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是脏腑气血阴阳功能活动在精神情志方面的外在表现,而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又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化。
心对情志的影响
心主血藏神,在志为喜,心有推动血液运行、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担任接收信息、产生情绪的作用。心在志为喜,喜属心情愉快的情绪表现。所以,心和血是产生喜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肝对情志的影响
肝主疏泄,藏血藏魂,在志为怒,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流量、疏通全身气机、调节情志的作用。气机调畅,则情志舒畅,心情开朗;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可使人心情不舒,郁郁不乐,多愁善虑;若肝气亢奋,则急躁易怒。肝在志为怒,怒是情绪激动的情志表现,一般属不良刺激引起,如果过怒则会引起肝气上逆,而肝气上逆又是产生怒情志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脾对情志的影响
脾主运化,在志为思,《灵枢.本神》说“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此,思是正常的思维活动。但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则可影响气机升降出入,而致气结为病。所以,脾及其化生的水谷精气,是产生思情志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肺对情志的影响
肺主气藏魄,在志为忧,忧、悲同属肺志。忧是愁苦忧虑,悲是悲哀的情绪表现。一般来说, 悲自外来, 忧自内发。二者虽略有不同, 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是大体相同的,所以悲和忧同属肺志。悲、忧动于心而肺应。因此肺和心是产生悲、忧情志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肾对情志的影响
肾藏精,在志为恐,恐是害怕、畏惧,是人体对某些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与惊相似,同属肾志。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肾、心、肝、胆、胃均是产生恐的生理和病理基础,尤其是心、肾,都可以引起恐惧的刺激,作用于心而肾应,产生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