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随州市人民政府-随州文化】 近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北文物保护宣传展示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在湖北大冶市举办。随州企业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原件复制的曾侯乙编钟,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藏品惊艳亮相,向世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商周时期,铜绿山的铜矿料开采后被冶炼成铜锭,经过“随枣走廊”运往中原(河南)和关中(陕西)地区。曾侯受命周王朝分封于随扼守“锡行金道”的主线路,承担着保护、控制、运输、管理南方铜、锡资源的职责。曾随匠人利用丰富的铜、锡矿料,制作出包括曾侯乙编钟在内的数万件青铜器,在技术上奠定了曾随南方工业文明中心的地位。 曾侯乙编钟复制考验着当代匠人的技术。我市国家级非遗“青铜编钟制作技艺”传承人、“荆楚工匠”项绍清从事编钟复仿制工作30余年,带领随州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公司的团队潜心研究、苦磨技艺,采用古代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方法,最终探索出了青铜编钟全套制作工艺流程。2021年,“青铜编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项绍清介绍,这是我市企业首次1:1复制曾侯乙编钟,实现了重大突破。全套65件编钟运用“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选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出品铜金属材料进行科学配比,按1:1比例复仿制而成,并采用国家专利技术“一钟双音”校音技艺进行科学校音,达到与原件编钟媲美的音准、音色和音质,共耗时2年。其中,钟体2828个错金铭文共耗费3公斤黄金(千足金),均采取传统错金工艺抽丝拉线逐字镶嵌,熠熠生辉。 目前,该套编钟放置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的展览显著位置,吸引八方游客到此参观欣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