马尔斯许愿而建,得胜后他就在此建复仇的马尔斯神庙,后来又把神庙所在的广场扩建为纪念罗马历代英烈和爱国战绩之处,神庙大厅供奉战神与罗慕路斯(他乃战神之子),广场的众多廊廡则供奉罗马历代英雄的纪念像,既作了帝国主义宣传,也歌颂了奥古斯都本人(因为他就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二个罗慕路斯,而在他之前能拥有奥古斯都尊号的就只有罗慕路斯一人)。完成奥古斯都广场时,已是他统治的后期,这时他及其部下已在罗马兴建了数以百计的神庙、祭坛、广场、剧院,并且皆以大理石砌筑,从而使罗马全城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史家苏维托尼乌斯在其奥古斯都传中写道:"奥古斯都使罗马的城市建设大有改进,以前此城常遭水火之灾,缺乏一个帝国首都应有的宏伟与美丽,经他治理以后,罗马大为改观。他夸口的一句话:'我把砖土的罗马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他建造了许多公共建筑,其中尤为出众的有他的广场和战神马尔斯之庙,以及巴拉丁山的阿波罗神庙和卡彼托林山的朱彼特神庙。建造他的广场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口猛增导致待审案件堆积如山,以前的两个广场(罗马广场和凯撒广场)已远不够用,便必需建这第三个广场。正是为了这个原由,广场很快就为公共事务开放,事实上甚至在战神庙尚未完工之时便已供公众使用。除了其他用途外,他还命令公开审判和陪审员的抽签选派亦在此举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罗马史家在赞扬奥古斯都的建筑活动使罗马大为改观之余,还很强调像奥古斯都广场的建设是服务于公众的需要,从而揭示了这些广场虽为皇帝大作宣传,具体效用却有面向公民群众的一面。这种安排反映着元首政治对共和公民传统的一定的尊重,不仅使当时的罗马公民感到欣慰,也使这些建筑体现了古典文明的一定的民主精神。实际上,这个广场紧靠着凯撒广场,凯撒广场和罗马广场上的元老院会议厅仅一墙之隔,而会议厅外就是罗马公民大会的露天会场。这一系列对每一位罗马公民说来都有无比重大的政治历史意义的建造物的组合,无疑突出了奥古斯都广场本身在罗马民族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当人们鱼贯而入马尔斯神庙之前的广场时,所见尽是光彩照人的白色大理石的柱廊环绕四周。面前的神庙保持传统式样,在高大的台阶上排以八柱门廊,上承三角形的山墙,但所有结构都覆以五色晶莹的大理石,山墙上的雕像闪烁有光,它们的大理石身躯上还有黄金白银或珠宝等装饰。当人们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来自以前属于异域,现在却是帝国行省的名贵石料构成的广场与殿堂时,在心旷神怡之余,每个罗马公民还会油然而生一种帝国主人的自豪。何况柱廊间、殿堂里,独出心裁的半圆形凹廊的优雅空间中,还排列着一系列对罗马人说来可称列祖列宗的英雄雕像:从特洛伊战争中的伊尼阿斯到最近奠立帝国的凯撒,历历在目的各代英烈更突出了这个帝国广场的政治教育意义。有鉴赏力的观众还会注意到:不仅名贵大理石是道地真材,连雕工石匠也有不少直接来自雅典、罗得岛、帕加马和亚历山大里亚最著名的作坊,他们在罗马设计师的统一指挥下(有些设计构思可能还来自奥古斯都本人)各显其能,尽量以他们最好的技艺来美化这个天下万民共同景仰的都城。在这里,古典建筑的细部莫不丝丝入扣,与标准制式不差毫厘,做工的精细能使最挑剔的鉴赏家点头称颂。而整个广场和神庙的设计又不愧是罗马建筑界的骄傲,那些处处出自高手真传的古典制式在这个罗马设计的总舞台上汇聚成和谐的大合唱:宏伟的广场设计是罗马风格,华丽典雅的柱廊和神庙的科林斯林式是新古典主义和希腊化艺术融汇贯通的特色,而柱廊上最显眼的顶阁却用了纯正的雅典建筑宝库的明珠——雅典卫城厄瑞克透斯庙的女像柱,女郎以一脚立地一脚斜倚的悠然自得神态撑于柱梁之间,虽属模仿之作,却已得其神韵,它可说是罗马本地流派学习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一个最佳成果。因此,奥古斯都广场和它的神庙向人们展现了帝国艺术最光彩照人的形象,成为当时罗马全城以及帝国行省各地建筑仿效的样板。在日后的历史浩劫中,这个广场也同罗马广场、凯撒广场一样地遭到严重破坏,今天只剩残垣断柱留存于罗马城中的帝国广场大道之旁。然而,即使是仅残留于荒烟蔓草中的几根柱子,它的遗迹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自文艺复兴以来许多艺术家对之观摩学习不遗余力,其残片即可想见整个奥古斯都时期建筑精美典雅的风貌。

罗马以外,行省各地建筑的活跃也是奥古斯都时期的一大积极发展。本来,帝制的建立便与发展行省经济、提高行省地位的历史使命有关,所以行省城市的广泛建设可算是帝制完成的最有积极意义的历史使命的一部份。从凯撒以来,法国南部的那滂高卢和西班牙一带,便是受到罗马文化影响最为强烈的地区,城市建设已很有规模;现在则北非、埃及、小亚以及希腊各行省的城市建设也随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纷纷上马。奥古斯都经常巡视行省各地,并对其市政建设给予关注与鼓励。因此,这时帝国各行省无论东西南北都出现了清一色的罗马建筑的文化景观,大小城镇都有作为罗马文化标志的广场、会堂、神庙、剧场、浴室、引水道、竞技场和凯旋门。它们的庄重而有点过于整齐划一的风格既说明帝国威仪无远勿届,也表示罗马建筑确实适应了整个帝国范围的政治与社会需要,这在古代建筑史上也是前所未见的。如果要举这方面的一个杰出代表,那么法国南部的尼姆斯城可居首选。

这个那滂高卢的重镇在奥古斯都时得到彻底重建,其建筑风格的卓越,技术水平的高超,即使和首都罗马相比也并不逊色,因此有些学者相信有直接从首都派来的建筑师在此工作,其中有些人可能还参加了首都的重点工程,如奥古斯都广场的建筑,因而对帝国风格的真髓体会甚深。在尼姆斯城内,固然不乏传统的罗马建筑的精品,但更为名闻天下的则是它城外的引水道,这条建于奥古斯都之时的引水道高居于加尔河之上,当地人称之为"加尔桥",石构至今完整如初,是所有罗马引水道工程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它的拱券屹立于河床之上,底层大拱宛若彩虹,至今仍可作桥梁供交通之用;中层之拱则凌空而立,极其雄伟;上层之拱又小若链珠,承接引水渡槽,至今仍然能起供应城市用水的功能,它无论在工程的牢固、风格的雄伟和效用的卓越上,在古典建筑中皆称独步,所以后人以人类奇迹誉之。除了城外的引水道,尼姆斯城内的奥古斯都神庙也是一大建筑杰作,它的保存尤其完好,是文艺复兴以来人们研究古典建筑的一个最重要的范本。这个神庙约建于公元前16年,正是奥古斯都建立帝制10年之后,虽规模较小(正面六柱)却气度不凡,柱廊、檐壁、山墙的刻制无不紧追首都最高典范,因此在轩昂之中又有优雅庄重之美,成为奥古斯都风格的一个最令人难忘的纪念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