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保利2023春拍

 馱夫 2023-06-22 发布于福建
是次“十面观止——诸家藏重要中国陶瓷”专场拍卖为阁下呈现众多御瓷,多出自名家雅蓄及递藏。囊括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瑞士玫茵堂、埃斯肯纳齐、大维德爵士等数十例宋元明清陶瓷佳品,格调高雅,尽数帝王意匠卓绝,尤见永宣、成化及盛清三代时期隽品,兼及钧定诸名窑,因帝王至雅审美与御窑监督殚心竭虑化裁而来,“无美不珍”“高华清贵”。



北京保利202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十面观止专场日程安排

【预展时间】

2023年6月30日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

【预展地点】

北京国贸大酒店

【拍卖地点】

北京国贸大酒店

【拍卖时间】
7月6日(星期四)
14:30 十面观止——诸家藏重要中国陶瓷(A厅)

扫码跳转至电子图录



图片

Lot 5332
明成化 斗彩葡萄纹杯
“大明成化年制”款
D:7.6 cm,H:4.7cm
备注:北京重要私人户出
估价:RMB 2,200,000-4,200,000
图片

本品口微撇,斜弧腹,圈足,口沿和底足分饰青花弦纹,主题以斗彩为饰,一面绘翠竹葡萄,翠竹枝干仅以青花描画,竹叶以青花勾出轮廓,釉上填以绿彩,尽显翠竹的生机盎然。葡萄主藤也仅以青花勾勒,叶片在釉下青花轮廓内填绘黄绿两色,藤蔓覆以黄彩,以表现北方秋日的季节特征。画面视觉中心为两串颗粒饱满,让人垂涎欲滴的葡萄,其中以成化朝特有的“葡萄紫”彩釉表现已经成熟的颗粒,以矾红彩填绘未熟籽粒,形象逼真地再现了葡萄成熟时期的自然状貌。另一面绘桑葚(锦荔枝)纹,主干只以青花勾绘,叶片以青花为廓内填绿彩,个别叶片辅绘黄彩,以凸显夏秋之交的季节特征。三颗成熟的桑葚,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矾红分别衬托点染,把桑葚成熟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土坡、草丛仅以青花勾画,略写其意。本品以简练的笔法 、巧妙的布局,提炼了题材中最核心 、最具美感的部分,表现其中的意趣。杯子外壁的两组纹饰,有主有次,主纹饰是满架葡萄,间饰竹子,次纹饰是果实藤架,隙地加饰浅草坡石,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飘逸、气韵灵动的感觉。底足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

图片

左图:成化皇帝画像

右图:明成化 御笔 《一团和气图》 故宫博物院藏
宪宗本人艺术素养颇高,书法绘画皆有相当成就,在其统治时期“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此时御窑厂的工艺水平愈发成熟精湛,供御品的遴选制度极为严格苛刻。故成窑青花、斗彩、杂釉彩、颜色釉等品种均取得极高成就,其所烧制的斗彩瓷,更因“用色浅深,颇有画意”而冠绝古今,名品迭出,鸡缸杯、葡萄杯、高士杯、三秋杯、天字罐等均为一代绝品。明末谷应泰《博物要览》载:“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式较宣杯妙甚。次若草虫可口子母鸡劝杯人物莲子酒盏、五供养浅盏、草虫小盏、青花纸薄酒盏、五彩齐筋小碟、香盒及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可见时人对斗彩葡萄纹高足杯评价之高,甚至超过尽人皆知的鸡缸杯。
葡萄本身象征着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缠绕的葡萄藤蔓则有江山有继、绵延万代的美好寓意。宪宗皇帝在太子时期经过废立之变,入继大统后又子嗣凋敝,故其本人对葡萄纹的特殊偏爱,也在情理之中。
独特的满架葡萄纹饰在清代已被视为成化酒杯的典型纹饰之一,如清代程哲在《窑器说》中就提到了成化酒杯的八种特色纹饰,“成窑酒杯种类甚多,有名高烧银烛照红妆者,一美人持烛照海棠也;锦灰堆者,折枝花果堆四面也;秋千杯者,仕女戏秋千也;龙舟杯者,斗龙舟也;高士杯者,一面画周茂叔爱莲,一面画陶渊明爱菊也;娃娃杯者,五婴儿相戏也;满架葡萄者,画葡萄也……又鸡缸,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书画鉴赏家高士奇偶然一次见到成化斗彩鸡缸杯,便写了一首《成窑鸡缸歌》:“世人耳目贵所少,龙勺鸡彝竞爱宾。……红妆娜蜡泪垂,万花锦谷扬葳蕤。春阴隔院秋千动,浓香满架葡萄披。”诗中高士奇细数了成化时期各种花纹的斗彩酒杯,而其中的“浓香满架葡萄披”描述的正是此成化斗彩葡萄杯。而葡萄纹自元代以来便逐渐成为瓷器纹饰的主要元素之一,但是传世瓷器的纹饰大部分是折枝或者缠枝葡萄图案,像此杯如此满架葡萄纹饰,目前仅见成化一朝。

本品之外壁纹饰除葡萄与竹纹外,其中为桑葚还是金铃子亦有不同说法。金铃子在明代被称作癞葡萄、锦荔枝,此种瓜果开裂后内有红色果实,亦有多子多福之寓意,而本品果实紫彩之上缀以矾红彩以示红果之色,与明人说法更为贴切。

图片

唐诗画谱之草本花诗谱

成窑酒杯早在明末便已颇具盛名,甚至远超永宣。万历时期的沈德符在《敝帚轩剩语》中提到了当时鉴藏风气的转变:“……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盖两朝天纵,留意曲艺,宜其精工如此,然花样皆作八吉祥、五供养、一串金、西番莲,以至斗鸡、百鸟及人物故事而已……”可见在彼时成化瓷器便超过了永宣,而其中的“一串金”便或是成窑葡萄酒杯,在时人心中也超越了斗彩鸡缸杯。

图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故瓷-005245
高4.7cm,口径7.6cm

青花“大明成化年制”款

图片

首都博物馆藏

高4.8cm,口径7.8cm

青花“大明成化年制”款
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又载:“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余儿时尚不知珍重,顷来京师,则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余为吐舌不能下。”明人王世性在《广志铎》记载道:“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窑用色浅淡,颇成画意,故宣不及成。”《广志铎》成书于明万历丁酉,这段文字清晰的讲出了明代宣德与成化官窑的各自精彩之处,及为时人推崇的原因。
首都博物馆藏有成窑葡萄酒杯一对,此对杯就出土于北京黑舍里墓,其墓主人为黑舍里氏,为七岁的小女孩。据志文可知,其祖父为清代辅政大臣索尼,其父为康熙时期重臣索额图。而正是黑舍里氏去世的这一年,高士奇便作“宋钧窑瓶歌酬苍林”一诗,便提到成窑斗彩及宣窑霁红盘价在宋瓷之上,可见时人仍然认为成化官窑瓷器的重要性。
叶梦珠在其《阅世编》中记录了当时瓷器的相对价格,再次描述了成化官窑瓷器的昂贵,并提到在康熙甲寅年由于吴三桂事件的影响,瓷器价格对于往年而言又涨了五倍,即便如此珍贵瓷器亦不可得。作为康熙重臣的索额图,为女儿陪葬的是一对当时极为贵重的斗彩葡萄杯,可见当朝权臣亦对成窑酒杯一掷千金。
遍查国内外拍卖记录,此种成化斗彩葡萄纹器物尚无一例见诸于市,本品或为市场上仅见孤品,其珍罕程度不言而喻。宪宗一朝,御窑厂烧瓷登峰造极,巧绝天工。成化早中期,景德镇以先帝治下巧工佳瓷为范,尤尚宣德高风。至末年,始见如鸡缸杯一类独辟蹊踁、艺臻技绝之品。二人虽没有就烧造新品的确切时间及原因达到共识,但均指向万千宠爱之万贵妃。成化二十一年(1485),御窑厂耗费庞大,有上书劝止烧造瓷器之录,是以此类珍品之制作年代,应为二十一年以前十载左右。

图片

明成化 斗彩葡萄纹杯

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成窑以其晚期瓷器著称,多为小巧静谧之品,乍看谦逊,不为陈列而制,却宜于把玩掌中。此时朝廷对御窑厂监控严谨、要求缜密,是以成化瓷质较前朝大大提升。刘新园认为成化年款以宪宗少时墨迹为范,而斗彩上惯见之双方框款,则为成化晚期创新。此类品亦有见葡萄高足把杯例,明代人称之为“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在其出现之前,人们一直以为明代宣德官窑高足杯最美,此杯问世后,更受世人喜爱。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七年挨肩刘希文、王太平交来“铜镀金包镶什件画太极图洋漆器箱二件,内一件盛成窑茶圆六十二件。内一件盛成窑茶圆七十四件,传旨各配镶棕竹边锦匣。”可见雍正皇帝对于成窑酒杯之珍爱。而清宫所贮成窑酒杯数量极为少有,如乾隆十五年各作成做活计档记:“太监胡世杰交:……成窑五彩葡萄酒元二件。”可知台北故宫现藏三件成窑葡萄杯,本品或与其中一例成对。雍正乾隆时倾慕前朝,多有仿制而不得,与成窑相去甚远,难得其神韵。故宫博物院藏有数例雍正、乾隆所制仿品,可资参考。

图片

清雍正 斗彩葡萄纹杯

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斗彩需先以青料双勾图案的外轮廓线,局部用青料点绘,入窑烧制青花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再在半成品上填黄、绿、紫等釉上彩颜料,入炉烤烧;又经一次严格挑选,再以矾红彩填画入炉烘烤,出炉后无任何瑕疵方可被选作御用瓷器。一般来说,每一件成化斗彩瓷器要经过三次入炉烧制、三次挑选,从而导致成化斗彩瓷器成品率极低。
从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成化斗彩成品得知,成化时期带有矾红彩的斗彩瓷器被摧毁率极高,且被淘汰的原因几乎都是矾红彩出了问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因为烧成温度偏低,红色脱落严重。矾红彩的色调既与原料配置有关,也与彩烧温度、彩烧时间关系密切。同样的矾红颜料,如果彩烧温度和时间掌握得恰当,就能得到鲜艳的红色;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会使部分氧化铁溶入底釉中而使红彩的色调闪黄(应该是发暗无光泽)。由此得知,成化时矾红颜色特别娇贵,烧成温度浮动范围非常有限,当年的窑工在烧制斗彩瓷器的最后一道工序——矾红彩时,只能全凭经验,既要控制窑炉温度不能超过前期黄、绿彩釉的烧成温度,又要达到一定温度把矾红烧熟。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烧成温度低于预期温度,从而只能就地掩毁,大大降低了成化斗彩成品率。
成化斗彩杯传世极为罕有,万历便有值钱千金之说,市场流通之例多高价释出。如仇焱之旧藏一例,释出于2014年香港苏富比,编号0001,成交价2.8亿港币。检阅公私收藏,相类之葡萄杯,可见首都博物馆藏一对例,为赫舍里氏墓出土。亦见故宫博物院藏一高足把杯例,所绘纹饰相近。目前从存世数量来看,除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品外,遍查国内外公私收藏,明成化斗彩葡萄纹器物,目前所见约有四种样式:
1、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存世约10件,分别收藏于两岸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等机构;
2、斗彩折枝葡萄纹杯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
3、斗彩葡萄花果纹小碟仅存2件,收藏于台北故宫;
4、斗彩葡萄桑葚(锦荔枝)纹杯仅存5件,其中3件藏于台北故宫,为清宫旧藏。另外两件于1962年出土于北京海淀区黑舍里墓,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本类样式为后世摹制最多的样式,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皆有制作精良的慕古之作存世。

图片



图片

Lot 5355
明初 官钧月白釉鼓钉三足洗
“六”款
D:21 cm
备注:
1.欧洲私人旧藏
2.伦敦苏富比 2001年11月14日,编号89
估价:RMB  3,800,000-5,800,000

钧窑为宋代名窑,窑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河南有诸多窑口产烧钧瓷,宝丰清凉寺汝窑也在其列。较之宋代其他名窑,钧窑器胎土精实,其形制素简、挂釉稠厚均有赖于此。烧造期间,釉中水分由素坯孔隙吸收,烧成后釉衣更显盈实。官钧以各式花盆类器皿和出戟尊为主,专为宫廷烧造,不仅质精且数量相对丰富,独成体系。

官钧产品,特别是花器引人注目,它们大小不一、造型多样,且具有统一的风貌,制作考究,端庄稳重,宫廷风显着,器底多带有数目字印刻款,有的还有清宫后刻的殿阁款。这些气质非凡的官钧作品历来为皇家贵胄、文人雅士所珍视,今见多为两岸故宫清宫旧藏,也有部分清末民初流失海外者,后入藏世界各大博物馆或私人机构,如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等,市场上可供流通且来源有序者则是凤毛麟角。
图片
拍品原为钧窑宫廷陈设花器之盆托,因其形制古雅精致,置于案头亦赏心悦目,后世文人遂以之为笔洗。洗呈圆形,模制而成,典雅规范。敛口浅腹,平底,下承三如意云头足。足尖涩胎,胎色浅灰,质地坚实缜密。外口沿棱纹两道,其间环列鼓钉纹一周,近足处亦环列小鼓钉纹一圈。通体釉呈月白色,静穆湉谧,浩瀚如空,内底釉面清晰可见钧瓷特有之『蚯蚓走泥纹』。口沿、出筋等釉薄处显酱褐色。整器釉面光亮,匀净细润。外底涂酱褐色釉汁[护胎釉],器底支钉痕迹明显,戳印“六字款。此种施月白釉的钧窑器物釉色均匀,需要窑工掌握高超的温度技巧方可不出现窑变现象,因此月白釉的钧窑器物比普通窑变钧窑器更加难以烧造。此器品质上乘,可谓诸多官钧之名贵因素集一身,可遇而不可求。

图片

宋 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早期 钧窑月白釉鼓钉洗

北京拍卖会,2021年11月27日,编号0605

成交价:RMB 9,257,500
字款为戳印,位置接近中央,笔画深而粗,字迹内涩胎无酱褐色釉汁,为入窑前原作。研究表明此类型官钧的数目字款,多为印款,位置也相对固定。编号从,不一而足。后人总结并发现规律,即字起首,器形为大,以此类推,字最小。也就是说数值越小,器物越大。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云:北宋钧州所造,多盆奁、水底、花盆器皿。颜色大红、玫瑰紫……有一、二数目字样于底足之间,盖配合一副之记号也。

图片

宋 均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
“一”字 “瀛台”“涵元殿用”款

故宫博物院

图片

宋 均窑月白釉出戟尊

“三”字款

故宫博物院
检索目前已知的公私收藏,此种钧窑鼓钉洗极为罕有。其中两例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皆为玫瑰紫釉,馆藏编号分别为:故瓷-017198及故瓷-017474。另见一例收藏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器底另刻有永安寺悦心殿用铭文。还有一例藏于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同一馆藏之内另见一件钧窑天蓝釉圆形花盆,除戳印字款外,另刻重华宫静憩轩用。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张宗宪御制瓷器专场拍卖中售出一件玫瑰紫釉鼓钉洗,外底刻字款,可对比参考。

图片

本品


图片

Lot 5330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卉葵口笠式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D:23 cm,H:8 cm
备注:
1.加拿大外交官旧藏,1950-70年代之间得自东南亚
2.加拿大私人收藏
出版:《MAIOLICA IN RENAISSANCE VENICE--Ceramics and Luxury at the Crossroads》,Cat.10
展览:《MAIOLICA IN RENAISSANCE VENICE--Ceramics and Luxury at the Crossroads》,No.10
估价:RMB 3,300,000-4,30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本品为宣德窑业兴盛之佳例,为六瓣葵口式,斗笠形,沿袭宋瓷定窑、官窑之式;造型别致,自见赵宋洗练简约之美,尽显曲线变化之佳妙,造型似仿自汝官宋器。胎质细腻坚致,釉汁莹润亮青,全器内外纹饰疏朗而饱满,外壁装饰两重纹样,上为六组折枝瑞果纹,下为六组折枝花卉纹,交错布置,内壁口沿缀饰十二式花果纹,下承六组折枝花卉纹与外壁纹饰相对应,碗心则是绘以折枝寿桃纹。祥花瑞果是永宣青花最为经典的纹饰,本品涵括了所见的主要品类,祥花如菊花、牡丹、莲花、茶花,瑞果如蟠桃、枇杷、荔枝、石榴、葡萄、樱桃。其绘画写实逼真,诸花妍放生姿,众果饱满诱人,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底部浅圈足,胎骨细腻,露胎处微微泛黄,抚之光润如玉。底落青花“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据著名学者刘新园先生考证,宣德朝御瓷款识的粉本应出自当时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的书法深得圣意钟爱,宣德皇帝常以之为师,故《万历野获编》赞宣德皇帝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沈氏对明初宫廷文化生活影响颇大。明焦竑《玉堂丛话》卷七“巧艺”条记述:“度书独为上所爱,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必命度书之”。今审沈度著名墨迹《张桓墓碣铭》中的“宣德”、“年”三字与瓷器上的款式如出一人之手,无论其点之大小,划之长短,运笔之轻重,间架之疏密均非常相像,可见宣德瓷器上的年款是由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上瓷的。

图片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卉瑞果纹葵口碗

香港保利,2020年12月2日,编号1008,

成交价:HKD 10,384,000

图片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卉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Lot 5329
明永乐 青花缠枝牡丹菊花玉壶春
H:27.3 cm
备注:北京拍卖会,2006年4月22日,编号1467
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图片

本品底部图

本品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绘五组青花纹饰,以双线相隔。颈饰卷草纹和蕉叶纹;腹绘四朵缠枝莲花,枝叶相缠。此器造型秀丽俊俏,发色鲜明,釉色莹润。永乐青花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法,在纹饰和造型上都出现了新的风格,逐渐摆脱了元朝的遗风。青料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发色青翠浓艳,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与前朝所用之国产青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明早期青花瓷器的经典佳作。

