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春游回来全身起疹子?这些征象儿科医生要注意!

 竹林听雨一梁濛 2023-06-23 发布于浙江
春夏是出游的好季节,很多家长可能会带孩子去露营或者郊游,风吹日晒,接触各种各样的花粉等过敏原,也难免遇见昆虫叮咬。

这些疾病可能引起什么样的皮肤改变?门诊应该如何识别和处理?本文将大致作出总结。

1

虫咬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昆虫叮咬有关,好发月份同昆虫的活跃季节及环境相一致。

图片

图源:https:///papular-urticaria/

临床表现

典型皮损多为发于躯干、四肢身侧的群集或散在的略带纺锤形的风团样丘疹,绿豆至花生米大小,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疱,新旧皮损常同时存在,剧烈瘙痒可影响睡眠,搔抓可引起继发感染,一般病程约 1~2 周,皮疹消退后可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

皮损特点

(1)可表现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周围无红晕,成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有的皮疹为较硬的粟粒大丘疹搔抓后呈风团样肿大,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

(2)一般幼儿患者红肿显著,并有大疱,常有剧痒而影响睡眠。搔抓可引起继发感染。皮疹经 1~2 周消退,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但有新疹可陆续发生使病程迁延较久。

图片

局部用药

(1)局部治疗:可外抹炉甘石洗剂,生理盐水外敷,每次 10~20 min,2~3 次/日;

(2)出现瘙痒(明显)症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2~12 岁儿童,体重>30 kg,10 mg Qd,体重 ≤ 30 kg 5 mg Qd),0.05% 地奈德乳膏外涂,如继发感染应及时给予外用抗生素。

2

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一种很常见的小飞虫,已知全世界有 58500 多种)皮炎是由隐翅虫体内强酸性毒素渗入皮肤所致的皮肤急性炎症,好发于暴露部位。

图片

图源:https://www./paper/Paederus-dermatitis-in-Najaf-province-of-Iraq.-Al-Dhalimi/25a2bd097bbb570725e980e2f10f0cc3bf0c5076

临床表现

典型皮损为条索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好发部位位于面、颈、四肢、躯干等暴露部位。

皮疹特点

(1)主要表现为成片的红斑,往往形状不规则,呈点状、条索状,亦可出现丘疹、水泡,甚至脓疱;

(2)有明显的瘙痒和烧灼感,用手抓挠之后,即可引起新的皮肤损害,如严重者可伴有附近淋巴结常常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若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皮疹消退后容易留色素沉着。

处理

(1)多见于南方地区,如停留在皮肤上,如果被拍死,其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毒素而引起皮肤急性炎症反应(可吹去皮肤上的隐翅虫或用手指拨落);

(2)如出现皮炎,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擦洗,也可用皮质类固醇膏剂,如并发感染,可配合使用抗菌素药膏;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3)如有感染、糜烂渗出,可给予 1:5000 高锰酸钾湿敷(注意不能高浓度反复多次使用);

(4)隐翅虫皮炎早期瘙痒明显易被误诊为过敏性皮炎,如果不祛除皮肤上的毒素,单纯使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软膏和口服抗组胺药疗效不佳,皮损会继续加重,在临床诊疗时,第一步应尽快去除皮肤沾染的毒素(可使用 0.9% 生理盐水冲洗),后续才是抗炎、抗感染等治疗,且诊疗过程中要详细询问病史,避免误诊的发生。

3

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又称日晒伤,是由过量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导致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表现为肿胀、水疱、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疼痛和/或瘙痒症状。

图片

图源:https://www./2015/07/21/schoolboy-suffers-severe-sunburn-school-trip-salford_n_7839082.html

临床表现

最易出现日晒伤的部位为胸背部、四肢、面颈部及手足背部,根据皮肤反应的轻重可分为一度和二度晒伤。

图片





* 注:

即时性红斑指于照射时或照射后即刻出现的微弱红斑反应,数小时内消退;

延迟性红斑指在照射后 4~6 h 后出现的红斑反应,并逐渐增强,12~24 h 后症状达到高峰,3~7d 后红斑及灼热感逐渐消退,4~7d 后皮肤科出现脱屑及色素沉着;

严重日晒伤症状通常不会即可出现,而是发生在日晒后的 12~24 h 内。[1]



局部治疗

(1)日晒伤后应尽快给予冷湿敷(如生理盐水、硼酸溶液及 2.5% 吲哚美辛溶液等),或予以局部冷敷剂、冷凝胶等,如形成皮肤大疱,则应抽出疱液、保持疱壁完整,避免感染,已破裂的水疱应保持清洁,并使用湿性辅料覆盖创面;[2]

(2)日晒伤后局部外用糖皮质及激素药膏可以缓解红斑及局部皮肤充血 [3],抑制日晒后色素沉着;[4]

(3)局部外用 NSAIDs 可有效缓解日晒伤症状,可选用 2.5% 吲哚美辛溶液,患处湿敷,2~3 次/d;

(4)日晒伤,特别是达到二度晒伤的患者,其晒伤创面可外用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促进受损皮肤屏障结构的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凝胶制剂、喷雾剂或冻干制剂可直接应用于创面,必要时可使用无菌纱布或敷料湿敷过夜 [5]

4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是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图片

(胆碱能性荨麻疹荨麻疹)

