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18 发布于甘肃
  历史考查:农业问题、历年考查多数集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
  考查内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关系,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影响,分析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关系。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比较中外古代思想家的重要主张对现代社会的借鉴。理解苏联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影响,比较中国与苏联农业政策的异同点及其得出的经验教训。历代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粮食安全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前苏联的教训);政策规划因素、自然条件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等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历代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一、精耕细作的中国古代农业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金石并用)——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并推广;两汉时期 耦犁;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
2、水利事业的发展   都江堰 (防洪灌溉)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天府”
3、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中国古代农业形成“南稻北粟”格局。随着农业的发展,不断有新作物引进,丰富了中国农业物种:
(1)商周时期,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2)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葡萄、苜蓿等作物。
(3)两宋时期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占城稻推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
4)明清时期,由于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玉米、番薯、西红柿、土豆等作物传入中国;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
(5)清朝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4.古代土地制度

时期

表现

特点

春秋战国

鲁国初税亩,井田制瓦解;秦国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历史的主流

②统治者长期限田,通过推行公有制保障“耕者有其田”

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产权形式(宋明清,出现永佃田,佃农有权“永久”性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土地所有权同土地使用(耕作)权分离。)

与赋税制度紧密关联,为国家机器运转提供财力支撑

⑥精细化管理,历史悠久

汉朝

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势力日益膨胀,出现许多自给自足的大庄园

曹魏

曹魏时期,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

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

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485),国有土地比重大

唐朝

前期推行均田制;后期,均田制瓦解,土地基本私有化,土地兼并严重

宋朝

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制盛行,存在较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

明清

租佃制普及全国,地主佃农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地权分配并非过于集中

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四大特点

图片

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主张

时期

表现

太平天国时期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张绝对平均主义,试图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中华民国时期

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思想,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生活

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在1931年制定了土地法。农民劳动热情高涨,踊跃参军,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全民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打击了不法地主,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为全民族抗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1947年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现代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类别

原因

内容

影响

土地改革1950-1952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合作化1953-1956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

倾错误,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今)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五、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国别

方式

时间

具体内容

影响

英国

圈地运动

14—19世纪

一方面使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发展成为新贵族;另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1)形成了大土地所有制,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资本,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3)羊吃人的运动

法国

付款购买

大革命期间

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办法出售给农民,农村公有土地按人口分配

导致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妨碍了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的发展

美国


南北战争以前

种植园奴隶制盛行于南方地区,

这种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南北战争中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

1865年,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导致种植园奴隶制的废除

实际上是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方式解决了农村中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问题,美国种植园奴隶制的废除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在农村中的确立,对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的迅速发展重大的意义


罗斯福新政时

罗斯福新政中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促进了农业的恢复

2.苏(俄)联的农业政策调整

时期

政策

评价

十月革命胜利后

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

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列宁

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集中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暴动

列宁

粮食税(新经济政策)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进一步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但因通货膨胀,农民售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

斯大林

农业集体化

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赫鲁晓夫

①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②大规模开垦荒地,发展饲料生产,广泛种植玉米。③改革农业计划制度,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取得-定成效,但没有尊重自然规律 ,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戈尔巴乔夫

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建立家庭农场

改革效果不佳,经济继续滑波,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启示

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六、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物种交流概况 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由西、葡带入欧洲后传入亚非
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豌豆、甘蔗等欧亚作物以及鸡、牛、驴、马等禽畜传入美洲
2.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交流就有双向互补性;
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
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
时间具有长期性。
3.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1)人口增长: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世界经济: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环境变化: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4.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中国的影响
①自明中叶开始,美洲三大粮食作物引入中国,缓和了粮食压力,也使中国饮食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②甘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耐旱作物的引种,大大提高中国的粮食产量,从而也使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有了新的增加(这种人口增长是造成人口奇迹的重要原因)。
③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引发中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④美洲高产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还促进了中国粮食商品化的发展,客观上又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⑤由美洲高产作物等主要因素所造成的人口持续增长和人口膨胀时造成明清时期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条件。
六、粮食危机与粮食安全
1.因素:
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粮食需求增加
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减少
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
消费结构升级加剧粮食供给压力
蝗虫灾害、气候变暖、洪涝旱灾、暴力冲突等
2.措施
世界: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中国:历史上:重视粮食安全
1996年:颁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粮食自给的方针;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