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是一种再创作(四)

 文鉴君 2023-06-25 发布于北京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编者按

阅读是一种再创作,是读者与文学作品思维碰撞的过程,能让读者从中获得一种精神愉悦。

现选推吴然怡、宫睿阳邹敏言、杨嘉琳、高薇、夏露竹、黄沅瑶、宇欣雅、彭雨馨九位民大学子的部分精彩阅评,分享给各位读友。

     顺便提一下,学子们所阅评的各篇作品均自带链接,点击篇名,即能打开页面,点“允许”,便可阅读该作品。

吴然怡阅评

吴然怡,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22级新闻与传播专业。喜欢自由地写作。

人生如戏,年至耄耋也不过大梦一场。温柔美丽的表姐在旧社会封建“恶婆婆”的蹉跎下风蚀成一尊干枯的蜡像,她死寂如湖水一般离去。我只希望,她重新开始的新生活能带给她万象更新的春天。

 ——璩龙杰《表姐》

“信仰的标准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去管教别人。”这句话突然让我想到五一期间一时兴起和四个好友一起去爬圣泉山,一路上山有很多有趣的活动让我们驻足,但不知是怎样的魔力,最终一行人跋山涉水,到达了最顶的观音寺。烧香礼佛,祈祷开光,心情很宁静,就连回来的几日都异常心平气和。没有强买强卖,完全的心诚则灵。

—— 宋业国《奶奶与老井》

一趟青州行,仿佛从古走到今,同时在历史的浪潮与海海人潮中穿行。幸而,途中并不孤寂,有春意,有日光,有花鸟,还有身旁的母亲。古城里生机盎然,辉映着自己,也辉映着母亲的世界。所谓孝,所谓爱,从来都不是口舌间妙语的一掠,而是真切又踏实的——我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老迟到《母子同行逛古城》

雨水是上天的恩赐。
      润如酥也好,使绿肥红瘦也罢,从第一颗雨珠渗入泥土与植物的根茎相拥的那一瞬起,便是生机。我爱落雨前由先知的土地逸散出的“雨”味,也爱雨下落时或淅沥或磅礴时透亮清耳的动听。雨让万物有了生气,而她自己何尝又不是一种生命呢?

——安徽老猫《听雨》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睡一觉,天就亮了。眼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如果撑不住的时候就睡一觉,醒来就又活了一天,真好!

——鲁德《睡一觉,天就亮了》

作者的笔触充满温情又诙谐,文章读来即觉好玩又觉温暖。一块平实不过的搓衣板在作者看来却是爱意满满,真是难得啊!祝愿作者和他的妻子永远幸福,过着充满阳光与快乐的小日子。

—— 余天敏《搓衣板上逆流的时光》

很多事情当时觉得天大的,不得了的,过段时间回头再看看,好像也是轻飘飘的。我觉得这倒不是什么“好了伤疤忘了痛”,而是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对于来时路的一种释然,幸好挺过来了,幸好看见了下一秒,幸好我又成长了一点点。

—— 浮生《 天下没有偶然》

我喜欢吃糯米糍粑。软糯莹白的糯米本就香甜,捶打一番后竟还能作嚼劲拉扯的滋味。灶台边眼巴巴地望着妈妈用小火将其煎制出两面金黄的脆壳,油香与米香在锅中一股脑的缠缠绵绵,等不及了就央求妈妈拿筷子先挑出一个,放入自己口中大嚼特嚼,被烫得呲牙咧嘴,也要一边吸溜着空气,一边舌头与牙齿打架般的将其狼吞虎咽下,实乃童年一大乐趣。当然了,端上桌后佐以红糖小蘸或以辣子辅之也是各有千秋。
      不过现在想来,如此简单的糯米糍粑在童年的回忆里竟绽放出比满汉全席还要美味的光辉,想必是妈妈边嗔怪着我“小馋猫”,边挑起一个糯米糍粑满足我的馋虫时,疼爱的语气与笑容使这小食之中充盈着名为“爱”的,最好吃的风味。