图片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香港佳士得,2021年12月3日,编号2941

成交价HKD 21,850,000

图片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

永宣青花素为历代藏家所重,以得之为荣事,故终明之世,精光不泯。清人蓝浦于《景德镇陶录》中赞誉「永窑……土埴细,质尚厚,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若后来仿制者殊差!」。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乐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传世品中永乐玉壶春瓶不为多见,比执壶更为珍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与本器相同的玉壶春瓶,见1963年香港出版《故宫藏瓷,明青花瓷一)44-45页。另有两件永乐玉壶春瓶器颈中层绘蕉叶纹,下饰灵芝纹,器腹饰野菊和蝴蝶,上有如意纹和牡丹纹,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亦可比较玉壶春二例,现存于北京,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香港,2008年,图版32;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带盖例,曾展于《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17年,编号52,纹饰较为相近,可资比较。

图片



图片

Lot 5373
清乾隆 冬青釉模印洋莲开光粉彩花鸟锦鸡图鸠耳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43.5 cm
备注:
1.洛赫爵士 (Lord Loch of Drylaw) (1821 - 1900)旧藏
2.阿尔弗雷德·莫里森(Alfred Morrison)(1821-1897)旧藏 
3.英国放山居(Fonthill House)旧藏
4.伦敦佳士得,1971年11月1日,编号480
估价:RMB 4,500,000-6,500,000
图片
放山居(Fonthill House)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威尔特郡,毗邻闻名遐迩的放山修道院(Fonthill Abbey),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这里原本是19世纪纺织业大亨、英国首富詹姆斯·莫里森(James Morrison)的一座乡村私邸,莫里森家族一直将其作为艺术收藏品的陈列地。

图片

左图:阿尔弗雷德·莫里森 Alfred Morrison (1821-1897)

右图:Henry Brougham Loch,1st Baron Loch(1827-1900)

阿尔佛雷德·莫里森(Alfred Morrison,1821至1897年)是詹姆斯·莫里森(James Morrison)的次子,詹姆斯于1857年去世后,莫里森继承了放山居及价值75万英镑的股票及股份。他利用庞大的遗产,收藏了一批极为可观的艺术瑰宝。

起初,他的收藏目标以雕刻和中国艺术品为主,从1861年起,他向洛赫爵士(Lord Loch of Drylaw,1827至1900年)购置了大批中国陶瓷和金属胎珐琅器精品,该批珍藏俱是中国流散在外并由洛赫运返英国的宫廷重器。为安置这些中国艺术珍藏,莫里森特地委聘国际知名的建筑师琼斯(Owen Joans)在放山居内增设了一件陈列室,这也是“放山居”之所以能够拥有一个如此饱含中国意境和诗情的中文名字的重要原因。

佳士得曾举办过三场放山居中国艺术珍藏专拍,分别在1965年5月31日、1971年10月18日、及2004年11月9日举行。每一次都在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引起巨大轰动。 

图片

清乾隆 青釉锥拱缠枝莲纹开光花鸟图双螭耳瓶

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29日,编号556

本品撇口外侈,呈喇叭形,颈部两侧分别塑贴双螭耳,腹部圆润而修长,下承高圈足。整器造型挺拔俊朗,技艺卓绝,集青釉、模印、粉彩、描金等高低温釉彩及釉上釉下装饰融于一身,完美诠释乾隆瓷艺之炉火纯青。瓶腹部开光,以粉青釉上绘粉彩锦鸡凤鸟图案,姿态各异,作唧喳鸣叫状,充满闹春的活泼生意;下部湖石间有橘、粉牡丹竞相争艳,立于湖石上的雄雉成为环绕的中心,双目圆睁,尾羽在牡丹衬托下愈发显得华美劲健。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真实而细致地表现了禽鸟的体态和习性,在形似图真方面继承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优良传统,状物精细逼真,钩线细柔流畅,赋色深重鲜艳,颇有“浓郁璀璨夺目”之感,树石亦工谨细致,繁钩密皴,颇具凹凸之形。整个画面营造出喜庆欢快、吉祥富贵的气息,满足了皇室的审美需求。通面表达了富贵长春,鸾凤和鸣的吉祥寓意,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粉彩的造形、色彩、线条的制作都非常讲究,线条工细流畅,形象生动。

本品与2001年4月29日香港佳士得上拍编号556的一只清乾隆  青釉锥拱缠枝莲纹开光花鸟图双螭耳瓶原为一对,均属于莫里森(放山居)之旧藏。此对瓶于1971年11月1日伦敦佳士得上拍并从此分开,而本件拍品自1971年上拍之后即被买家珍藏至今。与本品纹饰相近者可参考一例首都博物馆曾展出的乾隆粉彩锦鸡图天球瓶(参见:《首届世界华人典藏大展》,第158-159页)。又可参考一例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之康熙斗彩雉鸡牡丹纹缸,其纹饰亦有与本品相近之处(参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瓷器卷(清代)》,第26页,图版15)。

图片

放山居
图片
放山居中国瓷器陈列室
图片

乾隆御窑瓶类作品盛行以各式祥瑞之物堆塑双耳,如螭龙、夔凤、蝠磬、如意等,本瓶所用螭龙耳亦为之大器。瓶身满施粉青釉,釉色清澈亮丽,为青釉中最佳色调之一。清代景德镇继承龙泉青瓷的优良传统,烧出了深浅不一的各类青釉瓷器,雍正时达到了呈色均匀、稳定的烧造水平,乾隆时期制作技术更为成熟稳定,对于颜色控制自如,烧成了琳琅满目的青釉质瓷器作品。青釉烧造,已有近四千年历史,自创始之初,便为世人所钟爱。南宋龙泉偶有所见,后或失传,元、明之瓷均不能与其比肩。至清雍正一朝,此等釉色再现于世,多以小件为主,兼饰浮雕者,则更只偶有见之。清时御窑所出素胎,土色洁净纯白,配此清透釉色,更显精美异常,与锥拱图案相映成趣,浑然天成。

细观本品,装饰繁简得宜,收放有节,寓意吉庆温馨,堪可体现十全老人乾隆帝之盛世情怀与完美瓷艺,诚为清代御瓷之精绝妙品。此瓶甚为独一,类者极罕。乾隆皇帝,尤其喜爱繁缛之风,更将瓷器烧造作为体现其圣王理想途径之一,上有此好,则下必尽心为之,在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督陶官唐英等努力下,瓷器艺术臻于巅峰。诚如寂园叟在《陶雅》中所说:“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本品必为其中佳作。
“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
——《陶雅》

图片


图片

Lot 5307
清康熙 五彩芦塘鸳鸯碗
D:17.2 cm
备注:
1.Iver Munthe Daae(1845-1924年)收藏
2.香港苏富比1994年11月1日,编号68
3.马钱特,伦敦,1997年3月24日
4.美国私人收藏
5.纽约佳士得2014年9月18日,编号835
展览:《Qing Porcelain from Private Collections》,马钱特,伦敦,2015年
出版:《Qing Porcelain from Private Collections》,马钱特,伦敦,2015年,编号24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图片

明 林良 《荷塘集禽图》

天津博物馆藏

图片

清康熙 五彩荷塘鸳鸯图碗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Lot 5321

元 青花荷塘鸳鸯盘

D:29.2 cm

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

备注:

1.埃斯肯纳齐旧藏,伦敦

2.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39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本品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卷2,编号639

图片

元 青花缠枝莲鸳鸯纹盘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青花鸳鸯卧莲纹花口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Lot 5325
明宣德 白釉暗花莲子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D:20.8 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49
估价:RMB 1,300,000-1,50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本品出版
本品碗敞口,深弧壁,圈足。盘心暗刻花卉莲子纹,外壁口沿处暗刻回纹,暗刻一周双层莲瓣纹,若隐若现。通体施甜白釉,纯若凝脂,素犹积雪。整体造型端庄典雅,充分彰显甜白釉之纯美,甚惬心赏,当为宣德御制瓷器之珍。

图片

明宣德 甜白釉划花碗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宣德 甜白釉划花莲子碗

故宫博物院藏

亦有考证此类碗应贡茶道之属,明初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四朝之宁王朱权,着《茶谱》一书,继承唐宋茶风,开启明清写着茶书之风气。其自述「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以巨瓯大碗点茶,其后分茶于「啜瓯」饮用,并于「茶瓯」条内以推崇茶碗以「饶瓷为上,注茶则青白可爱」。此后,以白釉碗呈现茶汤之色,即受名家推崇。如明代万历朝高濂所著《遵生八笺》「茶笺」,即称赞此类「宣(德)窑印花白瓯,式样得中,而莹然如玉……欲视茶色黄白……惟纯白色器皿为最上乘,余皆不取。」明晚期如文震亨《长物志》、屠隆《考盘余事》、高濂《遵生八笺》等在他们的著作亦有提及。「宣庙有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这里文震亨特别提到「宣德尖足茶盏」确与传世宣德甜白鸡心碗特征相同。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Lot 5333

明万历 斗彩八吉祥纹碗

“大明万历年制”款

D:16.5 cm,H:8.6 cm

备注:

1.小山富士夫旧藏

2.日本重要私人旧藏

估价:RMB 1,300,000 - 2,30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本品包装

图片

明万历 斗彩八吉祥碗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万历 斗彩八吉祥莲花纹碗

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编号0044

成交价:HKD 6,020,000



图片

Lot 5339

明万历 五彩仙人云龙纹浅碗

“大明万历年制”款

D:9.3 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展览:“龙翔九天——元明清御用龙纹瓷器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20年

出版:

1.《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713

2.保利艺术博物馆:《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2020年,编号32

估价:RMB 350,000 - 55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Lot 5304
清康熙 青花五彩石榴花神杯
“大清康熙年制”款
D:6.8 cm
备注:
1.徐展堂先生旧藏
2.思月堂旧藏
3.伦敦苏富比,2002年6月19日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此杯造型小巧灵秀,胎质缜密,轻薄若纸。通体罩施白釉,胎釉结合紧密,坚致纯净。外壁以五彩绘石榴一株,枝干横斜,婀娜多姿。其上以绿彩饰叶,红彩绘花,黄彩为果,设色恬淡隽永,雅丽怡人。树下青花绘茵茵碧草,发色清新淡雅,青花五彩,两相得宜。背面书唐孙逖诗句:「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尾随篆体「赏」方印。

本品所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当为康熙中期,运笔遒劲,秀逸而不失锋芒。整器胎釉精良,构图疏朗,意境幽淡,杯上以青花书写的诗文取自于《全唐诗》,与所绘花卉相对应,清新悠远,形神兼备。可见石榴花者极少,仅见香港佳士得1995年5月1日售出一件石榴花花神杯,lot 734。另一例青花者,由香港苏富比2000年5月2日售出,lot 662。

图片

瑞士玫茵堂旧藏

十二月令花神杯是康熙御窑五彩佳作,依月令之数为一套。一花一月,并配诗文,十二杯分别以迎春、杏花、桃花、牡丹、十石榴、荷莲、兰草、桂花、菊花、月季、梅花和水仙为绘。素来即被视为康熙朝官窑瓷器之名品。所奉十二花神为:正月梅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贤妃,九月菊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陶雅》有赞:“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戛戛乎其难。

图片

Lot 5305
清康熙 五彩加粉彩内四季花卉铃铛杯
“大清康熙年制”款
D:8.3 cm
备注:
1.英国大维德爵士旧藏,编号PDF887,1968年
2.伦敦苏富比大维德专场lot139(另一只PDF886展览于大英博物馆)
3.思月堂旧藏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因此得名铃铛杯,也称为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此种造型源自明嘉靖仰钟式杯,明成化以来多有烧制,康熙时期的铃铛杯更加修长秀美,是康熙朝特有的器形之一。通体内外皆施白釉,釉色纯净无暇,外壁仅口沿及底足装饰青花双弦纹,其余皆润白如玉。内壁则以红、绿、紫、褐、黄五彩绘饰梅花,牡丹,桃花,兰花四时花卉。线条勾勒准确,填彩精到,细节描绘恰到好处,与大明五彩自由奔放、粗犷酣畅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康熙五彩严谨精细,设色素雅沈静,以清新秀雅取胜。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字体隽秀,为典型康熙时期官窑款识。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Lot 5308
清康熙 斗彩九鱼龙纹捧寿大盘
“大明成化年制”款
D:55.5 cm
备注:伦敦苏富比,2008年11月05日,编号103
展览:保利艺术博物馆,“贡之廊庙光鸿钧——康熙奇珍·郎廷极艺术展”,北京,2023年3月28日-4月16日
估价:RMB 750,000-1,050,000

本品尺寸硕大,侈口,弧腹,圈足。盘心内饰迎面立龙,龙敷浓妍绿彩,瞠目低掌,如横空出世,利爪捧一寿字,四周填以五彩祥云,更显雍容华贵,龙舞九天,气势非凡。盘壁饰以波涛巨浪,九条锦鲤跃然浪中,似有鱼跃龙门之祥瑞意象。整器构图繁密,画意华美绚烂,与釉下青花相映成趣。盘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相类纹饰作品亦多见于各类康熙官窑中,如上海博物馆所藏一例康熙矾红描金团寿龙纹盘,盘心立龙亦做捧寿状,龙首颇为凶猛,利爪锋利无比,与本品如出一辙;亦见有一黄釉刻龙纹捧寿盘,原为大维德基金会旧藏,后为瑞士玫茵堂递藏,售出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7日,编号0025,其中龙纹与本品亦十分相类,或出自一人之手。可见此种捧寿龙纹盘或为景德镇御窑厂所贡,为康熙祝寿所制。




图片

Lot 5301
清康熙 郎红釉撇口尊
H:26.5 cm
备注:
1.庆宽家族旧藏,后由北京市文物局退还(退还编号00383)
2.日本藏家旧藏
展览:保利艺术博物馆,“贡之廊庙光鸿钧——康熙奇珍·郎廷极艺术展”,北京,2023年3月28日-4月16日
估价:RMB 650,000-850,000

图片

北京椿树胡同赵家(庆小山)花园旧照

图片

庆宽绘 平定太平天国战图

北京保利,2010年12月4日,编号3651

成交价:RMB 6,100,000

庆小山(1848-1927),名宽,号松月居士。隶正黄旗。工书善画,供职于醇亲王府,由醇亲王府进入清宫内务府,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凡帝后的衣食住行用都由内务府管理。内务府自清初顺治时设立后,各朝沿置不变。庆宽在内务府历任内郎、堂郎中、晋三院卿,三院指上驷院、武备院、奉宸院,属正三品,在大清内务府的历史中,能一身而居三院卿者仅庆宽一人。

庚子事变后奉慈禧之命负责散落宫外的器物的重新收集工作,尤其以宋瓷名窑、及清三代御窑为盛。由此,成为故都在古玩收藏中,与郭世五齐名的两大收藏大家之一。郭氏藏瓷于40年代全部捐赠故宫,而庆宽家族藏瓷于1980-90年代,归于其十几位后人,并偶有市场流通,时有所出必为90年代北京拍卖公司的器物封面。
图片



图片

Lot 5310
清18世纪 青花山水米点皴笔筒
D:18 cm
备注: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估价:RMB 100,000-200,000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品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以米点皴法通景绘青花山水图。整幅画面青山迭出,云墨幻化,半山楼阁隐现,浓淡笔墨散染树丛,疏密有致,宛如仙境。同时,江面及半空留白处,又以极淡之青色晕染,犹如烟云变换,意趣高远。整幅画面构图严谨,笔墨恣意,意在笔先,惟不失天真烂漫之情。

图片

北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青花器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而本品构图师法郭熙,用笔追慕二米(米芾、米友仁),以文人意趣入画绘制而成,远非庸工俗匠所能为之。宋元以来米家山水尤仕人所重,如明人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赞曰“米家山谓之士大夫画”。众所周知,康熙皇帝以推崇董其昌而著称,故连带其而推崇米家山水,上行下效,故被康熙时期文人绘画所重视,而本品的设计和制作,或是在这一独特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片

Lot 5340
明崇祯 五彩双龙戏珠纹筒瓶
H:47.5 cm
备注:
1.英国大维德爵士旧藏,1935年3月9日购入,并入藏于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
2.英国布鲁特父子(Bluett&Sons)旧藏,购自大维德基金会
3.欧洲重要私人收藏,购自布鲁特父子(Bluett&Sons)
估价:RMB 600,000-800,000
图片

筒瓶尺寸甚大,外壁通体以五彩绘祥云满布,云中腾跃红、绿两条四爪行龙,其双角上翘似鹿,面长似马,鬃毛披散于龙首两侧,身躯占据画面主体空间,尤显形象威猛,颈部饰暗海水江崖纹。龙纹身形虬曲,须发飘扬,硕口怒目,利爪怒张,粗犷中透露着威严之感。

本品或为有明一代藩王订造瓷器当中最为名贵之物,其胎骨坚致莹白,颇为沉重,一如康熙时期之糯米胎,龙纹几近万历官窑之风格。此种龙纹装饰纹样十分鲜有,见有落“甲戌春孟赵府造用”款之五彩龙纹大盘之龙纹样式与本品如出一辙,本品除龙首方向不同外,绘画技法等如出一辙。瓷器绘正面龙者,最早见于明代嘉靖时期,因龙首居中,左右对称,似正襟居坐,又称为“坐龙”,与本品颇有相似之处。

图片

明崇祯 五彩双龙纹筒瓶

巴勒特爵士旧藏

图片

大维德爵士所藏中国艺术品清单,本品为462号

图片

英国大维德爵士家居内景,本品置于重要位置


图片

Lot 5312

清康熙 釉里红双龙纹碗

“大清康熙年制”款

D:14.8 cm

备注:

