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学杂谈之圩二:邵雍奇人奇事(终结篇)

 野狐中医 2023-06-25 发布于河北

能被那么多人“圈粉”,并不全靠“高尚的道德”,还在于邵雍“事能前知”的本事。

《宋史》评价邵雍“知虑绝人,遇事能前知”,就是智慧超乎凡人,遇到事情能提前知道的吉凶。邵雍的这个本事,生前就广为人知,死后更是传得神乎其神。

既是“先天易”的创造者,又具有“前知”的本事,人们想当然地就认为邵雍神奇的本事来源于易卦的“神算”。因此,后世的《梅花易数》和《铁板神数》,都托名邵雍所作。当然,在阿伟哥看来,这些肯定不是邵雍原创,且不说整日里忙着构筑宇宙时间大框架的邵老先生有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单就其内容而言,文辞稍显粗陋,绝非出自宋代大儒之手。

不过,《梅花易数》的创作者也绝非普通人,其起卦及断卦方法与汉之后广为流传的“火珠林法”有着根本区别,反而从中可以看到与“先天易”千丝万缕的联系,创作者必然对邵雍易学有着深入研究,或者是直接传承了邵雍没有公开的东西,也为未可知。

让人怀疑邵雍有所隐瞒的原因在于,邵雍具有“前知”的本事,但是如何才能“前知”,却闭口不谈,只是反复强调“以物观物”、“观古知今”,显然,这种说法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种托词,在一般人的思维中,这种能掐会算的人物,一定拥有某种秘而不宣的秘术或口诀。

那么,邵雍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先几吟
先几能识是吾侪,慎勿轻为世俗咍。
把似众中呈丑拙,争如静里且谈谐。
奇花万状皆输眼,明月一轮长入怀。
似此光阴岂虚过,也知快活作人来。

对于“前知”,邵雍并不否认,而且还有些得意地说:先几能识是吾侪,翻译成白话就是:遇事前知说的就是我这类人,同时,邵雍认为这种能力不能轻易向世俗人展示(慎勿轻为世俗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邵雍学的是道家,岂不心知肚明。“前识”不过是“修道”的副产品,并不是“大道”,而修道人如果以“前知”为目标,则会舍本逐末,归于下流,这种行为,正是所谓“奇花万状皆输眼”。

而正确的修行方式,邵雍也透露了出来,那就是明月一轮长入怀”。说来也有意思,儒道佛三家,对于修行中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都喜欢用皎洁、圆满的“月亮”为喻,邵雍也不能免俗。

对于这句话,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理解。这种似是而非的比喻,很难说是“秘诀”,因为根本不具备什么可操作性。这一点,作为邵雍小迷弟的程颐看的很清楚,他说:“其心虚明,自能知之”。也就是说,邵雍心性虚空澄净,自然能够洞悉天机,并非是靠着什么秘术或口诀。当然,如果你把“其心虚明”和“明月一轮长入怀”划等号,也说得过去。

程颐是和哥哥程颢同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邵雍同巷居住三十年,经常来往,无所不谈,邵雍曾特意嘱托程颢为其撰写墓志铭,可以说,没有谁比他们哥俩更了解邵雍了。因此,他的说法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在《二程外书》中有一条记载,大意如此:二程和邵雍是忘年交,邵雍要传授“易数”给二程,二程觉得要学这个东西,至少需要二十年的功夫,不愿意学。虽然没有专门学习,但是住在一个胡同里,天天听着邵雍念叨,不学也了解一二。有一天闲暇无事,程颢试着推算了一次,居然准确无误。回头见到邵雍就说:你的易数,只不过是加一倍法罢了。由此可知“太玄数”也不过彼此彼此。邵雍大吃一惊,拍着程颢的背说:“大哥,你也太聪明了”。
《二程外书》是门人对二程言行的记录,可信度还是很高的。通过故事我们知道,邵雍要教二程“易数”,二程居然不学,未免让人觉得可惜。二程之所以不学邵雍的“易数”,那是因为这哥俩都是世间稀有的人才,有各自的理想和学问体系,让他们投入二三十年的功夫去学一个“前知”功夫,他们是不肯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前知”似乎又不是那么玄虚,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和途径达到(掌握易数),这恐怕就是某些人梦寐以求的“秘诀”。
不过,“易数”虽然比“明月一轮长入怀”要实在,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也难于登天。如二程一般聪明,还得邵老师亲自授课,再加上二十年的专修,才有可能拿到“前知”的入门证,如此苛刻的条件,世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达到。
况且,除了要求绝顶聪明之外,邵老师还对学生的品德要求极高。当时,位高权重的章惇、邢恕两个人非常愿意学习,可是邵雍说:章子厚、邢和叔心术不正,挟此将何所不为。章惇和邢恕都是入《宋史·奸臣传》的人物,所谓“心术不正”也算是邵雍的一个准确预测。
心仪的不愿意学,愿意学的不满意,门下弟子中只有王豫和张岷相对出色,但这两个人的才能和智力都不足以弘道。王豫是邵雍最早的弟子,年纪比邵雍还大,自觉对“先天易”领悟不够,去世时特意嘱咐把老师的书殉葬在棺木中,希望在地下继续研究。可叹被邵雍称为“安乐窝中一部书”的《皇极经世》,不久就散佚了。
程颢在邵雍的墓志铭中提到《皇极经世》共六十二卷。而今本的《皇极经世》只有十二卷,一般认为是其子邵伯温所整理再加上弟子张岷所作的听课笔记,离真正的《皇极经世》已经相去甚远了。

