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为什么没有征服缅甸?

 荷塘斋LLX 2023-06-24 发布于湖北

01

缅甸这国家,一直默默无闻。

直到唐晚期,一个叫“蒲甘”的国家开始兴起。

到北宋中期,蒲甘王朝统一缅甸各地,建立第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忽必烈灭南宋之后,派使者要求缅甸臣服于大元,做大元的小弟。

没想到缅甸国王处死使者!

这能忍?

忽必烈一声令下,把缅甸打得屁滚尿流,缅甸国王仓皇跑路。

蒲甘王朝至此灭亡。

到嘉靖年间,东吁开始崛起。

后逐步统一缅甸,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二个强大的封建王朝——东吁王朝。

开始和明朝争夺三宣六慰的地盘。

明朝对云南的治理,分为两个部分:

1、一部分直隶于云南布政使司衙门,设立府州县;

2、另一部分属于云南外夷衙门管辖,设立宣慰司。管事儿的是世袭土司,明朝不派官、不驻军,不干涉内政。这种羁縻模式的土司政权一共有三个宣抚司和六个宣慰司,号称三宣六慰。

万历年间,经过张居正改革,大有中兴之势,把东吁王朝打得屁滚尿流,曾打下东吁首都阿瓦。

可随着明朝国力日衰,渐渐就顾不上云南这一摊儿了。

东吁终于把六慰吞下去了大半。

只剩下车里宣慰司(今云南西双版纳)还留在明朝版图内。

东吁王朝还干趴了暹罗(泰国)和老挝,成为了东南亚的无可争议的霸主。

02

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年),东吁王朝扑街。

经过若干年的混战,一个叫雍笈牙的大牛再次统一缅甸,建立贡榜王朝。

贡榜王朝刚统一了缅甸,马上开始了四面扩张,先灭老挝,再吞暹罗,印度东部也砍下一片。

贡榜王朝就开始挑衅起邻居清朝来了。

前面说了,东吁王朝和明朝打了几十年,最后只剩下了一个车里宣慰司还留在中国版图内。

因此贡榜王朝起来以后,不断派兵骚扰车里,一会要车里土司向缅甸缴纳“花马礼”,一会要车里土司提供民夫,一会要车里土司给缅甸军队提供粮食。

车里土司只好向云南官府报告,请大清给自己做主。

这时候的云贵总督是刘藻,翰林出身,学问一流,但完全不懂打仗,根本不想惹事儿。

而且大清当时正忙着平定西域,消灭准噶尔汗国,无力管西南边陲的事儿。

所以,缅甸不断骚扰车里时,刘藻总是选择息事宁人,最多派人去跟缅甸方面打个招呼,让他们注意一下,别闹得太过了。

向朝廷报告说,是缅甸的盗贼越界掠劫。

越这样,缅甸人就越兴奋,渐渐有了一种“大清好欺负”的感觉。

03

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甸已经不满足于骚扰勒索了,公然派兵入侵车里,并一举攻占了车里首府景洪。

接着又继续深入,攻占了思茅,逼近了普洱府城。

同时给云南官府送去了一封信,宣布车里土司已经“自愿”加入了缅甸,现在,车里属于缅甸领土了。

到了这个时候,再不开片是不可能的了。

刘藻慌了手脚,匆匆忙忙派三千绿营兵去支援普洱府,结果中了埋伏,损失了好几百人马。

这下,车里的盖子终于捂不住了。

刘乾隆知道了这事儿,大怒,马上把刘藻革职查办,另派陕甘总督杨应琚接任云贵总督。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二月,杨应琚到了云南上任。

三月开始,对车里展开了反攻。

缅甸人一看清军人多,于是把车里抢掠一空,房子烧光,然后撤回了缅甸境内。

杨应琚一看:真他妈怂啊!这还等什么?趁势反击过去,咱也过过开疆拓土的瘾!

六月,杨应琚来了个三路反击:

北路出铁壁关直扑蛮莫;

中路渡滚弄江进木邦;

南路出车里夺取缅甸的孟艮。

三路清军共一万四千人。

但杨应琚一张嘴就变成了“五十万大军,一千门大炮”。

04

此时的缅甸主力部队在打暹罗,中缅边境上缅军兵力不多。

因此当“五十万”清军三路压来的时候,缅甸人不免肝儿颤。

很快,边境地区的蛮莫、木邦和孟艮三个土司宣布归顺大清。

杨应琚很开心,马上向乾隆飞书报捷,把自己的指挥说得天花乱坠,把缅甸说得不堪一击。

乾隆被他一忽悠,也乐坏了,马上任命老杨为征缅全权大臣。

可老杨根本没想到,缅甸的军事实力远不是他想的那么弱,相反,是个军事实力极其强悍的存在。

不但拥有东南亚传统优势兵种——战象,还拥有从欧洲人手中购买的大量燧发枪,论技术水平,超过清军当时装备的火绳枪整整一代,火器先进程度甚至超过当年的准噶尔汗国。

清军主动出击之后,缅甸国王孟驳马上从暹罗调回一万人马进行反击。

九月,一万缅军部署到位,又纠合了当地忠于缅甸的土司武装数万人,开始向清军发起猛烈进攻。

很快,清军就为老杨的麻木自大付出了代价。

战斗首先在蛮莫土司下属的新街展开。

蛮莫土司在四月归顺大清之后,老杨即派了几百名绿营兵进驻新街。

缅军集中三千多人围攻新街,众寡悬殊,清军很快被打到扑街,全部撤回了中缅边境的铁壁关里面。

你以为有雄关护体就没事儿了?

