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岁男孩玩水感染食脑虫,海边还能去吗?

 医生妈妈欧茜 2023-06-27 发布于广东
图源小红书

简单帮大家捋一下事情的经过:

这位家长带6岁的孩子去海口旅游,回家后孩子出现发烧症状,辗转了多家医院、考虑了多个疾病的可能性,也使用了多种抗生素和布洛芬退烧治疗,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还每况愈下。

出现症状十几天后,提取的脑脊液检测结果发现,让孩子生病的罪魁祸首是狒狒阿米巴原虫,也叫做“食脑虫”。家长回忆可能是由于孩子在海边玩水玩沙导致的感染。

食脑虫并不真的吃脑子,而是作为一种寄生虫入侵感染脑部,引发危及生命的脑炎、脑膜炎。属于非常罕见的疾病,且病死率极高。

据新闻报道,孩子在医院已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发文前出于关心浏览了一下家长的账号,发现帖子已被删除、账号清空,心里咯噔一下,希望孩子无恙...



“食脑虫”是如何入侵人脑的?

由阿米巴原虫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种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Naegleria fowleri)导致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病程发展极快;
第二种是狒狒阿米巴原虫(Balamuthia mandrillaris)和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引发的亚急性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

孩子不幸感染的是后者。

之所以说发生这样的事让人痛心且无措,是因为阿米巴原虫感染导致脑炎、脑膜炎的概率极低,但一旦发病
几乎总是致命的,目前临床没有太好的治疗和预防手段。

用大白话说就是,一旦感染了,大概率只能认栽。

我们先讲讲发病极快极凶险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AM)。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常见于温暖的淡水(如湖泊、池塘、河流、溪流、温泉、未氯化游泳池和污水)和土壤中,在30℃~40℃的温度下最宜生长。目前并未在海水中分离出来过这种原虫。

如果人在玩水时不幸将携带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的水吸入鼻腔,原虫会通过鼻腔黏膜一路经嗅神经穿过筛状板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我们的大脑。

图源 healthjade.net

食脑虫对脑子的破坏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吃脑子”,而是破坏脑组织引发感染,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膜炎,最终致死。

PAM患者的脑部CT 黄色箭头处出现基底神经节梗死和渗出物
图源UTD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的发病堪称是爆发性的。研究发现该病的平均潜伏期为5天,继而出现高热、严重头痛、畏光、恶心、呕吐、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出现症状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5.3天。短短十天左右,就能将一个健康人致死。

另一种病程稍慢的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GAE)可由狒狒阿米巴原虫引起(Balamuthia mandrillaris ),也叫做巴氏阿米巴。

巴氏阿米巴原虫 图源CDC

巴氏阿米巴原虫最早是从圣地亚哥动物园中一只死于脑膜炎的狒狒脑中分离出来的(1986年)。

土壤中比较常见,淡水中也有。原虫可以通过鼻腔进入下呼吸道,或者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然后通过血源性散播的方式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研究发现感染暴露多与农业、沙漠摩托车、越野自行车、游泳、园艺等活动相关。

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的临床病程相较于前一种稍有延长。症状一开始可能很轻,然后是持续数周或数月的症状加重,从头痛、低热、视力障碍慢慢发展为颅内压异常、癫痫发作、意识丧失、昏迷和死亡。

该病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中位数为24天,除了脑炎之外,少部分患者还伴有皮肤病变。



非常罕见但致死率高、没有特效药
这是食脑虫的可怕之处


根据美国CDC的资料显示,巴氏阿米巴原虫导致的脑炎病死率超过89%。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更夸张,一项纳入111例病例的研究显示,该病的病死率高达99%。

但庆幸的是,如此可怕的原虫感染其实
非常罕见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AM)最初发现并被报道是在1965年的澳大利亚,巴氏阿米巴原虫最早发现并分离是在1986年,五十多年过去了,全球报告的总病例数不超千例,国内保守估计只有十几例。

反过来说,太罕见可能也是病死率高的原因之一。

大多数医护人员只在教科书上见过阿米巴脑膜炎、脑炎,而且其临床特征和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又很相似,再加上这个病来势汹汹,经验的缺乏很可能导致诊断延迟,耽误治疗。一项美国的系统研究显示,142名患者中,只有27%的患者在死前被明确诊断。

因为太罕见,也阻碍了药物治疗方案的研发和评估。目前并没有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也没有相关疫苗。首选治疗方案的选择也都是基于以往的治疗经验总结出来的,比如常规两性霉素 B、利福平、氟康唑、米替福新、阿奇霉素等。




怕食脑虫就不允许孩子玩水?
其实大可不必

没有必要禁止孩子玩水,这样做的原因有二:

其一,阿米巴原虫感染率太低。就拿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来说,研究发现其暴露发生率很高,但感染发生风险每百万次接触只有2.6例。巴氏阿米巴原虫也是一样,大多数人都曾接触过,但只有极少部分人出现危及生命的感染。

其二,避之不及。前文介绍过,阿米巴原虫广泛存在于淡水和土壤中,并不是说想避开就能完全避开的,这并不现实。

如果实在担心,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游泳的时候用鼻夹。没有证据证明鼻夹能减少感染,但鼻夹至少没什么坏处,还可以防止孩子游泳时呛水,可以图个心安。

2.不要野泳!!!池塘、小溪、湖泊、水库,请明令禁止孩子下水游泳,尤其是当下炎热的夏季。除了可以减少感染风险以外,更重要的是野泳太不安全,和每年夏季儿童野泳溺亡率相比,阿米巴原虫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如果要游泳,请带孩子去正规清洁、维护、消毒过的游泳池。

野泳的最大风险在于溺亡!

3.如果是成年人想去野泳,可以带上鼻夹,避免搅动河流底部沉积物。



医生妈妈说在最后

总之,这个病非常罕见,家长们不必草木皆兵。如果不幸发生了,也不要太自责,只因带孩子玩个水就发生了阿米巴原虫脑膜炎,这个真的不在可控范围内。

我知道和家长说“不必太自责”,这安慰其实太苍白,哪个妈妈摊上这样的事会不自责呢?我想对这位妈妈说“其实真的不怪你”。而且,能坚强地陪伴孩子,理解、配合医生筛查病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我也知道这里肯定有人会有异议,“孩子转了多少次医院,做了多少次检查,但病因迟迟查不出来,这难道不是医生耽误孩子吗?”

作为一个妈妈,也作为一个儿科医生,很难认同这样的说法。相反,我认为医生和妈妈都已经非常努力了,不存在耽误一说。面对一个国内只有十几例病例的罕见病,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找到罪魁祸首是一条非常漫长且难走的路,最终孩子得以明确诊断,已经是医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后的结果了。

如果孩子在玩水后出现头痛、持续发烧不退、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请及时送医,尽早明确诊断和干预治疗,不要放弃治愈的希望。请相信医生,医生的第一目标也是希望能快速查出病因,孩子能健健康康出院。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开心玩水、安全玩水。也希望在不久后的某天,针对“食脑虫”能有有效的预防手段和快速的诊断办法,让妈妈不再痛心无助。


参考文献:

[1]https://www./dpdx/freelivingamebic/
[2]https://www./parasites/naegleria/general.html
[3]UpToDate Free-living amebas and Protothec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