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中行(7),逐渐消逝的大斗拱

 千年的墨家 2023-06-20 发布于北京

1. 中国古建研究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极度赞赏唐宋时代的大斗拱,认为其真正代表了中国古建之美。观看反映汉唐时代的电影,但见背景中的宫殿建筑都具有巨大的屋顶,飞檐深远,斗拱宏大,建筑形体俊俏灵动,华美舒展。但奇怪的是,如此优美的大斗拱,从宋代开始,到元明清,逐渐萎缩了,寺院和宫殿的建筑外形因此变得庄重和严谨。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本图为晋祠献殿,金代建筑。)

2. 有人说这是明清时代程朱理学盛行,造成思想僵化和审美堕落所致。我和曹旭老师探讨了这个问题,曹老师说,不是这样,其实这是明清时代的技术和材料进步的结果。所谓建筑之美,灵动飘逸是美,庄严厚重也是美。古人在建设庙宇和宫殿时,首先追求的是实用。(本图是榆次城隍庙玄鉴楼,也就是戏楼,明代建筑。)

3. 自古至今,人们对建筑的第一要求都是高大宽敞。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学会了石券拱技术,中国人则发明了斗拱。斗拱的办法是,在木头立柱高度有限的情况下,在梁柱上叠加一层层斗和拱,这样支起一个巨大的屋顶,四周具有宽阔的飞檐,屋顶下有充裕的室内空间。(本图是平遥镇国寺万佛寺的斗拱。)

4. 宽阔屋檐的意义是什么?目的是防潮防雨。檐角的翘起,则是为了通风和采光。因为那个年代,砖和石材是奢侈的建筑材料,即使是宫殿和寺院也使不起,墙都是夯土墙,雨水打湿,就会泛潮。那时的窗户也没有玻璃,使用的是窗纸,雨水一打就漏,所以需要尽可能宽的屋檐。而飞起的屋檐,可以让下落的雨水抛落出去,不直接溅落在屋檐下。檐角翘起,可以令大屋顶不那么压抑,增加通风和采光。可见,实用才是根本,美是副产品。(本图镇国寺万佛殿的斗拱。)

5. 但问题是这种斗拱实在太浪费木材了。每个王朝的建立,首先就要建设宫殿,需要海量的木材,这是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秦朝修阿房宫,砍尽了蜀山森林,正所谓“蜀山兀,阿房出”。到了元朝,华北、华中、华南和关中之地,已经无可伐之木。工匠们只好开始研究节省木材的方法。(本图是双林寺建于明清时代的配殿,根本没有使用斗拱。)

6. 明朝初年发生了一场建材革命。中国工匠们学会了提高砖窑温度,令砖的成品率大大提高,成本急剧降低。曹旭老师说降价幅度有数十倍之多。于是,砖的使用迅速普及到寺院、宫殿、城池和住宅,乃至长城都包了砖。以砖为墙,防潮防雨能力大大增强,宽阔的屋檐显得不那么必要了。(本图为汾阳太符观的东配殿后土圣母殿。)

7. 这时明清的工匠们也学会了将梁柱檩直接结合的方法,达到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于是,斗拱的使用逐渐减少,最后变成了一种繁美的装饰,像我们在故宫里看到的那样。(本图汾阳太符观的东配殿后土圣母殿,明代建筑。)

8. 这是吕梁市文水县的则天圣母庙大殿,原建于唐代,现存结构是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建的,殿内仍保存了一对唐代金柱与部分唐瓦唐砖。殿内梁架建造中,采用了三角形组合与杠杆原理分散了顶部对大梁的压力,故大梁跨度很大,经800多年承受压力而未见弯曲,整座建筑被专家评为唐宋建筑中的杰作。

9. 在这次晋中行中曹老师讲评最多,详细说明那些繁复的技术是如何演化和进步的并且与西方建筑技术进行对比这些内容特别繁复,好多东西我都没有记录下来。令我们感叹的是,中国古代技术缺乏科学支持专利制度的保护,工匠们的地位低下,进步只是靠经验累,具有偶然性,所以速度缓慢,斗拱的变就是案例。大斗拱曾经是中国古建的骄傲,它的消逝又是历史的必然。(本图是晋祠圣母殿盘龙柱,宋代原物。)


横屏附图
附图1, 榆次城隍庙显佑殿,明代建筑。

附图2,镇国寺大雄宝殿的斗拱。镇国寺为五代时的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建设,距今1000余年,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这是我们此行中见到的最古老建筑。

附图3,镇国寺三佛殿,明清建筑。

附图4,镇国寺的三佛殿,明清建筑,斗拱小多了。

附图5,双林寺大雄宝殿,明清建筑或更早。

附图6,双林寺千佛殿,明清建筑。

附图7,霍州署大堂的抱厦,元代建筑。

附图8,太符观二郎神和关帝庙,明清建筑。

附图9,汾阳太符观,金代建筑。

附图10,汾阳太符观大门。

附图11,汾阳后土圣母庙,唐代建筑,明代重修。

附图12,则天圣母庙戏楼,明清建筑。

附图13, 则天圣母庙钟楼,明清建筑

附图14,晋祠圣母殿,宋代建筑。

附图15, 晋祠献殿,金代建筑,在定八年(1168年)创建,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

附图16. 明秀寺,明代建筑。

*******END***********

本文是2023年4月21日至27日的记事;

本文的图片和文字皆为作者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