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 杨建国//村里来了北京知识青年(上)

 后稷魂 2023-06-23 发布于山西

2023年

6月23日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农历五月初六  星期五

村里来了北京知识青年

(上)

稷山 杨建国

就在六八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东渠村突然来了二十二个北京学生,他们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六个男生,十六个女生。他们到稷山的一千余人,头一天在北京坐火车,天亮时到了侯马,再坐卡车走四十公里到了稷山露天剧院,进行分配,由各村来人领回去。

东渠村来了五辆马车,每个队一辆,将学生们拉到村子里,住在梁石锁家一个四合院里,村里派有专人做饭,并有一个大队干部担任学生们的指导员,负责管理他们的衣食起居,负责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兰虎堂、刘国良都当过他们的指导员,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学生们到村里后,都分配到各个生产队。一队一个男生是张福全,女生有郭新梅、邱洪荣、李月明;

二队一个男生梁德华,女生有刘淑珍、贾慧欣、李雨生;

三队一个男生陈文龙,女生有李秀英、刘俊荣、张淑慧、张静;

四队也就是我们队,一个男生陆海,女生有王慧敏、杜振玲、苏兰英;

五队两个男生王铁良、白希纯,女生有陈淑琴、刘淑英、赵淑杰,后来,北京中医院支援稷山医院的医生子弟叫余云泽也到了五队。

学生们休息了两天就与社员们一起劳动了,他们刚从北京的城市来到农村,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用水要自己到水井去挑,刚开始扁担压在肩上,不会自己调节,掌握不了平衡,挑水很吃力。吃饭的伙食,尽管村里尽可能照顾,但比起北京来还是不适应。干农活时,社员们手把手的教,他们很快就适应了,也可与社员们一样,开始挣工分了。

他们六九年的春节都没有回北京,在村里与社员们一起过春节,大年初一,农村人都穿着新衣服,与平时的精神面貌不一样,同学们感到很惊讶。记得我在初一时,穿着我妈给我做的一身黑色的土布棉衣棉裤,杜振玲惊讶的说,你也穿新衣服了?

当时,东渠村各个生产队经济情况不一样,按四队、五队、二队、一队三队排序,但相差不大。我们四队可以分红达一元/劳动日,分红少的队也可以达六——八毛/劳动日。同学们干一年,也就是六九年底分红时,都可以分到一百五十元左右,陆海头一年回去,拿自己挣的钱买了一块手表。

七0年春节,同学们头一年回北京过春节,是同学们最惬意的事,也是盼望已久的事。回去时将生产队分得红枣(当然了,还有平时自己偷着摘回来)、棉花、绿豆、花生都背回去,差不多近百十来斤,女生大都托运了,男生都是自己背回去的。学生们回来的时候每个人都给乡亲们带了好多东西,肥皂、胶鞋、布料、衣服等生活日用品。

到了七0年的春天,由于各队的作息时间不一样,学生们的集体食堂就解散了,以队为单位自己开伙,这样虽然劳累一些,但可以自己调剂伙食。我们队是陆海主厨,杜振玲摘菜、王慧敏专职拉风箱,苏兰英打杂并兼职评说。

杨建国 稷山东渠村人。67年入伍参军铁道兵,中铁十二局厦门公司总经理。现退休。现担任厦门南平、四川等电厂董事长。现居厦门。

顾问:赵永刚  安新明
制作发刊:薛前发
协助制作:焦云竹  葛丽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