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养老【1335】阻碍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的几个要素

 赵站长的博客 2023-06-17 发布于北京

 2022-06-26  

智慧养老从2015年至今已经发展7年,相关部门和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而进展并不如人意,是哪些因素在牵制智慧养老的车轮呢?

1、机构养老中、高、低端比例失调

2021年上半年,据统计,我国有养老机构38670家,机构养老床位491.8万张,按照9064的养老比例,目前的机构养老床位数远远超过实际需求。491.8万张机构养老床位中有绝大部分是追求经济效益的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和政府兜底型敬老院,让普通消费人群能消费得起的中端养老机构仅占很小一部分比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中、高、低端比例失调呢?一是政策倾斜,过去几年里,养老补贴方式主要以投资建设、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方式。二是社会投资倾斜,租售型高端养老公寓越来越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地产。中端养老机构才是养老院发展的蓝海。

2、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大部分在落灰

根据相关机构2021年社区居家养老调查统计,城市社区有67%设立了日照中心,农村幸福院有50%多,但是持续在运营的寥寥无几,出现的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一是顶层设计脱离实际轨道。不论是城市日间照料中心还是农村幸福院,其核心的内容都是“照料”。照料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子女们白天把老人送去日照中心或农村幸福院,下班后再接回来,幼儿园式的托老用以减轻年轻群体的负担。可在实际运营中,早送晚接以及中途的搬运,耗时耗力,很少有子女能坚持下来;二是政策配套不全。以农村幸福院为例子,虽然很多幸福院建在中心村,但是由于许多村庄为经济空壳村,即便村领导想运营起来,但也由于囊中羞涩,都是前面一两个月还可以,由于没有实质的内容,所以人越来越少,直至落灰。上级政府则是除了在建设时给予建设补贴,建成后便无下文。三是面子工程。不少地方政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建设了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至于建设后如何运营,人力如何解决?那是以后再说的事情。

3、对家庭养老的重视度不够

近年来,由于政策、学界、投资方对机构养老的倾斜,导致居家养老的比重非常轻。中国老人很多人有“子不孝,住养老院”的观念,老人的家庭观念也很重,更喜欢待在家里养老。据统计入驻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还不到总老年人群体的1%。随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得以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近年来家庭养老的概念被逐渐淡化了,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社会养老上,都很少再提及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

4、居家社区养老发展不够

一是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养老智能硬件以及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拥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社区占比仅为10.4%,剩余90%的养老机构难以实现老年人的各项需求。

二是老年人消费能力薄弱,城市老人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为2377元/月,农村老人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为832元/月,导致养老结构的增值服务很难做起来。

三是为老服务项目比较单一,不能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服务内容。

四是社会力量参与少。

5、长期照护保险覆盖面小

长期照护是指为失能患者(包括失动、失智、失禁、失盲和失聪等)提供不同程度照护服务,使其具有自尊、自主及独立性或享受有品质的生活。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主要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长期照护服务内容:一是医疗护理服务,即帮助老人正确用药、实施留置管道的护理、进行居家康复训练、防止误吸和其他必要的康复护理服务;二是个人卫生服务,即帮助失能老年人梳头、刮胡子、刷牙、洗澡和更换尿垫等;三是营养服务,即膳食准备和帮助失能老年人进食;四是日常活动服务,即帮助失能老年人上下床、穿脱衣服、散步、站立、上下楼梯和出行等;五是家务服务,即帮助失能老年人购物、做饭、清洁和洗衣等;六是社会服务,如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但是目前相关医疗机构审核门槛高,市面上只能做到“能保尽保”不能做到“应保必保”。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请参看http://www.赵站长的博客。期待大家的光临与指教哦^0^!欢迎大家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