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名医总结:风温病的主要症状,辨治用药大法

 新用户7198kM7p 2023-06-24 发布于上海



中医书友会
第355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久病重症,方中每一两味药的进退加减,都颇具分寸,非深于临床者不易体会其中甘苦。这篇是临证经验丰富的医者写出来的关于风温的干货满满的文章。

医论医话二则之风温的

主要症状和辨治用药大法

作者/吴承忠

简介:吴承忠,1901~卒年不详,字篆丹,号适庐。  自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一直从事中医临床,为景德镇名医,于温病证治常有创新独到之处。

1、风温的症状与治则

我们所称的风温症状,主要是指发热不恶寒,头痛或胀,口渴(初起一、两日亦有微寒不渴者),或咳嗽胸,或两胁引痛。

不问有汗无汗(因无汗不能强发汗,有汗亦不能止汗),初步用药大致相同,均采用宣肺通络的治疗方法。肺位最高,所谓华盖,脏娇质嫩,病气上升,火势炎上,容易受邪。有咳嗽固宜清肺,不咳嗽也不能离开清肺药

  • 常用药味及禁忌

拟用药味如:桑叶、菊花、黑郁金、牛蒡子、南杏仁、浙贝母、全瓜蒌、苏薤白(此味分量宜较轻)、丝瓜络、冬瓜仁、生甘草等,前胡、连翘亦可酌加。口渴引饮者加鲜芦根、天花粉;咽痒或痛,加白射干;因风温忌升提,我常少用桔梗。

风温初起多咳嗽,常伴有胸板胁痛,忌用苦重之药,柴胡、香附、旋复花、牡蛎等味也不宜用。因柴胡嫌其升,香附嫌其温,旋复花嫌其降,生牡蛎嫌其涩。认为黑郁金、牛蒡子、瓜蒌、薤白等通络宣痹,颇具功效。肺络宜通,咯痰易出,则胸板胁痛自除。

  • 风温变证的治疗

倘或痰中带血,则南杏仁宜改北杏仁加川贝与浙贝母各半并用,更加白茅根、银花藤、茜草根之属(茜草根分量不宜重),其薤白可除去

倘或病太重,或初起失治,而逆传内陷,神昏谵语,此时则非牛黄清心丸(旧时选用广东陈李济制品)不能开关透邪,或安宫牛黄丸清营涤痰,开豁灵巧。

又或发斑发疹,已现未透防陷则非紫雪丹(旧时选用北京同仁堂制品)不能化斑托邪,透经走脏。

2、温病中后阶段重视清热存津

再者温病在治疗上,清热存津,实为一个重要手法,尤其是温病过程中的中后阶段,更需要存阴救液。温病养胃阴较易,养肺阴较难,养肾阴更难。应如何在温病重症开始时期,即邪正消长之间,权衡缓急,作未雨绸缪之计,是医者应考虑的要点。

  • 脉、舌验津伤

养阴不可过早,过早则滋腻留邪。如大部分病邪已退,脉象细数,则宜酌予养阴。叶氏所谓“细为脏阴之亏,数为营液之耗”,此二语深得阴虚脉象的精髓。更须验之于舌,若舌苔薄而红,或鲜艳如朱,是邪退津伤的确征

若舌无苔,光红如镜,扪之毫无润泽,更宜大剂养液生津,放手大胆,切莫延迟,迟恐津液难复,变症丛生,或肝风内动,颔摇肢颤,或静默如寐,油尽灯灭。

至于剂量的大小,药味的多寡,视服药后的舌质色泽润枯而定。更有一种嫩红舌苔,或舌畔有凹凸齿痕,净无浮垢,扪之微润,其红亦不甚鲜绛,此则气阴两虚之症,须兼益气,即所谓气至津生。

总之温病重症,初起防其逆传内陷,中后阶段防其劫液动风。

  • 养阴方药之加减

养阴方剂中,不妨参以制肝之品,病渐退或兼以和胃之药

制肝药如:生石决明、生左牡蛎、生青龙齿等,钩藤、白芍亦可加入,已有抽搐动风见端者非羚羊角尖不可。

养阴生津如:生地(有时熟地并用)、元参、麦冬、玉竹、石斛、知母等。有痰佐以天竺黄、川贝母。如大便结,络中有痰热,宜酌加甜竹沥。

和胃佐以鲜稻露、糯稻根须、谷芽、粳米等。

养气阴则吉林参须、西洋参、苏条参(有时用米炒)、潞党参等审慎选用。生、炙甘草、朱砂拌茯神亦可随症加入。

服药的轻重多少,视脉象舌苔的转变,和大便溏结为衡。如大便干结,可去牡蛎而加麻仁;大便溏稀,可去知母而加重牡蛎、石斛份量。大凡久病重症,既已明显,辨治无差,而一方中每一两味药的进退加减,也颇具分寸工夫,非深于临床者不易体会其中甘苦。

3、温证病后成痿的经验方

我有家传治痿方,能治温热病后足癖不能行,或因温证误服桂枝等辛温太过成痿者,颇见效果。近四十年的临证过程中,我依照剂量使用,从未失败。

但要耐心连服,勿以方药平淡而忽视,少则40剂左右,多则80剂左右,鲜不愈者。方名“布精起痿汤”(取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之意)。

布精起痿汤药味:
肥玉竹9克,天门冬5克,麦门冬5克,怀牛膝5克,淮山药5克,
炙黄柏3克,蒸白术5克,白茯苓5克,炒薏仁9克,炙甘草3克。

方中白术要蒸,兼饭气而减其燥;黄柏要炙,借蜜甜而和其苦,以苦能化燥之故。切勿认为此方分量太轻,其实药味入胃,能化精输布,调节机能,濡煦血气。并不是药一入口,即刻变为气血精液,岂能以重为务?病深日久,必须加重份量,亦宜照此比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