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忧信箱:如何陪伴考试焦虑的孩子?|| 渡过

 新用户3963ynfW 2023-06-21 发布于江苏

01

解忧信箱来信

我是孩子妈妈,目前遇到的难题是,孩子 6 月 24 日就要中考,目前不能正常到校学习,请假状态,偶尔去,在家的状态是基本不看书,整晚不睡,白天睡。自己坚持中考,不接受职高,国际学校等路径,五一之前参加了一模考试,但没参加试卷讲评,想请给支个招,该怎么陪伴?

01

解忧信箱回信

我给您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帮到您。

(1)少催促多理解

孩子坚持要中考但看上去没有完全做好准备,这时候家长就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提起上学考试的事情了,家长的催促只能增加彼此的焦虑。家长越急孩子就越焦虑。参加模考不参加评分背后是孩子对自己的成绩的担心和害怕,这要同理到孩子的担心,而不是和孩子讲道理。只要家长能同理到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和家长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害怕,逐步在引导孩子对考试的正确认知。

(2)温柔而坚定的传递支持

虽然不催促孩子,但是家长仍然可以传递支持。家长可以找一个彼此都放松的场景与孩子正式的聊聊考试和学习的话题。谈话过程温柔而坚定的传递出信任和理解,把学习节奏和行动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家长需要传递出:任何时候孩子需要支持,家长都会全力以赴来帮助孩子。做到的就直接表达如何做到,做不到的清晰的表达出目前遇到的困难和卡点是什么,同时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面对。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一定不要急于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全家人一起探讨,借由这样的机会促进孩子的思考。

(3)给予孩子积极肯定

你的孩子不接受职高或是国际学校可以反映出孩子内心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常规路线,你孩子对未来是有想法有追求的,这一点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孩子对于完成学业的坚持意味着TA将会面对很多的困难,这些都需要调动意志力坚持才能完成,的确是艰难险阻。但请家长别被孩子的选择给吓住了,家长对孩子的选择报以希望和肯定,就是给孩子默默的赋能。信任就能传递力量。同时也要和孩子交流一下未来高中的目标是什么?因为只有孩子内心有目标有内驱力才有可能调动起来去执行,否则没有清晰地目标孩子很容易焦虑和茫然,很具体的高中就意味着清晰的分数和上高中之后所以面对的学习环境和三年后考大学的目标,以及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总结一下,目前家长需要做的是面对孩子的现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家长的稳定情绪都是排第一的,只有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和孩子一起来交流探讨。

第二是家庭氛围的温暖感的创建,从外在环境到内心对孩子的状态的接纳都要传递出温暖的感觉,孩子才能增加内在的安全感和对家长的信任。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能力及时给予正反馈和欣赏,给到孩子的正反馈越多孩子内在对自己的价值感确认感越强,孩子的自信才有可能提升,切记把握正反馈的度不要变成了讨好而适得其反。

02

解忧信箱来信

孩子女 18 岁,大一,两年半前从中重度抑郁到现在是轻度,期间也经历过吃药和心理咨询,现在是既不想吃药也不想做心理咨询,在学校里坐不住,不能坚持学习,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也不太融洽,经常请假,在家就是点外卖喝奶茶刷视频昼夜颠倒,想知道孩子心中是怎么想的,是因为家长太纵容她有因病获益的想法吗?

02

解忧信箱回信

孩子不想吃药不想做心理咨询的原因是什么?

家长目前和孩子相处的模式是什么样的?

目前的状态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是否有点不敢管没法管的状态?

您在这里说的太纵容有因病获益的情况,那您是否感受到自己与孩子相处中会小心翼翼,讨好孩子?

从问题来看孩子目前的康复状态还有一些生活作息需要调整,也能感受到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沟通是有限的。根据看到的信息大概能感受到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模式没有给到孩子真正的支持和力量,因为家长太纵容意味着模式是讨好模式。

习惯于讨好模式与孩子相处的家长,需要注意:

(1)讨好模式并不能给到孩子安全感,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边界意识,从而变得自身在做事的时候没有力量、没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意义。

(2)讨好模式下孩子的自我会被培养的很大,自我意识很大在面对社会人际关系相处的时候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从而造成人际关系困扰自己还没有觉知,总是觉得是别人的错自己没错。

(3)讨好模式的亲子交流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力量和稳定性,每次的交流可能最终家长都是妥协的,会让孩子掌控了交流的固定模式。只要自己想做什么坚持到最后家长一定会同意。这些因素都会让孩子陷到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里面,而失去感受自己,感受环境,感受他人的全面思考的能力。

(4)一般来说孩子们不愿意动除了因为疾病本身带来的躯体不适,更多的是从小家庭养育过程养成不爱动的习惯。一般人们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意志力会比较高,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人们就很难调动意志力坚持。而对个体来说越是不喜欢的、难的事情,如果把事情坚持做完,对于意志力的训练就越强。目前能看到孩子的意志力是不够的,需要家长有意识在家庭中创造环境和机会,给到孩子意志力训练的机会。最好的意志力训练在家庭中就是邀请孩子分担家务,从最少的家务活开始例如:吃完饭收拾碗筷,擦桌子。逐步到大家务活的练习,例如:洗碗、收拾房间到做饭。再慢慢的发展出小运动,例如:饭后散步最少30分钟,在到大运动跑步、健身和手工。

这个阶段的家长需要有足够耐心和稳定的情绪,否则缺乏健康的亲子交流关系,后续的意志力训练就会遇到很大的困扰,康复的时间会拉长,难度更大。作为家长需要拿出真诚、稳定的情绪、清晰地思考和逻辑来制定出陪伴孩子康复的计划,一步一步慢慢的施行帮助孩子渡过人生中最难的这个阶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