阿伟哥经常想,能够“前知”未必是一件好事,当一个人事事洞明,却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时候,反而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邵雍曾写过一首《左衽吟》,后人视为对北宋靖康之耻的预言。

左衽吟

自古禦戎无上策,唯凭仁义是中原。

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

二晋乱亡成茂草,三君屈辱落陈编。

公闾延广何人也,始信兴邦亦一言。

古代汉人衣衽右掩,左衽是胡人的习惯,因此左衽借指被胡虏统治和奴役。表面上,邵雍诗中写的是西晋和后晋两朝三位皇帝被胡人所掳的历史,其实预言的是发生在五十多年后的靖康二年,金人攻入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掳至漠北的事件。二晋乱亡、三君屈辱的乱亡历史让邵雍感慨不已,但他心中明白,不久后历史又将重演,却又无能为力,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前面说过,邵雍晚婚晚育,45岁得子邵伯温,邵雍去世时,邵伯温才二十出头。邵伯温虽然手里握有邵雍留下的各种资料和手稿,但是可惜的是,他自己也承认没有传承下来父亲的学问。
邵雍知道儿子没有自己的本事,所以在临死之前,都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宋史·邵伯温传》记载:初,邵雍尝曰:“世行乱,蜀安,可避居。及宣和末,伯温载家使蜀,故免于难。
邵雍预知到北宋气数将尽,天下大乱不久将至(邵雍去世距离北宋灭亡只有短短五十年),因此,给儿子留下了避难指南。而邵伯温把时间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宣和末(1125年)出任果州(今南充)的地方官,带领全家入蜀。两年后,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掳至漠北,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而四川因为和尚原战役的胜利而得以保全,成为乱世中的桃源。

邵伯温入蜀,除了以其德政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福祉之外,也收徒教学,把邵雍的学问传授给蜀人。邵雍的易学来源于蜀,而由自己儿子携带复归于蜀,也算是给了历史一个交代。

很多人认为“修道”的人就应该象“神仙”一样长生不老,至少也得身轻体健,无病无灾,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世上有没有长生不老的“道术”,尚待探讨,但是邵雍确实只活了六十多岁,而且生前多病,这是事实。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就说,邵雍没有“道行”,因为他已经达到了“了脱生死”的境界。

熙宁十年的夏天,邵雍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妙。有一次和司马光等人闲谈,忽然笑着说:“我要观看万物轮回去了。”程颐担心的说:“先生的病,他人爱莫能助,您自己可要想办法调养调养。”邵雍却坦然的说:“调养也没用啊。”

到了秋天,邵雍的病更加厉害了,一天到晚只能躺在床上。司马光、富弼、张载和程颐、程颢等几位朋友,天天来看望他,守候在他的身边。邵雍虽然四肢不能动弹,头脑却十分清楚,谁来了就和谁谈这谈那的,讲起学问来滔滔滔不绝。

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来看邵雍(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估计也是为了宽慰病人,对邵雍说:“先生您信命吗?我为先生试着推算一下。”

邵雍深谙“易数”,事能“前知”,岂不知“命”,他的回答也耐人寻味。他说:“如果你说的命是指天命的话,这个我知道,如果你说的是世俗所谓的“命”,这个我不知道。”

这个回答立马就将一个游戏问题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张载也无话可说,只能作罢。

程颐来看望邵雍,两人平日里经常在一起开玩笑,程颐也不改顽皮的本色,依然打趣说:“您老人家算了一辈子,有没有算算今日有事没事。”邵雍气若游丝地说:“你说生姜是树上生的,我也只得依你的说法了。”潜台词是说,嬉闹了几十年,我现在可没有精神和你开玩笑了。程颐看到这种情况,也收敛了嬉戏的神情,郑重地问:“从此就要永别了,还有什么忠告吗?”邵雍举起两手,比划了一个圈,程颐问:“什么意思?”邵雍说:“走的路需要宽一些,路窄了连自己的立身之地都没有,何况让别人走呢?”

邵雍是一个活得很明白的人,既置身于政治之外,又对世事洞明,既学贯儒道,又不逞一己之见。他知道无论是二程、还是张载、司马光等,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各有各的不凡成就,但他们共同的缺点就是坚持己见,党同伐异,不能通融变通,这也是学问人的通病。“路宽路窄”的遗言,既可以看做是对程颐的临终遗言,也可以看做是对致力于经世致用的儒家学者的苦心忠告。

临终前,司马光、程颢、程颐等人一起商议邵雍的后事。怕打搅他,都在很远的外面说话,商量着想把他埋葬在洛阳城外。邵雍对众人的话听得清清楚楚,把儿子邵伯温叫到床前说:“诸公想把我葬到近处,不可以这样,一定要把我埋到伊川的祖坟里。”人们奇怪他怎么会听到外面这么细微的声音,程颐说:“他的心至虚至明,所以什么都知道。”

熙宁十年七月初四,邵雍写下了平生最后一首诗作《病亟吟》。

病亟吟

生于太平世,长于太平世。
老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
客问年几何,六十有七岁。
俯仰天地间,浩然无所愧。

细细品味,其中既有自己一生的“盖棺定论”,又有对史上罕见的“太平世”的庆幸和感慨,复杂的情感溢于纸面。

次日五更时分,邵雍溘然长逝,死后葬在父母的身边——伊川神阴原。墓志铭由程颢所铭曰:

呜呼先生!志豪力雄。阔步长趋,凌高厉空。探幽索隐,曲畅旁通。在古或难,先生从容。有问有观,以饫以丰。天不遗,哲人之凶。鸣皋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  


(全文终)

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