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是思想的转变

 尔雅图书馆 2023-06-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我是一个刚刚教学3年的初中物理老师,教学三年,遇到过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

我带三个班,三个班均为C层次班级,在每一个班都有一批后进生,这些学生即老师口中的“不可雕的朽木”,他们性格各异,有的桀骜不驯,有的缺乏青少年应有的活力,有的智力发育比同龄人迟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遵守课堂纪律或者教学秩序,作业多由抄袭完成,成绩大大地拖了班级的后腿。这些后进生们大体分为几类:有的学生老师每次纠正他们的行为时,他们认错态度良好,表现出一副“下次我绝对不会再犯”的态度,而下次被教育的人中还有他们;有的学生并不服从老师的管教,老师批评他时他将头高高昂起,鼻子里发出不屑的声音,或者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并不服气;还有的学生属于“闷不做声型”,老师无论说什么,他都沉默以对,拒绝与老师沟通。这三类学生看上去都很令人头疼,但是不是说他们不可以被教育被改变,教育的重点在于思想的转变,而不在于行为上的趋同。今天我分享一个还算比较成功的教育案例。

图片

我所教的班上有个学生,上课总是趴在桌子上,完全心不在焉,不听老师讲课,偶尔看着窗外,精神好时就去招惹其他同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作业不做,每天学生记录的未遵守课堂纪律的名单上都有他。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有所改善,上课时要注意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争取进步一些。他无精打采地站在我面前,在我再三说教下口头答应。可他事后一如既往,没有一点长进。每次批评教育他后,没有一次有成效,或许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每次教育他、要求他行为上改变,太过于单薄了,没办法从根本上提升他的学习激情。我心中难免有些恼火,想也许他就是一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作为一名老师不允许我因为这些困难退缩。我就在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样的情况,同时也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应如何正确地引导他。

图片

综合老师们给出的一些建议和我自己的思考,针对这名学生我列出了如下方案:1.了解情况。与家长沟通了解他的家庭环境,与学生沟通了解他的性格,与他本人沟通了解他的想法。目的是了解他的消极行为背后的原因。我慢慢了解到他平时比较孤僻,性格不太合群,又因为个人卫生习惯较差而遭到周围同学的排挤。在我与他积极沟通的过程中,他慢慢愿意向我倾诉他的烦恼,我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鼓励他多和同学善意的交流,多帮助别人。同时也打电话对他的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2.利用好同学之间的友谊。为了提升他的学习激情和态度,我安排了一个喜欢运动、学习成绩很好、性格开朗善良的男同学和他一起同桌,同时给成绩好的同学说,平时与他交流时不要有歧视他的行为,多带他和你一起运动,和他交朋友。上课时向他做出表率,下课带他一起打篮球之类的,让他更加和谐地融入班集体。该做作业时,在你有时间的情况下给他讲一下。其他时候就不要和他多聊天。慢慢地两人之间交上了朋友,因为他与同学的交流多了,因为成绩好的那位同学除了下课都不理他,同时给他做出一定的表率。他也尝试着上课好好听课,一起完成作业,到休息时间和他们一起打球,慢慢成绩有了一些起色。3.表扬与鼓励。只要有机会,我就表扬、鼓励他,说他和那位成绩好的同学一样十分聪明,只是原来没那么努力,现在努力也不晚,迟早会有改变的。就这样一学期下来,他的成绩进步虽然不算太快,但是他对学习的态度有了长足的改变,上课走神的次数少了,作业不会做时,会主动问老师和同学。期末家长会时,我在他父母面前不停表扬他一学期的进步,给他自信和认同感,在第二学期时常督促一下他,再后来他就能保持中偏上的成绩。

图片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两名学生,是几十上百名学生。每一个学生就像是一个锁,老师手中就握着打开他们学习的钥匙。我们手中有一把万能钥匙,这把万能钥匙能够打开大部分锁,让学生们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而万能钥匙并不是真正的万能,有些锁万能钥匙别说打开锁,很多时候万能钥匙连靠近锁就是一个很费力气的事情了。难道那些万能钥匙打不开的锁就丢在一边不予理睬吗。作为一名老师是不可能允许自己这样做的。那又要怎么办呢?既然万能钥匙打不开,我们就需要多去观察锁的样子,去了解锁的结构,想到办法配一把合适开锁的钥匙。

