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仙灵应法诀·自明诀(二)》兴南子注83.何谓“争功争理是败德之苗”?

 心静自然凉1985 2023-06-19 发布于广东


做事豁达能自量,争理无理空败德。

仁者自爱数大局,将军出关护百姓。

争本身就是矛盾和是非的焦点,争理争功会给自己或者别人带来更多的麻烦,甚至是闪身之祸,晏子的“二桃杀三士”的计谋得以成功,就在于三士争功,最后都死了。所以老子提倡“不争”。

但世俗世界做不到不争。争理,以为自己就是正义与真理的化身;争功意味着权力和利益,这都是很现实的,争理同样也能带来利益,这是人们喜欢争理的原因。修道者要看到事物的本质,所以不争理也不争功,从而静心修德。这是修道者与世俗之人的价值取向不同。

世俗之人争理争功,无可非议,人都会为利益而忙碌而争斗,从而也使人事和社会维系一种常态的运转或者非常态的运转,比如战争也是一种争斗。但修道者的不争之德只能自己坚持,不必寻求理解与支持,别人也不会理解与支持,做好自己即可。

做事豁达能自量,

修道者做事豁达,这样自身的能量就提高了。自身能量高了,对事物的把握就会更有力,对人的影响乎更大。

争理无理空败德,

人喜欢争理,也会变得无理,甚至争理本身就是无理的行为。坚持这样的行为会败坏道德。这是针对修道者而言的,好争之人如申公豹,到处若搬弄是非而让人斗争。

修道有修道的原则,老子讲道,把“不争之德”定为玄德,老子之徒就要遵守。至少,这样能进入老子悟道的那个玄妙之门。

仁者自爱数大局,

修道者应该是个仁义之人,要自爱,要关注大局才行。老子说的:“曲则全。”为了大局而委屈自己也是需要的。但无论如何,要自爱,绝不做违法乱纪、伤风败俗、有损道德的事情,这是修道者的底线,该守的戒律一定守。

将军出关护百姓,

顾大局的人就像大将军出关保护百姓一样。《三国演义》里,刘备开始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的时候,曹操代表汉献帝封他为左将军,诸葛亮“火烧新野”前,刘备一直护佑着百姓逃亡,刘备得了“仁义”之名。

做事顾大局,保护百姓就是大局,任何时候,这是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