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着熟到懂劲”:让身体明白很重要

 winriman 2023-06-25 发布于中国香港

01

     原理和方法

身体上明白只有多练多悟,二者缺一不可。太极拳讲究体悟,体悟离不开身体,也离不开思想意识,主要是身体感受。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勤加练习,才能产生正确的体悟。

正确的练习方法和多用心去感受,两个重要原则。练拳时不只是动作做出来,心也要跟上,要有觉知,觉知自身身体的动作是否规范和有何感受,还要有攻防的意识。这个意识不是为了打人,是为了体会做这个动作身体要有相应的反应及劲力走向。劲是否合上了,是否有骨劲,这个动作能不能起到攻防的效果?没有人对练时只能多在脑中想象,古语讲练拳时要无人若有人。

图片

本文作者拳姿

太极拳的理法是最多最全面的。从张三丰的《学太极拳需敛神聚气论》、王宗岳《太极拳论》,再到现在的太极拳著作可以说汗牛充栋,多得数不胜数,其他拳种是完全不能比拟的。理法的来源很多是基于身体感受的,由此而推论或总结产生很多个性或共性的方法,就是因为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人人不同,而又有很多感受是相同和相似的,正是因为太极拳重视觉知力的练习,才有如此多的著作。

很多人练拳是为了以拳入道,太极拳所演绎的理和中华传统佛道儒的经典是一致的,并没有什么区别,阴阳之理、中庸之道等经典之理都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而明白,可以和身体相印证,理不仅仅是单纯抽象的道理,更是身体的直观觉知和感受。反过来这些中华文化经典也可以指导太极拳的修炼,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身知与心知,缺一不可。身知必是身有觉,也既体悟,心知必是心明理,理与觉相辅相成。理就是经典之理,阴阳之理,也有科学之理。经典和科学都是对事物本质的描述,只不过采用的语言风格各异,两者有时候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要求同存异。两者皆明对于太极之理更容易理解和明白。明理与体悟,一体两面。两者相合,既为懂,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肌肉和动作,符合外三合,或想用核心肌肉就能用,也可以是懂劲,想用纵向力,就用纵向力,想用哪里就用哪里,想节节贯穿就能节节贯穿,想用胯就用胯,都可以是懂劲,从一个动作开始,到每一个动作都可以为我所控,每一个细节都为我所控,始终处于中正,渐至中定,由己及人,知人中在哪,力在哪,方向在哪,自能知如何小力克大力,自知舍己从人后而人从我。

每个人懂劲的起点未必一样,每人的身体敏感度不一样,最先觉知的地方也会不一样,但一定是从比较容易的地方开始的,或者对核心肌肉的运用感知,或者节节贯穿的感觉,或者立木顶千斤的骨架支撑感觉,或者感知到力量来源于腰胯部,或者知气沉丹田的感觉,或者敛气入骨的感觉,或者单重的感觉,或者行气如九曲珠的感觉,或者沉肩坠肘的感觉。总而言之,身体要有感觉,感觉和知识道理、经典拳论等是一致的,是相应的。

对身体动作的觉知能力,对感觉、感受的觉知能力都是觉知力,身懂就是对身体各种感受有清晰的觉知,对身体运动时、静止时身体每一处都有清晰的觉知。

图片

本文作者拳姿

理上开悟难,身上有觉更难,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因人而异,无关根性,只和用心有关。

人人平等,皆是佛,是道,不是虚言。佛者觉者,觉性至极也。觉知力是觉性的基础,懂劲即是对劲有觉知。身懂就是身觉,身觉知;身觉知亦是心觉知,身心一体,身心不二;修身也是修心,懂劲是修身也是修心,也是觉性培养的过程。

觉知离不开神经,离不开意识。太极拳的慢练、放松,根本目的在于此。练拳的根本在于觉知。有觉知动作方能正确,终有一日能至无意规矩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有意无意间,其中有真意。专注而又不能过度专注,似守非守,用潜意识专注,而非意识。意识与潜意识合一。

放松、静、觉知是共法。不管是打坐、站桩,还是冥想、修佛、修道,都不可缺。没有觉知永远不能说是懂或放松,静是到达觉知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懂劲是太极拳的入门。入门从最简单的开始。觉知感受,观察感受,平等心观之,中和心观之,观劲在体内或用、或发、或传的各种感受,此为受念住。念住于受,亦是念住于身,也是念住于心。佛言,能观心者究竟解脱。

练太极拳由观身入手,由观受入门,至观心神明。由修身入手,到修心解脱。

02

 觉知力的练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觉知力练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内观。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培养出觉知力,效率是极高的。核心原理就是专注的去觉知,要不带喜恶的以平等心觉知。每天12个小时,连续3天,就会有基本的觉知力。

有条件的最好去参加一次内观中心的10日闭关,绝对不虚一行。我在新西兰奥克兰市参加过一次10日内观,在葛印卡内观中心收获颇丰,可以说内观是练习觉知力的不二之选。

内观其实是四念住的一部分,内观以觉知感受为主,四念住还有觉知身、觉知心。这个过程正好对应太极拳的练习过程。

图片

本文作者拳姿

03

 身体有什么感受

如果只讲阴阳相济,很多人肯定还是不能理解,到底懂劲的身知是什么?身懂就要身体有体悟、有觉知、有感受。下面列举一些懂劲会明白,身上一定会有的感受,一定要有身体的觉受,不是知识理解。

觉受不限于此,也没有先后顺序,因为人个体和方法的差异,感受也会略有差别。不一定刚懂劲就都明白,但慢慢地随着懂劲的深入,一定都会明白。

比如,身体松开之后更容易感受到舞蹈音乐的韵律。所以,即使是迪斯科舞曲也可以打拳,外边看不出太多东西,但是体内关节是和舞曲有同频律动的。懂劲之后一定会更懂舞蹈。

① 骨架支撑,玉树挂宝衣,三尺绫罗挂无影树上,结构力,骨升肉降,骨头顶骨头,纵向力,骨力,立木顶千斤,骨肉分离; 

② 钻劲,枪劲,蛇行;

③ 抽丝,缠丝,螺旋力;

④ 鞭劲,根节催,中节随,梢节领;

⑤ 立身中正,气沉丹田,气沉脚下,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⑥ 敛气入骨,力由脊发;

⑦ 腰胯肌肉用力,胯动;

⑧ 沉肩坠肘;

⑨ 两手相合,整体开合,顺拐;

⑩ 行气如九曲珠,节节贯穿;

⑪ 单重;

⑫ 对拉拔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