——龙红坚《糯米糍粑》

宫睿阳阅评

宫睿阳,来自经济学院22级经济学类专业的一位山东女孩。喜欢写作、看书,喜欢看电影、旅游,热爱生活,乐于记录生活,想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读这篇文章时,联想到了《傅雷家书》,只不过这篇文章要比《傅雷家书》更为质朴些,也更加贴近我们当下的生活些。文章站在父母的角度表达了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殷殷期盼,为孩子的成长甚至为孩子的一生都作了筹谋,这种情感,这种父母的爱使我深为触动。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许多,并且是无私的,而我们作为孩子,是否又能真的做到无私地像他们爱我们那样地去毫无保留地爱他们 ?或许未来会有答案,但我希望的是,在他们垂垂老矣之时,我能做到,尽己所能,爱他们,护他们。

——张扣闩《孩子,我想对你说》

灵气是一个颇美妙的词汇,拥有的人不以为然,但当意识到灵气渐渐流失时,方觉叹然。灵气在流失是一件很难意识到的事情,因为只有动笔才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不知道何时已然难以下笔,而恰恰就是因为动笔太少或者太久未曾真正由心出发去写作,才会造成灵气的步步流失。

——张舒羽《灵气真的流失了吗》

两个女孩子之间的感情令人动容,或许“我”对小洁做的并不是多么伟大的善意,但它确确实实照亮了小洁本已满是泥泞的人生。文章最后虽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但我却总觉得她们理应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葛冰迪《一切都那么巧,一切都刚刚好》

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第50张课桌对于49张课桌而言,无论如何摆放都是多余的,恰如班级新来的第50位同学对于我们这个班级,恰如那个永远是荧光色的身影对于这个学校。但这个多余又是让人心疼的,我不知道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我觉得他理应是被善待的,因为他也爱读书,他也爱输出,他也在试图融入,他也在努力爱这个世界,他也许在暗暗期待这个世界给他回应。

——杨涵烁《第五十张课桌》

故事写得很动人,也让人非常有代入感。身为姐姐,势必会在某个时刻面对离开父母需要承担的责任,在这些瞬间,我们可能会焦躁,可能会不耐,可能会冲动发脾气,但最终都会在经过反思后将肩上的重担背起来,这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骄傲时刻。

——马金梅《那年夏季我成长了许多》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所有的写作对象都是爷爷,因为那是稚嫩时的我所遇到的大多数感动,是我最初理解到的寡言的陪伴深情与成长势必面临的分离。这篇文章让我不仅看到了作者与爷爷诚挚的祖孙情,更是能看到世间所有家庭那最朴质真诚却又随着时间流逝而不可避免带有一丝伤感的祖孙情。

——吴昕航《我家有棵李子树》

整篇文章行云流水,没有激烈的冲突与突如其来的转折,但却能真正走入读者的心中去,尚且处于象牙塔之中,但我们也一定都曾幻想过未来工作的我们是什么样子的。处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十分丰富,我们知道当下的就业环境或许是朝九晚五,或许是996,或许是永不停歇的连轴转。这篇文章很细腻地表达了我们在面临这些时可能会有的禁锢挣扎以及对假期自由的期待。

——郑方林《假期前奏》

文章写得很细致,将视角聚焦于社会小人物,开头描写瞬间将读者拉进了老李灰暗的生活里。全文不曾直接描写老李心情,但通过那只苍蝇,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这是很妙的一种写法。我们能在老李身上读到世事无常的打击,读到无人能与你感同身受痛苦的悲伤,读到想要挣扎起身但只觉无力的无奈,读到从生活细微处重拾信心的鼓舞。

——肖登宇《挣扎》

邹敏言阅评

邹敏言来自经济学院2022级经济学类专业,喜欢的事情很多,但每样都做不好。只是一个笨蛋写手,或者一个平平无奇的厨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树是这样,人也如此。不断扎根于身下的土地,牢固根基,舒展枝条,向阳生长。

——璩向东《生命顽强之树》

喜欢看飞机可能是喜欢飞翔,喜欢自由的感觉,喜欢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喜欢远道而来的期待和憧憬。

——甲乙《在云端之上》

是的!!非常有感悟!文字永远是港湾,承载着生活的苦痛,寄托着对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文学就是现实贫瘠的土地上开出的最最绚丽的花朵,它永远生机勃勃!

