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 锟 || 老店拉面

 一床书759 2023-06-19 发布于陕西
在街头熙熙攘攘的变迁里,总有些小店让人印象深刻。
白水县城的三马路转角,面东北朝向,原来有一家拉面馆,不是甘肃青海的那种,是汉族人开的。
这家拉面馆以老店命名,也不知开了多久,三年?五年?还是十年?至于它是不是老店,这并不是我记住这家店的主要原因。
记得有次在东风小学培训,中午结束后,便往学校的北边走去,当时对县里不熟,只是沿着学校的一边寻找,走来走去发现那里似乎就只有这一家面馆,看着门头上写的老字号,心想味道应该还不错,就索性坐下来吃上一碗。
这家店面不大,进门之后老板便热情招呼入座,堂内摆了几张条桌,后厨在进门的右手,被一道铝合金的门扇隔开。在等待老板出餐的时候,我无意瞥到了墙上的一张告示,大意是本店保证绝不使用味精,其中几点到几点需要醒面备料,概不营业。
这简单的一张告示,在满大街巴不得一天24小时不打烊,在求多、求快、求卖相的餐饮界里属实显得异类,并不像别的店绞尽脑汁于利益最大化上。
他家店在下午一两点停止售卖,好像是为了备料要用酵头发面,使用酵头发过面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效率上传统方法确实低于酵母粉太多,费时费力,还得精确控制水温,好处是能保留面的韧性和味道。这家店为了发好面而直接停止营业,且拒绝使用味精来“提鲜”,这是得直接流失掉多少食客的驻足,老板这是选择了为腹不为目的一条“窄路”来走,用味精进行顾客筛选,图“鲜美”的自然会离开,为健康的自然会经常光顾。

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钠)的使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谷氨酸钠的摄入在外面吃饭时候大多不可避免,好在家里的时候母亲从不使用味精或鸡精调味。

高中时,记得化学老师身怀六甲,是一个高材生,调来富平县北乔山山麓脚下的曹村中学来教我们,我在大家学好数理化的口号中隐约发现自己不是学理工科的料,不过听到谷氨酸钠如何如何的那节课、看到我的化学老师挺着大肚子在讲台上还吃力的画谷氨酸钠这些化学制品的分子式、苦口婆心地靠在讲台的讲桌上、再三叮咛我们尽量不要食用味精时,我聚精会神的听了很久。愚钝的我至今都看不懂她画满黑板的分子式和为什么不要食用谷氨酸钠的化学解释,可我对于她一手抱着肚子,强忍着难受,吃力而极其敬业的给我们上课那一幕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自那以后,我对远离味精的教导深信不疑。后来参加工作,不管是奔波的路途上,还是深夜加班,每每不得已泡好一桶方便面,吃完面饼,闻到那诱人的面汤袭来时,耳边总会想起老师的叮嘱,克制住自己想喝光面汤的冲动。
后来也查阅了很多论文,有一些说谷氨酸钠好的,说是从谷物里面提取的,也有一些持相反说法的,不管怎样,我更愿意相信我的化学老师,敬业的她当年可能知道我们理解不了复杂的化学运作机制,在最后下课的时候专门叮嘱了全班一句大白话:“大家一定记得,以后不要觉得泡面的汤闻起来很香,尽量不要喝那里面的面汤,调料包里有很多谷氨酸钠……”那个时候我们高中寄宿制,农村的孩子为了省钱,大多会在晚自习下课之后在宿舍吃一包泡面垫肚子,老师最后叮嘱的这句话简洁直白,接了地气,让我这个数理化困难户都能瞬间清晰明了。
那天黑板上的分子式和谷氨酸钠进入身体后的化学反应已经不重要了,化学老师的敬业和态度,已经告诉了我们全班所有同学应该怎么做,一晃眼十几年过去了,恩师的叮嘱依然时刻谨记在心。
三年疫情,很多小店苦苦支撑,终是没能迎来解封后的春天。如今的街道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尧头卖豆腐的老板还是每天还在对面摆摊,东风小学的门前依旧水泄不通,老店拉面在2023年春天到来之前不知道被疫情的浪潮卷去了哪里,见它最后一面还是我坐着林皋到白水的大巴进城,车经过三马路路口,我赶紧按下快门,现在老店拉面那家换成了挂着红色招牌的胡辣汤。
店外的树木生机盎然,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现在临近盛夏,枝叶逐渐变得更加茂盛起来。
在疫情冲击的浪潮中,冲散了一些薄利让利、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店,还带走了很多依依不舍的人,如今大浪退去,离别后尽是怀念。
大疫三年后,不知老板现在身在何处,如果还在经营拉面,不知能否还像原来,秉持着为顾客健康着想的做法,那宁可牺牲口感、一味执着、将来往食客健康放在首位、明确拒绝使用味精提鲜的拉面馆,始终温暖和震撼着像我一样的一小部分追求为腹不为目的食客们,令人肃然起敬。
在众多的餐馆里,这家有所坚守、有社会责任感的小馆也让我常常想起十几年前的高中化学老师。辩证的讲,任何存在必有其存在的道理,有的为腹不为目,有的为目不为腹,有的为腹也为目罢了,然而味精本身,自然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作者简介:王锟,云台中心小学教师,一位爱学习、爱思考、爱阅读的老师。人生感悟:过好余生每一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