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上|“人工天河”——红旗渠,值得每个人看看

 扶芽看世界 2023-06-19 发布于北京

01




01

走进现在林州红旗渠,一片山峦耸翠,流水潺潺的景象映入眼帘。

池塘里睡莲开得正艳,莲叶更是掩住莲花,一股傲视群雄之感,旁边的岸边,大丽花装点了湖边单调的景色。

远处的草丛中,自来水喷洒着绿油油的草地,弯弯曲曲的人工河里,河水慢慢流淌。

拾级而上,道路两侧果树上已结满了果子。我们很难想象,60年代初,这里缺水少粮,人们的生存问题,一度因为缺水而凸显出来。

正是因为当时的艰苦条件,才有了引漳入林工程,十万人历经10年的艰苦奋斗,开山凿洞,修建了这条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02

在物资匮乏的60年代,人们用自己的双手,以及人类的智慧,悬崖峭壁上凿山,通过凌空除险,抡锤打钎,挖渠千里,硬是把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修筑在了太行山脉上。


走进红旗渠博物馆,听着导游讲解当年的历史,那些为了修渠露宿山头,因为塌方被埋在山洞下,为了凌空击碎石,把三颗门牙打掉,因为手握钢钎手心磨穿的人们,不禁感叹老一辈不怕苦不怕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造福子孙后代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许,幸福全靠奋斗来”。我们想要的幸福,远比几十年前容易得多,条件落后的时代,人们用精神意志与顽强拼搏的精神,战胜一切不可能。

今天,我们想要的幸福,更可以用双手来创造。

02




01

红旗渠总长1500公里,参观完当年十万人欢呼漳河水倾泻而下的闸口和红旗渠博物馆,走进红旗渠太行山上行段,一条红飘带弯弯曲曲蜿蜒进山。

走在悬崖峭壁边,漳河水沿着半山腰流淌着。随处可见郭沫若题写的“红旗渠”牌匾。

抬头仰望,山峦高耸入云,可以远远看到山之巅上,一条玻璃索道连接两座山峰。

鹰嘴崖前,依稀能感受到当年凌空除险时的人们,一根绳索回荡在头顶的艰险。

红旗渠水就这样蜿蜒而过,到今天为止依然哺育着林州的百姓们,让这里变成了青山绿水的宝地。

02

走在半山腰上,沿着渠水继续前行,抬头可见当年凿山的洞穴,以及刻在脚下的负责人名字,每修一段,都需要花费很久,遇到山峰相连,便是凿洞。

走到青年洞,没有更好的路,就炸出一个山洞,让水能穿山而过。

在艰苦的岁月里,在艰苦的环境下,十万人用双手,花了10年时间,很多人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他们把红旗渠贯通,让漳河水倾泻而下,让林州再也不用担心吃水问题。

如果用修建红旗渠的砖石来修建城墙,可以从广州修到哈尔滨,祖辈们硬是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人不怕苦不怕累、不认命不服输的精神,也看到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是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这也是每个人都值得发扬光大的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