——鲁昌贤《 回望:一个业余写作者的心声》

读璩老师的诗很有感悟。总觉得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所有的好事坏事,我遇到的,我选择的,都是我命中注定应该去做的。而当我经历完这一切,走完我所有该走的路,就可以去享受永恒的安宁和自由了。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取得过小小的成就,也遇到过挫折。好事坏事其实都无关大雅,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走自己的路,那条最适合我的路,那条冥冥之中已经被我选择了无数次的路。在时间的冲刷下,很久之后没有人会记得我,我销声匿迹了,并且无人问津,我会因为这一点而感到欣慰的。                           

——璩静斋《当我走完我所有的路》·鸿鹰配乐朗诵

构思很精巧,简短的文字却蕴含了很多东西,反复读几遍才能渐渐知晓。情感很真挚,最喜欢的一句就是,“就这样生活下去,可能也不赖”。很有哲理,容纳进一种释怀,但内心仍充满希冀。

——欧阳静雯《母亲跑过高高的田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句从小就背腻的诗在这篇科技感极强的科幻文章中被赋予了更沉重的意义,让人想起《流浪地球》中人类不得不炸掉“曾照古人”的月亮时的复杂心情。开放式结尾,引人深思。

——殷昌盛《我一定要去寻找》

马同学对于恐惧与诡异的描写笔力深厚,入木三分,但对于李白父亲的对话稍显刻意,可以再向白话靠拢,更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开头语结尾的第一人称叙述现代感又太强,和文章主体李白的故事有些违和。总体而言想象力强,主体描写代入感强。

——马成云《血月》

柳青的文章质朴悠扬,却又真情流露,让人好像嗅到了小村落中翠绿的空气。用手刻意写出的文字难免艰涩,用脑雕琢写出的文章也难免缺少灵气。也许写作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真实情感而写出的文章,能带读者一瞬间随作者穿越回那个难以割舍的童年。

——谢柳青《记忆中的小村庄》

杨嘉琳阅评

杨嘉琳,来自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2级孝通班,爱好:写作,阅读,看剧,看展。

用拟人的手法写夹竹桃,很妙很美。其实我第一次知道它也是因为它的毒性,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偏见。喜欢结尾对人生的感悟,深有共鸣:“我们不需要迎合所有人,做好自己想做的就好了,人的一生很短,别留遗憾和后悔。”

——宋业国《夹竹桃花满树红》

将深切的情感细腻地融入对雪的期盼之中,记得看过一句话:与还健在的人的离别是世界上第二浪漫的事,因为我们从此离别以后每一次相遇都是重逢,而重逢是世界上第一浪漫的事情。

——姚永明散文《有一种情感叫期盼》

“她”或许就是“我”,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失望与希望交织,当看淡一切,泰然处之,就能拨开云雾看到属于自己的光。到那时,请乘着梦里的大船,将过往全部洒向大海。

——尼格尔阿依·多力昆《梦里的大船》

思念总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因为一点小事如潮水决堤般涌入脑海,像文中的刮墙纸。离别总会到来,每个人在别人的人生里都是短暂的过客,但只要还有回忆,只要不会遗忘。

 ——符健彬《突然很想你》

虽然笔者的童年并非我这一代人的童年,但却是我们共同向往的。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宁静的乡村田野,羡慕笔者曾拥有过这样美好的岁月。

