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坐骨神经痛——阳和汤,龙胆泻肝汤

 铁毛l 2023-06-2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23坐骨神经/阳和汤——孔凡涵医案

魏某,女,66岁,农民。因产后受风寒致坐骨神经痛30载,常年口服止痛药,未做彻底治疗。1周前因天气突变寒冷,疼痛加剧,自右腿坐骨沿大腿后小腿外侧至足根部酸麻、冷、似针刺样痛,站立、行走困难,不能坐起吃饭,当地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立即给予针刺、艾灸、拔罐、理疗及药物封闭,并服中药汤剂疼痛未止。于1993年10月4日经人介绍始来诊治。诊见:精神倦怠,面青紫,跛行,坐骨结节处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四肢欠温,唇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涩。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方6剂,效果甚微。忖度病机,系产后伤气耗血,阴阳失调;面青,唇舌淡,脉沉细涩,乃为病久入络,寒凝经脉。试投熟地、鹿角霜各20g,边桂、川乌(先煎)各9g,细辛3g,桂枝、白芥子、麻黄、炮姜炭、炙甘草各6g,蜈蚣2条,水煎连服6剂,药尽效捷,自能下床在室内行走。后于上方加减出入服50余剂,1年后介绍其他患者来就诊时,谈起该病再未复发。(孔凡涵等.阳和汤辨证新用.光明中医,1998,13(75):33)

按:产后诸虚,现又年过半百,阴气自半,如仲景云“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寒邪乘机而入,可见酸麻冷痛,面青,唇舌淡,脉沉弦细涩,临床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虽无误,但效甚微,是由久病致瘀入络,畏寒阳虚症状明显,故易阳和汤加减,温经散寒,补虚通络,正气存内,顽疾自遁。《难病奇方系列丛书--阳和汤》

论:熟地,滋风木之枯槁,通经脉之细涩(结代),鹿胶、肉桂、细辛,温里虚之脉沉,通经脉之寒凝,桂枝、麻黄,通经脉之寒。

24坐骨神经/阳和汤——王亚医案

白某,男,48岁,1992年2月5日就诊。右腿疼痛,行走不便1个月。1个月前,因搬入潮湿阴冷新居,自觉右腿疼痛,渐加重,走路跛行,疼痛由臀部向下放射至足部外侧,曾服消炎镇痛西药,因致胃部不适而停药。诊见:痛苦病容,腿部皮肤无红肿、无包块,健侧坐位,患肢于夜间或弯腰抬腿时疼痛更甚。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沿坐骨神经有多处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颏胸试验阳性,X线摄片未见异常,血沉、抗“0”均正常。诊断:根性坐骨神经痛,证属寒湿流注,痹阻经络。治以温经散寒,祛湿止痛,方用阳和汤加味。处方:鹿角胶(烊化)、姜炭、肉桂、川牛膝各10g,当归、白芥子各15g,焦术、威灵仙、熟地各30g,麻黄3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配合盐熨法(用颗粒较均匀的粗盐500g,炒热后布包熨腰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服15剂后疼痛消失,行走如常而告愈。(王亚,王小军.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陕西中医,2022,23(3):275)《难病奇方系列丛书--阳和汤》

论:潮湿阴冷之地,最伤经阳。经阳伤而阴寒凝,经脉不通,所以疼痛。

西药,对阴寒凝滞类型的腿疼和关节疼,是没有镇痛作的。而止痛明星,布洛芬,也只是暂时的止痛,是治不愈的。

图片

25坐骨神经/龙胆汤——周振诚医案

黄某,男,41岁,工人。10天前觉右侧腰腿疼痛,自以为是湿火骨痛,以丝瓜络、桑枝、薏苡仁之类清热祛湿通络的中药煎服,病情未见好转。近几天腰腿疼痛加剧,在某医院诊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用止痛、镇静药及理疗,无效,于1993114日前来诊治。症见:右侧腰腿剧烈疼痛,从腰部沿右侧大腿后面一直放射至足部,小腿外侧麻木,疼痛呈烧灼样,咳嗽或弯腰时疼痛加剧,足不任地,行走需人搀扶。面赤,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口干苦,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坐骨结节、腘窝、腓肠肌有明显压痛,右腿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中医辨证属肝经湿热下注,浸淫筋脉,经脉挛急所致。治宜清肝经湿热,通络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处方:龙胆草10g,山栀、黄芩、车前子(包煎)、柴胡、泽泻、木通、地龙各15g白芍、生地、当归各20g,桑枝、虎杖各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右侧腰腿痛明显减轻,守原方再服5剂,疼痛消失,行走自如。

按:肝经湿热,循经下注,筋脉受损,发为腰腿疼痛,故以龙胆泻肝汤清肝火、利湿热。加虎杖清热祛湿,地龙、桑枝舒筋通络,白芍缓急止痛,病告治愈。(周振诚,龙胆泻肝汤临床运用举隅.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2):125

论:脉弦数者,数为火升之象,所以口干苦,所以心烦易怒。

即然辨为肝经湿热,可以用白头翁汤加减,湿为土气,不应得用祛湿药泄土么?湿火,就是湿热,已用以桑枝、薏仁之类清热祛湿,为何不愈?还是湿热吗?

