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观念

 求是1025 2023-06-23 发布于山东

一般认为,教育观念是人们基于对儿童、青少年发展和教育的认识而形成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属于人们对教育对象和教育问题的主体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某些行为意向。本质上,教育观念是教育的内隐观念,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本质、功能、活动方式和效果等的综合性观点。这种综合性观点包含教育活动主体的认知图式,因为教育观念的首要特征就在于它是每个人所独有的认识的产物与表征。

教育观念属于观念意识或认识范畴,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依据其表现形式不同,教育观念可分为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理论与个体教育观念。教育指导思想,指从宏观上对教育实践具有方向性、指导性、政策性的教育思想,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和国家兴办教育的根本性质、方向、目的与任务。教育理论,指在教育实践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理性认识,是一种较为系统的、以理论体系呈现出来的教育思想。个体教育观念,指教育者和其他人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和认识,其表现形式就是各种个体的、具体的教育观点。

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表现,有不同的形态。一般认为,理论形态与社会心理形态的教育观念是其两种基本的形态表现:理论形态的教育观念,一般以学说和理论等形式在教育论著中表现出来;社会心理形态的教育观念,则主要体现在社会公众的个体意识与社会群体意识中。

教育观念的结构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核心性的、决策性的教育观念,主要指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功能观;另一部分是边缘性的、操作性的教育观念,如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观、教师观、学生观等。

由以上论述可以发现:①教育观念的形成一定有相关的指涉对象,不管是教育活动还是有问题的教育对象等。②教育观念的形成在涉及主体性的同时,也具有客观性,因为它是一种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教育观念的形成具有能动性,这个过程涉及人的思维加工。④教育观念既关涉现在的教育事实,又可能是一种对教育未来进行想象的认识。⑤教育观念既可以是系统的,又可以是零散的。

从性质来看,教育观念可分为科学教育观念与非科学教育观念。科学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正确认识,对教育和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非科学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歪曲反映,对教育和教师的发展会产生阻碍作用。从主体来看,教育观念可分为个体教育观念与群体(或社会)教育观念。个体教育观念反映的是某一个体(如教师个体)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它往往是一种经验总结性的、自发的精神状态。在同一时代和社会环境下,个体教育观念往往会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群体(或社会)教育观念反映的是某一社会总体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一般或共性的认识。从范围来看,教育观念可分为广义教育观念和狭义教育观念。广义教育观念指人们对所有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认识,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狭义教育观念指由人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或核心问题的认识而产生的教育观念。广义教育观念虽然比较全面系统,但不如狭义教育观念具体深刻。因此,在教育观念体系中,狭义教育观念处于核心地位。从层次来看,教育观念可分为宏观教育观念和微观教育观念。宏观教育观念指人们对宏观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理性认识,关涉教育的全局性问题;微观教育观念指对教育领域的某一方面或环节的具体问题的认识,关涉教育的局部性问题。从时态来看,教育观念可分为传统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传统教育观念指过去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并流传、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指适应现代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而形成的教育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