——风之扬《忆童年》

文章很短,但韵味无穷。可以探讨兄弟之情,可以反思外出务工人员的辛劳。去火车站看一看,发现兄弟两人也代表了生活中的大多数普通人。我们都在等待日出,并相信天会亮。

——罗毕宸《等待日出》

看完本文后深有同感,短视频时代下的快节奏,我们都深受其害却又身处其中。鲁迅说:“从来如此,便对么?”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在娱乐至死?当群体性的行为转为攻击,一次又一次网暴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教训,却也只是短暂的。互联网有记忆,可在网上的人们却难以记得一场场悲剧。

——彭雨馨《抖音人》

骗局之所以能得逞,一方面是因为小男孩的天然无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王茹这样年轻女孩的善良本真。现在常说“清澈愚蠢的大学生”,其实我们只是更愿意相信别人的好。我认为文中的小男孩其实并不坏,更应该去看他背后是怎样的诈骗集团。那几句问宇宙与外星人的话,还是显示一个孩子纯真的一面。

——孙悦《那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孩子......》

高薇阅评

高薇,来自经济学院22级数字经济专业,爱好:绘画,写作,古筝。

 “一辆牛车即使面朝北方行进,它也仍然是在南方的地域内。同样,一辆马车不管向南方走出多远,它顶着的依然是北方的青天。”无论南辕,抑或是北辙,只有心境沉浸在两种大车之中,也只有心境由人生,由人控,那便是了,不论天涯海角,不论客居异乡,都不过是咫尺之间罢了。

——甲乙《远去的车》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文章以新颖独特的视角一一朋友圈展示了蘧伯玉先生的君子之交,读来真切感受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也体悟到蓬伯玉前辈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璩源东《蘧伯玉的朋友圈》

古道临山绕,环径惹菊香。

人应该活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张老师漫步的黄葛古道有商贩有烟火,有三毛有厚重,感受灵魂不再失重。

正如文末发问:走完黄葛古道累吗?我想如果换做我,我的答案亦当如是,不累的,因为这一路上——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张扣闩《漫步黄葛古道》

半树繁花半树枯,半世迷离半世醒。

看花是花,看花又不是花,人也同样。

命运是懦弱时的挡箭牌,当一个人叫嚷命运不公最强烈的时候,正是他预备逃遁的前奏。诚然,要么击败逆境,迎繁花似锦,否则咎由自取,任枝枯干毁。其实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假装看不到逆境,这便是对自己最不负责任的体理。

——浮生《一半枯树,一般花开》

在此之前对陈澹然先生的了解仅在于先生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落墨:“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今拜读左老师的文字,看到了文压群芳的“书生”意气,看到了“不见容于世”的“狂士”骨气。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坚守内心的人即便被汹涌的浪潮折腰,灵魂也能够屹立不倒。

——左军《狂士或书生》

如此细腻又质朴的文字,不难看出作者对于母校的深深眷恋。诚然母校永远都是心里一处温暖的港湾,那里有我们的喜怒哀乐,有我们的悲欢离合,是我们年少拼搏的有形印记。

受文博同学感触,不禁回想起自己离开母校那天为学校写的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尖山旁,高山景行;星海畔,海纳百川——我的附中。

诚如高山巍峨,声闻于天。于附中三秋,可锻拳拳赤子情,以三分国际视野,七顷有为之志,承得华夏,铸得国魂;于附中三秋,可立昭昭鸿鹄志,立凌云志,做栋梁才,会思考,敢发声,有如鹤鸣于九皋;于附中三秋,可闻铮铮进取意,比学赶帮,破浪前行,勇立涛头,扶摇而上。

恰似江海辽阔,有容乃大。感于师生相交形如友,不拘于世,亦师亦友,相解相知,相长相进;感于学子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感于附中人求学即求真,求德即求善,修心慎独,格物致知。