缅军一边在铁壁关正面设立营垒和清军对峙,一边派了部队沿伊洛瓦底江北上,从戛鸠方向向东攻击中缅国境。

清军注意力都在铁壁关一线,对北边毫无防备,结果被缅军迅速攻下万仞关、巨石关,抄了铁壁关的后路。

铁壁关的清军被包了饺子,只得下令回撤。

缅军攻破铁壁关,兵锋一直深入到户撒、陇川。

这下老杨慌了手脚,仗打成这样,怎么向皇上交代?

没办法,只好讳败为胜,说自己如何如何杀伤缅军过万,力保国土不失。

可纸哪能包住火?

一道圣旨下来,赐老杨自尽。

05

连续两任云贵总督都扑了街,乾隆这才开始重视起缅甸来。

觉得老刘和老杨都是文官出身,不会打仗,这才吃了瘪。

还是得调个会打仗的人去云南。

他决定把伊犁将军明瑞调去当云贵总督。

为什么调明瑞去?

首先,明瑞政治上绝对过硬——他的叔叔是当朝的大学士、乾隆最宠信的“宰相”傅恒;他的姑妈是乾隆的原配老婆富察氏皇后。

其次,明瑞当年跟着大军西征准噶尔,先平阿睦尔撒纳、再平回部霍集占,可谓战功赫赫。

如此政治军事双过硬的人才,当然是干缅甸的不二人选。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明瑞到达云南。

明瑞不愧是军人出身,不像老刘老杨那样冒冒失失就出战,而是先好好观察了一下形势,分析了一下力量对比。

得出了两个结论:

1、云南本地绿营兵战斗力太差,要打赢缅甸,必须得调战斗力更强的部队来,最好是调满洲八旗来;

2、对缅甸要抱着彻底打垮、灭亡其国的目标,不能总在边境小打小闹。

一道奏折上去,乾隆全部应允。

从四川、贵州调了大批绿营兵;

从遥远的京城千里迢迢调了三千满洲八旗兵。

06

到九月,各路援军完成集结,所需骡马、火炮、粮饷也都准备完毕。

二十四日,两万五千清军分南北两路向缅甸发起大规模反击。

这次因为准备充分,兵精粮足,又有出色的统帅,清军节节胜利。

北路军连克新街、猛密,直抵老官屯;

南路连克木邦、西保、波龙,进抵蛮结。

蛮结,已经到了缅甸的腹地,处于群山之中。

缅军依托山林建立了坚固的营垒。

十二月二日,清军开始攻击缅军的营垒。

缅军营垒都用山林中的巨木堆积成墙壁,炮轰不开,刀也砍不断,缅军躲在木墙后边放枪,打得清军尸横遍野。

关键时刻,一名叫王连的贵州藤牌兵利用自己擅攀爬的特点,从木墙稍矮的地方攀爬而上,一个人,一把刀,一面藤牌,在数百缅军中大杀四方,连砍了十几个人。

后面的战友趁着这个间隙也迅速爬上木墙,把缅军彻底打垮。

蛮结之战,清军大获全胜,消息传到北京,乾隆大喜,一道圣旨下来,大头兵王连火箭般直接升迁成了从三品的游击。

蛮结拿下来之后,明瑞高歌猛进,一路打到距离阿瓦只剩三十多公里的地方。缅甸国王孟驳彻底慌了,一边赶紧把打暹罗的主力兵团调回来,一边下令坚壁清野,准备固守阿瓦。

但这时候,清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北路清军被堵在老官屯,打了两个多月都打不下来,会师阿瓦成了泡影。

而南路清军由于深入缅甸腹地,后勤补给线太长,后方兵站不断被缅军袭击,粮食开始供应不上了。

缅甸坚壁清野,清军又抢不着东西,吃饭都成了问题。

拿下阿瓦已经不可能了。

明瑞只好在十二月下旬开始组织队伍往回撤。清军边打边撤,行动缓慢。

一直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二月上旬才撤到小孟育,此地距离中国边境还有二百多公里。

此时,北路清军已经自己先跑路回国了,明瑞率领的南路军成了孤军,一万多人被几倍的缅军包围在了小孟育。

07

关键时刻,明瑞让没有马的绿营兵和随军的文官先撤,自己率领四百多满洲八旗兵断后。

惨烈的战斗在二月十日夜间展开。

明瑞和所率的四百多八旗兵同数万缅军血战到最后一刻,弹尽矢绝,伤亡惨重。

明瑞身负重伤,眼看主力部队已经成功突围,为了不当俘虏,毅然自尽。

消息传到北京,作为明瑞亲叔的大学士傅恒更是又痛又怒,请命,亲自统军出征缅甸,给大侄子报仇。

乾隆也是怒火中烧——此时大清如日中天,四海宾服,居然被一个缅甸打成这样?