1.1973年10月28日,购自多伦多古董商“The Hundred Antiques”,800美元

2.北京保利,2019年6月6日,编号5805

估价:RMB 350,000 - 550,000

图片

清康熙 釉里红云龙戏珠纹碗
香港苏富比,2017年10月3日,编号3692

成交价HKD 650,000

图片

Lot 5309

清康熙 青花海屋添筹福禄寿三星盘一对

“大清康熙年制”款

D:15.8 cm

备注:上海私人珍藏,落实政策退还

估价:RMB 250,000 - 350,000

图片


图片

Lot 5361

清乾隆 青花缠枝牵牛花八方兽耳倭角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3.5 cm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图片

清雍正 《古玩图》卷六 (局部)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图片

明宣德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倭角瓶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乾隆 青花牵牛花纹倭角瓶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Lot 5370
清乾隆 天蓝釉六方花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6.3 cm
备注:埃斯肯纳齐旧藏,伦敦
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图片
本品造型古朴,呈六方体形,平口圆唇,斜直颈,方腹外弧,下足外撇。下方呈酱褐色六方圈足,内外通体施天蓝釉,釉色纯净均匀,如天空自然之景。瓶身拼接成形,烧造难度极大,胎体厚重,却不乏圆润之感,刚柔并济中尽显沉稳大气,极具雍正单色釉灵动素洁的风韵。内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图片

清雍正 天蓝釉四螭耳六方尊
香港保利,2015年10月6日,编号3519

成交价:HKD 5,428,000

天蓝色,化裁于宋柴、汝,宋人孝天敬地,文品殊绝,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以天青为至尊至贵之色。至柴、汝之后,绝于世间,后经五百载,未遇盛世,则此色不复出矣。康熙末年天蓝复现,乃政治清明、盛世再现之征兆。其釉色浅而发蓝,通透纯净,似天青,故名「月白釉」或「天蓝釉」,属单色釉名品,为景德镇御瓷专用色。发展至雍正,其技术在前朝基础上愈加纯熟。此后渐趋断绝,且其数量极少,相比其他颜色釉可谓凤毛麟角。

此器属乾隆朝景德镇上乘官作之典范、时匠精湛瓷艺之代表。雍、乾两朝,单色瓷品多仿古器。本瓶如是,意取上古青铜壶形,此类形制为官窑艺匠首创。为了追求最佳的摹古效果,乾隆皇帝往往不惜下发内府典藏的宋官窑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临摹。正是雍乾父子二人的执着与追求,清宫御瓷摹古成就独步古今,成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图片

Lot 5365
清乾隆 仿官釉贯耳方瓶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4.5 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玫茵堂藏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二,页216,编号874
估价:RMB 1,100,000-1,50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本品出版

贯耳瓶造型源于上古青铜器,宋代官窑首先将其运用于瓷器之中。清代贯耳瓶器形多样,有圆、方之分、大小之别。如本品式样八方贯耳瓶,常见有两种,一类高度为14公分的小尺寸贯耳瓶,一类高度为30至40公分的杏圆贯耳方瓶,本品即为小尺寸者,手可盈握把玩,查阅各大博物馆馆藏及近年拍卖市场资料,不过寥寥数例。

据《陶成纪事碑》载,仿汝釉器乃按照清宫所发宋代器物而制的记载相合。「厂内所造各种釉水、款项甚多,不能备载。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杯、盅、碟、瓶、罍、罇、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与后,以志大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件造型及尺寸相若之仿汝釉与仿官釉制品,分别于器底题刻乾隆皇帝御题诗,其中「簪花胜酒斟」「撷芳携取供吟兴」两句,表明是为花器之用,可见于《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台北,2012,页188、189,图85、86。

图片

Lot 5366
清乾隆 粉青釉小蒜头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0 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853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本品瓶造型选战汉时期蒜头瓶为蓝本,并于大小及形状上均作调整,体积比汉壶更为小巧精致,壶腹较之汉壶圆扁,蒜头口,通体别无繁饰,整体效果依然带有西汉的影子,却又蕴含着浓浓的乾隆摹古韵味;瓶身通体罩施天青釉,此种釉色于乾隆时期较为罕有,极见匀凈雅靓之致,荡漾着婉约含蓄之气息。线条舒展柔美,富有韵律感,线条天蓝一色结合宛如天成。工艺精湛细致而无造作之痕,予人观之深为其轻逸媚人之风韵所折服。三乳钉足,仿有铁胎;底施天蓝釉,正中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此种三足荸荠蒜头小瓶极为珍罕,现知唯一例出自 Fuller 旧藏,售于伦敦佳士得,1965年6月28日,编号97及1995年6月5日,编号190。本品之乾隆窑器,应取自雍正器形化裁而来,形作长颈蒜头口瓶。同类器可见仇焱之旧藏,与本品一致,售于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编号2991。如本品之独特造形,反映雍、干两帝容瓷人取高古器形,加以创新,以求至臻美感。





图片

Lot 5372
清乾隆 粉彩加金缠枝西番莲纹双耳瓶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5.5 cm
备注:
1.香港苏富比,1988年11月16日,编号374
2.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75
估价:RMB 850,000-1,00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图片
本品撇口、长束颈、球形鼓腹、高圈足外撇,颈部两旁饰有矾红地描金螭龙耳,足底内凹,足沿圆拱似“泥鳅背”,口沿及露胎处皆以金彩覆绘,内外通体皆施松石绿釉,外壁松绿地上以金彩描花,粉彩填饰。口沿、颈、腹、足颈处分绘如意云头纹、缠枝西番莲及蝙蝠、寿桃、回纹纹等图案,轮廓描金,色彩华美。缠枝莲正面盛开,其间花蕊蔓生出寿桃及枝叶,祥蝠振翅,令福寿吉庆的吉祥寓意不彰自显。底内施釉,底心以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图片

香港苏富比,1988年11月16日,编号374

图片

清乾隆 松绿地粉彩描金缠枝番莲小瓶

香港佳士得,1994年5月1日 编号676

图片

清乾隆 粉彩绿地勾莲纹螭耳瓶

故宫博物院

此器最为别致的是运用了描金勾线填彩的技法,增加了粉彩瓷器在色彩对比上的美感,是乾隆粉彩的稀有品种。运用各种装饰技法来仿制其它工艺的外观效果是清代盛世瓷器的重要成就之一。雍正在位年间,景泰蓝并不甚受重视,但至乾隆之时,弘历对铜胎掐丝珐琅器尤为钟爱,除大规模制作外,尝下命以瓷仿效,本品当属其中。以松石绿釉摹仿景泰蓝之色地,以金彩勾勒替换掐丝,红黄绿三彩尤见景泰蓝之本色,而纹饰之中绝不缺少宝相花纹一项,因其是景泰蓝最主要的纹饰之一。本品所绘宝相花纹之花瓣与花蕊色泽浓淡交替,正是追求景泰蓝填施彩料之效果,可谓仿古暗合。


图片

Lot 5354
元 钧窑堆花双耳三足大炉
H:35.3 cm
备注:
1.徐展堂先生(T.T.Tsui)旧藏
2.纽约佳士得,1999年3月22日,编号0260
估价:RMB 1,200,000-2,200,000

图片

炉口厚唇,浅盘口,直短颈,鼓腹下垂。颈中部粘烧长方形冲天耳,与唇口相接,高出口沿寸余,冲天耳中空,其内粘烧细长附耳,连接肩部与唇口,以为固,亦增加双耳层次感,在钧窑炉中颇为少见。颈及腹部采用贴塑技法装饰,腹部饰有兽面,腹部腹下置三足,短小敦实。整体施天蓝釉,釉面肥厚莹润,工艺颇为精细。通体施釉色泛月白,釉面肥厚莹润,局部泛出玫瑰色紫红斑块,红蓝相映,分外夺目,尺寸之巨亦颇为罕见。

图片

钧釉三足炉 1309年纪念款

1970年出土于呼和浩特附近的白塔村

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宋代官钧器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是金、元代民窑钧瓷的兴盛,钧瓷的形制釉色更加多元多变。元代宫廷民间大事礼佛,因而钧窑大量烧造佛具,其中香炉遗世最多。然毕竟民窑作品质量多参差不齐,个中精品亦为罕见。此炉体量巨大,高达35公分有余,壁厚釉腴,而双耳造型亦殊特。古窑作大器容易变形走样,而此器敦实厚重却不失协调匀称,不知几中拣一,殊为难得。

图片

Lot 5350
明 定窑白釉刻花卉玉壶春
H:15 cm
备注:
1.Zetterquist Galleries,2010年,纽约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QT10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图片

河南焦作金代墓壁画局部

图片

北宋 定窑白釉划花玉壶春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Lot 5345

明 白釉细颈撇口瓶

H:24 cm

备注:大熊古美术旧藏

估价:RMB 400,000 - 600,000

图片

本品包装


图片

Lot 5352
明 湖田青白釉瓷塑罗汉
H:13.5cm
备注:詹姆斯及玛丽莲·阿尔斯多夫珍藏,芝加哥
出版:《Chinese art from the Collection of James W. and Marilynn Alsdorf》,芝加哥艺术博物馆,1970年,编号c30B
展览:Chinese art from the Collection of James W. and Marilynn Alsdorf,芝加哥艺术博物馆,1970年9月21日至11月13日。
估价:RMB 550,000-85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本品出版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宋青白瓷罗汉像

瑞士玫茵堂旧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福堂者,皇祖御笔赐皇考之匾额也,我皇考敬谨摹泐奎章于雍和宫、圆明园,胥用此颜色以垂永世。丙申年,予葺宁寿宫内之景福宫,以待归政后宴息娱老。景福者,皇祖所定名,以侍养孝惠皇太后之所也。予曾为《五福颂》以书屏,而未以“五福”名堂者,盖引而未发,抑亦有待也。兹蒙天贶,予得元孙,五代同堂,为今古希有之吉瑞。古之获此瑞者,或名其堂以芗其事。则予之所以名堂,正宜用此五福之名。……”
——清 弘历《御制五福五代堂记》
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74岁年逾古稀喜得玄孙,实现五代同堂,借康熙赐雍正之“五福”,增“五代”题匾并镌玺撰记。其“五福”点出《尚书·洪范》,但乾隆皇帝有自己的用心,反映了乾隆晚年心境和对人生的总结,以及对后世子孙的希冀,希望子孙能效仿自己敬天命、承祖训、怀万民、攸好德、以长治、保久安。故而在文后着重说到:“以幸获五代同堂之庆,于万斯年恒保此福,奕叶云仍,可不勉乎!可不慎乎!”
是次“禹贡——五福五代 宫禁秘藏”,以时间为脉络,含康、雍、乾、嘉、道五代帝王品赏御玩,兼及前朝鉴古。多传承有序,可见宫殿庙堂,是谓之“禹贡”。又暗合五福五代之意,皆上等佳作,或传世孤例,今尚可一窥全容,自得古韵。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清乾隆 御制剔彩春寿琮式套盒一对

L:23.5 cm


备注:
1.重要私人家族旧藏;
2.美国纽约佳士得,2001年03月20日,编号82;
3.北京保利拍卖,2015年06月06日,编号6518
展览:
1.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驰骋古今——中国艺术的仿摹与创新”,香港,2006年10月14日-12月17日;
2.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宋元明清漆器特展”,北京,2012年;
3.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1.香港东方陶瓷协会,《驰骋古今——中国艺术的仿摹与创新》,2006年,第131、132、133页,图版第22号;
2.保利艺术博物馆,《宋元明清漆器特展》,2012年,页122、123、124、125,图版第61号;
3.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文物出版社,页112-113,编号607;
4.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弘历的世界》,编号145,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图片
此对题材春寿宝盒形制相同,呈天覆地式,仿古玉琮式,与古代礼天的玉琮相近,内圆外方,剔彩备有红、黄、绿三色。盖面雕春寿宝盆纹饰,锦地上雕聚宝盆,盆内发出万道霞光,光上托“春”字;“春”字上部中心饰圆形开光,内居寿星,端坐松下,寓春寿之意,“春”字两侧雕腾龙于如意云海之中。盒四角贴篆书“寿”字,计九十六个,配合盒侧面四壁所雕的“献花祝寿图”,恰合百寿之数。
图片
两盒的侧壁皆有四开光,内于天、地、水锦纹之上,髹朱漆浮雕山水人物之景,剔雕祥云缭绕,远山峭壁,苍松劲柏。此景之间,每图皆有老者与童子共三人,谈笑间前行,姿态样式皆有不同:如有两老者一杵杖一手指前方,童子手持蟠桃跟随其后;或有两童子共托一瓶,内插灵芝珊瑚等吉物,老者笑颜相随;或有老者刻字于山壁,童子托盘相伴;或有两老者,前者手捧花篮,后者拂髯,童子背一大葫芦;或有老者手持灵芝,回首与后者谈笑,童子肩挑硕大花篮;或有两人相对盘坐崖边,远眺山峦,童子手托大盘,内盛蟠桃;又有相似托瓶、持花篮二开光,然布局有所不同。此八图皆为祝寿之景,与外壁所刻“寿”字组成百寿之美意。
盒内有四个小方盒,其壁以回纹、宝相花纹为衬,其一件盒面贴“万”“事”“如”“意”篆字,另一则为“天”“地”“同”“春”。整体组合成“春长在,寿百年,宝满盆”纹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类似形式的剔彩琮式盒,盒面为祝寿图,亦是一对,每件盒内放置彩漆小套盒四个。此对题材春寿宝盒刀法快利,精细纤巧,磨工不似明早期雕漆的圆滑,边缘锋利,漆色鲜艳,正是清代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所制雕漆器的显着特点。
此对盖盒系器型仿古,玉琮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在良渚文化墓葬中有大量发现。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礼乐文明形成并逐步发展成熟,玉琮成为祭祀天地自然神的重要礼器。战国以后,随着人文觉醒,礼器日渐走下神坛,但由于追慕三代礼乐制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曾制作玉琮的仿品,乾隆朝是中国仿古作品制作的一个高峰,不仅所用材质多样,且于仿古之中添以创新。

图片

清中期 剔彩祝寿图琮式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中期 文竹雕春寿字四子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档案记载,每年为庆祝皇帝或者皇太后的生日,清宫造办处都要制作数量庞大的寓意长寿吉祥的活计(例如各种材质的佛手、寿桃式盒、如意、万年青等等),尤以乾隆朝为最,本品即为其中翘楚,设计精美,雕工精湛,具有浓重的皇家气派。

图片
明永乐 青花花卉菊瓣鸡心盏
D:10 cm


备注:北平东四牌楼“聚和祥”古玩号,张逸宸先生旧藏,1980年代落实政策归还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文物出版社,页066,编号83

图片

盒上标签
鸡心碗系明永乐、宣德年间流行的碗式之一,存世颇为罕见。因碗底心有鸡心样突起,故曰“鸡心碗”。另因器形似莲子,又名“莲子碗”。鸡心碗见有大中小三种尺寸,常见大小两种。有白釉刻划印和青花等装饰。青花器外壁多饰条形莲瓣纹,永乐多呈单体细长莲瓣,宣德多为双层宽短莲瓣。清康熙、雍正多有仿制。除了纹饰的不同外,永乐鸡心碗相较于宣德者尚有体轻、足矮的特点。此类鸡心碗除作贡御之用外,另有一部分被送至近东,伊朗阿德比尔神庙亦见有此类瓷碗。本品深腹,碗壁呈锥状,圈足窄小,口沿宽阔且微微向内收敛。釉色纯净,釉下以较为浓艳的进口青花钴料描绘纹饰。碗心绘程式化的六瓣团花,四周以几何纹饰环绕,口沿处绘回纹。器外壁绘有一圈实心大莲瓣纹,其上口沿处则绘“之”字形花瓣纹。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1. 明永乐 青花菊瓣纹碗 口径:10.3cm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图2. 明永乐 青花菊瓣纹碗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图3. 明永乐 青花几何花卉纹莲子碗 口径:10.2cm (故-瓷-013679)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4. 明永乐 青花莲瓣纹莲子茶盅 口径:10cm (故-瓷-01370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5. 明永乐 青花莲子盌 口径:10.2cm 玫茵堂旧藏 香港苏富比,2013年04月08日 编号21 成交价:HKD 6,640,000

图6. 明宣德 青花莲瓣纹小莲子碗 口径:10cm 清宫旧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与本品尺寸、纹饰及时代皆一致的清宫旧藏者(参见《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明代洪武永乐御窑瓷器》,第148 页,图版66)。另见有一例尺寸与本品近似,唯内壁纹饰稍有不同者(参见《中国陶瓷全集 第12 卷 明(上)》,第50 页,图版24)。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者尺寸较本品略大,纹饰亦略有不同(参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瓷器卷 明代》,第53 页,图版23)。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者相近的亦见有一例孙瀛洲先生旧藏者(参见《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第62-63 页,图版25)。
图片
与同类器比较,本品器形周正,胎质洁白,釉质温润,纹饰华丽,青花发色浓艳,虽见有铁锈斑,但纹饰清晰,未见晕散,无疑系同类器中之上品。且本品系鸡心碗中尺寸较小者,手可盈握,适于把玩。
民国时期,张逸宸先生的古玩铺面座落在繁华的东四南大街上,字号“聚和祥”,与孙嬴洲先生的“敦华斋”仅几步之遥,由于都居住在东四附近,故此两家常常往来,又是莫逆之交,彼此之间的珍藏都很了解。张逸宸先生的收藏主要是明清官窑瓷器,故鸡心碗在民国时期就己名噪京城,其对藏品的收藏精心备致,耿宝昌先生曾言道:从器物的包装(锦匣)上一眼便知是聚和祥的。无奈的是,特殊时期家中曾遭遇灭顶之灾,不少珍贵藏品已下落不明,视为可惜,今日再见张逸宸先生收藏,实为不易。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明正德 铜阿拉伯文炉、瓶、盒三事一套
“大明正德年制”炉款
D:19 cm,H:13.5 cm,D:14.7 cm