我的附中,且行且吟,熠熠生辉。

——马文博《我的青春与梦的摇篮——记忆中的彝山书院》

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因为坏人没有羞耻,所以活得心安理得;而好人规矩多,思虑过多就成了疾;正如莫言先生所言“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都是被坏人催熟的”。

所以这也恰恰告诉我们,很多时候错的不是我们,而是恶意诋毁的坏人,要记住,诋毁,本来就是一种仰望。

因为,铁树不会开花,乌鸦只会谩骂。

——季羡林《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夏露竹阅评

夏露竹,来自理学院22统计类专业,爱好广泛而学艺不精。

很喜欢这篇作品,将她踌躇、纠结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加以她的生活背景,微妙地揭示了她对易先生的情感变化原因。在阅读之前已经知道了结局,本以为读完之后会心生怨怼,其实只有遗憾与怅然。

每一段感情都有美的存在,哪怕它生而畸形,长于黑暗,又在焦土中死去,悄无声息。千言万语,不禁再次感叹张爱玲女士的才华,这种恰到好处的禁忌感,营造出的昏暗氛围,不落俗套的情感与情节,加以上好的文笔润色,成就了这篇可读性高又发人深思的文章。

顺便一提自己的拙见,既然小说是虚构的,我恳请批评家们不要将文学作品与政治相联系,更不要将其上纲上线为一种工具,正反皆是。百果有因,是非黑白,不过是价值观定义了对错。

——张爱玲《色·戒》

一种淡淡的无力感。人生思来想去,怪罪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有辩解的理由。一段难捱的日子,是种种因素堆叠在一起,烹煎出一道平淡如水的菜,会因偶然吃到荤腥而惊喜,吃到沙子也没什么奇怪的。

——章伟良《疫情封控下的农民工》

她作为一个集权者,是成功的。但她作为一个母亲和妻子是失败的。她的残暴独裁,令她注定背上千古骂名,但她在活着的时候却享受了无上的权力。这是她的选择,伤天害理,不择手段,但她达到了女性权力的一种顶峰。

——璩静斋《 也说“人彘之祸”》

在部分现实面前,不面对不等于逃避,也不是活在假象里。有些东西知道了不如不知道,不能改变什么,对发展没好处,只会徒增烦恼。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人会给你耐心讲希望的故事,大部分时间都要自己疗伤,然后成为给自己讲故事的人。

——人性中最荒唐的四大逻辑

彭振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陷入了自我感动之中。他自尊心很强,自命不凡,又脆弱不堪。他把爱,寄托在小说家口中的女神身上,寄托在机遇微末的赌博上。他只是渴望爱人,并因此而满足,在他心里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事情。

——汪曾祺《这个玩笑开得可太大了!》

这是生活,有诸多的不如意,充满了希望与失望,那些看似淡去的过去其实从来都不是坦途。看到作者写给妻子的文字,感叹二人是人世间里碰撞的灵魂,是真真切切贴在土地上相与而行多年的默契。生活总是喜忧参半,但精神和肉体苦痛都是值得的。

——张扣闩《在重庆当流浪歌手(外一则)》


黄沅瑶阅评

黄沅瑶,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22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爱好:摄影,写作,唱歌

明月,是中华文化中意蕴最丰富的意象之一。一轮明月,像一个可塑的容器,能容得下古往今来所有诗人的情怀。扬州的明月,有朦胧的诗情画意,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盛唐的豪情也有南宋的凄婉……江南古城扬州也将在一片明朗的月色下,延续文化的盛美与繁华。

——老迟到《千古明月耀扬州》

梦是白天意识与潜意识的延伸,在梦里可以窥见自己潜在的恐惧、渴望与依赖。在梦境的叙事中,意识往往是混乱无序而又毫无保留地揭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的。“我”在废墟中迷失惶恐,来自于对“回不了家了”的恐惧。而当“我”想要借助梦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时,发现拥抱母亲,表达爱意也是“我”愿望的一部分。

