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怎么用?诱发高血糖,如何处理?

 霜叶飞1coebpfr 2023-06-27 发布于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全文干货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物大部分从尿排出,根据生物半衰期的长短,可将糖皮质激素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类。

类别

药物

抗炎作用(比值)

血浆半衰期(min)

作用持续时间(h)

短效

氢化可的松

1.0

90

8~12

可的松

0.8

30

8~12

中效

泼尼松

3.5

60

12~36

泼尼松龙

4.0

200

12~36

甲泼尼龙

5.0

180

12~36

曲安西龙

5.0

>200

12~36

长效

地塞米松

30.0

100~300

36~54

倍他米松

25.0~35.0

100~300

36~54

注:抗炎作用比值以氢化可的松为1计

那么在呼吸相关疾病中,糖皮质激素应该如何使用?2023GOLD指南提到随访期药物治疗路径仍分2条路径:呼吸困难和慢阻肺急性加重,如果使用单一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治疗后仍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300个/ml,推荐LABA+LAMA+ICS作为初始药物治疗。

疾病分类

用法用量

新冠肺炎

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患者推荐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mg/日或甲泼尼龙40mg/日,一般不超过10天

哮喘

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

泼尼松(泼尼松龙)20~40mg/d,5~7 天。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4mg/d治疗。

严重急性哮喘发作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1000mg/d)或甲泼尼龙(40~160mg/d),iv,同时给予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剂量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UIP)

N-乙酰半胱氨酸及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0.5 mg·kg-1·d-1,4~8周评估疗效,若无效或病情恶化停止治疗,若有效,逐渐减至维持剂量7.5~10 mg/d,维持6个月~1年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泼尼松0.75~1 mg·kg-1·d-1(或等效剂量甲泼尼龙或泼尼松龙),4~12周左右对病情和疗效进行评估,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一般疗程 6~12个月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OP)

泼尼松0.75~1 mg·kg-1·d-1(或等效剂量甲泼尼龙或泼尼松龙),4~12周左右,评估后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疗程 6~12个月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目前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甲泼尼龙/泼尼松龙)20~60 mg/d,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

目前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淋巴细胞性间质炎(LIP)

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甲泼尼龙/泼尼松龙)0.75~1 mg·kg-1·d-1,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辅助抗真菌药物。

结节病

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甲泼尼龙或泼尼松龙)20~40mg/d (或0.5 mg·kg-1·d-1),4周后评估疗效,如有效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疗程6~24个月,一般至少1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加重期住院患者宜在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基础上,口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泼尼松龙20~40 mg/d,口服,5~10天后逐渐减量停药。或甲泼尼龙40 mg/d,静脉,2~5天后改为口服

变应性鼻炎

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倍氯米松300~400μ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鼻内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时在治疗初期可加用口服H1抗组胺药物和(或)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中-重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倍氯米松300~400μ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鼻内糖皮质激素。如有必要,在治疗1周后可加用口服H1抗组胺药物和(或)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倍氯米松100~200μ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鼻内糖皮质激素)。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鼻内糖皮质激素剂量。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倍氯米松250~500μg/次或等效剂量其他糖皮质激素吸入,每天2次,应用4周以上。(2)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天10~20mg,3~5d。

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也是大众关心的要点,对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定植、感染。

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时,糖皮质激素会促进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和肝脂肪变性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代谢作用会导致糖尿病,这是糖皮质激素最明确的副作用之一。一项回顾性研究报告称,56%的无糖尿病病史的住院患者在皮质类固醇治疗后至少出现过一次高血糖。

那么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血糖高应该如何治疗?口服降糖药通常用于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轻度高血糖。

药物类

糖皮质激素诱发的糖尿病患者的证据

适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磺脲类

改善空腹血糖

中效(每日两次或更多剂量)或长效糖皮质激素;关节内糖皮质激素

格列奈类

改善餐后血糖和平均血糖;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改善平均 Hb1Ac

短效糖皮质激素

GLP-1受体激动剂

改善平均血糖和餐后血糖;与基础推注胰岛素联合使用可减少胰岛素剂量和注射频率

中效或长效糖皮质激素

DPP4抑制剂

改善或未受影响餐后血糖;改善平均葡萄糖和 HbA1c水平

中效或长效糖皮质激素

二甲双胍

改善餐后血糖;OGTT期间葡萄糖的 AUC、空腹血糖和 HbA1c水平得到改善

中效糖皮质激素

噻唑烷二酮类

在OGTT和 HbA 1c水平期间改善葡萄糖的 AUC与胰岛素组合

中效糖皮质激素

SGLT2抑制剂

与其他降糖药一起使用时,平均血糖没有改善

数据不足(未在没有其他降糖药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与格列奈类药物联合使用可改善餐后血糖水平

数据不足(未在没有其他降糖药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参考文献:

[1]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23 REPORT)

[2]宁光等.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02): 增录2a-1-2a-32

[3]LiJX, Cummins CL. Fresh insights into glucocorticoid-induced diabetes mellitus and new therapeutic directions.Nat Rev Endocrinol. 2022 Sep;18(9):540-557.

[4]Harris D, et al. Glucocorticoid-induced hyperglycemia is prevalent and unpredictabl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ancer therapy: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Curr. Oncol.2013;20:e532–e538.





责任编辑:砍树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