钥匙其实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对大部分的学生而言都是愿意在老师带领下学习知识,感受学习的魅力。这些教育手段不在于多,而在于高效。让学生们及时体会到学习的奥秘。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愿意跟着大多数同学的脚步一起向前,这就需要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耐心观察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根本是什么,找到合适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改变他们。同时给予他们自信心和学习自豪感,引导并激励他们认真学习。

虽然在我不长的教育生涯中没能改变太多各种各样的学生,但每一次成功的改变一个学生,不论是从思想还是行为上都有长足的进步时,都能点燃我对教育工作的激情,在繁重的工作中给自己安慰。我希望我能够在自己的学习中成长,能够学到更多教育的方法,去改变更多的学生。

图片

1、思想的转变才是改变学生的关键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都应该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成绩进步只是结果,并不是目的。教育也只是改变学生思维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的桥梁。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引导他们的思维与思想的转变,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用自己的关爱与平时引导,去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的思想,而不是粗暴的用语言教育他们,直接让他们改变自己错误的行为。就算他们当时改变不少,而过后没多久就会犯同样的错误。教育学生首先要找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无论是什么,只要保证这个桥梁是有益的,是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听取你的建议而不产生逆反心,都可以去尝试。

2、利用好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作为学生期间,我们自己也能感受到有时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一定是父母或老师。很多时候同学之间的影响力量远大于老师和父母的说服教育。同学之间一旦建立了好朋友关系,他们就会无话不说,愿意坦诚说出自己学习遇到的困难。同时同学之间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当过学生的都知道,同学们喜欢一起运动、玩耍,甚至一起上厕所。当你的朋友们都在学习讨论时,只有你独自一人不学习,不参与进去是让人很难受的体会。这样就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的学习习惯,让不愿意学习的同学发自内心希望参与进去,再加上老师这时的推动,就很容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研究生,重庆市合川中学

图片

      非常赞同本案例老师所作的反思以及其对教育的理解。案例中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好好地思考的。

       第一,学生中有没有“朽木”,这些朽木可雕吗?我回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当中学老师时,有一次,我被学校安排去教初三五班,这是一个从初二四个班中各班挑选十来名差生共同构成的一个新班,当然组建这个班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要把他们教好,而是为了不干扰其他四个班还能够学习的同学。我当时是高中老师,可是因为担任教研室主任,别的老师不愿意去上这个班我只能去了。说实话,我也是发自内心地不想去这个班上课。因为如果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可能完成初中学习的任务了,可是如果放任这几十个学生不管,这也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不利。我还是接受了任务,我记得当我走进那个班的教室时,教室里一片吵闹声,我走上讲台,用粉笔写下了两行字。内容大体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没有一面镜子模糊到再也照不出人影的地步;也没有一块木头粗糙到再也不能刨平的地步。学生们好奇地停了下来,安静了一会儿,我开始讲我的观点。学生们似乎有点感悟,也好像在思考我所讲的话。

      最后的结果是,就算我很努力,可因为我教的是外语,我不能每天都给他们励志,因为基础太差,根本无法完成初三的教学任务,我后来还是提议学校开家长会,放弃对他们的英语教学,可以教点他们愿意学,也能够学会的东西,至少对他们有所帮助。那个时候,我明白,光靠德育不一定管用。但是,我又在想另外一个问题,他们是“朽木”吗?他们可以被雕吗?如果不是仅学习成绩,这些孩子中不缺乏优秀之人,只是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面,他们被人为地放弃了。
      第二,思想的转变。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在学生的所有素质中,思想素质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素质,只有会思想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否则,离开了思想,离开了健全的思想,人可能余下的仅是一个躯壳。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谈到什么是教育时,他强调,所谓教育,就是要用人类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只有觉醒的灵魂,才会有真正的成长。

图片

易连云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海南师范大学学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发展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博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