备注:北平东四牌楼“聚和祥”古玩号,张逸宸先生旧藏,1980年代落实政策归还

图片

图片
此套香具三件均以黄铜铸就,铜质精炼,入手生坠,观之若金。更为难得之处此三件香具皮色均为上佳,皮色不同于普通的枣红皮,属于自然结锈跟红斑,似朝霞之初现,包浆厚泽沉稳。其炉为鬲式,尺寸规矩,造型典雅,平口束颈,腹部圆鼓。腹身之上以如意形开光,共三组,起珍珠地,饰以阿文。文字流畅优美,取材自清真言中内容,善祷善祝,以为祈福。下接三足,成鼎立之势,足部平稳,线条优美。底部落“大明正德年制”款识,非清代早期仿的铸后修刻款,而是典型的明代中期沈度体。
图片
其香盒扁圆,上下子母口扣合,盒盖与盒身扣合处均起弦纹装饰,盒内部上下有施蜡旋纹,典型明代铸造之手法,内堂铸造手法与香炉一致。盒顶部书写阿拉伯文字,书写流畅,刀法精准,有刀笔合一之功。香盒纹样与香炉,香瓶阿文书写风格一致,相互呼应。香瓶四方口,长颈,饰双耳,垂腹,底承随形圈足外侈。腹部桃形开光内书写阿拉伯文,书法一流,珍珠满地,寓意吉祥,非正德宫廷不能为之。

图片

图片

明正德 铜阿拉伯文炉、瓶、盒三事(一套)

北京保利拍卖,2016年12月05日,编号5156

成交价:RMB 5,980,000



图片
明万历 朱漆描金云龙纹大衣箱
56×85×56.5 cm


备注:北平东四牌楼“聚和祥”古玩号,张逸宸先生旧藏,1980年代落实政策归还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清康熙三十六年 御制紫檀鸡翅木百宝嵌《大宝箴》柜式大屏
《大宝箴》全文,及“康熙三十六年岁在丁丑孟夏之望”款
L:198 cm,W:147 cm


备注: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展览:保利艺术博物馆,“贡之廊庙光鸿钧——康熙奇珍·郎廷极艺术展”,北京,2023年3月28日-4月16日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文物出版社,页438-439,编号948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紫檀木在中国的使用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或更早,制作为家具、乐器或其它器物应不晚于唐。且因其木质特性及独特的制作工艺,自古素有“紫檀工”之说。有清一代,对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贵重硬木极为推崇,其中以紫檀为首选,当时许多黄花梨家具都被染成深色,以图古色古香。基于紫檀极好的加工性能,使上位者对厚重富丽艺术风格的喜好得以实现,因而清代康雍干三朝宫廷家具中,紫檀制品占有极大比重,特别是到了清中期,选材非常讲究,往往要求清一色,无疖无疤,无标皮,色泽均匀,有的家具甚至要求为同一根木料制成。
本品为一件极其稀罕的紫檀鸡翅木百宝嵌柜式大屏,其精选紫檀大料制成,比例匀称,造型平稳大气。此屏制作别出心裁,整体仿壁柜样式,屏心为紫檀木,作双门对开式,四周围框的固定部份为鸡翅木,其上开光以各色玉石百宝为材,镶嵌出精美花鸟图。选取蜀葵、梅花、玉兰、茶花、海棠、桃花、秋菊等四时花卉,以折枝的表现方式装饰器表﹐其旁环绕着蜂蝶鸟鹊等禽雀飞虫﹐布局疏朗有致,众物形态皆活灵逼真﹐色彩搭配上亦是丰富鲜艳,极具装饰意味。屏背光素无纹,仅外框一周浮雕缠枝花卉,与屏面及四壁相呼应,尽显木材纹理之美。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屏面正中的紫檀木对开活门上,铜鎏金篆书镶嵌唐朝张蕴古《大宝箴》全文。两侧各有两个铜鎏金夔龙纹折页﹐中心有一个铜鎏金夔龙纹大锁扣,边框四周和两个活门四周都有精美的缠枝花纹雕刻。其制作相当讲究,造型典雅,錾刻图案精美,既富装饰效果,又与紫檀柜体色泽反差强烈。屏框最外围及活门四周,均以清代“大内紫檀工”特有的减地浮雕工艺刻饰,以欧洲经典的缠枝西番莲纹为饰,花叶藤蔓灵动自然,工艺神清功精,布局繁简有序,纹饰突出,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图片
在屏面门板所刻的《大宝箴》一文后落有“康熙三十六年岁在丁丑孟夏之望录张蕴古大宝箴”款。按此大壁柜门的落款﹐应当是西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岁在丁丑)阴历四月十五日(孟夏之望)抄录制作。从其材质、工艺、纹案、修饰及形制等方面看是康熙本朝的无疑。查阅海内外公私收藏,有明确纪年款的大型家具实为珍罕,故宫博物院所藏镶嵌家具中,落康熙纪年款的仅有寥寥几例,更显本品之殊特,对清代家具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图片

养心殿西暖阁

图片

清 乾隆帝 楷书大宝箴挂屏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 乾隆帝 楷书大宝箴挂屏(背面)

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大宝箴》,清代康雍乾三代帝王以不同形式自警自省,或如本件柜式大屏,作为家具陈设于康熙帝的书房;或如雍正帝归纳提纯出“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御笔书对联悬于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养心殿西暖阁;或如乾隆帝御笔全文制成挂屏,悬挂于日常所居的养心殿。这些皆意在时时自警。




图片
清康熙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十六”“八十三”
H:42 cm


备注:伦敦苏富比,2005年07月13日,编号193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文物出版社,页302,编号819


图片
这尊铜像应当就是康熙时期宫中所造无量寿佛之一。其面相慈和,施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戴枝叶繁密的宝冠,缀圆形花瓣状精致宝冠,束发缯带在耳后飘起,托珠为饰,胸前饰三重项链,珠粒精圆匀称,手镯、臂钏、脚镯均精工细作,堪称完美。
其中,五叶宝冠部分最为华丽,每叶均以细密生动的花枝装饰,排列紧密,青金石、绿松石小珠交错镶嵌,色彩各异,极显华贵。耳后飘带呈 U 字形,向外扬起,耳环圆环形,下缀珠饰,花枝繁密,嵌珠石,这部分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臂观音像的做法完全一致。面庞青春俊秀,面含童稚般纯真的微笑,象征此佛内在宁静纯洁的精神世界。无论是面容还是肌肤都透露出年青的气息,胸部肌肉丰满圆润,但匀称有力,腹肌饱满,腰肢柔和。

图片

这与传统无量寿佛成熟稳重的表现方法明显不同,有明显的蒙古和西藏的影响。所有的花饰部分均嵌各色珠石,衣缘裙边均有细密刻花装饰,更彰显其华丽。本尊位于底部膛边刻款“八十三”“十六”,应为第十六尊,铭刻“八十三”号。

图片

图1(左):清康熙二十五年铜鎏金四臂观音像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2(右):清康熙 无量寿 H:41.2cm 北京瀚海,2010年12月12日 编号2853 成交价 RMB 13,440,000




图片

图片

清康熙五十二年 御制铜鎏金蒲牢钮“倍应钟”八卦编钟
H:30 cm


备注:

1.伦敦佳士得,1952年10月30日,编号84;

2. Wm. Williams (Kensington) Ltd.,伦敦,1953年;

3. James A. Bines (1905-1987) 收藏;

4. 1970年代赠予现任藏家

展览:保利艺术博物馆,“贡之廊庙光鸿钧——康熙奇珍·郎廷极艺术展”,北京,2023年3月28日-4月16日


此钟铸于康熙五十二年,即1713(癸巳)年。铸造精细、严谨,尽显皇家气派。为一套十六枚编钟之一,铸铜鎏金,以失蜡法铸就,钟钮为五爪双龙交泰。钟口部平齐,又称“镈钟”。体呈鼓形,浑圆、饱满,庄重威严。腹有六道弦纹,将鼓部分割成五个平行框带,四个区,从上至下,第一、三、五框内饰三个一组的乳钉状“音枚”;第二、四框内饰八卦纹;钟体两面正中分刻楷书“倍应钟”和“康熙五十二年制”款,上方为太极图,下为一爻,乃万物之始;钟下方近口处铸八个“音乳”,作击打之用。此件编钟品相上佳,鎏金整体金光辉映,令人想象到康熙时祭祀典礼全套齐悬在金漆雕木编钟架上时所展现的华贵及庄重。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1. 清康熙五十四年 铜鎏金八卦纹编钟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图2. 清康熙五十二年 铜鎏金八卦纹编钟 故宫博物院藏

图3. 清康熙五十二年 鎏金铜交龙钮“倍无射”编钟 蓝理捷旧藏 纽约佳士得 2023年03月23日 编号0932 成交价:USD 478,800

编钟是清宫规制最高的礼乐——中和韶乐的重器,是天帝尊神和帝后至尊身份的象征。满清入关,为谋求其统治中原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更是格外重视宫廷礼乐,尤其是用于坛庙祭祀和殿陛典礼的中和韶乐。在承袭明代宫廷礼乐及乐器的基础上,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位帝王不惜重金改制和添制了大量形制不一的编钟,最终做到各坛庙宫殿专属专用。

图片

清 宫廷画家绘《康熙帝读书像》轴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乾隆 郎世宁等绘《万树园赐宴图》轴(编钟局部)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康熙 天蓝釉鼓钉小弦纹花觚
“大清康熙年制”款
H:18.5 cm


备注:庆宽家族旧藏,北京市文物局退还清单,1991年,00630号



图片

图片
清康熙 五彩花鸟盘
“大清康熙年制”款
D:20.3 cm


备注: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展览:保利艺术博物馆,“延熏秀色——康熙瓷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北京,2011年4月

出版:

1.钱振宗主编,《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编号42号,页49;

2.保利艺术博物馆,《延熏秀色——康熙瓷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北京,2011年,编号I-14,页56-57


图片

出版物封面及内页

图片
元 龙泉窑浮雕缠枝花卉纹三足炉
刻有道教吉祥符箓
W:31.3 cm


备注:单宾先生旧藏

本品为直口,筒腹,平底,下装三足,底部中空,三足足底与中空处边缘露胎,皆成火石红色。外口下部及腹下各饰一周高浮雕回纹,腹刻以减地高浮雕缠枝莲花及花卉,枝繁叶茂,繁花盛开,叶脉纹理毕现,构图和谐均匀,纹饰疏朗流畅,线条流转自如,在釉层的覆盖下浮凸有致,别具韵味。器形规整,比例适度,胎体厚薄适中,敦厚质朴,釉质温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自有历千年而不泯之风骨。炉内壁刻有道教吉祥符篆,应为元代时期为重要道观定烧之物。

图片

明 龙泉窑青釉凸雕缠枝莲纹瓶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宋元时期是龙泉窑的辉煌时期,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元代釉色更加成熟凝重,此器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体现出淡恬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展古人崇尚纯净一色的审美品味。翻阅典籍文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元代 缠枝花炉”,与本品器型相似,纹饰相仿,参阅《龙泉窑青瓷》,朱伯谦主编,艺术家出版社,1998 年,页206,图 183. 可资比较。
图片

此香炉内暗刻一道教吉祥符箓,应为“吉祥如意”组合成道符,有避火之意,或奉于火神庙或龙王庙中使用。

图片

单宾 (1909-1993)

单宾 (1909-1993)  字孟浪,祖籍青田温溪(原属永嘉)。193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师从鲁迅先生(当时在厦大执教)。收藏家、文物鉴定家、实业家。创办、合伙办温州茶晶厂( 温州制药厂前身)、昌龄火柴梗片厂、遂昌火柴厂、轮船公司(温州至上海客货轮航班)。从厦门大学开始选修考古学,毕生致力于古董鉴赏、收藏、研究晚年经方介堪先生推荐受聘为市文管会顾问。热爱公益事业,抗战时将温溪厂房捐赠予温溪小学,并向温州市博物馆捐献了康熙皇帝御笔条幅等珍贵文物,受到市政府的嘉奖。


图片

元 青花莲瓣火珠纹盏托
D:15.4 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

1.《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38;

2.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文物出版社,页053,编号64


图片

出版物封面及内页


图片

清乾隆 珊瑚红地洋彩御题诗玉兰壁瓶
H:30 cm


展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北京,2021年4月23日-5月10日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弘历的世界》,编号90,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图片

插花艺术是中国古代文人精致生活的体现,尤以宋明最盛,各式花器随之而出,造型丰富多变,其中以壁瓶最见别致,皆作半器造型,前面凸起,背面平坦,并设有楔形方槽及两小孔供挂钩和穿绳悬挂。与其它花器不同,源于其摆放位置的特殊,最初是挂在墙壁和床内的柱子之上。晚明高濂《遵生八笺》一书曾作如此赞誉“床内后柱上钉铜钩二,用挂壁瓶,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可见,当时文人对壁瓶的喜爱至深。传世瓷器中有明万历款青花壁瓶。

图片

《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十二

图片

图1(左):三希堂陈设

图2(右):清乾隆 粉彩花石壁瓶 广东省博物馆藏
有清一代,壁瓶深得宫廷钟爱,制作之盛,独步一时。雍正御窑曾烧造过仿官釉琮式壁瓶,见北故宫博物院藏品,是为清宫烧造壁瓶之先例,烧造高潮则为乾隆元年至乾隆十年,主要是唐英榷陶珠山期间,是为乾隆御瓷最具特色的造型之一。其装饰设计要素为乾隆将自作诗句随时交与御窑厂,钦命唐英配合诗句创制新器。壁瓶是乾隆朝瓷器艺术创造的最杰出贡献之一,将壁瓶的造型、纹样和装饰水平发挥极致,诗、书、画、印相结合。此时清宫对壁瓶的称谓改为“挂瓶”“轿瓶”,名称的变化亦反映功能的转变,乾隆时期壁瓶多出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悬挂在皇帝的御辇中。


图片

清乾隆 洋彩百子嬉春图四方贯耳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2.5 cm


备注:重要私人收藏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尊体方四面,宽腹而器身窄扁,颈设双方管耳,此源自宋瓷拟三代金铜所得造型,而本尊更化裁传统设计,作方腹稍长,使瓶体重心平匀,并给予彩画更多空间。其口部环饰蓝彩回纹,下垂细巧淡粉云头一周,双耳抹红为地,上设勾金莲纹,至胫部覆以仰莲,方足四面,各绘折枝五色番莲一枚。瓶身通景绘画,山水双环,作“∞”形构图,自上而下,由远及近,又于江涛两侧设岸渚于山麓,上构水榭亭台、楼阁庭院。其以山为实,以水为虚,将江水之虚淡贯游诸峰之磊磊,复设高松、古柏接通两岸,形成画面的两个中轴,此般等等,意使构图丰满而不板滞,平匀而不零落,藏风蕴水,气韵通贯,自成天地,是乾隆中后期御窑彩瓷所习用的布设手法,又各有灵活变化,显示出乾隆宫廷艺术中高度成熟、稳健的绘画积淀。

图片

清乾隆 松绿地洋彩福寿万代百子嬉春双螭太平尊
香港佳士得 2014年05月28日,编号3322

成交价:HKD 29,240,000

此尊所绘诸峰蓝碧生辉,系以水青、明蓝等色叠染,籍此构成明丽华贵的主调,又构朱红蓬船、亭楼,复置童子等人六十一名,着衣五色,队列星罗。若环转细审,可见此尊四面所设童子各为一组,作竹马戏、舞龙、奏乐、舞狮等,皆自成一景。又于每组首尾处,置一二童子,与前后两组活动接连,其各自独立又呼应通贯,迄一侧而起,委曲如流,与江水相向而行,动静互映。诸童子绘画细真,宽衣筒裤,神情宛宛,喜气洋洋浮于面上,姿态每每不同,若竹马戏拟“三甲游街”情景,内扮演状元者身姿高大,着红袍,戴金冠,一手持方天画戟,作吕布打扮,或融合戏曲“吕布试马”之桥段,暗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皆为天下第一之意。又有舞龙、舞狮、乐船等列,各伴童子作擎灯、持物等姿,所持皆吉祥物什,若一黄衣婴孩所持彩胜作红蝠形,口衔金卍字绶带,寓意“洪福万代”,又一黄衣者,怀抱淡蓝大瓶,内插玉磬、金戟及莲花,譬喻“连升三级”,余者或持金、玉如意,或举放爆竹。另有数队者鼓乐而行,吹长号,敲云锣,击皮鼓,打金铙,再见舞龙者,腾飞回环,舞狮者,欢跃奔跳,其场面热烈,气氛喧盛,百子闹春之意,几跃然而扑面。


图片

图片

清乾隆 粉彩通景山水蝴蝶耳小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8.5 cm


备注:

1.香港苏富比,1999年11月01日,编号449;

2.北京保利拍卖,2012年06月05日,编号6056,成交价:RMB 9,890,000

展览:“龙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2020年12月,长沙博物馆

出版:

1.长沙市博物馆,《龙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长沙,第165页;

2.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文物出版社,页363,编号434

图片

清乾隆 粉彩山水楼阁如意万代耳琵琶尊

北京保利拍卖,2018年12月08日,编号5421

成交价:RMB 94,875,000

通景山水题材的出现是瓷器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又一次成功深入结合的结果,是文人意蕴于瓷艺上日益增强的标志。此画风的成功引入原因是得益于多方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唐英的努力尝试和倡导。唐英才情四溢,精通书画翰墨之事,榷陶期间力求文人之雅与瓷艺完美结合,相互辉映。他除了设计与创作瓷器以外,对诗词、戏剧、书画均有造诣,只是为榷陶盛名所掩,不为人知。与唐英一样出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的高斌为《陶人心语》所写序言中说道:“唐俊公先生自少与予同侍内廷,长予一岁,顾先生之书画,法皆臻绝妙,又能诗善属文,才情掞发,声望卓然。”据叶氏《再续印人小传》称:“唐英……工宋人山水人物,能书,诗有清思,榷两淮、九江,珠山昌水见之笔墨者为多。曾主官窑事,制器甚精,今称唐窑,尝亲制书、画、诗,付窑陶成屏对,尤为奇绝。”

