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节说父教|梁启超: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知易行难nev5ph 2023-06-19 发布于河南

6月18日是父亲节,在这里提前致敬天下所有伟大的父亲!

下文选自上海书店出版社近期新书《大家说父教》,介绍中国近现代史“文化巨人”梁启超的教子之道。梁启超不仅在政治和学术上成就斐然,而且九位子女各成其才,堪称“满门俊秀”。作为父亲,梁启超如何能在非常忙碌的工作、活动中抽出时间和精力,把每一位子女都教育好?本文将结合梁启超的书信,为大家一探究竟。

图片
图片

梁启超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梁启超(1873—1929)称得上最忙碌的伟人之一。他一生涉猎广泛,总是事情极多,却并不妨碍在家庭教育方面创造罕见的奇迹。他的九个儿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不仅个个学有所成,称得上“满门俊秀”,而且遍地开花,有的在人文领域卓有成就,有的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三位还成为院士,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那么,梁启超是如何进行父教的?他的父教为什么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要想解开这些谜团,便不能不认真剖析梁启超的言传身教。而要真正了解梁启超对儿女们的言传身教,又不能不认真阅读梁启超所写的家信。

梁启超非常善于利用书信“言传身教”。他一生写过数量相当可观的书信,其中写给儿女们的书信便达300多封。在这些书信中,他会告诉孩子们他正做的事情,也会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们交流自己的心得;内容不仅涉及他本人的活动、事业,更多的是作为父亲对孩子们的方方面面的教育。

梁启超非常重视儿女们的学习,这在家书中多有直接的体现。1912年12月1日,梁启超在写给长女思顺的信中便称:“汝所学精进,吾甚喜慰。”“思成学进,亦更有赏也。” 1913年1月31日又写道:“汝学日进,吾闻此则百忧解。”这些鼓励儿女的话,在梁启超的家书中屡屡见到。

梁启超更要针对儿女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非常有见地的解决之道。例如1927年8月29日的信中,便叮嘱次女思庄:“专门科学之外,还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据你三哥说,你近来看文学书不少,甚好甚好。你本来有些音乐天才,能够用点功,叫他发荣滋长最好。姊姊来信说你因用功太过,不时有些病。你身子还好,我倒不十分担心,但做学问原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便会受益。我方才教训你二哥,说那'优游涵饮,使自得之’,那两句话,你还要记着受用才好。”这些文字堪称经典,耐人寻味。

如果学习与身体、修养产生矛盾时,梁启超会把身体、修养放在学习的前面。

图片

梁启超写给思顺的手信

1912年年底到1913年年初的几个月中,梁启超便在信中多次叮嘱长女思顺:“求学不必太急”,“汝但依原定功课从容学去,则我欢喜无量矣”,“小小年纪何故患不寐之病。得毋用脑太过耶?……以区区数月间,受他人两三年之学科为道实至险,故吾每以为忧也,以后受学只求理解,无须强记,非徒摄生之道,即求学亦应尔尔也”。针对长女好强、较真的个性,梁启超还于1923年11月5日的信中劝导:“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

1927年前后,远在异国他乡的梁思成在身体健康、学习与感情等方面都出了一些问题。梁启超非常担心,特在8月29日写长信与儿子交流:“我这两年来对于我的思成,不知何故常常像有异兆的感觉,怕他渐渐会走入孤峭冷僻一路去。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境界,固然关系人格修养之全部……我国古来先哲教人做学问方法,最重优游涵饮,使自得之。这句话以我几十年之经谂(验)结果,越看越觉得这话亲切有味。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功夫。不独于你身子有益,即为你的学业计,亦非如此不能得益。你务要听爹爹苦口良言。”这样入心的感情交流,这样入理的父教精华,值得天下所有的父亲好好琢磨琢磨。

梁启超对儿女的态度非常民主。作为父亲,他虽然处处为儿女们着想,并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女们,但绝对尊重儿女们的意见,也会从儿女的角度及时修正自己的意见。这在梁思庄身上有很好的体现。

