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眼中的新城王氏之德

 转折点001 2023-06-21 发布于山东

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让人思想凝练,灵魂升华。浸润在渔洋故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日熏月染,越来越觉得王氏文化之博大、思想之精深、醒世之有力。徜徉其中,如泛舟玉海,仰望其“德”之思想,着实为之钦佩。

王氏之德,是新城王氏家族文化中的瑰宝。始祖王贵有踏实勤勉之德,二世祖王伍有舍粥行善之德,三世祖王麟有勤俭好学之德,四世祖王重光有忠勤道义之德,也有五世祖王之垣誓不说事、六世祖王象晋问心无愧之德,还有王渔洋公子公孙谨慎检点谦逊之德等等。了解新城王氏文化,纵观新王氏三百年仕宦之路,归于一点,就是修身立世先立德,为政以德,为人以德,处事以德,这就是新城王氏明清两朝长盛不衰的法宝。

为政以德凝练不负国不负民之家训。新城王氏自王重光于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始300多年间,出进士30人,举人58人,贡生158人,出仕为官者百余人,成就声名赫赫的半朝王家。翻阅家族历史,却无一贪腐问题的官员。究其根源就是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下心中坚守德之底线。王重光把道义放入家训,王之垣把公平正义放入为政思想,王象晋把礼法融入做人思想。为政就是显德行,不论是道义之大德,公平正义之公德,还是礼法操守之私德,王家人做到了。他们虽然是封建官吏,但他们为政以德的思想与我们当前所倡行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政德思想不谋而合,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为人以德凝聚家族繁荣昌盛不竭动力。新城王氏家族积善行德救助弱小的思想源远流长。二世祖王伍,以白丁之身,行救人之大德,在门前的槐树下舍粥行善,人称“王菩萨”,王家亦因此得名“大槐王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王伍的行善就是新王氏家族腾飞起步的开始。四世祖王重光在平定蛮族叛乱过程中,亦是满怀为人以德的人生底线,舍弃武力围剿之法,采用围而不打的和平劝降方式,全活苗民3万众,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五世祖王之垣以振兴家族为己任,把自己的田产化作家族义田,资助家族贫困子弟读书。六世祖王象晋亦有“得便宜事不可再做,得便宜处不可再往”之语,以宽厚重德之语,教子孙后代做有德之人。新城王氏族人代代薪火相传的为人以德的思想,凝聚成家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使家族能无惧风雨考验,披荆斩棘,成就百年望族。

处事以德融汇成家族担当负责之灵魂。新王氏家族担当负责的精神,源于王氏族人“事来莫放,事去莫追,事多莫怕”的言传和行医授艺,自请处罚,责无旁贷的身教。六世祖王象晋是一名品行高尚的老人,面对乡邻百姓苦无良医,饱受疾病之痛,他责无旁贷,留心医药,整理医方,传授乡邻以解病痛之苦。面对明末连年灾荒,百姓欠收,难忍饥饿之苦,他挺身而出,翻阅古籍,深入农田,亲自耕种实践,终成农学巨著《群芳谱》,大力推广甘薯种植,活人无数。别人生病挨饿本与之无关,而他却坚守处事原则,勇挑重担,不图名利,只为国民。八世祖王渔洋担任兵部督捕右侍郎时,处理八旗逃兵事件。他觉得满臣汉臣同殿为官,旗兵出逃,满臣有责,汉臣也有责,于是自请处罚。满朝文武百官皆服之,赞其有古大臣之风。可以说新城王氏族人德之思想已深入骨髓。有人说傻,有人说迂腐。其实别人说什么根本不重要,他们坚守的是处事以德,处事担当负责的家族之魂。

新城王氏家族史,一段桓台地域文化史。烟雨缥缈之后,婆娑岁月留给我们的这座古老宅院和新城王氏文化及王氏先贤为人为政处事立德修身事迹成为我们瞻仰先贤,律己修德的成长福地。


(本文编辑:逯梦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