图片

唐英作为文人所慕求的风雅自然要体现在绘画上,尤其是山水画,因为山水画是文人艺术的传统代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唐英《水墨山水立轴》,正是唐英在山水画上造诣的体现,展卷之际流露出鲜明的“四王”遗风。画中诸景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用笔苍劲,兼工带写,绘出风景怡人的江南秋色。同样,唐英将此文才移至瓷器之上,曾作一器,造型、绘画题材、构图布局皆与本品一致,唯独多出题诗一项,并署“写于陶署珠山环翠亭”,后钤“榷陶”二章,参见香港苏富比 1988年秋拍第52号拍品唐英自制清乾隆粉彩山水题诗灯笼瓶。此一纸一瓷之间的转换开启了唐英榷陶以后景德镇瓷坛艺术的深刻转变。因此,唐英以自身的深厚修养和文人雅兴积极地推动景德镇瓷器艺术发展,上得乾隆皇帝之认同,下督能工巧匠之技艺,故而制瓷成就斐然,彩绘山水题材的出现只是其中成就之一。

图片

图1(左):清乾隆 粉红地“锦上添花”粉彩通景双耳撇口瓶 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7日,Lot 2130 成交价:RMB 86,619,060
图2(右):乾隆七年 磁胎洋彩山水人物观音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清乾隆粉彩通景山水蝴蝶耳小尊,正是唐英推进此番儒雅风潮下的卓越之作。瓶身环绘绿树青山,笔法精练,写像传神,巧于置陈布势,宛如画轴延绵,卷不尽而意无穷,文雅别致,实乃乾隆时期之珍品。其画虽非出自唐公之手,或是由艺匠依稿代笔,然必受唐公审定和指导而成,故其风韵定当醉人!
若依清宫档案之记载和清宫旧藏同类器皿之命名,本品当属磁胎洋彩器皿无疑,其瓶颈、圈足皆绘胭脂红卷划锦地,即为洋彩锥剔锦上添花工艺,加饰彩绘缠枝洋花,繁华流丽,符合典型的洋彩标准,时代气息和风格正好亦与前述彩绘山水题材瓷器相吻合,故其制作时间应相同,大约乾隆十年前后。

图片

图1(左):清乾隆 玉四喜八宝蝴蝶耳套活环炉 故宫博物院藏
图2(右):本品局部
以蝴蝶为器耳在这里是有其深刻的寓意的。其一,“蝶”为“耋”的谐音。八十为耄,九十为耋——可见寿跻八旬时乾隆皇帝对九十大寿信心满满,祈福延寿的美好心愿。其二,蝴蝶翩然而舞,是造化的代表,是自由、放达的象征。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清乾隆 宝石蓝地洋彩金西蕃花鸠耳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3 cm


备注:

1.民国初上海警察厅厅长穆湘瑶(字“恕斋”)旧藏;

2.1980年代上海文管会退还至藏家后人;

3.北京保利拍卖,2013年12月04日,编号6138,成交价:RMB 15,525,000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文物出版社,页346,编号421



乾隆一朝瓷业精进,集成古今之菁华,融汇东西之文化,铸就成器,当中尤以华丽彩瓷为最,诚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本品作为乾隆御制彩瓷的独特品类,堪称别致新颖,成为清宫文艺最辉煌时代的见证者。其造型端庄秀雅,左右配饰鸠首为耳,又不失隽巧玲珑之姿。外壁通体以霁蓝釉为地,描绘金彩花卉为饰,口沿绘缠枝莲纹一周,腹部以缠枝西番莲为主题纹饰,其余部位则描绘五组大小各异的金彩变形蕉叶纹,相接装饰。腹部交叉对称所绘的四组缠枝西番莲纹,夹迭着圈曲柔婉的枝叶,构图严谨,绘画精细,并用深浅不同的金彩描绘,增加层次的效果,霁蓝深沉凝重,金彩绚丽夺目,视之富丽华贵,品格非凡。

图片
纵观其画法深具鲜明的西洋巴洛克风格,纹饰与金彩运用技法诸多方面凸显出典型洋彩之特征:一是绘画技法摹仿西洋光影画法,注重枝叶的明暗表现和花朵花瓣的立体层次,以金彩的深浅不同来体现;二是器身多处使用洋彩特有的圆状光点装饰,尽管部分圆状光点因金彩脱落而不明显,但是明确存在。器内施饰孔雀绿釉,质地匀净厚润,至为可爱,底部敷设白釉,中心处书写“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双行楷书款,笔道精练有神。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图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图3.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图4.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图5. 上海博物馆藏品

图片

图1(左):穆湘瑶(1874-1937年)
图2(右):穆藕初(1876-1943年)

此瓶之来源亦极富传奇色彩,原为清宫旧藏,1922年,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为了维持自己遗老遗少小朝廷骄奢的生活,将一批宫中珍宝暗中抵押给北京盐业银行,此件即为其一。这批抵押的珍玩后被陆续变卖,四处流散,此件辗转由上海实业家、慈善家穆湘瑶先生收藏。穆湘瑶(1874-1937年),字恕斋,自幼好学不倦,光绪年间赴南京应试,中举人。清末任江苏咨议局议员,民国初任沪军都督府警察厅厅长、上海市政委员等职,任职期间积极兴办教育,后兴办纱厂实业,同时热心慈善,为海上知名爱国民族资本家。穆湘瑶的弟弟穆藕初(1876~1943)亦为同时期上海工商界名流,曾赴美学习农学,学成回国后与胞兄穆湘瑶合办德大纱厂,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棉花专家,是第一位将科学管理引进中国的企业家,被称为“中国管理之父”。此瓶在穆湘瑶先生逝世后由其家族递藏,1980年代上海文管会退还至藏家后人,流传脉络清晰。穆氏家族收藏颇丰,落实政策后,其收藏逐渐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经由本公司先后拍出的即有三件,如 2010年春拍“清雍正 斗彩灵芝杯一对”、2010年秋拍“清道光 粉青釉描金福寿花卉荸荠瓶”、2011年春拍“清雍正 - 乾隆早期 红釉地画珐琅梅花山石玉壶春瓶”等,皆为品级上乘的御窑佳作,并且均配有民国时期锦盒包装,可见原藏家精雅的品味和对其收藏的珍爱。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海棠式双龙耳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9.8 cm


备注:伦敦佳士得,1999年11月16日,编号0209

图片

《静嘉堂藏——清朝陶瓷·景德镇官窑之美》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2006年,编号110-1

图片

图1(左):仿官釉青瓷海棠式贯耳瓶(底刻乾隆御制诗《咏官窑贯耳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右):清乾隆 仿哥釉海棠式双龙耳扁瓶 赵从衍旧藏 香港苏富比2019年10月08日,编号3616 成交价:HKD 3,000,000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嘉庆 粉青釉模印缠枝花卉夔凤莲蓬口瓶

“大清嘉庆年制”款

H:30 cm


备注:

1.香港苏富比,1975年11月17日,编号153;

2.香港佳士得,2001年04月29日,编号554;

3.香港苏富比,2007年10月09日,编号1201;

4.北京保利拍卖,2015年12月08日,编号7380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文物出版社,页203,编号245


图片

图1(左):新石器时代 乾隆御铭良渚文化玉琮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右):清乾隆 粉青釉模印福寿盘结口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清道光 青花粉彩安居乐业双耳瓶

大清道光年制”款

H:30 cm


备注:

1.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2.中国嘉德,1995年05月11日,编号756;

3.北京保利拍卖,2011年12月07日,编号6713,成交价:RMB 8,280,000

出版:

1.钱振宗主编,《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编号271,页211;

2.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文物出版社,页382,编号459


本品于清宫档案原名应为“五彩岁岁平安双喜瓶”,其气息清雅,彩绘妍美,为道光朝清宫最尊贵的御用陈设瓷,巧饰红料彩夔龙为双耳,简约而玲珑,口沿彩绘松石绿彩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白釉为色地,前后对称绘画宝相花上承红蝠衔玉磬纹,寓意福庆双全。肩部饰一道如意云头纹,与胫部的变形莲瓣纹相辉映,为腹部主题纹饰的出现界定上下范围,一如手卷之绢边。此式装饰手法为乾隆末期开始出现,嘉道二朝最为流行,举凡所见最上品之御瓷琢器皆以此装饰。腹部白地彩绘岁岁平安图,在素净莹润的釉面上,彩绘出秋菊数丛,依洞石之旁,横欹而出,吐萼含苞,风姿绰约,铺陈出暗香浮动之意境,四只神采奕奕的鹌鹑分别栖息于洞石之上,神态专注,栩栩如生,安逸地享受着秋光的宁静,身旁伴以野菊数朵,各具意态,与秋菊上下辉映。构图简洁清雅,笔法精细纤巧,所画鹌鹑的点睛之笔尤其生动。“鹌”与“安”谐音,“菊”与“居”谐音,鹌鹑秋菊共同构成“安居乐业,岁岁平安”之寓意。圈足修整细腻,抚之光润如玉,底为“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清秀端庄,青花淡恬,其绘画、胎釉、彩料、署款,无一不精,彰显道光御瓷之非凡品格。

图片

出版物封面及内页

图片

图1(左):《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图190
图2(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图193

图片

道光七年十二月年节 御贡瓷器清单

图片

图1(左):宋·李安忠 《野菊秋鹌图》册页

图2(右):雍正 珐琅彩“安居长春图”盘 美国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片

清咸丰 青花加粉彩开光草虫图茶壶

“咸丰辛亥仲春退思堂主人制”制

W:13.7 cm


备注:香港苏富比,1999年11月01日,编号391

图片

清咸丰 粉彩青花开光花蝶草虫图茶壶

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为咸丰御瓷之佳例。玉兰花又称木笔花,山石即为寿石,合绘意味“必得其寿”,又有蝴蝶翩然,谐音为耋,故此幅图画有健康长寿之意。此壶纹饰吉祥,寄托了寿禄双全的美好愿望,并双面粉彩开光纹饰均为道光时期常见的花蝶虫草题材,也显现出此时精品与道光器物的沿袭关系。底以青花书“咸丰辛亥仲春退思堂主人制”篆书款。“退思堂”款识是嘉庆、道光和咸丰时期睿亲王自用的堂名,常见有署道光或咸丰纪年“睿邸退思堂”款识的器皿。


图片

图片

清乾隆 白玉留皮乾隆御题诗“骑射图”扳指

W:3 cm


备注:上海藏家旧藏户出

图片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五集卷四十二》

本品取和田白玉,整挖雕琢而成,质地细腻,色泽湿润,莹和光洁,具有冬不冰手、夏无激感之特色。一侧带红金沁色,其上阴文刻乾隆御制诗《咏李广射虎玉韘》,书体隽秀清雅,落款“乾隆御题”,并二印。背部于圆形开光中浮雕骑射图,一武将头戴花翎引弓策马,雕琢精细传神,与诗文内容相合,深合御题诗题意。此韘设计、制作非常考究,显示出乾隆时期宫廷御用器物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玉器在清代乾降时期达到前所术有的高峰,这与宫廷特别是乾降帝个人的推动有极大关系。这时期不仅扩展了玉器制作的新材料,天山山脉的玛纳斯碧玉进入宫廷。而且新的制玉技术滋生并得到推广源自苏州的罐下技术在官廷传播官廷自创的消整制玉技术大大缩短了大型玉器的制作周期。更值得关注的是,此一时期的宫廷玉器深深地打上了乾降个人的烙印,精致和典雅成为玉器收藏的重要准则。哪怕是一种极小玉器,也被乾隆宫廷的玉工们做到了极致,开出新的天地,其中御用玉扳指就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类别。这种极小的鉴赏性玉器在乾降时期受到高度重视,制作量很大,而且第响及于后世,从而成为考察乾降玉器制作片至整个清代上器历史的生范本。

图片

清乾隆 宫廷画家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卷(局部)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 词臣楷书清高宗御制诗“咏李广射虎玉韘”誊稿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弘历的世界》,编号19,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无心贯石有心弗,至理由来非诡文。莫怪刎身屈绝域,霸陵祸伏故将军。”

——“咏李广射虎玉韘”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五集卷四十二》)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清乾隆 青白玉浅刻填金乾隆御笔“玉杯记”玉册八片

L:24.1×9.5 cm×8


备注:

1.重要私人收藏;

2.北京保利拍卖,2018年06月19日,编号5181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文物出版社,页160,编号665



图片

侧面编号

图片

玉螭纹杯(外盒刻有《玉杯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御制文集 初集卷五 玉杯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左):印面

图2(右):印文

清康熙 寿山芙蓉双狮钮“王鸿绪印”

“鹤田”林皋刻

3.4×3.4×3.5 cm


备注: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著录:

1.小林斗盦编《中国篆刻丛刊》第九卷,页39,二玄社1984年9月;

2.方去疾编《明清篆刻流派印谱》,页68,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十月;

3.《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初印风》,页38,重庆出版社1999年12月;

4.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册,页114第28印,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

5.常熟市博物馆编《林皋印谱》,页88,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10月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出版物封面及内页
图片

图片

图1(左):印面

图2(右):印文

清康熙 寿山异兽钮“皇四子和硕雍亲王宝”

10×10×7 cm


备注: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1. 寿山石“和硕雍亲王宝”故宫博物院藏
图2. 寿山石“敬天尊祖”故宫博物院藏
图3. 瓷质“雍亲王宝”及“皇四子和硕雍亲王章”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图1(左):印面

图2(右):印文

清乾隆 寿山石雕云海腾龙钮大方章

印文:成亲王诒晋斋
L:10×10×15 cm,重:3307 g


备注:北京保利拍卖,2019年12月05日,编号6319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文物出版社,页025,编号544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清乾隆 紫檀框明黄地双面缂丝仙山楼阁五扇屏

H:237 cm,L:261 cm


备注: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文物出版社,页586,编号1134



图片

图1(左):本品正面(局部)
图2(右):本品背面(局部)

图片

屏风楣板

图片

清中期 黄花梨边座嵌湘妃竹缂丝花卉纹围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乾隆 紫檀框百宝嵌山水高士大挂屏

119×80 cm


图片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古者,所存过去之精华,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明晓也。

董其昌是这样理解古董的,恰恰也用最短的语句,讲述了古董中所存的法门和魅力。真正的藏家追求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正如高居翰先生所说“收藏是一种自我修养的培养”。

堂号“酣楼”二字,出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两句名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中二句表现了李白在苦闷中追求爽朗壮阔的境界。一个“酣”字,也尽显酣楼主人对于古董瓷器的态度,全无杂念、无碍干扰、畅快沉醉、如痴如狂。

酣楼主人自90年代中期开始接触古董收藏行业,兢兢业业近30载光阴,走遍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拍行参观学习,翻阅各类相关书籍提高鉴赏能力,与国内外藏家及业内人士更是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

本次以明清为主线,集合了具有时代特征及艺术高度的瓷器与文房雅器,呈现了这500余年间历史文化的脉络。望以器会友,与国内外藏家分享交流。


【酣楼集古精品展】

时间:2023年6月11日-6月26日
北京古玩城五层艺术馆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1号

图片

清乾隆 青花山水泛舟提梁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9 cm

备注:

1.在望山庄旧藏

2.北京永乐,2011年05月24日,编号0867,成交价:RMB 1,232,000

出版:曾波强,《岭南私家藏珍》,岭南美术出版社,页100-101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品胎质细腻,白釉温润。提梁式壶,宝珠钮,钮台微隆并饰花卉图案,盖面以青花书写八个篆体寿字一周,并绘如意云头纹两周环抱寿字装饰待带。壶身高提梁中央高起,提梁外绘菊花万寿吉庆纹装饰,内绘两组双鱼纹与之对应,而提梁与壶身交接处绘瑞兽首吞口,形成瑞兽口吐「万寿吉庆」之吉祥寓意。瑞兽吞口壶流,绘如意莲纹为饰,亦有口吐莲花之比喻。壶身通体回纹锦地,委角开光,内绘高山流水,楼阁高宇,高士驾舟,画意清幽,笔触细腻,不为多见。

图片

本器局部

壶身所绘,不禁引人想及乾隆帝为品茶所营造的众多茶舍。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南巡回京后,乾隆帝深受到江南人文景观之影响,开始在各处行宫园囿内设置专为品茗的精舍。三两间朴素建筑,位置大多倚岩傍泉,可听松涛,观石景,泉水潺潺,景色绝佳。茶舍的布置颇为考究。除乾隆钟爱的竹茶炉及御题诗盖碗,还常布置有茶具(指承装放置茶器的茶籝或茶器柜)、茶壶、茶叶罐、茶托、茶盘、陆羽造像等等。据考证,为乾隆品茶而设的茶舍或品茗处,多达十余处,包括清漪园的春风啜茗台、避暑山庄的千尺雪、故宫建福花园内的玉壶冰等等,皆经过精心营造。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珐琅彩青山水壶
图2.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黄地粉彩开光山水图茶壶
图3.张宗宪先生旧藏 清乾隆 珊瑚红釉描金开光粉彩山水茶壶一对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1.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黄地粉彩开光山水图茶壶(局部)
图2.本品
图3.(由左及右)开光局部细节图

