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南京市人民法院,一个外表衣着朴素的老人即将要被判处死刑。原因是他曾做过国民党特工部门的长官,在国军政府任伪职。 不料,他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吃惊了。 “大革命时期,我对党多有贡献。我此生从未做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陈赓周总理认识我,可以替我作证。” 此人是谁?一个做过国军特工的人因何会认识陈赓周总理?他的话是真的吗? 双重间谍当时任南京市人民法院院长的鞠华听说此事后,不敢怠慢,连忙派人去调查老人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不料这一查,竟牵扯出一段多年的往事。 原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党安排进敌军特工的间谍:鲍君甫。 鲍君甫一生传奇,他原名杨登瀛,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的一个小渔村前山。 鲍君甫在这小村庄里出生,他和很多人一样,平平淡淡的长大,但时代的洪流不允许他像个小人物一样籍籍无名的活着。 自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意气风发的鲍君甫回国参加著名的五四运动。 参加完五四运动后,他留在上海一家日本人办的基督教青年会做事。在上海的这几年,他认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中一人对他影响很大,可以说影响了他一生的命运。 他就是陈养山,陈养山是中共党员,正是通过他,鲍君甫加入了共产党,并在后来与时任特科二科科长的陈赓搭上关系,成为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位双重间谍。 那么,鲍君甫又是怎么成为国民党特工的呢? 鲍君甫回国后参加了不少进步运动,1925年他又参加了五卅反日运动。他精通日语,又热心国事。这种人才自然有很多人关注。 1928年,国民党特务陈立夫专程来找到鲍君甫,要求他联系各类社会团体和学生运动,暗地里为国民党搜集各种情报和重要文件。 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党内大搞任人唯亲。鲍君甫和陈立夫非亲非故,为何陈立夫如此信任他,对他委以重任呢? 鲍君甫之所以能打进国民党内部,取得陈立夫的信任。源于他在上海时经常去的一家书店。 上海伊文思洋行,是上海非常著名的一家书店。在上海生活的鲍君甫,一有空就经常去那家书店买书,看书。 一天,他同往常一样过去,没想到他在书店结识的朋友离职了。本以为能像往常一样看看书,聊聊天。 但书店新来了一个和他看起来差不多大的年轻人,此人就是日后领他进入国民党中心的杨剑虹。 杨剑虹是青帮中的少壮派,为人圆滑,又会办事,很会讨别人欢心。平日里就爱结交社会各界名流,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初见面,鲍君甫和杨剑虹寒暄了几句。时间一久,两人也渐渐熟练起来。 某天偶然间得知两人都是广东人,又都喜欢音乐。既是同乡,又有相同的爱好。两人的关系更近一步,成了联络紧密的好朋友。 杨剑虹整日钻营,五卅运动时期,投靠国民党右派,终于搭上了陈立夫。 1928年,蒋介石成立特务机构,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内设了党务调查科。 这家新成立的特务机构,陈立夫是主要负责人。陈立夫一人上位,自然要提拔重用他的亲信。 同年,陈立夫伙同谢道藩、杨剑虹等人一起在上海筹备清共机构,并许诺到时定不会亏待了他们。 一天,陈立夫在上海同众人吃饭时,喝了点酒,感叹自己派系弱小,身边亲信不够,在国民党内时常受到其他派系的掣肘。 察言观色的杨剑虹瞬间就明白了他的心思,老奸巨猾的陈立夫说这番话,目的不过是为了拉拢人才,巩固权力。 杨剑虹站起身,先拿着酒瓶给陈立夫面前的酒杯灌满。这才坐下来,笑着说道: “这件事有什么可担心的,我正好有一朋友,日本留学毕业的。每次跟我聊天,都说想认识认识您,领略下您的风采哩。” 陈立夫哈哈大笑,又吃了几口菜,对杨剑虹说道:那这事多劳兄弟费心了,哪天有空来见见。 