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个村庄叫龙头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6-18 发布于上海

作者:陈俊文

从桂东县城往南行,坐个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龙头。

龙头是沙田镇一个山奇水丽的地方,也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古村。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息繁衍。铁木真建立元朝,村民怀宋,称村庄为“宋头”;清时,因沤水滔滔,急流而下,改村名为“泷头”;又因村庄古树参天,村民仰慕牛角嘴的三株古松,千年以来,狂风吹不倒,洪水淹不没,严寒冻不死,干旱旱不坏,遂改村名为“松头”;大跃进时,古松不存,村庄回龙山酷似巨龙昂首,更名为“龙头”。

远去的民俗风情

去龙头村庄,得走过龙湖桥。龙湖桥因连接大湖龙头两村而得其名,桥长64米,横跨沤江,是一座钢筋水泥桥。站在桥上,可一览风光无限,澎拜的沤江河水,自北向南,逶迤腾细浪,沿岸一溜葱茏的树木,摇曳着绿风。

龙湖桥,是村庄连接外面世界的通道,也是村中一座幸福之桥。自从有了该座桥,就方便了许多人。

之前,两岸村民,隔江相望,来往摇头叹息。老人们说,清朝中叶,村里曾砌石为墩,铺木为桥,可洪水一来,荡然无存。民国时,架的是木桥,称曾家桥,桥一二尺宽,无护栏。解放后,两度架木桥,桥宽了些,有米多,并置有栏杆。可又被无情的洪水摧毁。也许是造石拱桥成本太大,还有几分难度,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造了而今所见的龙湖桥。

没有龙湖桥的年代,人们过河靠木桥,靠小木船。过河,是村庄的一桩大事,因为村民要出行,谋生,放牧,砍柴,耕种,挖煤。于是,村中的“桥会”应运而生。桥会每年30担谷租的收入,全用于造桥修桥和摆渡。

人们踩着木桥过河,桥身左右晃动,上下振动,人也随之起起伏伏、摇摇摆摆。桥下是急湍的河水,没有几份胆量的人是不敢贸然去行走的。曾经就有那么几个人,从该桥上走过,因桥摆动,不慎跌落河水之中,鞠躬尽瘁到“河神爷”那儿报到去了。

庄上于是就有了各种神神秘秘的传说,说只要河中裸露出的大石头有了“水尖嘴”——水獭的痕迹,“河神爷”不晓得何时会“请”谁去了。这时,村上就有几个善良的老婆婆走出来,在木桥的桥头,焚香点烛祈祷,恳求“水尖嘴”不要把村人拖去了。可惜,再虔诚也毫不管用,每隔二三年,就有人因为过桥,跌到河里浸死。

过去,村前的河里,鱼儿挺多,水獭也是有的。其实,生活在水里的这一小小珍惜动物——水獭,以善游而出名,以捕鱼为食,不会,也根本不可能把人拖到河里。说那无情可恶的“水尖嘴”会拖人,无非是提醒或警醒人们,走过这窄窄的木桥,得小心翼翼罢了。

秋冬水浅架桥,春夏水涨摆渡,由村庄桥会组织。清朝以来,村里就有了这一习俗。

何止是桥会,老人们说,村中还有禾会、打谷会、戒会、观音会、孔夫子会、庙会、太阳会……做福果祭祀,做法事驱妖,济仓谷济困,起火塘祭神喊魂,抖黄糍敬神……甚至莳田,也如同过年一样热热闹闹,秋收时节,村民家中还时兴品尝新米呢!

如今,龙头村庄的桥会、禾会、打谷会、戒会、观音会、孔夫子会、庙会、太阳会……时兴的民俗与风情早已远去。93岁的郭名刚和86岁的郭名先老人心中记得,他们小时候在河中挥动臂膀游泳,拍打出水花一片,及水中抓鱼的快乐。还深情地记得龙头河中的几条木船来往穿梭,记得那几个艰辛的长年摆渡人——“岩古”父子俩和“猴古”他们天麻麻亮就来到江边渡口等人,一直到那天际黑墨了才会收工回家。

浓厚的红色文化

过了龙湖桥,漫步前行,一会儿就进入了龙头村庄。一条长长的硬化了的村级公路,蜿蜒似蛇一样在村中穿行。络绎于途的是小车或汽车,道路旁或农舍,或经销店,或稻田,或树木。

从硬化的村级公路一条岔道而上,走过一道矮坡,片刻就到了一个叫“石围里”的小地方。

石围里,有村庄的红色景点——湘赣边武装起义旧址。一堵3米高50厘米厚的墙掩映在树林里,墙体洞开了一扇石门,门框上镶嵌了2块石碑。上面的石碑阴刻“湘赣边武装起义旧址”,两旁刻有起义和立碑的时间。下面的石碑阴刻湘赣边革命军在此集结,举行武装起义,攻打集龙,浴血奋战,解放桂东,迎接和支持大军南下的内容。石碑顶端树有红色的五角星。

老人们说,旧址曾是一圆形石屋,由石头、石灰构筑而成。站在屋外瞭望,村庄景物尽收眼底。传说,石屋是为了村庄的防御而建,是为了防“苗子”。防“苗子”是什么意思呢?几位耄耋老人一脸茫然,这成了一个未解之谜。建于何时也不清楚。

1947年10月27日,龙头这个弹丸之地的村庄沸腾了。龙头村的优秀儿女郭名善、郭垂炎召集了67位村民在石屋聚集,讨论部署怎么攻打汝城集龙。在中共五岭地委派来的党员干部李康寿的指导下,29日晚,郭名善组建的游击队拿下了汝城集龙圩的警察所,缴获长短枪32支, 弹药数箱,打响了湖南省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旗开得胜后,为适应斗争的需要,遵照中共五岭地委的指示,郭名善的游击队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北上先遣队”。龙头村103人参加了“北上先遣队”,其中有7家农户3兄弟参加。他们过着“帐用蓬莱草做床,顶风冒雨睡山岗,溪流渴饮如甘露,蕨笋饥餐比米香”艰苦而又乐观的生活。

声威大震的北上先遣队震慑了南京国民党政府,敌人调集了湘粤赣军警来桂东进行清乡围剿。龙头村庄陷入白色恐怖中,18户被抄家,69人被铺入狱,7人惨受酷刑,3人壮烈牺牲。

坚强的龙头村人民毫无畏惧,不折不饶地在桂东、崇义、资兴、汝城的解放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歌。

走下山坡,在龙头村革命纪念亭,我看到纪念碑上镌刻的英烈名单有郭名亮、郭佐亮、何桂成、黄奠亨……37人的名字。我想龙头村更多的是无名英雄——1926年,北伐军过境,桂东组织了80余人的支前运输队,龙头人就有一半。1928年1月20日,龙头村有27人参加了郭佑林、黄奇志举行的“年关暴动”,攻打沙田挨户团,抄了挨户团副主任何键的家。之后,队伍在汝城编入朱德率领的红军部队。1928年4月,毛泽东率部来桂东沙田策应湘南暴动,龙头人民箪食壶浆迎接,有6人参加红军。1938年2月,“湘粤赣边区人民抗日义勇军”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龙头有8人参加,不幸的是全部在“皖南事变”中罹难。

英雄的龙头村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留下了血染的风采。

穿过田畴,放眼龙头,“青山得意汇流水,流水多情绕青山”。龙头,一个古老的村庄,一个红色的村庄,一个美丽的村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