本件茶壶绘楼阁山水纹样,得唐岱绘画之悠远妙韵,亦见版画之精简笔锋,惜其粉本待考。乾隆帝南巡遍赏沿途风景,又以之设立建造茶舍。此壶的画片或源出于此,而由督陶官特别烧制进贡。壶身多处饰寿字纹,或与年节贺寿有关。

清代饮茶,上承明代风尚,多将叶茶直接置于茶壶内冲泡,再注入茶钟品饮。茶壶为泡茶、品茶必备之物。提梁壶或由宋代造型演变而来,为明代晚期常见器型,明代御窑已见烧制,如故宫博物院藏明隆庆青花团龙纹提梁壶(图4),及上海博物馆藏明万历五彩龙凤纹提梁壶,分别著录于《中国陶瓷大系·12·明·上》,上海,2019年,页190-191,及《中国陶瓷大系·13·明·下》,上海,2019年,页127。时至清代,茶壶造型普遍更为扁圆,设提梁者较为少见。康熙时期见制黄釉暗花提梁壶(故宫博物院藏,见《颜色釉》,上海,1999年,图版47)等,雍正时见斗彩五伦图提梁壶(首都博物馆藏,见《北京考古集成1》,北京,2000年,页600)等,形制多样。与本器更为相近例,见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提梁壶(故00149898)(图5),同为青花装饰,壶身绘变形折枝花卉,尺寸较小,通高仅15.5厘米,壶身更为圆润。

图片图4(左):故宫博物院藏 明隆庆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图5(右):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青花提梁壶

图片

清乾隆 柠檬黄地粉彩开光式御题“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图茶壶
17.3cm
香港苏富比,2007年10月9日,1212编号

成交价:HKD 5,703,500

提梁壶不仅用于泡茶,或也曾于火上用以烹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王问《煮茶图》中,绘倭角提梁壶于竹茶炉之上,当作煮水、煮茶之用。相近用法亦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钮枢绘《柏荫试茶轴》(新 00130541)中。

图片

明 王问 煮茶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提梁壶尺寸普遍较大,高约在30厘米。本器高不足20厘米,或为乾隆帝独饮所用。即使合饮,当多不过为三五人之用。明代张源《茶录》中言,“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观此壶形制体量,当得“神”“胜”“趣”之况味。

本器曾为在望山庄徐展堂先生旧藏。徐展堂先生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收藏家。其一生为人磊落,乐善好施,曾捐赠大量珍贵藏品予世界著名博物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在望山庄”为其建于港岛半山的私宅。

图片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图片

清雍正 炉钧窑双兽耳铺首尊

“雍正年制”款

H:24 cm

本品撇口,收颈,颈以下渐扩,垂腹,下承圈足。近口沿处及肩腹部饰双弦纹两组,肩两侧对饰铺首衔环,兽面的口中衔一环,称“铺首衔环”,由青铜器肩部装饰的衔耳环兽首演化而来,通体满施窑变釉,釉色斑斓绝美,密布开片,色泽中紫红色较重,参杂天蓝、月白两色流淌交融,有“云乱水光浮紫翠”的诗意之美。

雍正帝偏爱钧瓷,曾诏命烧造仿古钧瓷,及研发其他相类釉色,据《清文件》记载,清雍正六年皇室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内府员外郎、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七年,会同幕友吴尧圃“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终于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经反复实验,雍正十三年(1735)“新得窑变”。由此,仿古的铜红窑变釉,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获得可控的突破,制器烧窑渐趋完美。

图片

清雍正 炉钧釉铺首耳弦纹尊

北京保利,2018年12月9日,编号 6476

成交价:RMB 713,00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清雍正 宝石蓝大口梅瓶

H:34.5 cm

唇口,短颈,丰肩,斜直腹,圈足,底无釉。通体施宝石蓝釉,釉色深沉凝重,光亮细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器形端庄典雅,线条柔美,具有雍正瓷器灵秀风韵,观之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

瓶身通体施祭蓝釉,釉质肥腴,色泽深沉凝重,光亮细腻,釉面橘皮棕眼密布,尤如蓝宝石般璀璨深耀,口沿一线灯草口,为整器平添几分宁谧之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器形端庄典雅,线条柔美,收放自如,正合雍正瓷器灵秀风韵,观之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盛于宣德,其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因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清时期,祭蓝釉因其肃穆宁静的颜色与北京天坛祈年殿上琉璃瓦之色相合,极适用于这种天人相接的祭祀场合,故专用于祭天,烧造数量极为有限。本件为雍正御窑仿宣德霁青之器,亦为宫廷陈设的青睐,《十二宫妃图》、雍正乾隆鉴古行乐图中,霁青陈设器物时有描绘其中,装点皇家厅堂。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图片

清雍正 粉彩秋海棠小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1.5 cm

敞口,曲腹圈足,碗形小巧周正。白釉温润细腻,画面清新,色鲜靓丽,构图疏朗,为雍正时期瓷器上常用的喜庆图案。雍正粉彩以制作精细,色彩雅致,历来被称为粉彩之上品。观此碗外壁花卉,色彩鲜艳而未至浓艳程度,而是柔和淡雅,绘画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法技法,突出阴阳向背,浓淡相同,层次清晰,富有立体效果,堪为同类器物中之佳品。足底双圈“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清雍正 天蓝釉小花盆连托成对

“雍正年制”款

D:14 cm
备注:香港藏家旧藏
此对小花盆带奁为宫廷花器,形制敦雅端秀,盆底设孔,通风泄水。内外壁满施天蓝釉,釉面肥腴莹亮,口沿釉薄处透出白皙胎骨,极富特色,发色匀净靓丽,静穆深邃。花盆及盆奁外底以青花书“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布局相异,花盆者为十字排列,盆奁者为四字双行布局。
据学者考证早在唐宋时期,时人插花、赏花及种植盆景已十分普遍。唐代诗人杜牧于《杏园》一诗中云:“莫怀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且同一时期壁画及绢画中已见瓶花供养图像。北宋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竟为游遨”。唐宋以降,古人的插花与盆景艺术,今日仅能在绘画和诗文记录中欣赏,但使用过的花器,可传世珍赏。
雍正时期御窑厂烧造单色釉的技术,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无论仿古还是创新釉色,均取得卓越成就,为后世所不能及。据《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奉上谕:着寄信与年希尧,将霁红、霁青、均窑、汝窑小花盆、水奁烧造些来。先做木样呈览,朕看准时再发去烧造。钦此。”结合“清雍正 蓝釉小花盆”说明文字引用诸多《清档》记录,可知此类雍正单色釉花盆,当属年窑制品。

图片

清雍正 天蓝釉小花盆及盆奁

北京保利,2018年06月20日,编号5898

成交价:RMB 2,300,00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图片

清雍正 紫砂团菊纹扁方壶

W:16 cm

图片

本品包装

菊瓣式子母盖,盖面塑成一朵浅浮雕式花瓣平展的菊花,以柱头式之钮为花心,壶身四方而边角圆滑,方形的流与把手,圈足亦成菊瓣式。整体造型独特,壶身以菊瓣式开光内堆朔一盛开的菊花。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有相似的清康熙铜胎画珐琅菊花方壶,可兹比较,另台北故宫博物院紫砂胎画珐琅菊花茶壶亦可作参考。亦可参阅:南京博物院提梁菊花方壶。

图片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菊纹茶壶

故宫博物院藏品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清乾隆 斗彩绿龙盖罐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1 cm

直口,短颈,丰肩,弧腹下敛,内凹圈足,附平顶圆盖,子母口。此罐纹饰均以釉下青花勾勒纹饰,再填釉上绿彩,罐肩饰佛八宝,腹部绘龙戏珠图画,罐盖顶亦饰龙戏珠。画工细致流畅,施彩细腻均匀,绿彩厚润翠莹,衬以坚致白皙的釉面,更见翠韵动人。青花勾线填绿彩是斗彩工艺的一种,始于明代成化年间,清代官窑亦有烧制,尤以此类云龙纹盖罐最为典型,清瓷中常见类似作品。此器成型工艺高超,胎体厚薄均匀,为典型乾隆官窑产品,底书青花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清乾隆 青花加矾红宝相花杯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D:8 cm

杯形规整,釉彩洁净,外壁两两相对绘四朵宝相花。矾红彩绘花,釉下青花配叶,红蓝两色在白釉衬托下,呼之欲出,产生独特的美感。此品种杯之烧造,始于成化官窑,是仿红蓝宝石镶嵌器皿而制,刊于《成窑遗珍》,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1993年,页280-281,图C96。

图片

清乾隆 青花矾红折枝番莲纹杯一对

香港拍卖会,2021年04月22日,编号3617

成交价:HKD 693,00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福庆有余贯耳瓶

H:33 cm

本品口部撇口,冠耳,鼓腹,底内收,下乘高圈足,器型源于古时的投壶,釉面匀净,胎质细腻,釉色精艳,通体以青花釉里红绘制的云蝠纹,借由“福”的谐音,期盼洪福齐天,绘制层次丰富,装饰繁多,繁密有序,在追暮古人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方的巴洛克装饰风格的流苏,展现了乾隆尽览天下的艺术追求。

青花釉红是彩瓷釉色中的精品,烧制数量有限,存世的精品屈指可数,因为烧制时对于温度的把控极为苛刻,青花的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的着色剂是铜,对于温度和气氛的要求各有不同,要在一起一同烧制,实属不易,乾隆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科技的先知,窑工们只能完全凭借经验,通过对于火苗的观察来控制温度,能控制到如此精确,另现代人为之惊叹。由于难度过高,在明朝后期曾一度消失,直到康熙时期才又恢复。因此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是乾隆彩瓷收藏中非常受到重视的一类,此件品相完好,青花和釉里红发色都纯正艳丽,实属同时期的佳品。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图片

清乾隆 青釉青花釉里红竹菊诗文穿带抱月瓶

“松溪”款

H:23.5 cm

图片

清乾隆 青釉青花釉里红诗文抱月瓶

北京拍卖会,2014年3月23日,编号 4301

成交价:RMB 747,50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清乾隆 粉青釉青花釉里红仿石诗文狮耳方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0.5 cm

乾隆时期盛行以各种釉色仿制不同工艺作品,拍品既为一例,本品呈四方形,折沿唇口,肩部对称两个衔环兽耳。通体施豆青釉,色青莹淡雅温润,如脂似玉,再施以褐青等诸色,勾画出石质的纹理,色泽模仿逼真,意趣自然。两面青花草书,落有闲章款,以诗文印章入饰的技法为唐窑的典型特征。

图片
清乾隆 豆青仿石纹釉青花釉里红诗文铺首方尊
北京拍卖会,2013年5月13日,编号 0942
成交价:RMB 460,000

图片

图片

清乾隆 仿官葵口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2 cm
此碗六瓣葵口,深斜壁,下承圈足,足内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胎骨坚薄,色带灰白,釉色青朗,腴润如脂,器表双色纹片纵横,飘逸流畅,深浅不一,紫口铁足,凛冽自然,酥润含蓄,灵秀典雅,是清代官窑仿官窑精品之作。

图片

清乾隆 仿官釉花口碗
北京拍卖会,2019年6月13日,编号 2105
成交价:RMB 402,50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清乾隆 松石绿堆白花斗笔一对

L:20 cm

本品为瓷制斗笔,外施松石绿釉,釉色莹润,富有光泽,其上堆塑白花,用细密的线条划出枝干、树叶和花瓣的细节,线条流畅自然,凸显花卉的层次质感,更见隽雅优美、工艺精绝。瓷器堆塑的装饰技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至清朝则纯熟,本品可为佳例,极具收藏价值。
图片

斗笔顶端

斗笔即大毛笔,笔管与笔头连接处呈斗状,多为书写大字或匾额题字之用。文房四宝以笔为首,陶瓷笔管握感沉重,因此多用于书房陈设,以显文人之雅趣。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清乾隆 粉彩群仙祝寿大瓷板

L:31 cm,W:55 cm

本品屏心以粉彩绘制群仙祝寿图,画面从右向左铺陈,钟汉离、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铁拐李八仙齐聚一堂,谈笑风生。高山松柏之间,众仙人正手持各自宝物,其人物面容刻画细腻,神态塑造鲜活,极富表现力,八仙头顶上空还装饰有红蝠一只,寓意“洪福齐天”。又见福禄寿三星、东方朔摘桃、麻姑献寿、刘海戏蟾、和合二仙等,众仙人姿态形貌各异,惟妙惟肖,一派喜庆祥和的热闹氛围。人物描摹细致,面目生动。意态风流,须发历历可数,衣纹转折流畅有力,配景山水、鳞毛、花木亦十分精彩,布局章法有度,笔致细腻,俨然一轴工笔院画。此屏画面富丽热闹,又在人物之间以山水树石点缀间隔,故不觉繁缛而有疏朗高雅之风度,非寻常工匠所能经营,必由画苑高手起稿。其置景合宜,用彩深浅有致,将群仙祝寿之宏大场景表现的淋漓尽致。

图片
群仙祝寿是元明清时期戏曲题材之一,元代有杂剧《西王母祝寿瑶池会》,明代教坊有《群仙庆寿蟠桃会》《瑶池会八仙庆寿》等宫廷庆寿承应戏。清代宫廷中每逢皇太后、皇帝万寿节,也必演《群仙祝寿》。此题材场面隆重热闹,寓意吉祥美好,故深受青睐,亦常见于宫廷造作之中。此外,庆寿题材瓷器装饰,因庆贺对象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以寿星为庆贺对象,来庆贺的多为八仙人物;另一类则为以西王母为庆贺对象,来者多为群仙。而以前者为题材的瓷作,多用于为男性庆寿,而后者多用于女性。本品将西王母与三星作为庆贺对象,既有祝男寿,又有祝女寿之意,可谓寿意浓浓。

图片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清乾隆 缂丝“会昌九老”大挂屏

L:122.5 cm,W:93 cm

缂丝,又作刻丝或克丝,是一种以“通经断纬”或曰“通经回纬”的技法织造而成的平纹织物。缂丝工艺复杂多样,如宋庄季裕《鸡肋编》卷载:“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虽作百花,使不相类亦可,盖纬线非通梭所织也。”
图片
图片
本品为缂丝大挂屏,其中饰以会昌九老图,织工考究,晕色鲜艳富丽,工艺精美绝伦。九老,亦称「香山九老」「洛中九老」「会昌九老」,相传唐朝时,由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李元爽、禅僧如满等九位七十岁以上的友人在洛阳龙门之东的香山结成「九老会」。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某日,他们在白居易家中(一说在洛阳香山履道坊)聚会,欢醉赋诗,作九老诗,绘九老图。


图片

清早期 祁阳石雕山水题诗圆形大座屏

“李竹懒”款

D:70.5 cm

本品以祁阳石为材,石质细腻温润,色泽深沉古雅。屏面巧妙利用天然石纹,雕山水、江河、城郭、码头、渔船,雕工流畅,构图精妙,意境宏远,呈现一片山河相映之盛景。
祁阳石作品历代受帝王、文人士大夫、富雅之士青睐,有一重要的原因,是祁阳石有紫绿色带,既有帝王“紫袍玉带”之美,也有紫气东来的吉祥寓意。大匠则因材施艺,镌凿雕琢,巧留皮、层、肉之不同生出五色之美,有浓、淡、干、湿、润的水墨效果。皮之苍朴,层之嫩绿,肉之厚实,无不显示出自然造化与大匠巧思之神功。

图片

清中期 红木框祁阳石巧雕松下高士题诗大座屏

北京保利,2012年12月5日,编号 5667

成交价:RMB 1,265,000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Lot 5607

清康熙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十六”“八十三”

H:42 cm

备注:伦敦苏富比,2005年07月13日,编号193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文物出版社,页302,编号819

估价:RMB 6,800,000 - 8,800,000

图片
这尊铜像应当就是康熙时期宫中所造无量寿佛之一。其面相慈和,施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戴枝叶繁密的宝冠,缀圆形花瓣状精致宝冠,束发缯带在耳后飘起,托珠为饰,胸前饰三重项链,珠粒精圆匀称,手镯、臂钏、脚镯均精工细作,堪称完美。
其中,五叶宝冠部分最为华丽,每叶均以细密生动的花枝装饰,排列紧密,青金石、绿松石小珠交错镶嵌,色彩各异,极显华贵。耳后飘带呈 U 字形,向外扬起,耳环圆环形,下缀珠饰,花枝繁密,嵌珠石,这部分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臂观音像的做法完全一致。面庞青春俊秀,面含童稚般纯真的微笑,象征此佛内在宁静纯洁的精神世界。无论是面容还是肌肤都透露出年青的气息,胸部肌肉丰满圆润,但匀称有力,腹肌饱满,腰肢柔和。

图片

这与传统无量寿佛成熟稳重的表现方法明显不同,有明显的蒙古和西藏的影响。所有的花饰部分均嵌各色珠石,衣缘裙边均有细密刻花装饰,更彰显其华丽。本尊位于底部膛边刻款“八十三”“十六”,应为第十六尊,铭刻“八十三”号。

图片

图1(左):清康熙二十五年铜鎏金四臂观音像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2(右):清康熙 御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像,高 41. 9公分 成交价 美金2,532,500 佳士得纽约2018年5月10日 编号982 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




图片

Lot 6700

17世纪(尼泊尔) 铜鎏金释迦摩尼

H:52.5 cm.

