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话丨动漫·中华文化符号与形象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06-23 发布于山东

我国是当今世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与我国广袤的地理空间、悠久的历史有关。在中国大地上,各民族共生共存,形成了五大语系、130多种语言、近40种文字以及十大汉语方言和众多的方言土语,构成五彩斑斓的语言文化景观。


语言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增进情谊的纽带。同一种语言、来自故乡的声音,都承载着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贺知章的诗说:“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这种特定的语言,表达了浓厚的乡情乡思,起到了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作用。比如,客家人即便到了海外也不忘乡音,牢记“宁舍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古训。

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和谐共存,多样的语言语种,反映了中国话同源共生、和而不同,成就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大格局。比如,藏族《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蒙古族《江格尔》,这三大英雄史诗就是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成为全世界的宝贵遗产。

由于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自然形成了语言文化的相互融通。比如,西藏昌都偏僻的藏族村寨里,一些村民却能听懂“西南官话”,这是因为茶马古道的桥梁作用,使“西南官话”成为沿线多民族的共通语言。

我们的日常语言里,各民族词汇的相互借用比比皆是。像傣语音译的 “西双版纳”,满语音译的“沙琪玛”,藏语音译的“哈达”“拉萨”,蒙古语音译的“胡同”等。许多民族乐器的汉语称谓也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如“琵琶”“唢呐”等。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另一方面体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共同语的现实需求。

中国人寻求共同语的努力,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春秋时期,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到汉代被称为“通语”;到明代被称为“官话”;辛亥革命后则被称为“国语”。说普通话,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如果说家乡话牵引我们走向回家的路,那么普通话则让我们走向更远处。无论是家乡话还是普通话,都是中国话,都是我们世代相承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我们对家乡与祖国最深沉的情感。



来源:中国民族报新媒体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