杨剑虹说的这位朋友,正是鲍君甫。杨剑虹的一番话,给了鲍君甫进入国民党的契机。 后来,杨剑虹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科长,鲍君甫就担任他的副手,平常就帮助他处理一些文件。 虽然做着很多人都羡慕的肥差,但鲍君甫心里一直有一块心病。 心怀共产党其实,鲍君甫一直倾心正义,在年少时期就听说过共产党。 后来在认识陈养山,翟秋白等中共党员后,更是思慕已久,一直都想加入共产党,为党和人民做点什么。 一天晚上,鲍君甫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每天要帮助国民党残害进步青年,调查民间的爱国团体,抓捕爱国人士。 这些都并非他的本意,正在为此而发愁。思来想去,他突然想起来了一个人。 虽然现在他身任国民党的职务,但心里并未忘记共产党。他想到的这个人就是中共党员陈养山。 鲍君甫去找陈养山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还透露了一些国民党的会议。 陈养山喜出望外。连忙告诫鲍君甫万事要小心,这件事事关重大,他需要和上级指示才能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党确信鲍君甫不是敌人派来的反间谍,开始考虑如何让鲍君甫发挥作用。 1928年五月的一天,上海霞飞路的一家咖啡馆,鲍君甫与陈赓在这里进行了一次机密的谈话。 陈赓代表党组织正式决定,鲍君甫是中共中央特科二科的成员。 安排鲍君甫与特科情报科副科长、陈赓的助手刘鼎单线联系。并交代了他非常重要的任务。 得到党的认可,鲍君甫心中自然是高兴的,但外面人多眼杂,他只能快步的往家里走去。 这场谈话之后,鲍君甫正式开始为我党工作。此后,他每天都生活的如履薄冰,万事都仔细小心。 身居国民党要职,身边都是敌人的耳目。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给我党传递消息是很困难的。 而且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暴露自己,让党组织和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但鲍君甫胆大心细,聪明过人。在他为国民党做事期间,深得敌人的信任。 后来杨剑虹因为贪污事件自杀,鲍君甫凭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党组织的配合,直接被敌军任命为调查科任上海特派员。 在担任上海特派员的这段时间,鲍君甫依靠自己在敌军的身份,为我党作出了重大贡献,多次拯救我党于水火之中。 鲍君甫凭借自己的机警,不仅从敌人手中救下了任弼时,关向应等十几位我党的底下工作人员,还清除了白鑫,顾冰石、何家兴、史书元等近百个叛徒、内奸。 除了这些外,鲍君甫还成功让周恩来脱离险境。 1930年四月,一处人来人往的轮船上下来一个年轻人,他是黄埔军校的一名学生,刚从莫斯科回国。就是他,竟差点让周总理被捕。 他叫黄第洪,说起来,周总理算是他的恩师。这次回国,党组织对他寄予厚望。可不料刚回国,他就叛变了。 在外国待久了的黄第洪整日只知道玩乐,丧失了斗志。他想要荣华富贵,就写信约周总理见面,背地里却向敌人告密,企图抓获周总理。 敌人高度重视这件事,蒋介石亲自下令徐恩曾“干系重大,务以此事为要”。而鲍君甫是徐恩曾手下的得力干将。 在得知此事后,鲍君甫心里顿时一紧,立刻想办法传达消息。 在和敌人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埋伏周恩周总理时,鲍君甫含糊其辞,一会说这个方案不行,一会说那个计划不好。 幸得鲍君甫拖延时间,传递消息。等到了我党得到消息,才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损失。 靠着鲍君甫的随机应变,我党成功度过险境。但凶险的日子还在继续,不久后,鲍君甫迎来了他间谍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危机。 顾顺章叛变1931年四月,我党地下组织遭遇了一场大危机。 中共秘密特务组织中共中央特科的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后叛变,他交代了我党重要的地下情报,我党有很多地下工作人员来不及撤退,就被抓了起来。