备注:苏黎世科勒1980年11月5-8日 编号38

估价:RMB 1,200,000 - 1,500,000

图片
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是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马拉王朝造像艺术分为两段,以1482年为界。1482年之后称马拉王朝晚期,造像依然保留了马拉王朝早期的特点:体态优美,佛像面相眉清目秀,菩萨,度母的造像皆头戴宝冠,U型项链,总体的造像水平延续了尼泊尔造像的一贯传统,面相端正,富有极强的青春气息,比例准确,整体气质甜美优雅,为尼泊尔造像典型风格的延续。此像释迦牟尼通高52.5公分,在已知的尼泊尔晚期造像中属于坐像中极大的一尊,造像采用捶揲工艺分体制作,即将头部、上下躯干、双臂、双足和莲座分别捶打成型,然后铆在一起,莲座上沿有联珠纹,仰覆束腰莲台,为这一时期造像中莲座制作的非常认真的一件作品,其座内部包裹重物,以保持佛像的稳定。16世纪开始,捶揲工艺制作铜造像在加德满都河谷盛行,完全采用红铜材质,后来此项技术传入西藏,成为藏传佛教造像中的重要造像与金铜装饰技术。此像展现出成熟的捶揲技术,是尼泊尔晚期造像中极为难得的精品。

图片

2931苏黎世科勒1980年11月5-8日 编号38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它是喜马拉雅地区商贸的重要枢纽之一。河谷中生活的纽瓦尔人(Newar)擅长工艺术和经商,成为河谷中艺术家的主力,他们传统信仰佛教,使得纽瓦尔工匠至少在13-18世纪成为西藏佛教艺术的主要参与者和艺术导师,对藏传佛教艺术影响极为深远。遍览国内外各大公私收藏及拍卖所见藏品,尼泊尔造像常见早期作品,而晚期精彩者则至为罕见,这不仅是因为造像工艺的变化,同时也其自身与周边政治地理变化的影响,而尼泊尔晚期造像更注重宗教性,且开脸更为甜美,在这一地区的造像样式变化中富有极强的地方特色,且雕塑感极强,是尼泊尔佛教美术中不容错过的一环。同类样式可参考,纽约佳士得2005年春季拍卖编号152之尼泊尔17世纪铜鎏金无量光佛像,以及纽约佳士得2004年春季拍卖编号150尼泊尔17/18世纪铜鎏金无量光佛像。

图片

尼泊尔17/18世纪 铜鎏金无量光佛像 H:78.6cm

纽约佳士得2004年春季拍卖编号150




图片

Lot 6698

明15世纪 铜鎏金药师像

H:33 cm.

备注:中国嘉德,2006年11月,编号2106

估价:RMB 350,000 - 550,000

此尊螺发规整,肉髻高隆,宝珠顶严。宽额丰颐,弯眉长目,眼睑微垂,高鼻朱唇,妙相庄严。身着袈裟,袈裟外缘残存鲜艳朱漆。左手于脐前结禅定印,右手作施胜印执诃子,金刚双跏趺端坐。台座上下饰有两道连珠,仰覆莲瓣劲挺饱满,内层莲瓣饰卷草纹样,主瓣间露出下层莲瓣尖角,微微上翘,颇具明宣德朝宫廷造像的艺术风格,应为明代早期宫廷造像。

图片

明代宫廷造像是汉藏艺术高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造像风格,其源头可以清晰地追溯到元代宫廷造像上,是元代宫廷开创的汉藏艺术交融风尚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也就是说,明代宫廷造像直接滥觞于元代宫廷造像,元代宫廷造像不仅影响了明代宫廷造像,为明代宫廷造像的造型风格提供了基本样式,而且其部分特征在明代宫廷造像,特别是永宣时期的宫廷造像上又得到了继承。宣德风格基本承袭永乐后期的特点,但与永乐初期颇有不同,整体来说,宣德造像的躯体较壮硕,面部更趋汉化、男性化,莲座花瓣亦更加饱满,尖端卷草纹更繁复。明代宫廷造像盛于明代早期,大致相当于15-16世纪这一时期,此一时期的宫廷造像,整体做工精湛,比例端正,在有明一代均是造像艺术的代表时期,可参考现藏于国家博物馆之15世纪鎏金铜药师佛坐像。

图片

15世纪鎏金铜药师佛坐像 H:27cm

国家博物馆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亦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等,据《药师经》说,他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藏语称“曼拉”,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是以持诵念佛为众生解脱之方便法门。众生只要念他的名号,就可以不入畜门、地狱恶道。他能除病祛痛,救治病患,故名药师佛。药师佛的显著特点是左手托钵于胸前,钵中有一吉祥草;右手舒垂,或拈有一莲花,或持一药丸。




图片

图片

Lot 6675

清乾隆 六品佛楼“妙音天母”

“大清乾隆年敬造”款,原封底

H:13 cm.

备注:北京翰海,2000年7月3日,编号1523

估价:RMB 200,000 - 300,000

图片

清乾隆 六品佛楼妙音母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18世纪 六品佛楼摧破金刚 H 20cm
北京保利2018年12月9日 编号6347

成交价 RMB 920,000

此尊为清宫造办处制“六品佛楼”造像, “六品”是根据修行者不同根基而设立的六个不同层次的修行内容,自浅至深分别是般若品、功行根本、德行根本、瑜伽根本、无上阳体根本、无上阴体根本。每一品都有一些代表性佛像,每尊佛像都属有三种款式:纪年款、佛铭款和所属品名款,是鉴别清宫“六品佛楼”所供佛像的一个重要标识。
图片

此尊妙音佛母造像结跏趺坐于单层覆式莲座上,台座上有三周连珠,正前方铸“大清乾隆年敬造”款,台座前錾刻佛名“妙音尊母”,指明此尊曾供奉于清宫某座六品佛楼之中。一面二臂,头戴五叶冠,耳后有束发缯带,面相宁静。袒露上身,肌肉极富质感,肩披帛带,下身着裙佩饰耳珰、相连、臂钏、手镯、脚镯。双手均作出托物的姿势,帔帛的两端垂搭在座前。整体做工精细,结构匀称,为标准的六品佛楼造像佛像。此尊造像封底未动,品相保存完好,极为难得。同类造像可参考清宫旧藏之清乾隆六品佛楼妙音母,以及北京保利2018年12月9日编号6347清18世纪 六品佛楼摧破金刚。

妙音佛母亦称妙音仙女、妙音天母,是藏传佛教中的智慧和文艺女神,为文殊菩萨的眷属。此尊面容秀美文静,束发垂肩,髻上插饰白花及珍宝发饰。身着天衣,佩饰璎珞。左手操琵琶(已佚),右手作弹奏状。二胫交叉,端坐于莲花座上。长长的帛带绕身,翻卷自如,增添了动感。




图片

Lot 6674

清乾隆 铜泥金菩萨坐像

H:34 cm.

估价:RMB 300,000 - 500,000

图片

清代宫廷造像做工精细,风格成熟,为汉藏融合式风尚的成熟期。康熙、雍正及乾隆三朝宫廷造像则将蒙古、汉地的造像精粹相融合,并于此之上,以藏传佛教的风格和铸造工艺,创造性地发展出更加华美而具雄阔气度之佛像风格。此尊铜鎏金菩萨造像无论从造型或工艺,均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品质。展现出清代宫廷金铜佛造型 艺术之鲜明特点,其工艺精湛,品相完好,而今仍旧保留有完美的宫廷气息,难得尤甚。其发髻高束,头戴五叶宝冠,面庞圆润,弯眉长目,相容静谧,为造像量度中的标准样式。身体略向右边倚斜,上身袒露,佩戴璎珞钏环等。右手高举,仿佛文殊菩萨的体态。菩萨下着长裙,衣薄贴身,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莲座为双层束腰仰覆莲座,上下各缘饰连珠纹一周,束腰深陷,莲瓣三层且极为立体,为乾隆宫廷的典型样式。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从左到右滑动:
罗睺罗尊者、达摩多罗尊者、阿氐多尊者、跋陀罗尊者、宾度罗跋罗堕尊者

Lot 6683

18世纪 罗汉唐卡一组五幅

尺寸不一

估价:RMB 300,000 - 500,00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藏传佛教中的罗汉题材绘画受到汉地影响,形成了十六尊者与弟子,以及特殊的藏汉结合之画风。这组18世纪罗汉唐卡为五幅,展现了藏汉结合之罗汉堂卡画风的特征,其十六尊者为主尊,四周环绕或二弟子、或多位弟子,唐卡画面布局可见明确的天界、地界之分,画面的宗教结构清晰准确,背后以汉地山水绘画方法表现山河美景,为这一时期唐卡的代表风格,其青山绿水的表现方式,以及蓝、绿、粉、朱、金等颜色的运用正是受到清代早期汉地宫廷绘画的深刻影响之后所产生的的汉藏结合之画风。画面整体色彩清新,结构布局舒朗,山水构图有远近之分,给人以悠远辽阔之感,富有极强的艺术性,且原始装裱状态完好,五幅的装裱形式统一,原本为一组十六尊者唐卡中的五幅,是清代18世纪罗汉堂卡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从其绘画细节中可见,达摩多罗尊者右手持禅杖,左手持拂子,身背经箧,头罩华盖,奔走途中,身旁猛虎相随;阿氐多尊者头戴披巾,双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静修,身旁僧徒环绕;跋陀罗尊者身着朱色大氅,容貌苍老,然神色愉悦泰然,结跏趺坐,身侧鲜花为伴,两侧弟子正奉上佛宝,形成了标准的一尊者二弟子格局;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则结跏趺坐,左手托法钵,右手持经书,座下弟子同样托起经书。极为尊者神情超然,姿态放松,于清水绿水间讲经说法,将藏地特有的十六尊者形象清晰地印刻下来,不仅是一组精彩的罗汉堂卡,亦是难得的清代绘画佳作。

图片

罗睺罗尊者,为佛陀尚为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为佛陀亲子。佛陀为罗睺罗尊者剃度后,拜舍利弗为戒师,舍利弗为他受沙弥十戒,成僧团中有沙弥之始,时年十五岁。祖师诵经十分勤奋,能诵读不懈, 因未受具足戒,不可与比丘同宿,出房宿于厕。曾与舍利佛行乞,于途中受迫害,以慈心而能忍。由于严守制戒,修道精进,得阿罗汉果故称“密行第一”。

达摩多罗尊者,是六世纪印度达罗彼荼国人,为该国大臣之子,自幼出家,为古印度十大论师之一。在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卷五中记载,他曾应国王挑战,和外道举行过一场重要辩论,扩大了佛教的影响;他专长的就是玄奘所学的瑜伽唯识学说,著有《唯识论》,为大乘佛教瑜伽行宗的巨匠,也曾主持过后来玄奘留学的印度那烂陀寺,他这一学派后来的弟子戒贤,就是玄奘的老师。他的画像,就有独具一格的“背负经笈”造型。

阿氐多尊者,阿氐多为梵语的音译,意思是无比端正。他出生于一个古印度的富人之家,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所以世人尊他为“长眉罗汉”,以慈眉善目的形象来象征人的慈善之心。由于从不去追求财物,其善德使他成为具有广博智慧和成就之人,并获得了阿罗汉果位,阿氐多的意思是“不可击败的人” 。

跋陀罗尊者是十八罗汉之一,排名第六位,他是佛陀的一名侍者。他本是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后出家为僧,系统钻研佛法,获得阿罗汉果位。传说他主管洗浴事,有些禅林浴室供其相。跋陀罗的母亲怀孕临盆时把他生在了跋陀罗树下,所以给他取名为跋陀罗,跋陀罗出家后称为罗汉。据称,他曾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教,因此后世称他为「过江罗汉」。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出生于古印度王舍城国师的家中,后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剃度为僧,并获阿罗汉果位。释迦佛称他为“大狮子吼”,意为弟子中最具权势、自命不凡者。




图片

图片

Lot 6682

清乾隆 青玉浅刻填金十六应真御题诗文双面工册页两片

9×6.8 cm.

估价:RMB 200,000 - 300,000

图片

清乾隆 御制青玉填金十六应真玉册

北京保利2015春拍 编号 6375

成交价2070万

碧玉制,长方形,木包边,装饰成两个座屏形式,屏心以碧玉琢刻罗汉图,刀口填金。其一玉片两面各精工刻划一尊罗汉图像和一首八言绝句的诗文来描述其特征,另一玉片则一面为罗汉,一面全部印刻文字。此二屏原应为十六应真册页中的两页,其全册共计有十六尊罗汉像,为西藏佛教系统的罗汉,按顺序排列。其一玉版上为第十二毕那楂拉哈抜喇錣杂尊者,第十三巴纳塔嘎尊者。第二玉版为最后的第十六阿必达尊者,故而背面不再有罗汉。每一页画面纹饰清晰,罗汉面貌奇异高行,刻划传神,工匠以刀代笔,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其制作方法难度极大,首先以毛笔将图案描画在玉板上,再以坚硬的工具—“金刚钻刀”“昆仑刀”或玛瑙等工具,直接在线条上来回刻画,故在阴刻在线用放大镜观看有刀具来回刻划而成的“游丝毛道纹”,代表了清代乾隆宫廷玉器的最高水平。

清帝乾隆,笃信佛教,在紫禁城内开展了大量佛事活动,制造、绘制了大量佛像,法物及佛事图画,且诵经祀典、着文写诗,并制成玉册永传后世。据《清文件》记载,关系国家礼制和体面的玉册,皆造办处玉作承造。一套册宝的琢制工时需耗数月,造办处经常请旨征调苏州玉匠,命之内廷雕琢,工巧可见一斑。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从左到右滑动:

无能胜明王、马首明王、大威德步掷明王、大威德大笑明王、不动尊明王、焰发德迦明王

Lot 6677

清中期 绢本彩绘明王像一堂六幅

L:118×57 cm.

备注: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估价:RMB 950,000 - 1,200,000

此组绢本彩绘明王像一堂六幅为清代寺庙或为贵族私人佛堂中举办水陆法会中所用到的神像画。完整的套组中会有佛、道、儒三教的诸佛菩萨、各方神仙、人间社会各色人物,题材丰富,艺术形式非常有特色。此六幅为明王像,明王是佛和菩萨的变化身,佛和菩萨在教化众生时,如果碰到顽劣的坏人,就要变现为凶恶的化身,震慑坏人,法力无边,收复其心,是佛教经典中极富宗教特色的主题,尤其在绘画中,因其身份与宗教背景会产生极佳的艺术表现力,素来为佛教美术中经典的主题。

图片

此六幅明王像形式统一,均身承椭圆形舟样背光,背光四周如同火焰般燃烧,用以表现明王凶恶威猛的气势。每一座背光之上均饰化佛,为其所代表的主尊,六位冥王各自三面六臂,手执法器,周身披挂缨络等装饰,既华丽又威严,其形式与配色承袭于明代水陆画之传统,同类可参考出版于《北京市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下)》第55页之“明代大威德焰发迦明王像”,以此幅明代大威德焰发迦明王像为参照可以看出,清代水陆画在表现方式及色彩上处理的更加艳丽,水陆画在挂轴的基础之上加以明确的背光,形式感更强,装饰性更强,样式亦十分罕见,可参考出版于《北京市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下)》第161页之“清代大威德明王像”。

图片

《北京市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下)》

第55页之“明代大威德焰发迦明王像”

图片

《北京市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下)》

第161页之“清代大威德明王像”

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是设斋、供奉佛神、追悼先人、超度亡灵的一种仪式。《天地冥阳水陆仪文》中写道,水陆各有四义:水能清洁,水能脱垢,水能清凉,水能上下。陆能坚厚,陆有肥瘠,陆有高下,陆无边迹。所以水无陆而不显其用,陆无水而不彰其功,水陆相符,功用著矣。故称之为水陆法会。水陆法会起源于印度,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464年-549年)有了文字记载,晚唐有了规模,延续到北宋,杨谔制定了水陆仪文,法会更加规范,逐渐盛行。

明朝时期,晋北战事不断,朝廷修筑长城屯垦戌边。为了战争的需要,一些寺院专门修建了水陆殿,在殿内四壁上绘制了供养的各路佛、神、仙、道的画像。壁画的不可动性和耐久性都比卷轴画好,方便水陆法事,显得格外重要,这样就产生了寺院的水陆壁画,由此形成了汉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宗教绘画瑰宝。这一品类融合了宗教与绘画二者,将中国早期绘画中独特的工笔技法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成套成组者保存下来则极为难得,而成组之水陆画对于汉传佛教水陆法会之仪轨的研究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尤其成组之明王像,可与现存于山西宝宁寺之水陆壁画是大明王相对应,殊胜难得。

较为特别的是,此组明王像绘制于丝绢之上,历经数百年,品相保存基本完好,色彩同样明艳生动,较纸本绘画难度更高且更为稀少,比寺庙壁画则更为精致、易保存,原应于某座皇家寺庙或道观水陆法会中使用,是研究中国汉传绘画艺术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





图片

Lot 6679

明 铜鎏金上师像

H:18.8 cm.

估价:RMB 500,000 - 800,000

此尊上师造像头饰短发,发际线两侧向后退却,面庞圆润,双目平直,双唇肥厚,鼻翼宽广,含有微笑,如同上师真实再现,极具写实意味。上师双手平直于两膝之上,左手执佛珠,身躯壮硕,四肢强健,结跏趺坐于软垫之上,上师外披大氅盖住整个背部,僧衣与大氅均满刻花卉纹饰,富丽堂皇,大氅样式也在13-15世纪上师造像中常能得见。双腿结跏趺坐,下承覆式莲花座,其莲座下缘铸藏文铭文一周。莲花座莲瓣圆润整齐,莲瓣饱满,层次清晰,做工极为精湛。整像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刻画细腻,材质上乘,是一尊精彩的明代上师造像佳作。






图片

Lot 6681

清中期 青白玉罗汉戏狮

L:18 cm.

估价:RMB 30,000 - 50,000

此像以青白玉为材,随玉石之形,于整块玉上采用圆雕、镂雕的技法,雕琢罗汉嬉戏幼狮。罗汉呈侧倚之姿,双眼微敛,浓眉,高鼻小嘴。陶醉于戏狮,脸上洋溢着欢乐,身着宽袖大袍,衣襟处寥寥数笔线刻,简洁大方,显示出用工之精细。幼师立于罗汉膝头,微侧首直视罗汉,目光炯炯有神,流露出调皮之态,显得亲切可人。整器青白玉质地通灵温润,雕工精细,线条圆转而流畅,罗汉法相慈悲,小狮憨态可人,眼眉灵动,情趣盎然。






图片

Lot 6697

14世纪 铜泥金四臂空行母

H:16 cm.