图源:https://www./articles/320916


图片

(寒冷性荨麻疹)
图源:https:///topics/cold-urticaria

图片

(人工性荨麻疹)
图源:https://greenkidsdoc./2018/05/24/physical-urticarias-rare-causes-of-hives-you-should-be-aware-about/

图片

(压迫荨麻疹)
图源:https:///topics/pressure-urticaria

临床表现


(1)除风团外,约 20% 的荨麻疹患者伴发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位于皮肤深层或黏膜部位的水肿,多见于皮肤较为松弛的部位,如眼睑、口唇及外阴等,常有刺麻、烧灼或胀痛感;

(2)血管性水肿的存在往往预示荨麻疹并且较重,病程较长。

(3)荨麻疹的定义分类

图片


治疗

(1)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也是治疗儿童荨麻疹的一线选择;

(2)6 个月以上的患儿推荐选择西替利嗪滴剂、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3)6 个月以下的患儿因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原则上慎用抗组胺药物。

图片


汗疱疹

汗疱疹又称为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的皮肤湿疹样反应,起病较急,多数表现为手掌、手指侧缘、足底及足趾侧缘对称性分布的圆形成簇深在小水疱,可伴瘙痒及灼痛。

图片

图源:https://en./wiki/Dyshidrosis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为手掌、手指侧缘、足底及足趾侧缘对称分布的米粒大小深在性小水疱,疱液多清亮,偶尔浑浊,水疱干涸后脱皮,常伴瘙痒及灼痛。

皮损特点

(1)典型皮损为双手足掌跖、指趾屈侧、指间弥漫分布的深在性小水疱,针头至米粒大小,疱壁厚,疱液透明,瘙痒或灼痛,伴手足多汗,无明显炎症反应;

(2)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约 2~3 周后可吸收干涸形成脱皮,露出红色薄嫩的新鲜表皮,此时有疼痛感。病程持续数周或数月,可自愈,但易复发。

局部治疗

(1)糖皮质激素:为一线外用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局部使用糠酸莫米松治疗;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严重的汗疱疹患者,根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短期口服泼尼松可迅速起效;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试验表明他克莫司治疗手部汗疱疹的疗效与糠酸莫米松相当,两种药物治疗 2 周后 DASI 均下降约 50% 。但是与糠酸莫米松相比,他克莫司治疗足部汗疱疹的疗效不佳,可能与足部皮肤角化过度导致他克莫司无法渗透有关。[6]

5

摩擦性苔藓样皮疹(沙土性皮炎)


摩擦性苔藓样疹,多认为与机械性刺激、日晒、病毒感染有关。

图片

图源:丁香园论坛


临床表现

该病好发于手背、手指伸侧及手腕,较少累及前臂、上臂及下肢,但手掌、手指屈侧均不累及,常呈对称性分布,周围无水疱。

皮损特点

(1)皮损多数发生于手背近腕部,1 周后波及手背,且主见向前臂扩散,2 周后可向下肢外侧扩散,部分病例可泛发全身(自体敏感性皮炎样);

(2)初发皮损为皮色、圆形、直径 1~3 mm 大丘疹,平顶或圆顶,散在分布,皮损时可无自觉症状;

(3)以后随皮损增多,丘疹可成群或融合呈苔藓样,表面可有细糠状样鳞屑,皮损色泽变红,出现瘙痒,泛发全身者瘙痒剧烈;

(4)本病可能有自限性,自然病程 6~8 周,偶有复发。

局部处理


(1)局部治疗:可外抹炉甘石洗剂,每次 10~20 min,2~3 次/日;中低效糖皮质激素类(糠酸莫米松、0.05% 地奈德乳膏等)乳膏外涂;

(2)出现瘙痒(明显)症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2~12 岁儿童,体重>30 kg,10 mg Qd,体重 ≤ 30 kg 5 mg Qd)等口服。

本文审核专家:

图片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作者:李晓鹏
策划:张洁;排版:乔茵

投稿:zhangjie4@dxy.cn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查看):
[1] Severe sunburn [J]. Nursing, 2014, 44(7):35.DOI:10.1097/01.NURSE.0000450380.29471.44.
[2] Dowd MD.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ediatricSunburn[J]. Pediatr Ann, 2019, 48(6): e213‑e214. DOI:10.3928/19382359‑20190520‑02.
[3] Hughes GS, Francom SF, Means LK,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s of oral nonsteroidal drugs and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in the therapy of sunburn in humans[J]. Dermatology, 1992, 184(1): 54‑58. DOI: 10.1159/000247500.
[4] Takiwaki H, Shirai S, Kohno H, et al. The degrees of UVB‑induced erythema and pigmentation correlate linearly and are reduced in a parallel manner by topic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J]. J Invest Dermatol, 1994, 103(5):642‑646. DOI: 10.1111/1523‑1747.ep12398276.
[5]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激光医疗美容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激光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激光亚专委会.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光电术后及皮肤屏障修复中应用的共识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 12(6): 321‑323. DOI: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90601.
[6] Schnopp C,Remling R,Mohrenschlager M,et al.Topical tacrolimus ( FK 506) and mometasone furoate in treatment of dyshidrotic palmar eczema: a randomized,observer-blinded trial[J].J Am Acad Dermatol,2002,46 ( 1) : 7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