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①: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感染病学》

 吴素珍xl19pp8n 2023-06-19 发布于安徽

第九章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一)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患者扁桃体有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伴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有助于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如患者已出现猩红热样皮疹或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则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C组或G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1.治疗原则 

(1)针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前先留取咽拭子培养,有条件者可做快速抗原检测作为辅助病原诊断。 

(3)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发生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因此抗菌治疗以清除病灶中细菌为目的,疗程常需7~10日。 

2.病原治疗 

(1)青霉素类抗生素为首选,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阿莫西林,疗程一般为7~10日。某些患者的依从性较差,预计难以完成7~10日疗程 者,可予苄星青霉素单剂肌内注射。 

(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程710日。 

(3)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7~10日,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此外,磺胺类药不易清除咽部细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对四环素类耐药者多见,这两类药物均不宜选用。 

二)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合并轻症中耳炎,常不需用抗菌药物,但如表现为急起的耳部疼痛、听力下降、发热、鼓膜进行性充血和膨隆或已有鼓膜穿孔伴流液时,则需考虑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可予以抗菌治疗。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三者约占病原菌的近80%;少数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治疗原则 

(1)抗菌治疗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 

(2)疗程一般7~10日,以减少复发。 

(3)中耳有渗液时需采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病原治疗 

(1)初治宜口服阿莫西林。如当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酶菌株较多见时,则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 

(2)其他可选药物有复方磺胺甲噁唑、第一代及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和呼吸喹诺酮类。 

(3)青霉素过敏患者除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外,确有用药指征时可慎用头孢菌素类。

(三)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常继发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以累及上颌窦者为多见。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两者约占病原菌的50%以上;卡他莫拉菌在成人和儿童中各约占病原菌的10%和20%;尚有少数为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 

1.治疗原则 

(1)初始治疗宜选用能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抗菌药物。在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后,必要时再加以调整。 

(2)疗程一般10~14日,以减少复发。 

(3)局部用血管收缩药,以利于鼻窦内脓液引流。

2.病原治疗 

抗菌药物的选用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相同。

本文摘自《感染病学(第2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