图片

梁思庄

1926年,梁思庄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梁启超备加关注,为女儿出主意。他因为思成、思永、思忠都在美国留学,于是希望思庄能到加拿大学习,并在2月9日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庄庄暑假后进皇后大学最好,全家都变成美国风,实在有点讨厌,所以庄庄能在美国以外的大学一两年,是最好不过的。”等梁思庄在麦吉尔大学学习两年后选择专业时,梁启超经过多方面的认真考虑,建议女儿选择生物专业,信中说:“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为哲学社会学之主要基础,极有趣而不须粗重的工作,于女孩子极为合宜,学回来后本国的生物随在可以采集试验,容易有新发明。截到今日止,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男子也很少),你来做一个'先登者’不好吗?还有一样,因为这门学问与一切人文科学有密切关系,你学成回来可以做爹爹一个大帮手,我将来许多著作,还要请你做顾问哩!不好吗?你自己若觉得性情还近,那么就选他,还选一两样和他有密切联络的学科以为辅。”这本来是合理的,没想到给女儿带来了困惑。梁思庄十分孝顺,也想听从父亲的意见,无奈麦吉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教得很不好,她无法对生物学感兴趣,心里苦恼,便向二哥思成倾诉。梁思成将此事告诉父亲。

梁启超得知梁思庄的情况后,马上意识到一个问题。他自己常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这是梁启超人生观中的重要一环,所以,他绝对不会强迫爱女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于是马上写信:“庄庄: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我很久,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用姊姊、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但是新学期若已经选定生物学,当然也不好再变,只得勉强努力而已,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的治学之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梁思庄因此转而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学习图书馆学,最终致力于自己喜欢的专业上,并做出卓越的贡献。

“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我每天除了睡觉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的活动;然而我绝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为我每天的活动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乐,补得过物质上消耗而有余。”这些梁启超说过的话,包含着他的基本精神和人生态度。对于儿女的教育,他也是这样的态度,经常教育儿女们不要计较胜败,而要埋头埋脑,“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图片

梁思成和梁思永

对于怕自己学成书呆子的梁思成,梁启超如是说:“你还是保持这两三年来的态度,埋头埋脑做去便对了。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见。规矩不过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不以此为教,以此为学者,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着规矩可以无大过。)……况且凡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与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屡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次,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今尚非其时也。今在学校中只有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不惟如此,将来到欧洲回中国,所有未学的规矩也还须补学,这种工作乃为一生历程所必须经过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绝不会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万别要对此而生厌倦,一厌倦即退步矣。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又说:“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为什么要这样告诫和鼓励自己的孩子呢?因为梁启超深知:只要有了这样的基本精神和人生态度,便容易保持乐观,即便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和挫折,也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图片

梁启超子女

梁启超的长女梁思顺(1893—1966)是文史学者、外交官夫人,幼年时便受到父亲文史、诗词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很早就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15岁时便可以当梁启超的私人秘书兼日语翻译,后来还代父亲引领弟妹们,对梁家贡献很大。其选编的《艺衡馆词选》,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图书。

长子梁思成(1901—1972),毕业于清华学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后成为著名的建筑学家,在东北大学创办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建筑系,足迹遍及全国,实地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开拓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道路。

次子梁思永(1904—1954),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考古学家,1948年与梁思成同时获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参加了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山东济南龙山镇城子崖等重要的考古发掘,运用先进的科学考古方法,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

三子梁思忠(1907—1932),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回国后担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颇有雄心和能力,可惜25岁时患腹膜炎,英年早逝。

次女梁思庄(1908—1986),就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曾担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等职,北大图书馆的西文图书目录都经她亲手或指导编制而成,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1912—2001),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曾参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编写,是经济学学者。

三女儿梁思懿(1914—1988),早年便投奔革命,曾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顾问,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

四女儿梁思宁(1916—2006),虽因日军轰炸南开大学而失学,但她思想进步,投奔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始终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而奋斗。

梁启超最宠爱的小儿子梁思礼(1924—2016)更是争气,不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且一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实践。他也是在美国留学的,学业有成后便按照梁家子女的传统返回祖国,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导弹与火箭的事业当中,最终成为卓越的导弹控制系统专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图片

《大家说父教》

张建安 编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建安,山西原平人,曾任全国政协《纵横》杂志主编,现为北京史记研究会副秘书长。已出版《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中国古代哲学》《帝王将死》《辽宫英后——萧太后》等二十多本专著;出版《百岁忆往》《往事旧友,欲说还休》等四本口述历史图书。与此同时,参加多方面的文化项目,是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始皇遗嘱密码》主讲人,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总集撰稿、二十七集编剧,山西卫视《一代廉吏于成龙》总撰稿,央视纪录片《教育家张伯苓》编导、《先生吴宓》撰稿。



