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利。除了太阳阳明合病可以出现下利,太阳少阳合病的时候,同样可以出现下利。 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条文也没有太多症状,主症是下利。以方测证来看,以黄芩为主药,黄芩苦寒清热坚阴止利,芍药、甘草、大枣属于益气养阴,因此属于热性下利。结合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甚至乌梅丸的寒热错杂的下利,可以发现黄芩、黄连、黄柏是热证下利的主药,起到苦寒清热、坚阴止利的作用。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石汤和葛根芩连汤一样,都是太阳阳明合病,而且麻杏甘石汤的主症也是“汗出而喘”。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解表和清热的角度不同,麻黄的解表力量大,同时后世认为有宣肺的作用,同时生石膏辛寒,在于无形之热,因此麻杏甘石汤的症状更多在于热邪迫肺的喘。而葛根芩连汤的葛根解表力度弱,黄芩黄连苦寒坚阴,所以葛根芩连汤除了汗出而喘,更多在于阳明下利,偏于里证。 总结:《神农本草经》认为葛根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葛根是解表发汗的,治疗太阳病,只不过葛根相对麻黄桂枝而言,质润,平和,也被称之为解肌。所以有学者总结葛根的四个功效:止渴,解酒,发散表邪,发痘疹。方有六经的归属,同样药物也有六经归属,比如生石膏、大黄归属于阳明病范畴,附子、桂枝、干姜、吴茱萸归属于阴证范畴,而麻黄、桂枝、葛根归属于太阳病范畴,其中桂枝较为特殊,既有解表作用,也有温阳作用。麻黄辛温发汗力量大,而葛根甘平偏润,解表发汗力度偏弱,同时有一定的生津润燥清热作用。葛根的类方有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芩连汤。 太阳阳明合病的时候,属于阳证的合病,正气不虚,假若出现下利,若里证并不急迫,表证重,可先解表,如葛根汤。 表解了,人体的里证一定程度上能够恢复甚至痊愈。若呕,属于水饮所致,加半夏。 如果太阳阳明合病,下利的里证急迫,而表证相对轻,就变成了葛根芩连汤。此时的清热,就不用生石膏,需要用黄芩黄连的苦寒来达到苦寒清热、坚阴止利的目的。 同时要注意葛根芩连汤和麻杏甘石汤方证的鉴别。 |
|
来自: 风声之家 > 《便秘、泌尿、失禁、腹泻、肛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