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烹饪原料丨端午前后的川北蔬菜

 heii2 2023-06-25 发布于澳大利亚

大约端午前后总有一场雨,那雨不大不小、不紧不慢地下上一两天,把山坡上的地浇得透透的,却又不至于垄沟积水。这样的雨天正是栽红苕的好时候。

红苕原是先在菜园地里育苗,等到端午前后将红苕藤剪成段,扦插在地里。扦插红苕藤非这样的雨天是不行的,而这样的雨天在夏季不多见,所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所谓:无违农时是也!

农人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着水靴到山坡地里去劳作。孩子们总想也跟着去,但大人们不许可,怕淋雨生病。所以小孩子颇失望,只能在门前玩玩屋檐下滴的水。

那个时候小,全不知体会父母的艰辛,“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全是文人骚客的想象,农人一年到头都是辛苦的。

栽过红苕,就可以吃新鲜的红苕尖了。现在蔬菜丰盛,反季节蔬菜更是大行其道,人们很难感受到蔬菜的缺乏。春天万物萌动,但可吃的新鲜蔬菜其实并不多。到了端午前后,蔬菜才丰盛起来,除了上面说到的红苕尖,诸如黄瓜、四季豆、豇豆、青辣椒、嫩南瓜等,一下子都上了人们的餐桌。

我的儿时记忆中,黄瓜一般炒着吃,也可以用来煎面饼吃,那个时候的黄瓜香气浓郁,一家炒黄瓜,左邻右舍全都知道,现在吃黄瓜很难找回那时的味觉记忆了。四季豆大约能吃两周,就迅速地过季,所以一般人家种四季豆都不多。早上从地里摘回来的嫩豇豆主要用来泡泡菜,稍老的煮豇豆稀饭。吃不完的豇豆,用水煮至五分熟,捞起来晾干,做成干豇豆,可以吃一年。红苕尖更是这个时候的当家蔬菜,可以煮稀饭,可以下面条,亦可清炒、炝炒,几乎要吃上一两个月。

端午节在我们川北老家也称作端阳节,且有小大端阳之称,分别是旧历五月初五和五月十五。乡民们虽不大知道屈大夫是谁,但同样把这个节日过得有情意、有滋味。“送端阳”就是一项重要的民俗,出嫁的女人和丈夫带着孩子一道回娘家。那时,女人是很少回娘家的,父母更是几乎不会到女儿女婿家住,所以端午是出嫁的女人与父母团聚的重要日子,怎能马虎了事。

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这一天早早起来,母亲把堂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备上丰盛的菜肴等待女儿归省。我听一位同事讲,每年端午,她将近百岁的曾祖母仍然会熬好罐罐肉,等年过七旬的女儿回家。一边是母盼儿归,一边是女儿巴不得早一点回家,承欢膝下,女人们早早起来,精心打扮,带上孝敬父亲的好烟好酒和亲手做的新鲜南瓜包子急忙往家去。

Image

说到这南瓜包子,却是很特别的一种食俗,我们老家过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吃南瓜包子。即以刚刚上味的青南瓜切成较细的丝,挤干水分,加新鲜的青辣椒和腊肉丁,拌在一起做馅儿,包包子。农家蒸包子往往用竹编的大笼屉,刚出笼的南瓜包热气腾腾,面香、腊味、南瓜的清甜和青辣椒的鲜辣互相调和在一起,风味十足,是我在别处不曾吃过的儿时美味。

从小我就很疑惑,为什么大家过端午都吃粽子,而我们要吃南瓜包子呢?可能的解释是,川北一带居民大约不是从湖广而来,而是从秦地关中经剑门关入川。这一带雍姓较多,而雍姓的源头之一就在今陕西西安以东。明末,阆中南部一带也未遭受毁灭性的战乱,清初阆中还作过临时省会。可能南部阆中一带多是北方移民,饮食以面点为主,甚至每日三餐中必有一餐面条,而粽子主要是南方的食品,我们端午吃包子应该就不是一件咄咄怪事了。当然,这只是我大胆的假设,期待有考据癖的方家能求证一番。

Image
春夏的萝卜滋味

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最初野生于欧亚温暖海岸,是世界上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萝卜在中国南北方都普遍栽种,它的干燥种子就是中药里的莱服子,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萝卜几乎四季都有,我们常见的有红皮萝卜、青皮萝卜、白萝卜、内外都呈粉绿色的圆根萝卜,还有绿皮红心的心里美萝卜。