作者借助“梦由心生”的命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爱,抽象的梦境中逐渐现出现实的温情。最喜欢的一段话:“在银装素裹的天和地中,三个头白了。但是雪停之后,就只有她们两个白了头。”时间就像这一场雪,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间落下,没有人能够逃脱。年轻的心因为圣洁的雪洗涤了灵魂,变得轻盈欢欣。而雪花落在长辈的头上,则成了伴随余生的斑白。

——马成云《梦由心生》

在生活的压迫下,为了更上一层楼,萧畅违心地饰演着讨好的角色,左右逢源,见缝插针,和领导搞好关系,失去了初心与原则。他的心事从被迫“活动活动”的忐忑演变成能否顺利上位的焦虑,最终变成王县长落马后山雨欲来的惴惴不安。文人在官场浮沉中沾染上了名利的污浊之气,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处。

 ——章伟良《心事》

当激情的爱恋逐渐被岁月淡化成稀疏平常的生活,婚姻中有崩溃,有狼狈,有无奈,有关怀,有控诉,有厌恶,有磨合,有悔恨,有不舍,闹得满地鸡毛,却又握手言好。漂浮的感情,需要两个人同时用心经营,方能稳定,让细水长流。

——杨天啸《漂浮》

这是一个关于挚友与理想的故事。两人因为共同的理想结交为挚友,却又因为追求理想而天各一方,甚至阴阳两隔。但他们的心始终是在一起的,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的书信便是最好的证明。在梦中,从少年梦到坟墓,谢临怀怀抱着两人珍贵的回忆度过生命中的漫漫长夜,真挚浓厚的“战友”情谊让人动容。

——梁锦幸《衣冠冢》

试着分析小说中的隐喻:理查德·马登象征着一种必然降临的结局,而主人公余准一直在想办法,逃离着被捕的必然性,对必然的结果焦虑不安。而当主人公来到小径分岔的花园,看到了无限的平行时空下不同选择造就的种种可能。艾伯特象征着无限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余准选择杀死艾伯特,将不确定性消除,然后被捕,落入了必然性的因果中。他被捕后的无限懊悔和厌倦,也许是在后悔自己抹杀了可能性,落入必然的尘网。可惜我们都在三维空间里,时空不会无限衍生重叠,将所有交岔路口同时走遍。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就算时间像迷宫一样交错迷离,就算有着某种冥冥中注定的预示,事在人为,选择的权利在我们手上,一旦选择,才成为注定。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王永年 译)》

常听说春天就应该吃香椿,没尝过香椿的滋味,却在字里行间品出了芳香清甜,让人垂涎三尺。作者善用短句营造气氛,将烹饪之事写出几分雅致,颇有韵味。行文如厨师烹饪般不徐不疾,成竹在胸,信手拈来。美食与烹饪怎么不算是一种人间艺术呢?

——谢小龙《闲话食香椿》

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年轻人最容易心浮气躁,自困于自我狭小的一方天地,也就虚度了大有可为的青春。朱光潜先生在情真意切地给年轻人提意见,希望年轻人修得一分静气,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内心定力。我们常说,心静自然凉,领略了静的趣味后,也许我们就能从燥热的浮华中冷静地观照世界与生活,做出自己的判断,与自己的灵魂交流对话,更深入地认识自己。这必定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洗礼。

——朱光潜《给年轻的你提八条建议

宇欣雅阅评

宇欣雅,来自哲学与宗教学学院22级哲学专业。平时喜欢看动漫、看书和玩游戏,喜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散步。