龙胆汤,是泄胆火上逆的。胆胃郁格,才会火升脉数,可本案是病坐骨神经痛,病为经脉挛急,还是血枯木燥,筋脉失养。以舌红为血虚,心烦易怒,此是火升,也是血虚。数为火升,而龙胆汤泻火,只是个表象,真相仍是血虚木燥,仍是当归白芍生地。本案病是坐骨神经痛,而不是表症麻疹,也不是痰涎咳喘,吐血之类的上焦病。所以,此弦数者,不是龙胆泻肝汤,而是滋肝加泻火汤。

脉弦数者,多为少阳经病,或胆胃格之病。而本案不是外感,病在筋脉,以弦为主,而数为从变。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则以相火主气,故以弦为主。虽以弦为主,但弦数者,不是阴阳不交的厥逆之脉,如弦为阴厥,数为阳厥。

弦数者,还是六经从化之象。弦为乙木之下陷,而数为火升。此火升者,是少阳上逆之火,还是手厥阴心包之相火?厥阴与少阳,是互为表里,少阳之病,也是弦数。而足厥阴肝木与手厥阴心包,手足厥阴一经,又以足厥阴风木主令,病则木陷则火逆,也脉弦数。《伤寒说意》六气解:足厥阴,风木也,手厥阴之火,应从风化,而足厥阴经病,阳虚则手厥阴化气于风木,阳盛则手厥阴不从风化,而从少阳之暑化。

所以,此弦数者,还是厥阴之病,木气枯燥,弦为足厥阴,而数为手厥阴,从少阳暑化之象也,所以舌红,胸闷,心烦易怒所以本案,龙胆汤,只是表象,所以当归白芍地黄,是为病根真相,滋风木之枯燥也,而脉数火化为暑者,轻泻苦降即可。

龙胆草、山栀、柴胡、黄芩、苦降少阳相火,泻上焦之不通也。白芍、生地、当归,滋肝润燥而升陷也。

图片

附:接着把其它五经,给顺出来。《伤寒说意》六气解:

———厥阴、太阴、太阳,是足经主令而手经化气者也。

1   厥阴者,足厥阴风木与手厥阴心包相火也。

厥阴者,是足经主令而手经化气也。(故应从风化)

足厥阴,风木也,手厥阴之火,应从风化,而足厥阴经病,阳虚则手厥阴化气于风木,阳盛则手厥阴不从风化,而从少阳之暑化。

2   太阴者,足太阴脾土与手太阴肺金也。

太阴者,是足经主令而手经化气也。(故应从湿化)

足太阴,湿土也。手太阴之燥,应从湿化,而太阴经病,阳虚则手太阴化气于湿土,阳盛则手太阴不从湿化而从阳明之燥化。(从阳明化燥这个,就是白虎汤,白虎加人参,麦门冬汤,炙甘草汤,还有竹叶石膏汤这些方都是。也包括大承气的方。从太阴化湿的,就是正常,而太阴湿盛,肺逆不化的,就是那些痰饮与心下停水的病了。从阳明化燥者,多因外感伤寒,卫热与胃热。从太阴化湿,是为正常,而伤内寒者,太阴湿寒,则肺逆不化,则脾肺俱病。)

3   太阳者,足太阳寒水与手太阳丙火也。

太阳者,是足经主令而手经化气也。(故应从寒化)

足太阳,寒水也。手太阳之火,应从寒化,而太阳经病,阳虚则手太阳化气于寒水,阳盛则手太阳不从寒化而从少阴热化。

————少阴、少阳、阳明,手经主令而足经化气者也。

4   少阴者,手少阴君火与足少阴寒水也。

少阴者,是手经主令而足经化气也。

足少阴,寒水也,水之气为寒,少阴经病,阳盛则足少阴化气于君火,阳虚则不从火化而从太阳之寒化。(阳盛化气于君火,是为正常,病者水负太过,是黄连阿胶汤与大承汤证。而从太阳寒化者,就是不化君火,而化寒水,见本气之寒,是附子汤类,真武类,四逆类方。)

5   少阳者,手少阳三焦相火与足少阳甲木也。

少阳者,是手经主令,而足经化气也。

足少阳,甲木也,木之气为风,少阳经病,阳盛则足少阳化气于相火,阳虚则不化火化而从厥阴之风化。(厥阴少阳,互为表里。外感阳盛则寒热往来,内寒阴盛则厥热往来。)

6   阳明者,手阳明大肠燥金与足阳明胃土也。

阳明者,是手经主令而足经化气。

足阳明,土也,土之气为湿,阳虚则不从燥化而从太阴之湿化。(阳虚则不化大肠之燥,而化太阴之湿。不化肠燥,则肠燥之气独盛,所以便秘,也就是阳虚便秘与湿盛便秘型。)

——主令者盛,则化气者从之,化气者盛,则主令者从之,总之不离乎本气之虚实耳。

六经,分手足之经,主令从化。而太阳之经,少阴之脏、又是互为表理。两种搭配,还有升降搭配,所以阴阳变化万千,所以辨证也是最难的。之前发的是六经主令与从化。这个又是手足之经气变化。  

在解这个医论的时候,联系的足厥阴与手厥阴的关系,突然被手厥阴给整不会了,于是再找黄师,开始翻书找六经主化与变化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