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独一无二的地下水盐,人文与自然的结晶,茶马古道风景线

 颖之星语 2023-06-18 发布于浙江

青藏高原,川、藏、滇交界地带的纳西盐井盐田,世界独一无二的地下水传统制盐方式,人文与自然相融的艺术结晶,茶马古道的风景线。

曾经的茶马古道,已被西景线214国道部分取代,通常也称为滇藏线,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进入德钦县境内,沿金沙江逆流而上,穿越白马雪山、德钦县城、南九贡山,再沿澜沧江逆流而上,经过德钦县佛山乡,就进入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境内。

经过芒康县木许乡,到达芒康县纳西乡,眼前规模庞大层层叠叠的盐井盐田,令人叹为观止。

纳西人已有1300多年的晒盐历史,至今还保存着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手工晒盐技艺

人们世代以晒盐、卖盐为生,因此这里曾名盐井乡,还曾设置盐井县,1999年,盐井县并入芒康县。

纳西人晒盐,盐的来源,既不同于海水盐、也不同于咸水湖盐,更不同于矿物盐,而是来自于地下咸水。

地下水为什么是咸的呢?

地理学家解释说,由于欧亚板块被印度板块挤压,青藏高原不断起,高原上的湖泊蒸发成了一层盐壳又经地质运动,盐壳被深埋地下地下水与盐壳相遇,就形成了地下咸水。

人们在澜沧江边开采地下咸水,就形成了盐井。

澜沧江两边,两山夹峙,平坦地方少,何处可晒盐?

人们在澜沧江两岸的斜坡上用木桩支撑,建成了土木结构的平台,由崖壁、木质盐台和支撑木构成平台上专用于晒盐,因此形成了盐田。

用地下咸水晒盐的地方,主要包括澜沧江边的芒康县纳西乡和曲孜卡乡,特别是纳西乡的纳西村、上盐井村和加达村,盐井盐田规模最大最集中,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纳西人称盐井为察卡是食盐,是洞眼。

纳西乡3000多块盐田,大小盐井60多口

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大小盐田如同一块巨大的调色盘颜色相异宛如人类与自然完美融合的艺术结晶

人们先从水井中取水至卤池中沉淀蒸发浓缩,再抽水至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

水向上可以蒸发,向下可以渗透。

咸水经过日光照射,水份逐蒸发,就形成了盐。

水在盐井、卤池盐田之间走了一趟,变成了盐。

盐井的位置低,盐田的位置高,以前的人们晒盐,需要用木桶把盐井中的咸水背到盐田,每天来回数百趟,非常辛苦,有了抽水机后,终于省却了很多体力。

盐田依着江畔山势,呈方格棋盘般整齐排列,层层叠叠,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炫目色块澜沧江水相映成景令人震撼的原始与自然美。

盐田里,晒盐女劳作中的身影,也成了一道独具风情的人文风景线。

晒干后的盐田里凝结了一层厚厚的结晶盐,然后用木刮刀轻轻刮拢这层晶体,再装到竹背篓里沥干水分,她们就得到了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原始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深入盐民的生活,感受她们朴素、勤劳、纯朴、善良,与世无争。

支撑盐棚的木料被经年累月地使用,盐水渗透木料在其表面凝结成一层厚厚的晶体,盐田渗漏的咸水,结钟乳晶盐,仿佛水晶宫千姿百态,扑朔迷离。

澜沧江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采盐高峰期多在3-5月,恰逢桃花盛开,因而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

红盐产量高价格略低牧民一般是用红色的盐喂牲口牛羊吃了此盐肉多而牧民也用红盐泡澡、泡脚,去风湿的效果非常明显。

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零星散落,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量少价格贵,人们通常用白盐作为食用盐。

地下咸水制作的盐,比海水盐和湖水盐更纯净,举世稀缺,因此价格比超市里的普通盐要贵很多。

到纳西盐井,可以买一些盐钟乳石,作为纪念。

盐,在人类的生存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

地下水深受牧区人民喜爱,直接销往西藏昌都、林芝、四川甘孜、云南迪庆等地,人们以盐换取粮食等生活物资。

纳西人的盐井盐田,历代遭受巧取强夺,纳西人的晒盐历史,也是饱含血汗的生存史。

相传澜沧江东岸的盐井百姓要向巴塘有个贵族交税,每年桃花盛开时来收税,因此人称巴桃花王。

生活艰难的人们无力承担沉重的于是下定决心消灭巴桃花王

盐井的百姓趁巴桃花王来收税之机,杀死了巴桃花王,巴贡寺的寺主土瓦喇嘛到巴塘调解,终于摆脱了缴纳沉重的厄运。

相传吐蕃王朝时期,纳西盐井盐田曾被格萨尔王看中,因此发兵争夺,与纳西王羌巴发生了羌岭之战”,“指的就是纳西族

格萨尔王力量强大,战胜了羌巴,占领了盐井,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

友拉归顺格萨尔王,又被派遣到纳西管理盐井盐田

纳西乡地处滇、藏、川交界地带,崇山峻岭之间,卖盐更比晒盐苦。

距离最近的芒康县城就有一百多公里,翻山越岭去卖盐,山高路远,负重前行,数日才可往返一趟。

因此纳西人形成了传统,女人在家晒盐,男人负责翻山越岭去卖盐。

盐,也是茶马古道运送的重要物资。

运货途中常会遇到强盗抢劫,因此在茶马古道”,通常都是马帮群一起上路团结协作,同甘共苦穿越茶马古道,为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19623月,国道214线云南省德钦县奔子栏至西藏芒康县盐井乡段,终于修通。

1970年后,国道214线盐井乡至芒康县城段修通

交通方式改变,纳西人卖盐的艰辛历程,终于得以改善。

盐井盐田是世界上独有的一座人文景观,也是一古老文化传统

独一无二的原始晒盐方式和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一处自然和人文相融的世界奇观。

2008纳西盐井盐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5月,芒康县盐井古盐田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类前行的步伐,每一步都那么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