非常喜欢甲乙先生充满哲思又清新生动的文字。一开始就被标题所吸引:为什么是冬天,却要写秋和春呢?当我沉浸在这篇文字里,我心中的答案慢慢浮现了。

我看见瞬息万变的光影,看见被时光洗涤后的金黄;我看见作者爱人画中的层次,看见被思维过后的绿色;我看见寒冬池塘中的苔藓,看见被赋予希望的春天正在到来……

在甲乙先生所表达的变化里,我看见了不变的思考、永远善于发现世界的眼睛。

 ——甲乙《冬天里的秋天和春天》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写:“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阿遥的死并不是我们生命的对立面,相反,阿遥的死是永存于我们生当中的。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不是所有人都是被像温室里的花儿一样呵护长大的。这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这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我们决不能做施加恶意的人,我们更不能做沉默旁观的人。

如果花儿不在花期开放,勿责怪花儿的萎靡,请好好呵护花儿,给花儿一个温室吧。

——林水北《发小的葬礼》

作为一名参加过高考的学生,自以为已经对高考的整个流程非常熟悉,殊不知在阅读左军先生的这篇文章之后,才看见了高考的“另一面”。我们得以舒适地参加考试——虽然考试也令我们头痛——离不开后勤人员的充分准备。

我想起那段专属于“高考”的时光。背水一战,为理想奋斗,充实又紧张,几乎所有人为之让路。

中国孩子平淡的少年时光里,“高考”是唯一的荣光与悲壮。那段有使命感的岁月里,我们的心一点也不慌张。

对了,今年高考,我也休息。

 ——左军《今年高考我休息》

作者对阿香细致的神态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刻画,让阿香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也让我们看见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文章篇幅虽小却将故事刻画得淋漓尽致。个人认为,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们所要有的不仅是对阿香的同情,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造成阿香悲剧的人——拐卖妇女儿童的人严厉打击。关注社会热点,增强实干,用自己的力量去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伊克萨娜《 阿香
六篇不同风格的续写为读者带来六个不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鲜活生动。从对“敲门声”的刻画,让人感慨人类想象力的奇幻变化;到对“最后一个地球人”的塑造,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的精细描写都让地球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是主题的升华,有类似于“三体人”操纵着人类群体,有白日梦的徒劳,也有设置了悬念的结局,也不乏人类情感的回忆……科幻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们的想象力绝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我们对现实社会观察后的认真思考。
——最后一个地球人(续写一)
在读这篇小说时,好多回忆突然涌上心头。这不只是主人公的故事,更是每一个平凡又相似的同类的故事。关于高中,关于成绩,关于成长,关于情绪,关于感情……这些大大小小的零碎的东西组成了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也许旧时光里不少酸涩与苦闷,不少挣扎与懊悔,但是当时间轴拉长,那关于旧时光里的一切仿佛都如刚刚烘烤过后散发着清香的美味面包,我们一点一点咀嚼,我们一口一口回味。
——厉晗紫《伞下》 
语言好美,环境渲染很独特,给人模糊缥缈的失离感。故事本身很悲伤,但这种悲伤不是海啸的“暴风式”般的冲击,而是缠绵不绝的淡淡的却直击人心的悲痛。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刻画让人深刻,有种“吞刀子”的BEbad ending美学感。佳作!
——崔雅琪《月雾
有人说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风雨,而是余生漫长的潮湿。璩老师用娓娓道来的语言描述了她在工作中的经历、心路历程,而由此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怀,语言实在感人至深,触及心灵。我们对亲人离去的感伤不只是暴风雨般悲痛,更是余生漫长岁月里无数个月夜中回忆起与已故至亲的点点滴滴后,难以排解的孤独与冷清,以及比海还要深的思念。
——璩静斋《那片枞树林》 

正处于青春期和更年期的我和母亲,每次回家都少不了摩擦和争吵。

在同龄人的眼里,我是一个好相处善解人意的朋友;在母亲眼里,我是一个固执不听话的小孩。在无数次争吵的回忆里,我总是觉得母亲不够理解自己,总是把她沉重的爱强加于自己,却从来不过问我心中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我也曾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母亲可以像“别人家的”那样温柔体贴,从来不对小孩批评责骂,但看见餐桌上美味的饭菜,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背影时,我又会觉得自己好幸福,当妈妈的小孩好幸福。