备注:夏景春旧藏

出版:《菩提妙相》夏景春,图135

估价:RMB 100,000 - 150,000

此四臂空行母为古印度大成就者那若巴专属的空行母。在藏传佛教的密宗中,她是代表智慧与慈悲的女神,故此尊造像呈三眼慈悲相,头戴骷髅冠,长耳缀环铛,身饰缨络宝钏,挂有人头骷髅链,与常见的女性尊神像略有不同,在慈悲祥和的气质之外更增添了一种威慑宽厚之气。主臂持涌血嘎巴拉碗及金刚钺刀,侧臂则持法器或施印,左足屈曲、右足舒展立于覆式莲花座上,莲瓣双层覆搭,层次感极强。

四臂空行母这一题材相当罕见,近年来国内外市场所见甚少,其常见于胜乐金刚曼荼罗中的重要护法,多见于主尊胜乐金刚内圈四周,常以红、黄、蓝、绿四色示人。这一题材的造像作品则更为少见,可见于胜乐金刚立体坛城,与主尊成组供奉。这一品种的造型样式富有动感,躯体比例颀长,线条流畅,腰肢曲折,而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四臂空行母常以全正的姿态表现,此尊四臂空行母在原有三弯体态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右倾的动态,应为胜乐金刚立体坛城中的一尊,造型富有动感,铜质极为细腻密实,鎏金亦厚重明亮,为一尊早期藏传佛教造像佳作。






图片

Lot 6696

13至14世纪 克什米尔 红铜嵌银阿閦佛

六字大明咒

H:16.5 cm.

备注:重要私人珍藏

估价:RMB 150,000 - 200,000

螺发高耸,顶饰摩尼宝珠,双耳垂肩,面相祥和,表情宁寂。结跏趺坐于仰莲台之上,莲瓣扁平,右手作触地降魔印,左手置腹前结禅定印,并托金刚杵。着袒右式袈裟,边缘嵌饰红铜,受印度萨尔纳特风格影响,除衣缘外无刻纹,着重表现佛像躯体。仰莲座下承方形高台基,为克什米尔风格中所常见。台基正面两侧开光,开光仿寺庙立柱式结构,内浮雕瑞象,且嵌银及红铜,工艺繁复,饱含宗教信息。

藏传佛教寺庙中常供有五佛并坐或者中间一尊较大、四周四佛围坐的造像,在曼荼罗图案中也常见五佛组成的画面。五佛代表五智,又称为五智如来,这亦是西藏密宗理论的形象化,认为修行者仅仅依靠念诵真言(咒语)和观想曼荼罗仍然不能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需要有五禅那佛的五种智慧才能成佛,大日如来为了教化众生即化身为五佛,一般中央为毗卢遮那,代表法界体性智;西方是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是不空成就佛。不动佛即阿閦佛,又称不动如来;东方是阿閦佛代表大圆镜智,又称金刚智,即此尊之法身。他的形象一般与释迦牟尼相似,一般手中或是在他的宝座前有一柄金刚杵,又称做不动金刚杵,这是阿閦佛的象征和法器。

克什米尔风格造像材质常采合金黄铜,质地细致光滑,表面泛发特殊的黄金色光泽,传世作品中眼睛常张开直视、眼角细长、眉线阴刻、嘴小唇厚、极富特色。本件阿閦佛正是这一风格之典范。其眼睛嵌银,靠近上眼睑阴刻瞳孔、且在袈裟衣缘、仰莲座的莲瓣及高台基的装饰细节与下缘几何纹饰处皆嵌银及红铜,工艺极为精湛;台基为克什米尔造像中常见的单层莲台加方形底座的样式,且在基座正面仿照寺庙建筑的样式,新颖奇特。其材质为质地上佳之合金黄铜,躯体原有鎏金,随时光逐渐剥落形成咖啡色皮壳,更显古朴雅致,无论工艺与风格均体现早期斯瓦特作品的遗风,极为珍罕。




图片

Lot 6699

17世纪 喀尔喀蒙古 铜鎏金阿弥陀佛

H:19 cm.

备注:重要私人珍藏

估价:RMB 200,000 - 300,000

尊像结全跏趺坐,双手于双膝上平放,托钵,头饰螺发,排列规整,肉髻圆隆高凸,顶饰摩尼宝珠。面庞精致,眼睑低垂,目光下敛。双唇自然放松,仪态端庄。宽肩束腰,体态健壮均称,肌肉柔软而富有弹性,手指柔软,手脚刻划写实。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缘錾刻有精美的花纹。衣质厚重写实,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将人体的线条简化、结构突出,增加了肌体的雕塑感。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之上,基座整体较高,台面边缘饰连珠纹,台座底部亦增加刻绘花纹的装饰带,莲瓣整体位置偏上,扁平规整,上下对称,为典型喀尔喀蒙古造像基座的风格。此造像整体比例舒展匀称,保存完好,具有鲜明的扎那巴扎尔艺术特征。

阿弥陀佛是梵文“阿弥陀婆佛陀”和“阿弥陀庚斯佛陀”的音译略称,意思是“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形象为双手在跏趺坐的双膝上平行迭放,称为禅定印。阿弥陀佛受到欢迎,主要应归功于佛经中对西方凈土的渲染。据佛经记载,他过去作为菩萨时,名叫法藏,曾发了四十八愿,长期修行成为佛,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的形象常为双手在趺坐的双膝上平行迭放,称为禅定印,双手或捧钵或宝瓶。而佛经中对于西方净土的渲染亦使得阿弥陀佛成为广受欢迎的供奉对象,在《阿弥陀经》中,西方极乐世界是琼楼玉宇,莲池中宝莲盛开,到处是奇花异卉,鸟语花香。人死后灵魂如若往生极乐,则有仙人歌舞奏乐,衣食供养。

此尊阿弥陀佛为典型清代喀尔喀蒙古地区的造像代表。其造型端庄,身躯修长,体态优美舒展,造像亮度与同时期其他地区作品有明显区别,应当遵循了《时轮金刚续》的量度;同时,其衣纹简洁,富有印度萨尔纳特式表现手法的遗风,通过衣物起伏来展现躯体和肌肉的起伏变化;第三,造型挺拔,躯干及四肢肌肉紧实,线条利落明快,体现了早期印度和尼泊尔造像的鲜明特征;第四,其莲座形式独特,高台基且莲瓣扁平,束腰的位置亦高,不仅是整尊造像显得稳定大气,亦在视觉上协调了尊像的比例,使得整体造像更为突出和引人注目。其所展现出的雄健、飘逸、英俊之美感正是喀尔喀蒙古一代宗教领袖一世哲布尊丹巴亲自创造,同时期之作品可参考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文殊像,二者在面容、身躯极为相似,皆为这一风格之代表。



图片

Lot 6673

清乾隆 铜鎏金佛母坐像

H:20.5 cm.

估价:RMB 120,000 - 180,000

图片

此尊佛母像为典型的清代乾隆宫廷造像,其胎体厚重,鎏金澄亮,胸口项链装饰款式非常独特,线条流畅,刻工精细,佛母头部微微上扬,面部神情宁静安详,当胸的说法印和微闭的眼神交会,右手于腿上呈与愿印,传达出一种气定神闲的优雅气质。





图片

Lot 6672

清乾隆 铜燃灯佛坐像

“大清乾隆年造”款

H:16 cm.

估价:RMB 100,000 - 150,000

“过去佛”即为燃灯佛,为释迦牟尼之前的佛,佛经中记载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佛经中将一个宇宙从生到灭称为一个“大劫”,释迦牟尼所在的现世即现在的劫称为“贤劫”,燃灯佛为贤劫之前“庄严劫”的佛。燃灯佛曾预言释迦牟尼的前身在贤劫中将成佛,并向他授记,因而燃灯佛也被称为“过去佛”。
图片
此尊燃灯佛面相饱满,面貌刻画清晰,棱角分明,双目深邃,温和而端详。燃灯佛结金刚跏趺坐,双手于胸前结转法轮印。身披袒右肩式袈裟,衣缘錾刻繁密的花纹,衣纹层迭有致,质感强烈,表现出京造佛像高超的写实技法。仰覆莲座束腰,莲瓣整齐饱满,富有张力,样式极为罕见,中间刻六字楷书年款,底沿较宽且略呈弧形,为典型的乾隆宫廷造像工艺。整尊佛像造型精准,铸造工艺精细,铜质精良沉实,鎏金经长年供奉已部分脱落,但不减其神圣庄严之感。其与六品佛楼小品之样式、工艺极为相似,同一题材燃灯佛可参考北京保利2013年12月5日,编号 6553 清乾隆 六品佛楼燃灯佛,成交价:RMB 1,035,000。

图片

清乾隆 六品佛楼燃灯佛
北京保利2013年12月5日,编号6553
成交价:RMB 1,035,000





图片

Lot 6680

清康熙 木雕漆金罗汉坐像

H:24.5 cm.

估价:RMB 200,000 - 250,000

罗汉又名阿罗汉,意指“一切思惑断尽”,自唐代开始见于各种艺术形式,有16至100名不等。罗汉是佛祖的弟子,公元437年译成中文的《入大乘论》中初次提到十六罗汉。公元653年,玄奘法师将十六罗汉之名详译成中文。
此尊清康熙木雕漆金罗汉像面容冷峻,眉宇间英武俊朗。罗汉双手置于腹前,盘腿而坐。姿态端正大气,大有断除诸漏,而得大自在的状态。身上袈裟自然贴体,包裹于腰身于双膝,状态极为写实。此尊罗汉在制作时采用了如山石般随形且造型独特的底座,为罗汉增加了一种山野修行之趣,给人超凡脱俗之感,与一般的莲花瓣式的底座颇有不同,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图片

Lot 6678

清17-18世纪 铜鎏金上师坐像

H:13 cm.

备注:天津文物公司旧藏

出版:《金铜佛像》文物出版社,Lot48

估价:RMB 100,000 - 150,000

此尊上师像双手结说法印,分别各牵一株莲花开于左右两肩,左右肩莲花中分别立经卷和宝剑。上师面相中正慈祥,神态肃穆。躯体端正挺直,比例匀称。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内穿交领式僧衣。衣纹厚重写实,衣领及袖口、边缘处饰以精美的花纹带。

仰式莲花座,莲瓣浑圆饱满,排列规整,地域风格特征鲜明。整体造型大方优美,制作工艺考究,鎏金工艺精湛,是清代早期藏地造像的精品。从上师背后的经书和剑来看,此尊上师像可能为宗喀巴大师(1357-1419),格鲁派的创始人。






图片

Lot 6684

清 虎牙天珠

备注:大藏家·喜马拉雅天珠艺术收藏

估价:RMB 90,000 - 120,000

天珠对孔长约14.8mm ,珠体最大直径约9.3mm,重约1.7克。珠体呈圆柱形,中间略粗,逐渐向两头收细,两端截平,打磨平直光滑。周身风化纹细密层叠,包浆莹润若脂。珠体表面大部分被蚀染呈漆黑色,其间有乳白色相间的纹饰。两排乳白色纹饰环绕于中部漆黑色纹饰两侧,交错排列,形成两排三角形,从而使珠体中部漆黑色部分形成了“之”字形纹饰,即俗称的至纯“虎牙”纹饰。






图片

Lot 6685

清 莲花三眼天珠

备注:大藏家·喜马拉雅天珠艺术收藏

估价:RMB 225,000 - 250,000

天珠对孔长约18.5mm,珠体最大直径约11mm,重约3.5克。珠体呈圆筒形,直径与对孔尺寸近似,两端截平,打磨平直光滑。周身风化分布细密自然,包浆莹润。珠体两端临近端部各蚀染有一圈纵向黑褐色圆圈纹环绕着珠体表面,中间饰有三组蚀染的黑褐色横向圆圈纹,与上下两排牙黄色纹饰交错排列,形成两排似“山”似“之”字形纹饰,即俗称的至纯“莲花三眼”纹饰。





图片

Lot 6686

清 如意双眼天珠

备注:大藏家·喜马拉雅天珠艺术收藏

估价:RMB 250,000 - 280,000

天珠对孔长约33.5mm ,珠体最大直径约12.5mm,重约7.8克。珠体呈圆柱形,中间略粗,逐渐向两头收细,两端斜向截平,打磨光滑。珠体风化纹分布细密,包浆润亮,略有因表层晶体疏松而形成的沁线与晶体脱落,更增添厚重年代感。珠体表面大部分被蚀染呈黑褐色,色泽深沉,其间有牙黄色相间的纹饰;在珠体两端临近端部位置分别蚀染有一圈牙黄色的纵向圆圈纹环绕着珠体表面,在两条纵向圆圈纹之间的珠体上分别蚀染有两个位置相呼应的横向圆圈纹,即俗称的“眼纹”,其间有两条牙黄色呈“Z”形的蚀线将两个“眼纹”关联起来,形成“对立且统一”的组合关系,即俗称的至纯“如意双眼”纹饰。




图片

Lot 6687

清 双线虎牙天珠

备注:大藏家·喜马拉雅天珠艺术收藏

估价:RMB 405,000 - 425,000

天珠对孔长约28mm ,珠体最大直径约10.8mm,重约4.6克。珠体呈圆柱形,中间略粗,逐渐向两头收细,两端截平,打磨平直光滑。周身风化纹细密层叠,包浆莹润若脂。珠体表面大部分被蚀染呈黑褐色,其间有乳白色相间的纹饰。两排乳白色纹饰环绕于中部黑褐色纹饰两侧,交错排列,形成两排三角形,从而使珠体中部黑褐色部分形成了“之”字形纹饰,且在珠体两端临近端部位置分别再蚀染有一圈乳白色的纵向圆圈纹环绕着珠体表面,即俗称的至纯“双线虎牙”纹饰。






图片

Lot 6688

清 双眼眼中眼天珠

备注:大藏家·喜马拉雅天珠艺术收藏

估价:RMB 660,000 - 680,000

天珠对孔长约32.4mm,珠体最大直径约10.9mm,重约5.68克。珠体呈圆柱形,中间略粗,逐渐向两头收细,两端截平,打磨平直光滑。周身风化纹细密层叠,包浆厚润。珠体表面大部分被蚀染呈黑褐色,在珠体两端临近端部位置分别蚀染有一圈牙黄色的纵向圆圈纹环绕着珠体表面,在两条纵向圆圈纹之间的珠体上分别蚀染有两组横向位置相对应的圆圈纹,此种双圈层套的横向圆圈纹,即俗称的至纯“眼中眼”纹饰。




图片

Lot 6689

清 对眼双眼天珠

备注:大藏家·喜马拉雅天珠艺术收藏

估价:RMB 1,100,000 - 1,200,000

天珠对孔长约32.3mm,珠体最大直径约11.5mm,重约6.16克。珠体呈圆柱形,中间略粗,逐渐向两头收细,两端截平,打磨圆润光滑。周身风化纹细密层叠,包浆宝光内蕴。珠体表面大部分被蚀染呈漆黑色,在珠体两端临近端部位置分别蚀染有一圈牙黄色的纵向圆圈纹环绕着珠体表面,在两条纵向圆圈纹之间的珠体上分别蚀染有两个位置相对应的正圆圈纹,即俗称的“眼纹”,其余再无修饰,可谓极简设计与极端对立颜色的完美统一,即俗称的至纯“对眼双眼”纹饰。其“眼纹”几乎与珠体等宽,颇为硕大有神,且品相完美,识者宝之。






图片

Lot 6690

清 虎纹达洛天珠

备注:大藏家·喜马拉雅天珠艺术收藏

估价:RMB 1,400,000 - 1,600,000

天珠对孔长约20.5mm,珠体最大直径约17mm,重约7.56克。珠体呈圆筒形,直径与对孔尺寸几乎等值,两端截平,打磨平直光滑。周身风化纹细密层叠,包浆莹润若脂。珠体表面大部分被蚀染呈黑色,在珠体两端临近端部及中部分别蚀染有一圈纵向黑色圆圈纹环绕着珠体表面,形成了两组牙黄色纹饰环绕于中部黑色纹饰两侧,交错排列的“之”字形纹饰,如同两组“虎牙”纹饰,即俗称的至纯“达洛”纹饰。重量超过7克的达洛天珠非常罕有,且本品颜色品相俱佳,殊为难得。





图片

Lot 6691

清 金刚杵六眼天珠一对

备注:大藏家·喜马拉雅天珠艺术收藏

估价:RMB 2,800,000 - 3,000,000

天珠成对,一颗对孔长约31.5mm,珠体最大直径约11.2mm,重约5.69克;另一颗对孔长约31mm,珠体最大直径约10.5mm,重约5.12克。珠体呈圆柱形,中间略粗,逐渐向两头收细,两端斜向截平,打磨光滑。珠体周身风化纹绵密,包浆厚重,红点密布,略有因表层晶体疏松而形成的脱落与色沁。珠体表面大部分被蚀染呈深褐色,其间有乳白色相间的丰富纹饰;在珠体两端临近端部及中部分别蚀染有一圈纵向圆圈纹环绕着珠体表面,在三条纵向圆圈纹之间的珠体上分别蚀染有三组横向菱形纹,即俗称的“佛眼纹”,两个“佛眼纹”一组,竖观则形如藏传佛教法器“金刚杵”,即共三尊金刚杵于一珠。菱形的“佛眼纹”与深褐色部分的山形梯形纹饰,形成了既对称统一,又丰富华丽的图腾,即俗称的至纯“金刚杵六眼”纹饰,藏语亦称为“多吉”珠。且成对保存,品相颇佳,尤为殊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