内容简介

父亲的教育,是一个牵动亿万人心的永恒话题。《大家说父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通过解读梁启超、张伯岺、梁漱溟、沈从文、钱穆、傅雷等名家的历史案例,为世人提供借鉴,也通过书信问答、当面访谈等方式,与各行各业师友们共同探讨现实中的父教以及相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意从“育”“传”“得”三大领域,为不同的读者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启发。“看古往今来,父教竟是如此动人”,这是一本情商智商交融的教育读本。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导言

上篇:过庭之训——家风家训中探寻教子良方

如何培养出“满门俊秀”——“文化巨人”梁启超的教子之道

极宽松教育的背后——思想家梁漱溟接受的“超前”父教

“汝当好好读书”——钱承沛对神童儿子钱穆的教导

那份传承着的勇气与光荣——文学家沈从文从父亲那儿得到的

先君子传授之道——“一代通儒”张舜徽接受的父教

在家念书的独特经历——饶宗颐接受的过庭之训

哲人的教育与引导——汤用彤对汤一介的教导

“读书有子不嫌贫”——教育家张伯苓、张彭春接受的父教

德行为先,志圆行方——马和琼对马士弘、马识途的训导

严苛的训练  开明的态度——“报学两界富豪”成舍我的教子之道

让每一个女儿都拥有美好的翅膀——张武龄对“合肥四姐妹”的养育熏陶

如何让孩子“学贯中西”?——两位父亲对辜鸿铭的特殊教育

要稳重勤俭,还是豪放风流——两位父亲对吴宓的“矛盾”影响

宽松好,还是严厉好——两位父亲对钱锺书的不同态度

独特而严厉的父教——傅雷为两个儿子所做的选择与培养

中篇:师友答问——关于父教的N封书信

韩德民:父亲对我的影响,是他传承的家风

史袖德:孩子应在父母“权柄”的引导下,自由快乐成长

孙转科:我和我的妞子

马大成:“我希望儿子有担当,有国家观念”

夏冬波:回忆先君子二三事

张久利:“学习是让你变得强大的唯一途径”

李安:“独立思维很重要”

刘其武:“所有的教育,都始于父母之教”

吕文浩:“侧面启发孩子的自觉心是最重要的”

任永安:“守本分而安岁月,凭天性以度春秋”

邓占云:“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首席教师”

倪天勇:“家庭就是好习惯好性情的温床”

李民德:“想起父亲,会增添不少力量”

田敏:一路高歌,一路欢笑

李向晨:顺其自然

晋建英:“陪伴他,一起成长”

王俊智:关于男孩教育的两点认识

欧雪冰:“只有追求真理,才能让人生真正幸福”

梁波:“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祝安顺:“关键时刻,父爱不可缺”

詹文杰: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

孟德静:“我们自己的目标达到了就好,把自己保护好”

滕忠彬:“听从内心,坐得住”

王鹏飞:“只要坚持求真路,终会达到我们的目标”

张建安:我的自问自答

下篇:树人访谈——与父教相关的38个话题

1.“父亲没怎么上过学,是个特别用心的手艺人。”

2.“父亲总是支持我,包括不切实际的梦想”

3.呼唤一下父爱

4.做好三个孩子的父母

5.“我俩的吻合度得在90%”

6.“对于孩子,我最在意什么呢?”

7.因为孩子退学,我们办了现在这个学校

8.最基层的老师也要慎用手里的资源和权力

9.遵从内心,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教育环境

10.由“孩子被同学打”引发的讨论

11.孩子出乎意料地考上香港大学

12.如何对待孩子的感情问题?

13.“聊天时不要主动教育孩子,发现契机后去影响他”

14.给上大学的儿子写封信

15.培养女孩应注意的地方

16.谁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探索欲望?

17.教育孩子不能太功利了

18.给上高中的女儿写封信

19.父母相互之间的感情对于孩子的影响

20.为什么要考家庭教育指导师?

21.学会发现孩子

22.不要认为孩子不懂

23.如何与小儿子一起玩?

24.如何看待电子产品、手机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25.为什么要唤醒父母的童心?

26.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

27.如何打动有见识的父亲?如何为优秀学生打开新世界?

28.一对奇葩的父母与他们的孩子

29.澄清父教中的三个关键词

30.从“严父慈母”到“父慈子孝”的讨论

31.“有爱必有管教”

32.“游于艺”——让艺术教育贯穿于整个生命的教育当中

33.如何使道德根基稳固起来?

34.为什么一定要提防孩子骄傲?

35.教育孩子应取法乎上

36.“儿子敢在触及他的原则时对我说不,这让我放心”

37.“唯有以自己的生活支持他们发心”

38.对于父教的三点倡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