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关向应因此被敌军逮捕。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我党中央指示鲍君甫要采取各种方法,营救关向应,并把相关机密文件带出来。 鲍君甫得到命令后,立刻准备实施营救。经过他和党中央联系人刘鼎两人仔细谋划,最终确定了一个明确的营救计划。 鲍君甫是国民党的驻沪特派员,由他出面去巡捕房引渡犯人。 来到巡捕房,他对巡捕房的警长说道: “经过我们的调查,被捕的这个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学者。跟这事没有关系。 如果一直无故扣押他,到时候可能会引发社会舆论,对我们不利。 这个人今天我带走,以后出的事我们会负责。” 警长信以为真,招呼身边人去把关向应押了过来。 鲍君甫还把身后这个人介绍了一下:这是我找来的专家,上次调查,我们找到些资料,让他来看一看吧。 鲍君甫身后的这位专家不是别人,正是我党的刘鼎。 他是鲍君甫的单线联络员,事出紧急,这次他和鲍君甫一起配合,营救关向应和抢救相关的资料。 在检查资料时,刘鼎趁人不注意,悄悄的把一些机密文件带走,又换上了一些学术资料。 至此,我党才得以瞒天过海,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救走了关向应,带走了机密文件。 一路过程十分凶险,但这样凶险的日子,鲍君甫早就已经习惯了。 顾顺章的反叛对我党造成了严重损失。最终,鲍君甫也受到牵连,被敌人察觉,被逮捕关进了南京宪兵司令部。 直到1937年,鲍君甫才被放出来。关押了六年,鲍君甫虽然仍心系共产党,但当时时局混乱,他一直找不到组织。 无奈之下,他只得先隐藏起来,一边谋生一边寻找。 1937年年底,南京沦陷,鲍君甫迫不得已携带妻儿老小一家出城。连夜出城后,多方寻找,终于在高淳县的一家小院里安了家。 自此以后,鲍君甫隐姓埋名,每天只为生活奔波。正当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老去时,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1946年,时任汪伪教育部长李圣五来寻找到鲍君甫,想聘请他在编纂部担任翻译室副主任。 鲍君甫一口回绝了他,虽然自己清贫,但断不会去做这份工作。李圣五不死心,经常劝说他接受这份工作。 一天,鲍君甫的孩子生了病,他急忙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去医院。 一进门,就看到妻子在病床前哭。原来,妻子哭并不是因为这病难治,而是因为医药费太高,家里面给不起。 鲍君甫看到这种情景,心里不是滋味,自从自己被放出来,一直生活贫困。大人苦一点没什么,可孩子小,得好好培养啊。 正在这时,恰巧李圣五的电话再次打来,一接听还是那句话:我说君甫啊,上次那事你真的再考虑下吧,你日语那么好,来我们这帮帮忙吧。 鲍君甫动摇了,深夜里他想来想去,决定接受这份工作。 尽管接受了这份工作,但他其实并没有实际为汪伪政府工作,他只是挂了一个名头而已。 后来担任的感化院院长,也都只是一个头衔,并不负责任何具体的事务。 后来国军败退,没了这份收入,他就四处谋生。 鲍君甫就这样生活了十几年,直到1951年的这场法院审判,他的这段经历才重新浮出水面。 求证调查这件事的信辗转多天,终于到了当时正在朝鲜战场的陈赓手里。 陈赓知道这消息后,也是吃了一惊。曾经寻找多年的鲍君甫竟然还活着! 他亲自写了封回信,证明了鲍君甫的身份: “鲍君甫确系1927年起即与我党发生关系,1931年以前在工作上曾和我联系,在此期间对党贡献颇大……” 事情终于搞清楚,鲍君甫当庭被无罪释放。这位已是雪鬓霜鬟的老人终于沉冤得雪,他的这份往事也被公众所熟知。 结语鲍君甫一生传奇,在年轻时,受到了国民党中很多人的重用和赏识,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共产党非常重要的情报员。 因为他做出的贡献突出,鲍君甫和钱壮飞、李克农、胡底四人被誉为中共“情报四杰”。 鲍君甫一生为党为国,党和国家也没有忘记他。对于鲍君甫,大家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