萝卜吃法多样。熟吃的萝卜荤素皆可搭配,可炖可煮可烧可拌可腌可酱。而成都人的泡菜坛子里,更是少不了泡萝卜,个人觉得泡红皮萝卜为好,让泡菜水红得漂亮。

冬天我家厨房是萝卜不断,泡萝卜老鸭汤就不用说了,萝卜烧牛肉也是家人喜欢的;烧排骨很不错,而萝卜丝鲫鱼汤老少皆宜;拌萝卜是不可缺少的家常凉菜,煮过猪肉的汤里加入萝卜更是必须;而从外面打包回来简阳羊肉汤,我都必定加入切成薄片的萝卜再煮。

Image

春夏时节,有一种萝卜特别值得一说,那就是个头小小的、连着萝卜缨卖的“杨花萝卜”,它在杨花飞舞的时节上市,所以有此季节性的名字。汪曾祺先生为它撰文:“杨花萝卜下来的时候,卖萝卜。萝卜一把一把地码着。她不时用炊帚洒一点水,萝卜总是鲜红的。”汪先生偏爱这种萝卜,因为“极脆嫩,有甜味,富水分”。

我也喜欢这种红皮小萝卜,还自己琢磨了一种做法:萝卜带皮切滚刀块,煮熟,先喝几口煮萝卜的水——这时萝卜水是粉红色的,很悦目,喝下去也十分爽口。萝卜块用热油炒几下,下黄豆酱及少许盐烧几十秒,起锅时撒小香葱。这道菜清淡却很有滋味,葱花提香,黄豆酱特有的酱香跟小萝卜的清甜极其相配。

萝卜干也是萝卜菜系列中的一个大类,成都的红油麻辣萝卜干,是很多人喜欢的小菜。我年轻时吃萝卜干汤还留下一个深刻记忆。千禧年过后的第一个春节前,一位友人逢生日约我中午吃火锅。那段时间因单位聚餐几次,我被大鱼大肉及火锅等吃腻了,对吃什么暂时失去胃口。于是我提议去一家离我单位近的自助火锅店,想吃点火锅菜以外的东西。记得那店叫“红天鹅”,菜品丰富异常,每人一只小锅,需要什么味型可自点。除了常规的荤素火锅菜,还有许多小吃、卤菜、点心、水果及好几种汤类。

这天友人吃得十分开心,就是我自己食欲不振,只烫点素菜吃。离座,去找点开胃的东西。这时发现一排鼎锅,其中一只散发出热气腾腾特殊的香味,走近抡勺一舀,原来是用大骨头熬的萝卜干汤。忙盛一碗回去。这汤熬得到位,跟平时家常萝卜汤大异其趣,猪骨的精髓和萝卜干的味道融合成一种温和的醇香,喝下去把心和胃都安慰得妥妥贴贴,我又去舀了一碗来。友人笑:“请你吃一次自助餐,就这么一碗接一碗喝汤!”我也笑说:“出来吃饭,跟谁一起吃是最重要的,吃什么是第二位的。”萝卜干汤喝下去仿佛食欲上来,我又去挑了些荤菜煮进小锅。这天我们两人尽欢而散。

这事过去二十多年,我却印象深刻,那一碗萝卜干汤香入脑髓。后来我跟别的朋友又去过几次,再后来单位散伙就忘记那店了。前段时间我办事又经过那里,“红天鹅”火锅店居然还在!成都是美食之都,餐饮市场当然也竞争激烈,这些年有多少大店名店改名易主换招牌,能熬过这二十多年,牌子依然不倒,老板不简单。有没有那碗萝卜干汤的功劳呢?

想到这里,我手下的虾仁萝卜球就要完成了,分享一下做法:买几根当季的红皮带缨小萝卜,削去红皮切成一寸多长的段,修成大概的球形,青笋、胡萝卜取一点削两三个圆球点缀颜色,共入热水加盐汆熟待用——如果家里正有骨汤鸡汤更好。十只左右大虾,背部片一刀后洗净码少许盐和姜汁。起一个油锅放食用油适量,下入切好的蒜片、葱节和姜片,炝出香味后下虾仁炒变红,放进萝卜球炒匀,放少许热水或骨汤加盖小火慢烧两分钟,同时拿小碗调一点清芡,加少许鸡精和盐。两分钟到,揭盖尝尝咸淡,捡去葱姜蒜片,淋入芡汁大火收汁装盘。这道菜虽清淡但很入味,色泽也很可爱,萝卜的清甜口感跟虾仁的鲜香嫩滑结合,也是美好姻缘。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