当我渐渐长大后,我才发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当我挣扎于苦闷之中时,对自己感到不满失望时,一个胖胖的、个子有些矮小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小雅好好的,妈妈就好。”

“小雅压力别太大了,你在妈妈心里永远是最棒的。”

我同意,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妈妈也会难过,只是妈妈不说。

记得在送我坐高铁去北京上大学的那天早上,一向强势的我的母亲,忍不住在车里哭了起来。

“你一个人,就这样去那么远的地方念书了,我放心不下啊。”母亲捂着眼睛,抽泣着说。

我失措了。

我突然醒悟:我可以很好地安慰伤心的朋友,但怎么都无法知道如何安慰母亲。

我沉默着,眼睛也不禁湿润了。

如果有下辈子,换我来当母亲,用尽全力去爱你,好吗?

——鲁昌贤《面对深沉无私的母爱,我们又该如何回报?》

彭雨馨阅评

彭雨馨,管理学院22级公共管理类专业,爱好:写作,唱歌,书法。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啊《枉凝眉》,究竟要为《红楼梦》流上多少回泪,谁解其中味?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讲究用心二字,87版的《红楼梦》像是一场梦,十年前开始品,十年后接着品。

——王立平口述 : 我为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作曲 · 于洋采访整理

《我的前半生》是溥仪后半生写的回忆录,记录他这个末代皇帝颠沛流离而又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本身带着调笑的目光翻开书页,读完的眉头却是紧锁的。难以想象的事实在亲历者的口中重述,又走过了一遍那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原来历史的车轮确实应该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爱新觉罗·溥佳 《溥仪出宫记》 

“大道理不要说给别人听,要说给自己听。”我们侃侃而谈的,最不缺的就是大道理,假大空的论调,往往连自己都嗤之以鼻。21天练成一个好习惯的大道理同样如此,用在激励别人的鸡汤中,放到自己的身上就不再适用,不如先“严于律己”,用一个好习惯先让自己发光。

——梁启超: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先预设好所有可能,然后剩下的交给时间。没办法,既然无论好的坏的都是到来结果中的一种,那么只好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总是需要有勇气来面对未来的无限精彩,不管我们是否真的满意。“要怎么样的结局,才能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可能什么样的结局都配不上,所以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坦然接受,即便不会更好。

——神奇的墨菲定律,很多人竟然还不知道!

一看到沈从文先生就想到《边城》,一念及《边城》就记起撑船的翠翠,一喊出翠翠就有眼泪争先恐后地从眼眶涌出来。高二读《边城》的日子如流水般滑落眼前,滴落机面。再说《边城》,再说沈从文先生,再说张兆和先生,“我好像从来不曾读懂他。”

——沈从文先生笔下,美到极致的9个句子

生命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外在的枷锁层层叠叠,赋予了纯白的生命以五颜六色的所谓不同,有三六九等的不同。“其实我们都一样”,绝对的精英理论也被后世的攻击打破,此领域的精英为彼领域的大众,身份跟着时间地点条件转移,我们都在路上,去更远的地方,见更亮的光。

——每个生命都不卑微(深度好文)

同样是孔夫子的学生,性善论的孟子和性恶论的荀子走出了不同的道路,而后的韩非子更是进入了新的领域——法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荀子》给予我的最初印象,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哲理就在这里,跨越千年向我娓娓道来。

——《荀子》中的12句至理名言,让人长智

水墨画风格的动画,到现在还幸福着我的童年。《葫芦兄弟》《天方夜谭》《东方神娃》都是再明显不过的“中国风”,可是中断了的日子也是一日赛一日地逝去,直到现在我又看见了燃起的希望,“国漫崛起”——我又看见了我记忆中的中国动画,我从过去期盼着,我在现在见证着,我去未来规划着,我等着百花唯美盛开。

——一年只出一集,这才是中国该有的动画,太美了!

【版权声明】本篇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