乾隆拒绝了缅甸提出的求和,准了傅恒的请求,任命他为征缅经略。

为了此次远征,乾隆花了一年多时间,共调集了五万兵力,三万多匹骡马,五百多门大小火炮。

但是,根据傅恒的计算,这五万人要是全部出国作战,后方粮食根本供应不上。

因此,他只调动了二万八千人参加作战,其余的留在后方作为预备队。

而这二万八千人又要分兵把守边境关隘和沿途粮道,确保后路安全,真正能用于作战的只有二万人。

这二万人里又有两千人是水师,也就是说,傅恒能指挥的陆战部队实际只有一万八千人。

对面的缅甸有多少人呢?

此时,缅甸已经灭掉了暹罗,其主力兵团已经调回了国内。

能用于与清军作战的兵力不下于十万人,其中精锐有三四万人之多。

此外还有数百名装备了欧式燧发枪的欧洲雇佣兵为缅甸效力。

装备了枪炮的缅军战象

傅恒此去,又是深入客场、以少打多的困难局面。

为了最大限度集中兵力,减少后勤压力,傅恒摈弃了此前明瑞兵分两路出击的策略,改为一路进兵。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二十日,傅恒率两万清军,从万仞关誓师出发,直取戛鸠,然后沿伊洛瓦底江水陆并进,向阿瓦一路推进。

此时的缅甸已对清军攻击的方向有所预判,做好了开战准备。

缅军再次采取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

从中缅边境开始,一路兵力全部撤走,百姓全部迁出,粮食牲畜全部转移,啥也不给清军留下。

同时把三万多人的精锐兵团和数百欧洲雇佣兵全部集中在清军通往阿瓦的必经之路——老官屯。

08

傅恒大军在缅甸雨季艰难跋涉了三个月,直到十月二十日才进抵老官屯。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夹江而建、规模巨大的营垒。

营垒用山中的巨木垒成坚固的木墙,墙外还挖了深深的壕沟。

缅军在伊洛瓦底江南北两岸各筑有一座营盘,江中还有缅甸的数十艘战船保护营垒。

傅恒马上下令构筑炮兵阵地,要把这帮狗日的全部轰上天去。

缅军火枪比清军先进,但火炮远没有清军强大。

一看见清军准备炮决他们,赶紧出了营垒主动出击,想把清军火炮阵地端了。

没想到正中清军下怀,满洲骑兵一个冲锋,就把缅军打到扑街,连滚带爬跑回营垒不敢出来了。

水上的交锋也以清军获胜告终。

清军水师战船数量不如缅军战船多,但清军战船船舷装有火炮,而缅军战船只有船头船尾有火炮,双方一对轰起来清军战船明显占优,一天下来就干翻了缅甸二十条战船,打得缅甸战船缩进营垒再也不敢出来了。

至此,清军已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从十月二十二日开始,清军展开了对老官屯大营的猛攻。

首先是大规模炮击。

清军这次携带的火炮多达三百多门,曲射炮、山地炮、轻型加农炮俱全。

一顿炮轰下来,炸得缅军七荤八素。

但巨大的木墙硬是轰不动!

为什么呢?

因为清军长途远征,不方便携带重型火炮,所携带的这些火炮轰击一般的工事还可以,但面对这种极其坚固的木墙就无能为力了。

炮轰不动,只好步兵上去强攻。

蛮结之战的英雄——王连,依然亲自领兵上阵。

然而,缅军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对所有清军可能攀爬上来的弱点区域都进行了加高,木墙后面又加了第二排更高的木墙。

王连和他的弟兄们连攀爬的地点都没找到,就被缅军一顿火枪打了回来。

步兵强攻不行,清军就开始挖地道埋炸药,准备把木墙炸塌。

没想到炸药引爆之后,大木头是飞了起来,可落下来之后依然插在地面上。

炸药不行,又来火攻。

好不容易点着了,没想到风向又突然变了,反烧向清军……

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清军打了二十多天,硬是拿老官屯大营没有办法。

09

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

继续打下去,缅军熬不起。

而清军因为水土不服,瘟疫流行,士兵纷纷病倒。

傅恒患病卧床,没法指挥了。

十一月十六日,双方在没有各自君主授权的情况下私自进行了议和,约定停战。

五天后,清军从老官屯撤走。

就这样,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落下了帷幕。

这场战争对双方而言,其实都是双输——

清朝赔上了九百多万两白银的军费,死亡士兵三万多人,阵亡高级将领十余人,却并没有开拓出一寸新的领土;

而缅甸这边,不但消耗了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不得不把占领暹罗的主力兵团调回,导致了暹罗再次造反独立,缅甸前功尽弃。

不过,这场战争对我们而言还是有意义的——起码保住了西双版纳。

我们今天去西双版纳旅游就不需要出国;喝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也不需要进口。

PS:

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

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

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即《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 签订,其中并未提到果敢,代表放弃收复果敢的权利。

果敢归缅甸掸邦管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